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2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9-04-28
基础与临床研究
机械扩张力作用下小鼠腭中缝成骨与破骨的研究
苗毅,王林,张卫兵,马俊青
口腔医学. 2009, 29(4):  169-173. 
摘要 ( 4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小鼠腭中缝在机械扩张力作用的不同阶段成骨与破骨现象,探讨两种现象在腭中缝机械力扩张骨改建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选用6周龄健康雄性C57BL/6小鼠90只,随机分成对照1d、3d、7d、14d、28d组和实验加力1d、3d、7d、14d、28d组,每组各9只。用两眼簧扩弓器施加扩张力(0.56N)于实验加力组小鼠的腭中缝。于加力后1d、3d、7d、14d、28d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腭中缝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碱性磷酸酶染色(AL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观察腭中缝组织中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1d紧邻腭骨的骨膜细胞ALP染色呈强阳性,7d实验组腭中缝明显被扩宽,缝边缘ALP染色呈强阳性。TRAP染色显示实验组第1天有破骨细胞活动而3d破骨细胞消失,7d实验组破骨细胞主要分布于鼻底侧且较第1天组多,14d实验组与7d相似而28d破骨细胞消失。结论 对腭中缝施加扩张力能够促使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活化增殖,二者时间与空间的数量和分布差异导致了腭中缝扩张骨改建。
菌斑生物膜原位干预模型的建立
鲁纯,胡凡,徐艳,李谨,王娟,倪杰,覃文,陈武
口腔医学. 2009, 29(4):  174-176. 
摘要 ( 3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原位菌斑生物膜发育过程及早期成熟菌斑生物膜的观察,探讨所建立的菌斑生物膜模型用于菌斑化学干预研究的可能性。方法 建立原位菌斑生物膜模型,运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结合荧光染色技术观察原位菌斑生物膜0~48h的发育过程及48h菌斑生物膜的活性和厚度。结果 可观察到0~48h菌斑生物膜从无到形成到成熟,细菌排列趋于密集,菌斑厚度逐渐增加的过程。48h的菌斑生物膜活性和厚度可检测。结论 建立的菌斑生物膜模型可观察原位菌斑的形成过程、形态及活性,适用于菌斑化学干预的研究。
钛表面预氧处理对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
王晓洁,郭天文,张玉梅,王宝成,郭莉
口腔医学. 2009, 29(4):  177-179. 
摘要 ( 4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钛表面预氧化处理对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 分别对未经预氧化处理的钛表面和预氧化处理的钛表面进行表面粗糙度、表面接触角测试;然后根据ISO96931990标准,对钛与Noritake Super Ti-22钛瓷间的三点弯曲结合强度进行测试,并对钛/瓷结合界面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预氧化组的钛表面粗糙度小于未预氧化组(P<0.05),接触角也明显小于未预氧化组(P<0.01)。预氧化组的钛/瓷结合强度大于未预氧化组(P<0.05)。预氧化组钛/瓷界面瓷与钛基体相互交错,结合紧密,无明显气泡;而未预氧化组钛/瓷界面存在着较多的孔隙。结论 钛表面预氧化可有效地提高钛/Noritake SuperTi-22钛瓷的结合强度。
微弧氧化AZ91D镁合金对成骨细胞早期粘附的影响
黄震,吴凤鸣,柳麟翔,尤乐
口腔医学. 2009, 29(4):  180-18198. 
摘要 ( 4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体外观察探讨新型口腔植入材料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MAO)AZ91D镁合金对人成骨样MG63细胞早期粘附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三组:微弧氧化AZ91D镁合金材料实验组A,纯钛材料对照组B和细胞直接生长在培养板对照组C,利用表面轮廓仪、接触角测量仪、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分别测量研究试件表面粗糙度、表面能大小、形貌特点和元素成分;将MG63细胞培养于各组表面,分析比较成骨细胞的早期粘附率及形态学变化。对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A组表面为一层粗糙多孔、起伏不平的薄膜,主要元素有Mg、O、Si,粗糙度及表面能均比B组增加(P<0.05);0.5h、1h和2h三个时间点三组细胞粘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培养4h时A、B两组材料表面成骨细胞形态良好。结论 微弧氧化AZ91D镁合金具有良好的成骨细胞相容性,有利于细胞的早期粘附。
骨诱导活性材料复合富血小板血浆修复犬种植体周围骨缺损
赵旺,刘旭辉,刘维贤
口腔医学. 2009, 29(4):  183-185,24. 
