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3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5-04-28
述评
当代口腔种植修复技术新进展
徐欣
口腔医学. 2015, 35(4):  241-244. 
摘要 ( 7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口腔种植修复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极大地改变了口腔医学面貌,已成为当今修复牙齿缺失最常规、最有效的临床方法之一。该文旨在相关种植外科技术、种植修复技术、种植体材料、数字化口腔种植四个方面的新进展与新问题进行讨论。
基础研究
电纺聚己内酯/Ⅰ型胶原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
吴晓楠 苗雷英 刘玉 吴文蕾 孙卫斌
口腔医学. 2015, 35(4):  245-249. 
摘要 ( 9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HT5”SS〗制备聚己内酯/Ⅰ型胶原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用于可吸收性引导组织再生膜,并进行理化性能表征和生物相容性检测。方法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己内酯/Ⅰ型胶原蛋白、聚己内酯/Ⅰ型胶原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纤维形貌。牙周膜细胞接种于支架,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貌,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牙周膜细胞的骨化分化情况。结果 聚己内酯/Ⅰ型胶原蛋白、聚己内酯/Ⅰ型胶原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呈复层多孔网状结构,聚己内酯/Ⅰ型胶原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由于纤维内部包裹纳米颗粒致表面呈粗糙外观。扫描电子显微镜、CCK-8法检测技术显示牙周膜细胞在支架上伸展充分,稳定增殖;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聚己内酯/Ⅰ型胶原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表面牙周膜细胞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钙蛋白的基因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该材料能够诱导牙周膜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结论 聚己内酯/Ⅰ型胶原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无明显细胞毒性且具一定的骨化诱导潜能,有望作为一种新型可吸收性引导组织再生膜材料。
咀嚼负荷对幼兔髁突软骨细胞BrdU标记影响的研究
刘晨燕 冯剑颖 谷志远
口腔医学. 2015, 35(4):  250-253. 
摘要 ( 6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咀嚼负荷对幼兔髁突软骨发育及软骨细胞中BrdU标记的影响。方法 出生10 d龄的32只幼兔,随机分为喂食固体硬饲料组和喂食粉末软饲料组。连续2周每天每只腹腔注射BrdU (50 mg/kg),在2、4、6、8周时每组处死4只幼兔,HE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测量软硬组髁突厚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BrdU表达。结果 髁突软骨前部厚度硬食组明显高于软食组,在中部无明显差异,髁突软骨后部厚度软食组高于硬食组。BrdU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发育期髁突软骨各层及软骨下骨骨髓腔内均有BrdU阳性标记,前部的增殖层表达最显著。第2周,硬食组在前、中、后3个部位的BrdU阳性率都高于软食组;第6周,软食组的中、后部位的阳性率高于硬食组;第8周,软硬组均检测不到阳性细胞。结论 软食组在低咀嚼力刺激下,幼兔髁突软骨细胞增殖启动较慢。适当的咀嚼压力能促进髁突软骨细胞的增殖,同时幼兔发育期的髁突生长还受到基因等内环境因素影响。
矫治力初期牙髓组织HSP70表达及临床意义
赵紫婷 苏士文 蒋蓉妹
口腔医学. 2015, 35(4):  254-257. 
摘要 ( 7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在矫治力初期牙髓组织中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的分布及表达,探讨适宜的矫治力对牙髓组织的影响并正确运用生物力学原则。方法 16例采用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进行固定矫治的患者,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加力(0.5 N)1、3、7 d组在受力相应时段拔除,并制备石蜡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观察牙髓中HSP70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HSP70的阳性反应产物呈深褐色均质性沉淀,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成牙本质细胞胞质周围呈颗粒状阳性表达。在加力1 d组HSP70的表达并没有明显增强(P>0.05),3天组表达达高峰尤其是在血管内皮细胞中(P<0.01),到7天后牙髓细胞的整体表达呈弱阳性。所有病例无一例牙髓坏死。结论 在牙移动过程中牙髓组织中HSP70的表达先升高后又逐渐减低至恢复正常水平,提示HSP70在牙移动过程中对牙髓组织的改建过程可能起着重要作用;适宜的矫治力作用下产生的HSP70可能对牙髓组织提供了有效的保护。
MMP-9和VEGF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研究
程晗菲 尹林 孟令旭
口腔医学. 2015, 35(4):  258-261. 
