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2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2-09-28
述评
口内扫描仪临床扫描精度及影响因素把控
包旭东, 岳林
口腔医学. 2022, 42(9):  769-773.  doi:10.13591/j.cnki.kqyx.2022.09.001
摘要 ( 185 )   PDF (910KB)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牙体缺损修复中,通过口内扫描获取数字化印模的技术以其简单、舒适、快捷的特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数字化印模的精度(包括正确度和精密度),是影响修复体密合性和修复最终成败的关键。各种口内扫描设备扫描原理不同,扫描精度有所不同。另外,临床操作中采取的扫描方案、预备体质量和口腔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扫描精度。了解口内扫描原理和扫描精度相关影响因素,在临床操作中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可以提高扫描精度,最终提高牙体缺损数字化修复的成功率。
基础研究
Avagacestat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及溶骨功能改善骨关节炎骨破坏
何佳嘉, 张平, 周薇娜, 江宏兵
口腔医学. 2022, 42(9):  774-780.  doi:10.13591/j.cnki.kqyx.2022.09.002
摘要 ( 155 )   PDF (4429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γ-分泌酶抑制剂Avagacestat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及溶骨功能,抑制骨关节炎的进展。方法 提取6周龄C57鼠骨髓细胞诱导为巨噬细胞扩增培养,加入M-CSF及RANKL诱导后通过CCK8测定Avagacestat对该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设置0、120、240 nmol/L 3种Avagacestat浓度组,对比破骨细胞形成实验、功能实验并检测3组细胞TRAP、C-fos、Cath-K等破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建立LPS诱导关节炎实验动物模型,通过三维骨重建检测软骨下骨溶解情况、通过HE染色及TRAP染色检测破骨细胞分布情况。结果 在24、48、96 h 3个时间点,Avagacestat对破骨细胞的IC50分别为493、426、405 nmol/L。TRAP实验显示Avagacestat抑制破骨细胞形成,骨板骨吸收实验证实Avagacest抑制溶骨功能,且240 nmol/L浓度的Avagacestat对破骨细胞形成及功能的抑制显著高于120 nmol/L;RT-PCR结果提示,加药后溶骨相关基因TRAP、C-fos、Cath-K表达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PS诱导的骨关节炎模型中三维骨重建及TRAP染色都表明破骨细胞数量显著增多、骨溶解增强,而Avagacestat对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骨密度、骨小梁数量加药后增加、破骨细胞数量加药后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vagacestat抑制破骨细胞形成、溶骨相关基因表达及溶骨功能,因此可以作为治疗骨关节炎的潜在药物。
不同牙本质肩领和冠根比对前磨牙残根纤维桩修复后抗折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陈雨昕, 王情情, 李迎梅, 李欣然, 孟庆飞, 孟箭
口腔医学. 2022, 42(9):  781-784.  doi:10.13591/j.cnki.kqyx.2022.09.003
摘要 ( 155 )   PDF (1137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下颌前磨牙缺损桩核冠修复时,不同牙本质肩领和冠根比值对患牙残根抗折性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40颗完整、离体的单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常规根管治疗术后,切除颊侧釉牙骨质界上方2.0 mm以上的冠部组织,构建残根模型。样本随机分为5组,模拟牙冠延长术,进一步制备0.0、1.0、2.0、3.0、4.0 mm的剩余牙本质高度(对应A0~A4组),分别对应0.62、0.75、0.91、1.10、1.33的冠根比值,随后均采用玻璃纤维桩核钴铬合金全冠修复,并在修复体颈缘根方2.0 mm处完成树脂包埋。所有样本在实验机上于颊尖与牙长轴根方成135°加载,记录折裂时的最大载荷及断裂模式,完成统计学分析。结果 A0~A4组的折裂载荷均值分别为(0.54±0.09)、(1.03±0.11)、(1.06±0.17)、(0.85±0.11)、(0.57±0.10)kN。与高度为0.0 mm 组相比,1.0、2.0 mm的牙本质肩领且冠根比<1时,牙体的抗折性能显著提高(P<0.05);当牙本质肩领高度超过3.0 mm且冠根比>1时,牙体的抗折性能显著降低(P<0.05)。结论 存留牙本质高度和冠根比的差异可显著影响残根抗折性能。当前磨牙缺损时,保留1.0~2.0 mm的牙本质高度且冠根比<1,才能保证一定的牙体抗力。
不同粘接剂去除方式对釉质微观结构及托槽抗剪切粘接强度的影响
刘光俊, 马锦锦, 陶珂金, 江静, 冯剑颖
口腔医学. 2022, 42(9):  785-789.  doi:10.13591/j.cnki.kqyx.2022.09.004