摘要 ( 3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从组织学角度评价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OAM)复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Beagle犬4只,拔除下颌1、2、4前磨牙。每只犬左右两侧实验牙位随机分为实验侧和对照侧,实验侧第4前磨牙牙位为实验A组,第1、2前磨牙牙位为实验B组,对照侧第1、2前磨牙牙位为对照组。3个月后植入种植体,制备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实验A组骨缺损区植入OAM/PRP;B组植入OAM;对照组植入磷酸三钙。8、16周分别处死动物2只,进行组织学观察,能谱分析种植体-新骨界面Ca含量。结果 8周时,A、B组新骨与种植体形成区段性骨结合,对照组种植体边缘为纤维性界面。各组间种植体-新骨界面Ca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16周时,实验A、B组可见哈佛氏系统,新骨与种植体形成骨整合,对照组为纤维性结合。实验各组C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OAM及PRP/OAM能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
内源性甲状旁腺激素抑制实验性小鼠牙周炎牙槽骨的吸收
栾明亮,陈宁,杨笑晗,张双越,袁华
口腔医学. 2009, 29(4):  186-189. 
摘要 ( 3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内源性甲状旁腺激素在实验性小鼠牙周炎牙槽骨吸收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大肠杆菌内毒素脂多糖牙龈局部注射法建立小鼠实验性牙周炎牙槽骨吸收模型,通过组织形态学、骨总胶原染色、耐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等方法,比较分析甲状旁腺激素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牙槽骨吸收的差异。结果 和野生型小鼠相比,甲状旁腺激素基因敲除小鼠的牙周骨丧失值、牙槽骨内单位长度骨小梁破骨细胞数以及骨面上破骨细胞的总长度占骨面长度的百分比则明显增加,牙周单位面积骨量明显降低。结论 内源性甲状旁腺激素在实验性牙周炎牙槽骨吸收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抑制作用。
倍骼生与牙内骨内种植体植入修复牙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李明,傅宗云,陈宁,陈武
口腔医学. 2009, 29(4):  190-192. 
摘要 ( 3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倍骼生(PerioGlas)与牙内骨内种植体复合应用于牙周组织再生的疗效。方法 在兔第二前磨牙区制备牙周骨缺损,翻瓣后去除部分牙周骨质及牙周纤维。缺损处分别植入倍骼生与牙内骨内种植体组(A组)、倍骼生组(B组),以常规翻瓣手术组(C组)为对照。术后4周取材做组织学观察和评价。结果 两实验组均有明显新附着形成,其中A组有大量新生牙周组织生长,B组新生组织量较A组少,C组新生组织量很少。结论 倍骼生具有较强骨引导、骨激发作用,牙内骨内种植体植入可稳定患牙,二者联合可有效地提高牙周组织再生。
Mini Uni-Twin系统在正畸排齐阶段应用的初探
王晴竹,胡小坤,彭辉,李媛,陈文静
口腔医学. 2009, 29(4):  193-195. 
摘要 ( 3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Mini Uni-Twin系统在正畸排齐阶段的应用。方法 选择牙弓对称的恒牙初期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的患者10名。随机选择左右一侧上下牙列为试验侧,粘结3MMini Uni-Twin矫治器,另一侧为对照侧,粘结3M Gemini MBT矫治器,使用镍钛圆丝排齐牙列,比较两侧上颌尖牙远移的距离。结果 两侧上颌尖牙远移距离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Mini Uni-Twin托槽特殊的设计使尖牙远移速度更快,为后续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整个疗程的缩短具有一定的意义。
临床报道
塑化液治疗晚期牙髓炎、牙髓坏疽及急慢性根尖周炎
盛小卫,张竹涟,侯文炳
口腔医学. 2009, 29(4):  195. 
摘要 ( 4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塑化液治疗晚期牙髓炎、牙髓坏疽及急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科门诊225例晚期牙髓炎、牙髓坏及急慢性根尖周炎病例,常规根管预备消毒后塑化治疗充填。结果 本组225例治疗后1~3年临床随访观察,痊愈210例(93.3%),明显好转10例(4.4%),好转3例(1.3%),失败2例(1%),总有效率99%。结论 塑化液治疗晚期牙髓炎、牙髓坏疽及急慢性根尖周炎效果明确,操作简便,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基础与临床研究
复合树脂预热对修复体边缘微渗漏的影响
汪信洋,刘卫红
口腔医学. 2009, 29(4):  196-198. 