摘要 ( 7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MMP-9和VEGF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良恶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32对多形性腺瘤及其瘤旁组织中MMP-9和VEGF的表达。结果 32例多形性腺瘤中26例为良性,6例为恶性。MMP-9和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在多形性腺瘤组织中高于瘤旁组织(P<0.05);在恶性多形性腺瘤组织中高于良性多形性腺瘤组织(P<0.05)。结论 MMP-9和VEGF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高表达,并且可能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恶变相关;腮腺多形性腺瘤肿瘤外1 cm为安全切除界限。
临床研究
正颌手术对颌面硬组织对称性改变的三维评估
赵宏 谷妍 赵春洋 于剑南 刘敏 王震东 王林 刘可
口腔医学. 2015, 35(4):  262-265. 
摘要 ( 8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正颌手术对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伴颜面部不对称患者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正畸临床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伴颜面部不对称患者20例,20例患者均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方法,在正畸前(T0)和正颌手术后6个月(T1)后使用CBCT对患者进行三维扫描获得颅面部DICOM数据,采用Dolphin 11.0对颌骨进行三维重建,选择描述颌骨骨性结构特征的20个点进行描记,测量分析20个变量。结果 20例颜面部不对称患者,正颌手术改善上颌骨下部水平向及矢状向的不对称性,双侧下颌体的长度及下颌支的倾斜度得到纠正。结论 正颌手术能有效改善成人颜面部不对称,对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伴颜面部不对称患者的改善主要表现在上颌骨下部水平向及矢状向的对称性改善,以及下颌体长度不协调的纠正,正颌手术前三维测量对正颌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的判断至关重要。
基础研究
CD105在口腔鳞癌中表达及与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性研究
杜瑞瑞 夏现印 李晓岑 王秀梅
口腔医学. 2015, 35(4):  266-269. 
摘要 ( 7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CD105的表达,并探讨CD105与口腔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用抗CD105抗体分别标记正常黏膜组织和鳞癌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CD105-MVD与口腔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CD105在病变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组织有明显差异(P<0.05);OSCC组织中,CD105-MVD高表达率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T分类、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性别、吸烟无关(P≥0.05);CD105-MVD高表达组患者五年生存率低于CD105-MVD低表达组生存率,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105与年龄、性别、吸烟与否无明显相关性;与OSCC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T分类、淋巴结转移有关;CD105高表达组患者预后差,可以作为OSCC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临床研究
应用胶原骨材料进行引导性骨再生手术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的临床研究
刘硕 葛子铭 宋佳 耿奉雪 苗磊 赵戬 潘亚萍
口腔医学. 2015, 35(4):  270-273. 
摘要 ( 8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胶原骨行引导性骨再生手术,对比手术后拔牙创愈合情况及术前、术后1、4个月牙槽骨密度的变化。方法 对慢性牙周炎需要进行位点保存手术的患者15例(共21颗患牙),通过临床检查比较拔牙创愈合情况,利用PLANMECA 数字化曲面体层机软件分析系统对牙槽嵴顶以及牙冠部分的灰度值进行测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比手术前后牙槽骨密度的改变量。结果 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4个月三组的牙槽嵴骨密度值各为0.35±0.06、0.43±0.03、0.54±0.04,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胶原骨进行引导性骨再生手术术后牙槽骨密度较术前明显增加,能为Ⅱ期早期种植及最终的美学修复创造有利条件。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下颌骨对称性的三维分析
倪初蕾 贾琦林
口腔医学. 2015, 35(4):  274-277. 
摘要 ( 7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三维分析成年期前未行腭裂修复术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UCLP)的下颌骨形态对称性。方法 对9例5岁前完成唇裂修复术、成年前未行腭裂修复术的UCLP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选择7个下颌骨标志点进行定点测量,分析下颌骨的三维形态。结果 成年前未行腭裂修复术UCLP患者下颌骨各个部位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对称,其中Co-Go、Cor-Go、∠Co′-Co-Me裂侧大于健侧;其他各指标裂侧均小于健侧。但配对t检验提示裂侧与健侧测量值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成年前未行腭裂修复术的UCLP患者下颌骨无明显不对称。
TL1A和IDO在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研究
韩佳桐 翟爱荣 漆明
口腔医学. 2015, 35(4):  278-281. 
摘要 ( 8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tumor necrosis factor-like ligand 1A,TL1A)和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在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30例OLP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1A、IDO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在OLP患者中,TL1A、IDO的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经2-ΔΔCT转换后,OLP组TL1A、IDO mRNA表达水平分别是健康对照组的1.7872、2.0763倍。TL1A、IDO mRNA的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TL1A、IDO mRNA在OLP的发病中起了一定作用,两者的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年13例颌面部孤立性纤维瘤的回顾性研究
阎学军 王丽珍 张陈平 何悦 方早
口腔医学. 2015, 35(4):  282-286. 
