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3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5-03-28
基础研究
一种磷酸钙骨水泥凝固初期的钙磷降解规律探索及对RAW264.7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
覃媛 陆建志 张天 梁翠薇 陈娟娟 叶财敏 廖红兵
口腔医学. 2015, 35(3):  161-164. 
摘要 ( 822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探索磷酸钙骨水泥凝固初期的钙磷降解规律及其浸提液对细胞增值的影响。方法 将CPC初凝块浸置于DMEM培养液中浸提,在1h、2h、3h、6h、12h、1d、2d、3d时进行换液并收集液体,用全谱直读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检测浸提液中钙磷的含量。将RAW264.7单核巨噬细胞分别培养于DMEM培养液(B组)、DEME培养液+CPC初凝块(CPC组),通过甲基四唑基噻唑法检测浸提液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在DMEM完全培养基浸提实验中,磷离子浓度在1h内达到析出高峰,其浓度为4.380±0.019mmol/L,随后析出量显著降低,2h磷离子浓度为1.944±0.109 mmol/L (P<0.05)。钙离子析出呈现缓慢增加的过程,6h时达到高峰,浓度为1.590±0.064mmol/L,随后逐渐降低。在细胞增殖实验中,CPC组细胞的相对增殖率在1d时最低,为67.23%,在7d时达到最高值95.93% 。结论 完全培养基浸提CPC实验可为CPC浸提液的细胞体外实验提供理论依据。CPC浸提液与空白对照组对RAW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无明显差别。
MTT法测五种牙本质粘接剂对L929细胞的细胞毒性研究
张帅 吴红崑 吕 川
口腔医学. 2015, 35(3):  165-169. 
摘要 ( 1017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比较Clearfil S3 Bond和Single Bond,Clearfil SE Bond,Xeno ⅢBond,G Bond对L929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 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 在Clearfil S3 Bond,Single Bond,Clearfil SE Bond,Xeno Ⅲ Bond,G-Bond五种牙本质粘结剂的不同体积分数浸渍液(100%、50%、25%、12.5%)作用不同时间(24 h、72 h、120 h)后,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测定细胞相对增值率(RGR);用5级毒性分类法评级,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种牙本质粘结剂在不同体积分数浸渍液的作用下,L929细胞形态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在72 h、120 h后,12.5% Clearfil S3 bond 组和Clearfil SE Bond组的RGR值显著高于其它各组的RGR值(P<0.05)。结论 5种牙本质粘结剂的体外细胞毒性均较弱,其中第7代牙本质粘结剂Clearfil S3 Bond 和第5代牙本质粘结剂Clearfil SE Bond 的细胞毒性显著低于其他几种粘结剂,可以安全地应用于临床。
作为GBR屏障膜的新型胶原膜的体内植入效果分析
白冰 朱静涛 王立威
口腔医学. 2015, 35(3):  170-174. 
摘要 ( 849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探讨Ⅰ型胶原和矿化Ⅰ型胶原合成的胶原膜作为GBR屏障膜在动物体内植入后,诱导早期膜下成骨的能力。方法 实验于2013年10月—2014年3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取小型巴马猪双侧下颌骨,分别于下颌骨骨体处用牙科裂钻制备8 mm×8 mm全层骨缺损3个,分别应用实验胶原膜覆盖、Bio-gide@覆盖、无覆盖膜骨缺损区。术后1个月处死动物,在处死前1、2周分别肌肉注射四环素溶液与二甲酚橙溶液。固定样本后,制备硬组织切片。分别在荧光显微镜及光学显微镜下(甲苯胺蓝、亚甲基蓝-酸性品红染色)观测膜的降解程度及膜下新骨生成能力,评价材料膜下骨形成量和骨成熟程度。结果 实验组胶原膜具备良好的屏障作用,膜下新生骨矿化程度良好;骨小梁排列整齐,但新生骨量少于Bio-gide@覆盖组;无覆盖膜骨缺损区新生骨组织骨小梁排列混乱,新生骨量少。 结论 新型胶原膜在1个月时体内无明显降解,具备良好的膜下成骨能力,下一步需进行实验组胶原膜的改性,以增加胶原膜膜下成骨量。
种植体周龈沟液中EMMPRIN及其配体CyPA的表达
何艳萍 谢明 焦婷
口腔医学. 2015, 35(3):  175-178. 
