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口腔医学》杂志创刊于1981年,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第二种综合性口腔医学期刊。本刊由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主办,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江苏省常州口腔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和浙江口腔医学会联办。
    2003年杂志进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化学文摘》(CA)和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 ...更多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5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5-10-28
上一期   
基础与临床研究
牙龈卟啉单胞菌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Th17/Treg失衡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王新越, 杨洁, 郝婷, 刘玉, 吴文蕾
口腔医学. 2025, 45(10):  721-730.  doi:10.13591/j.cnki.kqyx.2025.10.001
摘要 ( 89 )   HTML ( 4 )   PDF (6592KB) ( 3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 gingivalis)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 E knockout,ApoE-/-)小鼠Th17/Treg失衡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高脂饮食下对8周龄ApoE-/-小鼠给予P. gingivalis牙周涂菌,隔天一次,持续8周。通过Micro-CT检测小鼠牙槽骨吸收量,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对小鼠口腔菌群进行分析,通过HE染色、油红O染色检测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采用生化检测技术分析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等检测模型主动脉斑块中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VCAM)、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ICAM)、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eptidase,MMP)-2和MMP-9等内皮损伤指标;通过IHC、qRT-PCR、流式细胞术等技术检测主动脉斑块Th17和Treg相关蛋白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叉头/翼螺旋转录因子(forkhead box P3,Foxp3)及相关基因特征性转录视黄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etinoic acid related orphan receptor γt,RORγt)的表达水平和脾脏中的Th17和Treg比例。结果 P. gingivalis感染的ApoE-/-小鼠牙槽骨丧失量增加(P<0.01),口腔菌群多样性下降(P<0.05),菌群组成发生改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比例增加(P<0.01),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降低(P<0.01);主动脉斑块中ICAM、VCAM蛋白表达升高(P<0.05),ICAM、VCAM、MMP-2和MMP-9基因水平升高(P<0.05);主动脉斑块中的IL-17相关蛋白及RORγt基因水平升高(P<0.01),Foxp3相关蛋白及基因水平下降(P<0.01),脾脏中的Th17/Treg细胞比例失衡(P<0.05)。结论 P. gingivalis感染引起ApoE-/-小鼠口腔的菌群失调,促进Th17/Treg平衡失调,加剧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内皮功能障碍。

牙源性黏液瘤15例临床病理分析
江悦, 吴敏, 郑阳玉, 钟旖, 谢家翔, 张玮
口腔医学. 2025, 45(10):  731-735.  doi:10.13591/j.cnki.kqyx.2025.10.002
摘要 ( 78 )   HTML ( 2 )   PDF (1881KB) ( 1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分析牙源性黏液瘤(OM)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3年1月至2023年6月经常规病理诊断的15例牙源性黏液瘤(O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女性(66.7%)多见,年龄集中在20~40岁(73.3%),下颌骨(60.0%)及后牙区(93.3%)多见。(2)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为多房囊性低密度透射影似蜂房/网球拍/肥皂泡样结构。(3)镜下特征为在淡蓝色黏液样基质的背景中可见散在分布星形或梭形肿瘤细胞,偶见少量的牙源性上皮团。(4)15例OM样本中,①β-catenin在黏液型病例中1例不表达,6例部分或弥漫表达,纤维型病例中2例不表达,6例部分或弥漫表达;②CD34、S100均为阴性;③Ki-67指数均<1%。(5)15例患者,仅1例复发,其余预后良好。(6)手术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应视肿瘤大小、病变的范围及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结论 牙源性黏液瘤虽为良性肿瘤,但有局部侵袭性,可复发,需与低度恶性黏液纤维肉瘤、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牙源性纤维瘤等鉴别诊断,认识并熟悉其临床病理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并提高患者的预后。