摘要 ( 4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预热树脂和室温树脂充填Ⅱ类洞的龈壁边缘微渗漏的情况。方法 20个新鲜离体恒磨牙备近中牙合面Ⅱ类洞,充填光固化后牙树脂P60,充填树脂分2组:电热恒温箱预热树脂至45℃和16℃室温下直接充填树脂。充填后标本经温度循环、品红染色、近远中向连续切片,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染料渗透情况。结果 预热树脂组Ⅱ类洞龈壁微渗漏明显小于室温树脂组(P<0.05)。结论 应用预热树脂充填可减小Ⅱ类洞龈壁牙骨质-牙本质边缘微渗漏。
地塞米松对下颌骨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王显威,陶震江,江宏兵,费学东,张娟
口腔医学. 2009, 29(4):  199-202. 
摘要 ( 3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甾体类抗炎药地塞米松对下颌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建立SD大鼠双侧下颌骨颊舌向贯穿的不完全骨折缺损模型,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磷酸钠给药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连续腹腔注射给药5天,分别于给药结束后第1、3、6、10、17天处死并取双侧下颌骨,X线检查并计算骨折愈合处平均灰度,同时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平均灰度分析显示对照组骨折缺损愈合处平均灰度值均高于实验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6),差异随着愈合时间的延长而更加明显;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骨折缺损愈合明显延迟于对照组。结论 甾体类抗炎药地塞米松可以延缓下颌骨骨折的愈合。
肌激动器治疗前牙反牙合的临床观察
陈丽丹,曾科,马晓晴,许衍
口腔医学. 2009, 29(4):  203-204. 
摘要 ( 3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Ⅲ型肌激动器治疗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例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使用Ⅲ型肌激动器进行矫治,比较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前牙反牙合解除的平均时间是3.5个月,侧面外形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肌激动器矫治早期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NGF的表达变化
胡小坤,彭辉,王晴竹,陈文静
口腔医学. 2009, 29(4):  205-207. 
摘要 ( 4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的变化,探讨NGF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8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7组,其中空白对照组(0d组)、实验加力和对照不加力组各6h、12h、24h、3d、5d、7d、14d、21d组。选择左上第一磨牙作为实验牙,制备大鼠正畸牙移动不同时间牙周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 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NGF表达发生改变。NGF表达量在正畸模型加载后迅速上调,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5d、1d时表达水平达到最高,所有观察区域牙周膜内NGF表达显著增加,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NGF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的多个阶段起作用,参与了牙周膜早期的炎症反应及修复和晚期的改建。
不同种类烤瓷基底冠修复对基牙龈沟液及成分的影响
李秉鸿,赵雪
口腔医学. 2009, 29(4):  208-210. 
摘要 ( 3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种类烤瓷基底材料对基牙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 选择上颌前牙烤瓷冠修复的患者48人,共72颗受试牙,按照烤瓷内冠不同分为镍铬合金、金合金和金沉积三组,每组24颗,患牙对侧同名牙为对照组。修复后6个月和12个月检测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分泌量及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含量。结果 修复后6月镍铬合金和金合金组GCF分泌量及GCF中TNF-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L-6含量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月后镍铬合金组和金合金组的GCF分泌量高于对照组(P<0.05),TNF-α和IL-6分泌量增加无统计学意义(P>0.05),金沉积组各指标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组间比较GCF量及TNF-α含量,镍铬合金组大于金合金组和金沉积组(P<0.05)。结论 不同种类金属基底材料对牙周组织均有刺激性,但程度不同,长期效果有待继续观察。不同的牙科合金材料对龈沟液中某些细胞因子的含量有影响。
毫米波联合双氯芬酸二乙胺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分析
杨华伟,蒋晓蓉,许纲,徐远志,汪饶饶,余锦豪,吴隽轶
口腔医学. 2009, 29(4):  211-212. 