摘要 ( 728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判断种植体周龈沟液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EMMPRIN)及亲环素A(cyclophilin A,CyPA)的表达情况。方法 收集种植体行使功能1年以上的患者(种植组)的种植体周龈沟液以及无缺牙、无牙周炎患者(对照组)的天然牙龈沟液,并进行相关临床检查,ELISA法检测龈沟液中EMMPRIN及CyPA的表达,应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两者的表达与各临床检查指标之间的关系,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种植组中,种植体周龈沟液(peri-implant crevicular fluid,PICF)总量与EMMPRIN、CyPA总量显著正相关;EMMPRIN总量与PICF、CyPA总量、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及改良菌斑指数(modified plaque index,mPLI)成显著正相关;CyPA总量与PICF、EMMPRIN总量及GI成显著正相关。在种植组与对照组之间,PICF/GCF、EMMPRIN、CyPA三者总量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EMMPRIN及其配体CyPA在种植体周龈沟液中的表达与种植体周龈沟液的分泌量呈显著正相关。
2种益生菌对口臭致病菌抑菌作用的体外研究
杨雯洁 叶玮
口腔医学. 2015, 35(3):  179-182. 
摘要 ( 817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研究体外共培养时,保加利亚乳杆菌(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Lb)和唾液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livarius,Ss)对代表性口臭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Pg)、具核梭杆菌(F.nuclearum,Fn)的抑菌作用。方法:将Lb、Ss分别与Fn、Pg各1 ml 混合,厌氧培养6h、12 h、24 h 和48 h。记数不同时间点各菌的菌落形成单位( CFU )。益生菌与致病菌采用不同接种顺序进行竞争排斥实验。结果 各时间点与Lb、Ss混合培养的Fn、Pg 菌量均较单菌培养显著降低( P<0.05或P<0. 01)。竞争排斥实验结果与益生菌及致病菌接种顺序相关,Lb、Ss作为早期定植菌及与Pg同时接种时,对Pg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 Lb、Ss对Fn和Pg 生长有显著拮抗作用,同时两种益生菌的代谢产物中存在有效的抑菌物质,对Pg生长有显著拮抗作用,提示益生菌有望应用于今后的口臭临床治疗。
不同根管预备方法和充填技术组合对根尖微渗漏和牙根抗折强度的影响
曹纯芳 吴永正 吕陶红 吴华英
口腔医学. 2015, 35(3):  183-186. 
摘要 ( 1062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探讨几种根管预备方法和充填技术组合对根尖微渗漏和牙根抗折强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离体牙186颗,随机分为6个实验组(A、B、C、D、E、F,每组各30颗牙)和阳性、阴性对照组(G、H,每组3颗牙)。A、B、C组采用逐步深入法进行根管预备,D、E、F组采用逐步后退法。其后,A、D组使用BeeFillTM 2in1热牙胶充填系统进行根管充填,B、E组给予Cortisomol糊剂配合热牙胶以垂直加压法,C、F组予以Cortisomol糊剂配合冷牙胶以侧方加压法,G、H组均不做任何充填。采用染料渗透法检测各组离体牙根尖微渗漏情况,对各组离体牙进行纵向抗折强度力学测试。结果 相同充填方法下多个预备方法比较,A、B、C组染料渗透长度分别小于D、E、F组(P<0.05),A、B、C组最大抗压负荷分别大于D、E、F组(P<0.05)。相同预备方法下,A组染料渗透长度小于B、C组(P<0.05),D组染料渗透长度小于E、F组(P<0.05);A、B、C组最大抗压负荷依次降低(P<0.05),D、E、F组最大抗压负荷依次降低(P<0.05)。G、H组间最大抗压负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逐步深入法进行根管预备,并联合BeeFillTM 2in1热牙胶充填系统应用于根管治疗能够显著减少根尖微渗漏,并提高牙根抗折强度,对根管预备和充填技术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临床研究
不同类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外科手术治疗探讨
郭松松 杜一飞 戈杰 程杰 杨蓉 李明 叶金海 江宏兵
口腔医学. 2015, 35(3):  187-191. 