聚醚醚酮、氧化锆与钴铬合金全冠磨损与老化性能的研究
杨硕, 李卓衡, 张慧楠, 高菁哲, 孙宇
口腔医学. 2025, 45(10):  736-741.  doi:10.13591/j.cnki.kqyx.2025.10.003
摘要 ( 78 )   HTML ( 3 )   PDF (1130KB) ( 1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比分析由PEEK、钴铬合金与氧化锆制作全冠的摩擦磨损性能、老化前后的抗折裂性和抗位移性,为PEEK材料未来应用于全冠制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上颌第一前磨牙进行牙体预备,硅橡胶制取印模,加工得到标准解剖形态的PEEK、钴铬合金和氧化锆全冠各25个。将其分为A、B和C 3组,A组15个(3种材料制作的全冠各5个),B组和C组各30个(3种材料制作的全冠各10个)。A组在模拟人体口腔生理环境的条件下进行12万次的咀嚼模拟,使用体视显微镜和Micro-image Analysis&Process系统检验评估和比较拮抗剂(对颌滑石瓷小球)磨损和材料磨损。B组进行10 000次冷热循环老化,C组为B组的空白对照组,使用万能试验机检验评估和比较B组与C组的抗折裂性和抗位移性。结果 ①咀嚼模拟实验:钴铬合金、氧化锆、PEEK冠的磨损高度分别为(0.61±0.05)、(0.81±0.07)、(0.96±0.04)mm,PEEK>氧化锆>钴铬合金(P<0.05),对颌拮抗剂磨损钴铬合金>氧化锆>PEEK(P<0.05)。②老化实验:钴铬合金老化前后的抗折裂性为(3 665.645±71.166)、(2 906.830±225.143)N,氧化锆为(2 447.825±316.961)、(1 829.229±72.046)N,PEEK冠为(1 632.378±53.046)、(1 074.872±105.491)N,老化前后的抗折裂性均为钴铬合金>氧化锆>PEEK(P<0.05);钴铬合金老化前后的抗位移性为(1 604.630±95.680)、(1 092.137±77.869)N,氧化锆为(1 768.851±56.273)、(1 381.618±62.326)N,PEEK冠为(1 148.811±70.417)、(931.723±64.454)N,老化前后的抗位移性均为氧化锆>钴铬合金>PEEK(P<0.05);抗折裂性与抗位移性的老化衰减量钴铬合金为(758.815±157.734)、(512.492±34.530)N,氧化锆为(618.597±251.281)、(387.233±7.947)N,PEEK冠为(557.506±61.950)、(217.089±14.589)N,抗老化性PEEK>氧化锆>钴铬合金(P<0.05)。结论 PEEK的耐磨性、抗折裂性与抗位移性各项数值符合临床全冠材料的使用标准,且PEEK具有良好的抗老化性能并能有效地保护对颌牙。因此,PEEK有希望成为制作全冠的新型材料。

无托槽隐形矫治中微种植体支抗高度对上颌前牙内收力学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张驰, 张乐恒, 徐悠然, 翟冯阳, 张佩瑜, 朴俐颖, 韩旻轩, 娄姝
口腔医学. 2025, 45(10):  742-748.  doi:10.13591/j.cnki.kqyx.2025.10.004
摘要 ( 75 )   HTML ( 4 )   PDF (4644KB) ( 2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结合不同高度的尖牙长臂牵引钩和微种植体支抗在内收上颌前牙时的相关力学效应,分析牙周膜应力分布及上前牙移动趋势,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患者CBCT扫描数据,使用Mimics、Geomagic Studio、Hypermesh等软件,构建了包含不同高度尖牙牵引钩(4、6、8、10 mm)与微种植体支抗(6、8、10、12 mm)共16种不同组合并施加3/16、3.5 oz弹性牵引力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各模型进行模拟,评估其对牙周膜应力分布的影响以及上颌前牙的移动模式。结果 根据前牙内收时牙周膜内的应力变化,应力主要集中在牙颈部和根尖区与牙槽骨接触的区域,呈现出明显的局部集中现象。微种植体支抗高度和牵引钩高度的增加可以显著减少牙冠和根尖的位置变化。当牵引钩高度大于8 mm,微种植体支抗高度大于10 mm时,才可以使得尖牙有更多的整体移动,避免尖牙的伸长,防止覆𬌗的加深。同时高牵引钩配合高微种植体支抗的组合还使得牙齿更趋向于整体移动,减少了不必要的倾斜和旋转。结论 在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上颌前牙内收时,采用高位微种植体支抗和高位牵引钩的组合可以显著提高前牙转矩的控制效果,并有效预防覆𬌗的加深。

