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38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8-06-28
基础研究
川陈皮素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Cal-27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侯春宁 张雪松 李国林
口腔医学. 2018, 38(6):  481-484. 
摘要 ( 2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壳-芯”结构电纺纤维膜对MC3T3-E1细胞体外早期成骨分化的影响
胡姝颖 陈汉帮 陈刚 周雪锋 刘俊 章非敏
口腔医学. 2018, 38(6):  485-490. 
摘要 ( 2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研究载有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聚己内酯(PCL)“壳芯结构”静电纺丝纤维膜(PP-B)对MC3T3-E1细胞体外早期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通过同轴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PLGA/PCL-BMP-2纤维膜(PP-B),以不含BMP-2的PLGA/PCL电纺纤维膜(PP)为对照组。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PP-B膜的“壳-芯”结构;用ELISA法检测BMP-2的体外释放行为;收集PP-B膜的浸出液培养细胞,用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法检测其释放的BMP-2对MC3T3-E1细胞的影响;将MC3T3-E1细胞接种到纤维膜上,通过CCK-8法检测1d、3d、5d、7d的增殖情况;以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为早期骨向分化指标,检测其7d的活性;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检测细胞接种7d时成骨指标Bmp2、Alp、Col1、Msx2、Runx2的表达。结果 透射电镜结果表明,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的PP-B静电纺丝可形成连续均一的“壳-芯”结构;ELISA结果显示,PP-B膜可以实现BMP-2的持续释放;ALP活性检测结果证实本实验条件下制备的负载BMP-2的同轴静电纺丝支架能保持生长因子的部分活性。CCK-8结果显示PP-B膜和PP膜上的MC3T3-E1细胞在1、3、5、7d都持续增殖;ALP活性检测及染色结果显示PP-B膜上的MC3T3-E1细胞的ALP活性高于PP膜(P<0.05);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结果显示接种在PP-B膜上的MC3T3-E1细胞的相关成骨基因Bmp2、Alp、Col1、Msx2、Runx2的表达高于PP膜(P<0.05)。结论 本实验制备的PP-B膜能促进MC3T3-E1细胞在体外的早期成骨分化。
高脂软饲料增加肥胖复合牙周炎小鼠模型的丝线松脱率
余挺 赵莉 章锦才 轩东英
口腔医学. 2018, 38(6):  491-494. 
摘要 ( 2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索高脂饲料对肥胖复合结扎诱导牙周炎模型的丝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134只小鼠分为高脂(HFD,n = 77)和低脂饲料(LFD,n = 57)组,分别诱导肥胖和作正常体重对照。诱导8、16、30周时,一次性丝线结扎5 d或10天d诱导牙周炎。分析饲料类型、饲料诱导期、牙周结扎期对丝线松脱的效应。结果: 丝线总体松脱率为6.0%,10天d(8.0%)比5天d(2.5%)高2倍(P < 0.01),HFD(9.1%)比LFD(1.8%)高4倍(P < 0.05)。饲料诱导期对松脱率无显著影响。结论: 建立饮食诱导型肥胖与丝线结扎诱导牙周炎的复合模型时,高脂软饲料可明显增加丝线松脱率。为调和保护肥胖状态与结扎期延长致丝线松脱率增加的矛盾,结扎10天时结束诱导或更换丝线是合适的时间节点。
不同流动性复合树脂核材料在短时超光强照射下的聚合效果
刘方宇 聂蓉蓉 孟翔峰 许少平
口腔医学. 2018, 38(6):  495-498. 