摘要 ( 5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毫米波联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以下简称扶他林)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56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无颞颌关节器质性病变)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HZ-1型毫米波治疗仪和扶他林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HZ-1型毫米波治疗仪。结1果验组的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U=24.49,P<0.01),实验组中显效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Ridit分析,U=7.518,P<0.01)。结论 毫米波联合扶他林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病,比单独应用毫米波疗效好,能缩短病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调查研究
《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度有关信息的分析
吴友农,史宗道,吴凤鸣
口腔医学. 2009, 29(4):  213-216. 
摘要 ( 3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口腔医学》2007年全年文献的回顾和分析,了解我国口腔临床医学的研究现状。方法 阅读2007年《口腔医学》全年的文献,对各种信息进行了分类汇总,根据设计类型对临床一次性文献进行了分类,并对其中的试验性研究文章进行质量分析。结果 《口腔医学》2007年全年的一次性文献274篇,基础和临床文献分别为108和166篇,以临床文献为主(60.58%)。在临床研究文献中,属于观察性、分析性和试验性的文献分别为97、9和60篇,观察性文献所占比例为36.14%,高于以往的报道。60篇观察性文献中,全都设有对照;统计方法应用得当者44篇;真正做到随机、盲法的分别只有4和2篇。结论 我国口腔临床方面的研究水平近年来提高明显,但设计的科学性方面有待提高。
临床实践
MTA用于修补髓底及根管穿孔的临床疗效观察
刘勇,陈光宇,张文奎,韩培彦
口腔医学. 2009, 29(4):  217-219. 
摘要 ( 4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采用MTA修补髓底及根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 14颗髓底穿孔或根管侧穿的患牙采用根管显微镜下MTA修补,定期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复诊时14颗患牙中有13颗无不适主诉,临床检查无牙龈病变及牙周袋;1颗患牙因修补4d后疼痛加重,于外院拔除。修补前后临床检查及X线片对照显示,11颗患牙穿孔处牙槽骨无明显吸收。结论 MTA是较为理想的髓底及根管穿孔的修补材料,短期临床疗效良好。
碘仿氢氧化钙糊剂根尖诱导成形术54例临床分析
李洁,张文,何谨,汉斌
口腔医学. 2009, 29(4):  219-220. 
摘要 ( 4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碘仿氢氧化钙糊剂用于根尖诱导成形术中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54颗根尖发育未完成的年轻恒牙,用碘仿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根尖诱导,观察其根尖发育情况。结果 成功30颗(占55%),有效16颗(占30%),失败8颗(占15%),总有效46颗(占85%)。结论 碘仿氢氧化钙糊剂是一种较理想的根尖诱导制剂。
鼻内镜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127例临床分析
黄旋平,周诺
口腔医学. 2009, 29(4):  220-221. 
摘要 ( 4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鼻内镜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微创切口,以能同时置入鼻内镜及手术器械为宜,根据不同视野在0°、30°或70°不同角度鼻内镜引导下进行观察及操作。结果 在鼻内镜监视下,应用其进行相关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手术操作更加精确、彻底,手术效果更加满意。结论 应用鼻内镜进行相关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具有良好的效果。
舌下腺囊肿的手术治疗
方厚重
口腔医学. 2009, 29(4):  221-222. 
摘要 ( 4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舌下腺囊肿诊断,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舌下腺囊肿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92例舌下腺囊肿中舌下型69例,口外型16例,哑铃型7例。误扎颌下腺导管导致慢性颌下腺炎1例,1年后摘除颌下腺;颌下腺导管流脓经反复治疗未愈半年后作颌下腺摘除1例;术后舌下腺囊肿复发2例。结论 舌下腺手术治疗存在颌下腺炎、颌下腺导管误伤等并发症,单纯行舌下腺囊肿摘除可引起舌下腺囊肿的复发,手术完整摘除舌下腺是治疗舌下腺囊肿复发的关键。
保留残冠残根进行球帽附着体式覆盖义齿修复的临床观察及疗效评估
陈敏箴
口腔医学. 2009, 29(4):  223-224. 
摘要 ( 5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保留残冠残根进行球帽附着体式覆盖义齿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42例KennedyⅠ类缺失的患者,保留残冠残根,进行球帽附着体式覆盖义齿修复治疗,并经1~2年的临床观察。结果 4例1个月复查发现边缘性龈炎,2例牙周袋加深,牙齿松动度增加,经临床治疗后均恢复正常,其余患者复查时均未发现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