成人不同矢状骨面型上颌尖牙区牙槽骨的CBCT测量分析
张佳顺, 任蕾, 郑泽, 张苗苗
口腔医学. 2025, 45(10):  749-753.  doi:10.13591/j.cnki.kqyx.2025.10.005
摘要 ( 80 )   HTML ( 2 )   PDF (1502KB) ( 1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CBCT测量分析成人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上颌尖牙区牙槽骨骨开窗及骨开裂发生率以及牙槽骨的厚度及高度。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174例成人患者,根据ANB分组测量并统计骨开窗和骨开裂的发生率,将发生骨开窗和骨开裂的患者样本排除后测量剩余样本上颌尖牙区唇腭侧根尖、根中和根颈部的牙槽骨厚度及牙槽嵴高度,再将三组患者分别再根据FMA分三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骨性Ⅱ类成人患者上颌尖牙区骨开窗与骨开裂发生率最高。根尖唇侧牙槽骨厚度:骨性Ⅲ类>骨性Ⅱ类>骨性Ⅰ类。骨性Ⅱ类根中腭侧牙槽骨厚度:均角>低角>高角。骨性Ⅲ类根颈腭侧牙槽骨厚度:低角>均角>高角。结论 成人骨性Ⅱ类骨开窗及骨开裂率最高;骨性Ⅲ类根尖唇侧牙槽骨厚度最厚。骨性Ⅱ类高角患者根中腭侧、骨性Ⅲ类根颈腭侧牙槽骨厚度较均角及低角薄。

微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在Ⅲ类错𬌗畸形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朱琳, 尚张丽, 薛晶
口腔医学. 2025, 45(10):  754-759.  doi:10.13591/j.cnki.kqyx.2025.10.006
摘要 ( 62 )   HTML ( 1 )   PDF (1780KB) ( 1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微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在Ⅲ类错𬌗畸形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邯郸市口腔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诊治的58例Ⅲ类错𬌗畸形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手术辅助上颌快速扩弓治疗,选取邯郸市口腔医院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58例Ⅲ类错𬌗畸形患者作为观察组,微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治疗,在治疗3个月后拍摄锥形束CT,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性结构、软组织测量结果、咬合功能、扩弓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比较,两组治疗后骨性宽度、上颌牙支抗牙倾斜度均增加(P<0.05);而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鼻腔宽度增加明显,支抗牙倾斜度均减低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ANB、LI-MP高于对照组,SNB、MP-SN低于对照组,面凸角、鼻唇角高于对照组,颏唇角低于对照组,咬合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2%)低于对照组(13.79%),差异明显(P<0.05)。结论 微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可取得明显的骨性扩宽效应,促进患者骨性结构改善,改善其面貌形态,提高其咬合功能,可推广应用。

光动力疗法联合甘氨酸龈下喷砂对治疗Ⅲ期牙周炎残留牙周袋的临床疗效研究
许悦, 夏娇娇, 陈玉莲, 陈强
口腔医学. 2025, 45(10):  760-764.  doi:10.13591/j.cnki.kqyx.2025.10.007
摘要 ( 83 )   HTML ( 6 )   PDF (747KB) ( 2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联合甘氨酸龈下喷砂(subgingival glycine powder air polishing,SubGPAP)辅助龈下刮治,对Ⅲ期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残留牙周袋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牙周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牙周病科就诊的40例Ⅲ期牙周炎患者,以牙周基础治疗后4~6周复查时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4 mm伴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或PD≥6 mm的残留牙周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口内一侧进行龈下刮治根面平整(subgingival scaling and root planing,SRP)(对照组),另一侧采用PDT+SubGPAP+SRP(试验组),比较两组在基线、治疗后6周及治疗后3个月临床指标水平变化,包括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和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以及龈沟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水平变化。结果 与基线比较,两组在治疗后6周和治疗后3个月各项临床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后6周比较,治疗后3个月时试验组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各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治疗后6周和治疗后3个月PD、CAL、BI及IL-6、IL-1β、TNF-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LI仅在治疗后6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T结合SubGPAP有助于改善Ⅲ期牙周炎患者残留牙周袋的临床疗效以及牙周微环境。

口腔医学教育
博物馆现场教学模式赋能沉浸式口腔医学人文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窦庚, 刘佳妮, 郁菁, 侯锐, 杨宁, 丁锋, 吴礼安, 赵铱民
口腔医学. 2025, 45(10):  765-770.  doi:10.13591/j.cnki.kqyx.2025.10.008
摘要 ( 61 )   HTML ( 1 )   PDF (1029KB) ( 1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创新性地将国际口腔医学博物馆现场教学融入课程,构建沉浸式直观教学模式,从理论与实践双维度协同推进教学,全面评估教学效果并探索优化路径。研究采用多维度问卷调研,从教学满意度、知识掌握度、专业认同感及人文素养感知等具体维度收集数据,结合量化统计与质性分析方法进行系统评估。结果显示该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方面成效显著,对于助力口腔医学生全面理解专业知识与人文内涵、大幅提升专业认同感具有关键的积极作用。此教学模式为口腔医学教育创新指明方向,对培养具备扎实专业技能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口腔医学人才意义重大,具备推广应用前景与优化完善价值。

