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雪琦. 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下颌第三磨牙状态改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 2018, 38(5): 445-448. |
[2] |
宋悦 李中武 吴亚平 王东苗 周广超 杨建荣. 46例异位下颌第三磨牙及伴发病变的临床病例分析[J]. , 2018, 38(11): 995-998. |
[3] |
杨爽. 牙囊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进展[J]. , 2018, 38(10): 930-933. |
[4] |
廖悦 宋忠臣. 介孔材料在牙周再生中的应用进展[J]. , 2017, 37(3): 258-261. |
[5] |
徐瑛 吕锦 陈锐. 冲牙器改善冠桥修复体牙周健康的效果评价[J]. , 2016, 36(8): 737-739. |
[6] |
陶安军 杨细虎 范广宇 许建辉. 引导再生术用于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牙槽骨再生的疗效评估[J]. , 2016, 36(11): 1017-1019. |
[7] |
廖蔚文 宋忠臣 束蓉. 炎症微环境对牙周组织再生的影响[J]. , 2015, 35(9): 786-788. |
[8] |
金岩. 实现牙周组织形态与功能重建是牙再生的关键科学问题[J]. , 2015, 35(8): 609-613. |
[9] |
李功臣 陆永健 蒋丽萍. 智齿冠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常见并发症[J]. , 2015, 35(2): 153-156. |
[10] |
王芳 葛少华. 甲状旁腺激素的成骨机制及其对颅颌面和牙周组织再生的研究进展[J]. , 2015, 35(12): 1076-1079. |
[11] |
段颖莹 张苗苗. 大鼠正畸牙移动中牙周组织Wnt10b和β-catenin的表达研究[J]. , 2015, 35(11): 907-910. |
[12] |
韩骁 刘昕 张晏更 葛宇. Smart Clip自锁托槽和传统托槽对正畸牙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J]. , 2014, 34(9): 662-664. |
[13] |
桂湧 冯琛琛 沈晓云. 纤维夹板松牙固定术对重度牙周炎治疗效果的影响[J]. , 2014, 34(8): 639-640. |
[14] |
房莉 田杰 吴隽轶 朱磊 唐小山. 2种不同矫治技术出现牙龈折痕的临床分析[J]. , 2014, 34(5): 365-367. |
[15] |
汪黎明 甄蕾 周春飞 陈栋. 上海地区成年人群牙周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及分析[J]. , 2014, 34(4): 294-2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