摘要 ( 1072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手术入路、复位固定方法、疗效及并发症,为外科手术治疗髁状突骨折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近3年完成的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分别选择耳屏前/内、耳下颌后或口内切口入路,高位骨折采用长螺钉固定,中位和低位骨折选择小型钛板固定,对骨折类型,手术入路,复位固定方式,术后愈合、开口功能恢复及相关并发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①46例共57侧髁状突骨折手术后均未出现钛板/螺钉松动及frey’s综合征;面神经受损征7例,均为高位和中位骨折治疗组的面神经颞支暂时性损伤,低位骨折组面神经损伤概率低于高位及中位骨折组(P<0.05)。②各治疗组术前术后的张口度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平均张口度3.5cm以上。③高位骨折术后张口偏斜有11例,占23.91%;中位骨折术后张口偏斜4例,占8.70%,低位骨折5例,占10.87%,患者张口偏斜均在0.5cm以内。结论 髁状突骨折应根据不同类型选择手术入路、复位固定方式;外科解剖学复位可实现早期张口功能训练及良好的咬合关系,患者总体满意度高;髁状突高位骨折复位时应尽量避免剥离翼外肌附着,注意关节结构保存;耳前切口入路过度牵拉暴露易致面神经颞支损伤。
应用CBCT回顾分析牙源性上颌窦病变
李功臣 陆永健 徐泽淼 蒋丽萍
口腔医学. 2015, 35(3):  192-196. 
摘要 ( 953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通过回顾CBCT资料评估牙源性上颌窦炎的影像学表现及最易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的牙位。方法 将500例CBCT资料分为正常上颌窦、牙源性上颌窦病变、非牙源性上颌窦病变和无法判断来源的上颌窦病变,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牙源性上颌窦炎的影像学表现是发生龋病、不良修复体的上颌后牙或对应牙位有未愈合的拔牙创,无论其是否伴有根尖周病变,该病变牙相应上颌窦底黏膜会呈局部隆突性增厚影像。牙源性上颌窦炎发病率占常人的12.4%,占上颌窦病变病人的48.6%。上颌第一磨牙最易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发生上颌窦炎,即黏膜增厚>2 mm的病例中,黏膜平均增厚(6.11±4.43) mm。结论 牙源性因素占上颌窦炎发病因素的一半;上颌第一磨牙最易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CBCT能清晰反映上颌窦的解剖解构及上颌窦炎所引起的变化。
28例上颌前牙即刻种植游离软组织瓣移植的临床观察
王生杰 陆钰 汪庆胜 康林 胡芳芳 王群 吴海珍
口腔医学. 2015, 35(3):  197-200. 
摘要 ( 773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即刻种植同时进行游离结缔组织瓣移植的上颌单颗前牙病例软组织瓣的成活情况及重建效果。方法 2012年12月—2013年5月由同一术者对28名因外伤导致上颌单颗前牙缺失行即刻种植游离结缔组织瓣移植手术,术中不翻瓣拔牙,同期采用非埋入式植入28颗种植体,在硬腭部取瓣,采用游离结缔组织瓣移植行种植体周软组织重建,观察组织瓣成活情况及术后植体软组织重建情况。结果 游离结缔组织瓣愈合良好,临床成活率为96.43%,软组织形态达到预期结果,红色美学评分(PES)分值较高,软组织重建达到了美学效果。结论 上颌单颗前牙即刻种植软组织重建采用游离结缔组织瓣移植安全可靠,且取瓣方便,手术时间短,是其软组织重建的合理选择。
不同植入扭矩对种植体骨结合影响的临床初步探究
黄丞蔚 徐世同 杨晓喻 杨涛
口腔医学. 2015, 35(3):  201-204. 