综述
乳磨牙牙髓切断术的研究进展
马瑞洁, 邵佳琦
口腔医学. 2025, 45(10):  771-775.  doi:10.13591/j.cnki.kqyx.2025.10.009
摘要 ( 93 )   HTML ( 4 )   PDF (741KB) ( 1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乳磨牙牙髓切断术是临床上一种针对乳磨牙深龋或牙髓炎的微创治疗方法,去除病变或感染的冠髓从而保留健康根髓。近年来,随着对乳磨牙牙髓生物学特性的深入研究,以及治疗技术和生物材料的飞速发展,乳磨牙牙髓切断术得以在儿童口腔医学临床实践中广泛开展。本文就乳磨牙牙髓切断术的适应证、成功率影响因素以及疗效评价等方面作一综述。

血小板衍生制剂在牙周软硬组织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彭蔚, 陈昕, 夏一如, 曾文敏, 谢玉峰
口腔医学. 2025, 45(10):  776-782.  doi:10.13591/j.cnki.kqyx.2025.10.010
摘要 ( 71 )   HTML ( 2 )   PDF (775KB) ( 1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源自自体血液的血小板衍生制剂在牙周组织再生治疗领域应用日益增多。本文旨在探讨血小板衍生制剂的发展历程,详述各代血小板衍生制剂的特性、作用机制,并对其在牙周软硬组织再生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血小板衍生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种植体周游离龈移植术后收缩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鲍思琦, 陈龙, 倪杰, 姒蜜思
口腔医学. 2025, 45(10):  783-788.  doi:10.13591/j.cnki.kqyx.2025.10.011
摘要 ( 66 )   HTML ( 3 )   PDF (780KB) ( 2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充足的角化黏膜对保证种植体的长期稳定及美观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有效对角化黏膜宽度不足的位点进行软组织增量逐渐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根向复位瓣(apically positioned flap,APF)联合游离龈移植术(free gingival graft,FGG)被认为是种植体周角化黏膜增宽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术后收缩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尚不完全明确。本文旨在阐述角化黏膜对种植体周软硬组织健康的意义,分析影响FGG疗效的相关因素,总结提出FGG术后收缩的风险因素评估表,以期为口腔临床医师提供科学、有效的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管理参考。

基于多模态医学影像融合的数字化技术在颌面部复杂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陈媛媛, 章旺茹, 李志萍, 孟箭
口腔医学. 2025, 45(10):  789-794.  doi:10.13591/j.cnki.kqyx.2025.10.012
摘要 ( 68 )   HTML ( 3 )   PDF (772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颌面部复杂肿瘤由于解剖结构复杂,毗邻多个重要神经血管,手术难度及风险较大,对外科医生而言是个巨大的挑战。传统单模成像常需医师综合不同的影像特点进行分析,这种分离式诊断为临床带来极大的不便。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逐渐应用于颌面部肿瘤的治疗,可以更立体直观地显示肿瘤部位、侵袭范围及其与神经血管的关系,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本文主要就多模态医学影像融合技术在复杂颌面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与快速成型技术、混合现实技术、手术导航、手术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数字化外科技术的联合应用作一综述和展望。

恒牙全脱出再植后进行性根吸收的管理
彭思慧, 罗攀, 罗媲, 江洁
口腔医学. 2025, 45(10):  795-800.  doi:10.13591/j.cnki.kqyx.2025.10.013
摘要 ( 66 )   HTML ( 3 )   PDF (773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恒牙全脱出是最严重的一种牙齿损伤,对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牙再植术是治疗恒牙全脱出的最佳方案。由于牙周组织的严重损伤及牙周膜细胞的死亡,术后容易继发进行性根吸收。临床上进行性根吸收的管理是牙再植后的一大挑战,控制牙根吸收进展、延长牙齿保留时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近年来全脱出再植后进行性替代性吸收及炎性吸收的研究及治疗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