摘要 ( 3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3种双重固化流动复合树脂核材料在不同光照模式下的聚合效果。方法 将双重固化流动复合树脂核材料A(DC CORE ONE)、B(MultiCore Flow)、C(Rebilda DC)分别充填到有机玻璃圈模具中,使用LED光固化灯以2种光照条件(1 000 mW∕cm2持续照射20 s或以3 200 mW∕cm2持续照射6 s)使其固化,每个实验组6个试件,共36个试件。分别在试件固化后15 min、24 h,测量其表面努氏显微硬度以判断聚合度。测量结束后,试件继续用无水乙醇浸泡24 h,再次测量其表面硬度,并计算浸泡后的硬度降低百分比值以判断聚合的交联密度。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相同光照条件下,3种材料固化后24 h硬度值均高于固化后15 min,除材料A外,材料B、C不同时间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种材料在相同时间段以3 200 mW∕cm2 × 6 s照射条件所获得的硬度值均高于1 000 mW∕cm2 × 20 s照射条件下所获得硬度值,除材料B、C 固化24 h后两种照射条件下硬度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材料在固化后相同时间段不同照射模式下所获得的硬度值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乙醇浸泡24 h后,材料B和材料C在1 000 mW/cm2×20 s照射条件下的硬度值降低百分比均高于3 200 mW/cm2×6 s照射条件组,而A材料则相反,表现为3 200 mW/cm2×6 s光照强度下的硬度值降低更多。结论 对于双重固化流动复合树脂核材料来说,临床采用短时高强度的照射条件是可行的。
SUZ12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胡慧君 李中武 王琼 吴亚平 杨建荣
口腔医学. 2018, 38(6):  499-502. 
摘要 ( 3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多梳蛋白家族成员SUZ12在舌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舌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多种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舌鳞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半定量的方法检测72例术前未接受放、化疗或其他特殊治疗的原发性舌鳞癌患者标本及15例正常舌黏膜中SUZ12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对其与舌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 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UZ12在舌鳞癌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舌黏膜。舌鳞癌组织中SUZ12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抽烟、饮酒、肿瘤大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之间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与颈部淋巴结转移(P=0.0325)、总体生存率(P=0.0225)及无瘤生存率(P=0.0179)相关。结论 SUZ12在舌鳞癌组织中过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及低生存率相关,可能作为舌鳞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牙龈卟啉单胞菌刺激树突状细胞激活炎症反应
宋亮 徐斌 刘阳 刘柳慧 郑义彩 肖国岫 施晓军
口腔医学. 2018, 38(6):  503-507. 
摘要 ( 3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分析树突状细胞在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后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牙周炎的致病机制及为日后研究提供线索。方法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来分析体外诱导分化的树突状细胞在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情况下的差异表达基因、基因集及相关功能。 结果 本实验总计发现7305个至少有两倍变化的差异表达基因。基因本体结果显示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后树突状细胞的生物过程、细胞成份、分子功能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基因集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坏死因子基因集、细胞因子及炎症反应基因集、白介素1及转录因子NF-kB家族基因集、干扰素信号基因集、B细胞受体信号基因集、T细胞受体信号基因集富集明显。结论 树突状细胞在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后会导致基因水平的变化,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及炎症反应的发生, CXCL及SOCS的水平及作用可作为日后研究的方向。
核糖体蛋白L29在牙龈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薛娇 段青云 杨绍滨 庞宝兴 袁荣涛
口腔医学. 2018, 38(6):  508-513. 
摘要 ( 3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研究核糖体蛋白L29(RPL29)在人牙龈鳞状细胞癌(G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GSCC50例,收集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牙龈组织,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RPL29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RPL29表达与GSCC的临床T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间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RPL29在GS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6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19.05%,且在正常牙龈组织中不表达(阳性率0%),其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RPL29表达与GSCC的临床T分期及病理分级密切相关。RPL29在T1、T2、T3+T4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1.82%(9/11)、86.67%(26/30)、66.6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GSCC(36例)与较低分化GSCC(14例)中的RPL29阳性率分别为77.78%(28/36)、92.86%(1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RPL29阳性率100%(15/15),无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74.29%(26/35),RPL29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RPL29表达与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等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RPL29表达与GSCC的临床T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对于牙龈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病理意义。
临床研究
Nd:YAG激光和Er:YAG激光治疗重度牙周炎的效果观察
曹盈 孙卫斌 吴文蕾 薛雅琴
口腔医学. 2018, 38(6):  514-517. 
摘要 ( 3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两种翻瓣方式在下颌中低位阻生智齿拔除中的疗效研究
王凌霄 高振华 李钧 单兆臣
口腔医学. 2018, 38(6):  518-522. 
摘要 ( 3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AD/CAM全瓷髓高嵌体在牙体缺损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张蕾 茹菲亚?祖拉提 何惠宇 葛菲
口腔医学. 2018, 38(6):  523-527. 