摘要 ( 128 )   PDF (4093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比研究5种不同牙面残留粘接剂去除方式对釉质及托槽抗剪切粘接强度(shear bond strength,SBS)的影响。方法 选取66颗离体前磨牙,随机分为6组。A组:空白组,牙面不做任何处理;B组:金刚砂车针处理组;C组:绿砂石处理组;D组:慢速钨钢钻处理组;E组:慢速钨钢钻+抛光杯处理组;F组:慢速钨钢钻+硅粒子处理组,用上述处理方法对各组等量粘接剂样本进行磨除,记录操作时间,分别用扫描电镜和表面粗糙度仪对釉质表面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各组处理样本粘接金属托槽后,应用万能力学测试仪检测各组托槽SBS,分析牙面粘接剂残留指数(adhesive residual index,ARI)。结果 B、C组去除效率较高,E组效率最低;扫描电镜显示F组处理后的釉质形态最接近正常牙釉质;F组表面粗糙度最低((0.48±0.13)μm),与A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D组托槽再粘接强度最高((16.61±1.99)MPa),明显高于A组(P<0.05);各组托槽去除后的ARI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金刚砂车针及绿砂石去除效率较高,但对釉质损伤较大;慢速钨钢钻配合硅粒子抛光后对釉质的损伤最低,且去除效率在可接受范围;直接慢速钨钢钻处理后的牙面托槽SBS最高。
miR-155在炎症微环境下对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
刘煜清, 龚瑶, 赵苏峰, 戴丽
口腔医学. 2022, 42(9):  790-795.  doi:10.13591/j.cnki.kqyx.2022.09.005
摘要 ( 118 )   PDF (2405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miR-155在炎症微环境下对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ment stem cells,PDLSCs)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PDLSCs按照不同处理方法分为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组、miR-阴性对照(NC)组、TNF-α+miR-NC组、TNF-α+miR-155抑制物组、miR-155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55、Runt相关转录因子2(recombinant runt 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骨钙素(osteocalcin,OCN)、Ⅰ型胶原(collagenⅠ,Col-Ⅰ)、骨形态发生蛋白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5,BMP5)、骨形态发生蛋白10(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0,BMP10)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Runx2、OCN、Col-Ⅰ、BMP5、BMP10蛋白表达;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钙结节形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55靶向BMP5、BMP10。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NF-α组PDLSCs中miR-155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Runx2、OCN、Col-Ⅰ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钙结节形成量降低(P<0.05);与miR-NC组比较,TNF-α+miR-NC组PDLSCs中Runx2、OCN、Col-Ⅰ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钙结节形成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NF-α+miR-NC组比较,TNF-α+miR-155抑制物组PDLSCs中Runx2、OCN、Col-Ⅰ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钙结节形成量明显升高(P<0.05);miR-155靶向负调控BMP5、BMP10表达。结论 炎症微环境下PDLSCs中miR-155表达增加,敲低miR-155可促进炎症微环境下PDLSCs成骨分化,靶向调控BMP5及BMP10是相关分子机制。
重组人釉原蛋白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成血管分化作用的研究
庄齐翔, 夏一如, 董家辰, 谢玉峰, 束蓉
口腔医学. 2022, 42(9):  796-801.  doi:10.13591/j.cnki.kqyx.2022.09.006
摘要 ( 119 )   PDF (2900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重组人釉原蛋白(recombinant human amelogenin,rhAm)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成血管作用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UVEC,分别将浓度为0.1、10.0、50.0、100.0 μg/mL的rhAm作用于细胞,与对照组比较,采用MTT法观察HUVEC增殖,通过划痕实验观察HUVEC迁移,运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检测rhAm对HUVEC表达成血管相关基因及膜蛋白的影响,经由体外小管生成实验观察HUVEC小管样结构。