摘要 ( 895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比较临床条件下,利用共振频率分析仪(RFA:Resonance Frequency Analysis)观察不同的种植体植入扭矩值对不同时间点种植体稳定性以及骨结合效果影响的调查性研究。方法: 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牙列缺损成年患者49名,共植入86颗种植体,手术由同一高年资种植科医生操作完成。根据种植体植入就位后的所测最终扭矩值(Itv:Insertion torque value)进行分组:A低扭矩组,Itv0~15Ncm;B中扭矩组,Itv16~35Ncm;C高扭矩组,Itv>36~50Ncm. 利用RFA分别对种植即刻、术后8周、术后12周的稳定指数进行测量分析,比较组内以及不同组间不同时间点种植体稳定性以及骨结合效果的差异。结果:1、同即刻种植时间点的测量结果相比,所有组的术后8周以及12周ISQ值均比即刻ISQ值高。2、同即刻种植时间点相比, 低扭矩组第8周ISQ值增加幅度最大;但是,各个实验组间第8周ISQ值无明显差异。3、同一组内随着种植体植入时间延长ISQ呈上升趋势;不同扭矩值组间第8周、第12周时间点ISQ值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种植体植入8周以内是形成良好的种植体骨结合的关键时期;不同的种植体植入扭矩值对于8周以后的骨结合效果影响差异不显著。
不同方法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观察
洪兵 梅予锋
口腔医学. 2015, 35(3):  205-207. 
摘要 ( 926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局部洁治配合使用盐酸米诺环素或碘甘油对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门诊60例种植体周围炎病人, 常规进行种植体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后, 随机分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组30例和2%碘甘油组30例,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的1、3、6周检查种植体周围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的指标。结果 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和2%碘甘油治疗,可使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等指标明显改善,但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的效果更持久。结论 局部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有明显的效果。
可摘局部义齿对Ⅱ型糖尿病患者龈沟液中IL-1β的影响
宋亮 姚珏琦 徐婕 徐斌
口腔医学. 2015, 35(3):  208-210. 
摘要 ( 692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可摘局部义齿对II型糖尿病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口腔门诊就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36例,牙周非手术治疗后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检测基牙与其对侧同名牙于义齿修复前、修复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牙周指标和龈沟液中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 1)Ⅱ型糖尿病患者戴用可摘局部义齿后基牙的IL-1β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牙(P<0.01);2)Ⅱ型糖尿病患者戴用可摘局部义齿后的6个月内,基牙IL-1β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12个月时基牙IL-1β的表达水平与6个月时无明显变化。结论 戴用可摘局部义齿可引起Ⅱ型糖尿病患者基牙龈沟液中IL-1β表达水平的升高。
螺旋CT对呼市蒙古族院校正常牙合人群牙冠凸距测量研究
张丽媛 刘汝平 乌兰其其格
口腔医学. 2015, 35(3):  211-214. 
摘要 ( 756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使用64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后获得蒙古族正常牙合人群的牙冠凸距均数和标准差,对比研究蒙古族人群牙冠凸距值的性别差异。方法 普查呼和浩特市蒙古族院校并选取正常牙合学生60名,男女各一半,年龄16-22岁。应用GE64排螺旋CT机对样本进行上下颌骨扫描,扫描图像在Aw 4.4图像处理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测量牙冠凸距。结果 蒙古族男女在U1的冠凸距测量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U 2、U 3、U 5、U 6、U 7以及L1、L2的冠凸距测量值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正畸治疗中,应对蒙古族不同性别患者适当调整矫治量。
健康人群的颌面部定量感觉研究
莫雪垠 张静露 顾鑫宇 张世玉 范媛
口腔医学. 2015, 35(3):  215-218. 
摘要 ( 697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三叉神经和躯干神经的定量感觉在部位、年龄及性别之间的差异。方法 选择青年组和中年组健康志愿者各20例,在手背、舌尖、下唇及左右颏部分别测量冷/热感觉阈值(CDT/WDT)、冷/热疼痛阈值(CPT/HPT)、机械感觉阈值(MDT)和机械疼痛阈值(MPT),采用重复设计的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温度和机械敏感性比手背皮肤高,颏部皮肤的温度敏感性比口内黏膜高;青年组比中年组对温度感觉刺激和机械刺激更为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对温度疼痛刺激更为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温度和机械定量感觉测试的应用可以更好的理解不同感觉表型背后的机制,并且为对中国人群三叉神经区域感觉异常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基本信息。
上颌矢状骨折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分析
管仪芳 李敬玲 刘本中
口腔医学. 2015, 35(3):  219-222. 