摘要 ( 8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颌面部孤立性纤维瘤这一罕见疾病的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探讨颌面部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要点与治疗原则。方法 2009至2014年间,对收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病理数据库的颌面部孤立性纤维瘤进行统计,收集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诊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13例患者入选研究,临床特征无特异性,CT表现为强化明显的肿物,术后病理均为颌面部孤立性纤维瘤,免疫组化CD34、Vim均为(+),Des均(-)。术后创口均一期愈合,未见明显并发症。随访3~60月,发现2例恶性孤立性纤维瘤患者出现复发情况,再次行手术治疗后,随访未见复发情况。 结论 颌面部SFT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最终确诊需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首选手术治疗,术后密切随访,预后较好。
牙周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席晨希 周群 罗敏
口腔医学. 2015, 35(4):  291-295. 
摘要 ( 7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牙周病(PD)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发病风险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查找国内外公开发表关于PD与RA发病风险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4年5月20日,同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后,采用CMA v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共纳入9个病例-对照研究,2篇中文文献,7篇英文文献,其中RA组465例,健康对照组42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暴露于PD可以显著提高RA发生率2.81倍[OR=2.81,95%CI(1.41~5.60),P=0.003],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稳健性较好。无明显发表偏倚存在。结论 PD是RA的一个有意义的危险因子。应进一步进行按PD临床程度分级和RA临床亚型分型的研究。
综述
EMT在口腔鳞癌和扁平苔藓病理机制中的作用
杨巧珍 王夏夏 郭滨 孙红英
口腔医学. 2015, 35(4):  296-301. 
摘要 ( 7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上皮细胞通过特定的程序转化为间质细胞的生物学过程,EMT在胚胎发育、创伤愈合、肿瘤的侵袭迁移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MT在恶性肿瘤的侵袭迁移病理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成为研究热点。EMT的发生涉及多种机制,与低氧微环境、炎症因子、细胞外基质及microRNA等有关。文中综合目前研究进展,就EMT在口腔鳞癌和扁平苔藓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作一综述。
牙本质屏障细胞毒性试验的研究进展
蒋若丹 林红
口腔医学. 2015, 35(4):  302-305. 
摘要 ( 8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牙本质屏障细胞毒性试验能较好地模拟临床实际,在评价牙体充填材料及与牙本质直接接触材料细胞毒性方面有很大的价值,具有替代动物试验的可能性,并已广泛应用于相关材料的毒性研究。该文就此试验中细胞的选择与培养、试验装置和牙本质片的选取等主要关键技术点做一综述。
慢性牙周炎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陈汀兰 宋忠臣 束蓉
口腔医学. 2015, 35(4):  306-309. 
摘要 ( 7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关系密切,其相互影响是近年来牙周医学研究的热点。DM是CP的危险因素之一,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CP发生发展,同时CP也是DM的第6大并发症,可影响DM病程进展,约90%以上的DM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本文就CP和T2DM相互影响的特点及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牙周病患者种植治疗的相关风险因素
王宇婷 邱憬
口腔医学. 2015, 35(4):  310-313. 
摘要 ( 7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牙周病是导致牙齿缺失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牙周病患者选择种植治疗修复缺失牙。牙周病与种植牙在诸多方面存在关联,且牙周病患者发生种植牙失败的风险较高,在对牙周病患者进行种植治疗之前,应对口腔局部条件、全身状况、生活习惯等进行评估,以利于种植方案的选择和风险规避。本文就牙周病患者种植治疗相关风险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铁调素及其与骨代谢的研究进展
张千依 郭婧芳 唐冠群 朱宪春
口腔医学. 2015, 35(4):  314-317. 
摘要 ( 8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铁调素(Hepcidin)是一类调节机体铁稳态的抗菌多肽,由HAMP基因编码,大量研究表明血清中铁的含量、骨形成蛋白(BMPs)、白介素-6(IL-6)及低氧诱导因子(HIF)等可调控铁调素的表达;最新研究表明其与骨代谢相关,铁调素可通过“铁调素-铁代谢-骨代谢”和“JAK/STAT”信号通路这两种途径影响骨代谢。该文就铁调素的生成机制及其在骨代谢中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间接粘结技术的研究进展
刘浩 王鹏来 杨丽 蒋佳秀 冯妍
口腔医学. 2015, 35(4):  318-320. 
摘要 ( 7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畸托槽的精确定位和足够的粘结强度,是正畸治疗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近年来,随着正畸材料和技术的发展,托槽间接粘结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对托槽间接粘结技术的托槽粘结精确度、粘结强度的研究和发展前景做出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