摘要 ( 2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CAD/CAM全瓷髓高嵌体在牙体缺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71例病例(患牙82颗),其中男33例,女38例,年龄20~50岁,均采用IPS e.max CAD全瓷髓高嵌体进行后牙修复。随访24个月,观察修复体的颜色、形态、折裂、边缘密合度、基牙继发龋及邻接食物嵌塞的情况。结果 82颗修复体即刻满意度在85%以上。随访24个月中,失访4颗,78颗修复体形态和基牙继发龋方面均达到A级标准。1颗修复体轻微折裂,4颗出现邻接食物嵌塞,95%以上的修复体均达 A 级。结论 IPS e.max CAD全瓷髓高嵌体用于根管治疗的后牙短期修复效果良好。
无创检测口腔白斑及鳞癌中人乳头瘤病毒及其分型
杨丽群 肖璇 李晨曦 武文妍 沈雪敏 周曾同 施琳俊 范媛
口腔医学. 2018, 38(6):  528-532. 
摘要 ( 2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探讨口腔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和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及其分型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无创方法收集30例正常人,103例OLK,30例OSCC的口腔黏膜脱落细胞,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结合导流杂交技术进行37种HPV基因型别的检测,对受检者进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 正常人检出HPV阳性1例,检出率为3.33%(1/30),OLK检出HPV阳性5例,检出率为4.85%(5/103),OSCC检出HPV阳性1例,检出率为3.33%(1/30),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P=0.90>0.05)。其中OLK中有4例为HPV单一型阳性,1例为HPV三重型别阳性。结论 PCR导流杂交检测技术能无创检测口腔HPV分型情况,可应用于临床。HPV在OLK、OSCC中检出率较低,可能与OLK、OSCC的发病关联性不强。
210例根管治疗失败病例的根尖X线片和锥形束CT的影像学分析
俞晓霏 吴大明 汪信洋 刘卫红
口腔医学. 2018, 38(6):  533-536. 
摘要 ( 3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比较根尖X线片(periapical radiograph, PR)与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在诊断根管治疗(root canal treatment, RCT)失败病例时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RCT失败患牙的影像学资料,比较PR与CBCT诊断RCT失败病例的病因和病情时的差异。结果:共分析210颗RCT失败患牙的PR和CBCT资料,根管欠填和遗漏根管是导致RCT失败的主要原因。CBCT能更准确的判断根管充填质量和根折类型,CBCT对遗漏根管的检出率比PR高14.8%,对根折的检出率比PR高5.7%。结论:CBCT对RCT失败病例的病因和病情分析优于PR,能为根管再治疗的方案制定提供更有意义的参考。
第一磨牙缺失不同修复方法的咬合接触特征研究
韩睿 曾晓燕 孙亚州 胡建
口腔医学. 2018, 38(6):  537-542. 
摘要 ( 3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针对单个第一磨牙缺失的病例,研究种植及可摘局部义齿(RPD)种不同修复方法所恢复的牙列咬合接触特征。方法 选择15名单个第一磨牙缺失的患者作为实验组,15名正常牙列人群作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每位患者同时进行种植及RPD修复,应用TeeTester咬合分析仪,测试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未修复、RPD修复及种植义齿修复后3种状态下分别做正中咬合及咀嚼运动,分析其咬合接触特征(总咬合力、总接触面积、不平衡指数、单次咀嚼循环时间,OT/DT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做正中咬合时,在总咬合力、总接触面积、不平衡指数方面,患者未修复时分别为(48.76±12.82)kg,(317.59±58.47)mm2,(24.78±7.40),行RPD修复时分别为(54.36±10.59)kg,(355.81±77.43)mm2,(18.29±8.42),行种植修复时分别为(61.94±12.36)kg,(398.17±83.86)mm2,(17.80±6.69);患者咀嚼运动时在总咬合力、总接触面积、不平衡指数、单次咀嚼循环时间及T0/Td方面,患者行种植修复时分别为(52.14±16.53)kg,(348.08±81.76)mm2,(15.69±9.16),(0.4072±0.10)s,(1.718±0.26)。统计学分析表明,RPD、种植义齿修复和对照组的部分咬合接触特征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但与未修复前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单次咀嚼循环时间及T0/Td在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恢复咬合力及咬合接触面积方面,种植义齿优于RPD,较接近天然牙列,并明显优于不修复。正中咬合时全牙列的总咬合力及总接触面积明显大于咀嚼运动时,但不平衡指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CBCT结合微创技术与传统技术拔除埋伏多生牙的临床比较
倪伟嘉 林晓鹏 姚芳
口腔医学. 2018, 38(6):  543-547. 