摘要 ( 858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上颌骨矢状骨折的影像学特征、分类及治疗。方法:42例上颌矢状骨折以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骨折区,将骨折分型及治疗。结果:Ⅰ型:30例矢状骨折线自腭突、牙槽突至鼻底向上合并上颌骨横断骨折;Ⅱ型,8例骨折线自腭突、牙槽突、鼻底至眶壁;Ⅲ型,4例骨折线自腭突、牙槽突向上经上颌骨前面,至眶下壁。结论:上颌矢状骨折可发生于正中或正中旁。影像学表现呈三种类型:骨折线经腭突、牙槽突向上至鼻底或梨状孔边缘,合并上颌骨横断骨折;骨折线至鼻底、犁状孔边缘、上颌骨额突至眶下壁或内侧壁;骨折线位于正中旁,自牙槽突向上经上颌骨前面直抵眶下壁。
综述
根管器械分离的研究进展
陈慧芬 司海燕 郭晓钰 吴友农 于金华
口腔医学. 2015, 35(3):  223-228. 
摘要 ( 1165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根管器械分离主要是指根管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器械意外折断于根管内或超出根尖孔,它阻碍了根管治疗的顺利进行,并可能影响根管治疗的效果。本文对1995年以来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对器械分离发生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发生器械分离后取出、旁路通过和根尖外科手等处理方案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初步总结了预防器械分离的要点。
类风湿性骨病与牙周炎的病因机制相关性研究进展
王越 林晓萍
口腔医学. 2015, 35(3):  229-233. 
摘要 ( 852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类风湿性骨性疾病大体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这两种类风湿性骨病与牙周炎都是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牙周炎人群中类风湿性骨病的发病率增加,类风湿性骨病患者牙周炎发病率同样增高。究其原因,牙周炎与类风湿性骨病在病因机制方面存在共同之处。本文就类风湿性骨病与牙周炎患病与治疗相关性,造成发病部位炎性表现和骨质改变的原因、机理进行综述。希望以此增加多学科的联合以及对牙周病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免疫防龋DNA疫苗动物实验研究进展
童辉燕 程敏 李文娟
口腔医学. 2015, 35(3):  234-236. 
摘要 ( 698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龋病是以变形链球菌为主要致龋菌引起的口腔感染性疾病。有效地诱导机体产生针对变形链球菌的系统免疫和粘膜免疫,阻止细菌在牙面的粘附与聚集以及细菌在口腔内定植,是防止致龋菌感染的有效手段。应用于免疫防龋研究主要有主动免疫防龋和被动免疫防龋。本文主要论述主动免疫防龋疫苗中的防龋DNA疫苗的优缺点、研究进展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种植支抗及J钩在Tweed矫正理念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陈雪峰 刘家瑄 林汤毅
口腔医学. 2015, 35(3):  237-240. 
摘要 ( 771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正畸治疗中正确的支抗设计、控制和应用是取得良好矫正效果的重要因素,传统的Tweed方丝弓矫正技术中系统的支抗预备在各类错牙合正畸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现今临床上已有多种增强支抗的装置可供正畸医师选择,但仍不能起到绝对支抗的效果。因此,临床中伴有严重拥挤、深覆盖等不希望丢失支抗的病例,牙齿排齐和侧貌的改善受到影响,虽然口外装置是加强支抗的有效方法,但由于操作较繁复,在临床上患者常有排斥的心理,近年来正畸种植体支抗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临床支抗选择的问题。但对于一些高角骨性Ⅱ类患者,使用传统口外支抗还是种植支抗,能起到患者面型最大改善的作用,Tweed理念中的支抗预备是否可以经由种植支抗的多方应用而起到更为符合现今正畸医师的操作理念的作用,这是现今临床中我们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