摘要 ( 3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CBCT结合微创技术与传统技术拔除埋伏多生牙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6年门诊需要拔除的埋伏多生牙患者28例(共52颗埋伏牙),随机分为微创治疗组(12例,23颗)和传统治疗组(16例,27颗)。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检查并拔除患牙,记录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及肿胀度和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微创治疗组手术时间(24.7±7.2)min少于传统治疗组(33.4±8.1)min,微创治疗组术后疼痛和肿胀度也低于传统治疗组,这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术后并发症上(邻牙损伤、上颌窦或鼻腔交通、干槽症、张口受限),微创治疗组的发生率都低于传统治疗组。结论:CBCT结合微创技术应用于埋伏多生牙的检查和拔除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疼痛和肿胀,同时也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应用T-scan III系统对楔状缺损患者牙合接触的研究
聂晶晶 冯加飞
口腔医学. 2018, 38(6):  548-551. 
摘要 ( 3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测量楔状缺损患牙的接触,探究因素与楔状缺损形成的关系。方法 从32例受检者中选取32颗口内单象限内单颗楔状缺损患牙和34颗同名未患楔状缺损牙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用直接接触测量法及T-scan Ⅲ系统分析受检牙干扰的分布,并应用T-scan Ⅲ系统对受检牙在正中、侧方及前伸运动中的接触进行动态、定量测量。结果实验组中单侧组与双侧组患牙的工作侧干扰牙数百分比(75.0%、70.0%)均高于各自对照牙(17.7%、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侧方工作侧运动中,实验组患牙所分担的力及其咬合高点上接触强度,均高于对照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内单象限内单颗牙楔状缺损的发生与干扰及力负担过重有关。
综述
具核梭杆菌与大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陈玉莲 孙颖
口腔医学. 2018, 38(6):  552-555. 
摘要 ( 4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牙周炎与全身健康和疾病关系密切。近年来,牙周炎与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生发展的关系已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具核梭杆菌是牙周炎重要的致病菌之一,其感染可能参与了CRC的发生发展,本文拟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正畸疼痛的临床研究
吴嵩 陈文静 缪伟男 张雪文
口腔医学. 2018, 38(6):  556-559. 
摘要 ( 3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疼痛是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最常见症状之一。许多研究表明疼痛已经成为患者中断正畸治疗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随着患者对治疗舒适度要求的增加,如何监测正畸疼痛,如何减轻正畸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成为正畸医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正畸过程中产生的疼痛特点以及临床上正畸疼痛的控制方法以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常用正畸保持器的对比研究
缪伟男 许珂张圆 吴嵩 陈文静
口腔医学. 2018, 38(6):  560-562. 
摘要 ( 4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正畸治疗结束后仍有很多因素容易导致错合畸形的复发,所以保持器的佩戴是必须的。临床上常用的保持器有:压膜保持器及其改良式、Hawley保持器和舌侧固定保持器。本文从保持效果、患者接受度及依从性、保持器对牙周组织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对各个类型的保持器做一对比,期望对医师临床选择保持器有指导意义。
复合水凝胶支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程燚 章非敏
口腔医学. 2018, 38(6):  563-568. 
摘要 ( 4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光动力疗法在口腔种植体周围炎中应用进展
周琳怡
口腔医学. 2018, 38(6):  569-572. 
摘要 ( 3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是发生在种植体周围的炎症过程,特征为软组织炎症及支持骨的丢失。光动力疗法是利用可见光、近红外或紫外光驱动,通过光敏剂退激产生激发态单线态氧导致多种生物分子氧化产生光动力,对于致病菌具有强烈的杀灭作用。近年来,光动力疗法在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控制中有所应用。本文从种植体周围炎治疗中应用激光,光敏剂分类,及光动力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上气道分析的研究进展
许珂张圆 缪伟男 陈文静
口腔医学. 2018, 38(6):  573-576. 
摘要 ( 3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气道即呼吸的通道,也是生命的要道,是由软硬组织组成的筋膜管,为颅颌面的重要解剖结构,它在呼吸、发音和吞咽等生理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近来人们还发现,上气道与特定的错合畸形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将从上气道的分析方法、研究手段、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