结果 MTT结果显示,0.1 μg/mL和10.0 μg/mL rhAm可促进HUVEC的增殖(P<0.05),100.0 μg/mL rhAm出现抑制HUVEC增殖的现象(P<0.01);划痕实验结果显示,10.0 μg/mL rhAm可促进HUVEC迁移(P<0.05);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10.0 μg/mL rhAm可上调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P<0.01)和E选择素(E-selectin)(P<0.05)的mRNA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1、VEGFR-2 mRNA表达有上调趋势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10 μg/mL rhAm可上调ICAM-1(P<0.01)的蛋白表达,E-selectin、VEGFR-1和VEGFR-2的蛋白表达有上调趋势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体外小管生成实验显示,10 μg/mL rhAm可诱导HUVEC排列成小管样结构。结论 低浓度的rhAm能促进HUVEC的增殖及迁移和成血管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诱导小管样结构生成,提示rhAm在牙周组织再生过程中可能存在成血管作用。
临床研究
口腔扁平苔藓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研究
李凯一, 何汶秀, 任晓萌, 罗海燕, 李春蕾, 华红
口腔医学. 2022, 42(9):  802-806.  doi:10.13591/j.cnki.kqyx.2022.09.007
摘要 ( 164 )   PDF (1015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 OLP)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表现特征。方法 将104例患者分为OLP组与OLP+T2DM组。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OLP的临床类型与REU评分,两位病理专家对组织病理表现进行具体描述。应用SPSS 24.0对两组间的临床与组织病理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OLP+T2DM组糜烂型OLP的发生率与REU评分均显著高于OLP组(P<0.001)。随访1个月后,服用降糖药物(P<0.001)和血糖控制理想(P<0.01)的OLP患者REU评分均显著降低。多因素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高REU评分、糜烂型、淋巴细胞浸润密集、淋巴浸润带不清晰、基底层重度炎症、基底层纤维蛋白的存在(OR=1.58、37.15、8.49、10.16、3.94、4.35)是OLP合并T2DM的典型特征。结论 合并T2DM的OLP患者临床病损更严重,组织破坏程度更高,临床诊治应制定个性化方案,以获得精准治疗效果。
牙周微创非手术治疗对薄龈生物型牙周炎患者上前牙区的疗效评价
耿莹, 马露, 冯泽华, 王晓茜, 徐艳, 李璐
口腔医学. 2022, 42(9):  807-812.  doi:10.13591/j.cnki.kqyx.2022.09.008
摘要 ( 152 )   PDF (766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薄龈生物型牙周炎患者上前牙区患牙实施牙周微创非手术治疗(minimally invasivenon-surgical therapy,MINST)的临床必要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Ⅲ期/Ⅳ期薄龈生物型牙周炎患者18例,随机分成2组,针对上前牙,一组患者行牙周微创非手术治疗(MINST组),另一组行传统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ubgingival scaling and root planing,SRP)(SRP组)。比较基线、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患者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牙龈退缩(gingival recession,GR)和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阳性率指标变化及差异。术后即刻和术后1周记录受试者疼痛/不适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术后6个月记录受试者对治疗结果的VAS评分并进行美学效果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无论基线位点的PD如何,术后两组的PD、CAL、BOP阳性率和GR均较基线时明显改变(P<0.01)。4 mm≤PD≤6 mm位点:术后6个月时SRP组GR的改变值大于MINST组(P=0.035);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相比,仅SRP组GR值进一步增大(P<0.001)。PD>6 mm位点:MINST组PD、CAL的改变值均大于SRP组(P<0.01),术后6个月SRP组GR的改变值大于MINST组(P=0.014);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相比,两组PD值均有进一步改善(P<0.05),SRP组GR也持续加重(P=0.025)。术后1周SRP组受试者的疼痛/不适感和牙根敏感症状明显较MINST组严重(P<0.05),但两组受试者对治疗效果的评价和美学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薄龈生物型牙周炎患者前牙区患牙,尤其是PD>6 mm的位点,MINST在减小牙周袋、增加附着水平、维持牙龈位置和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上都不同程度优于传统SRP,临床上有必要对该类患牙采取MINST以获得更好的牙周健康,但尚不能认为MINST可以获得患者更高的美学评价。
隐形下颌前导矫治器治疗骨性Ⅱ类效果研究
于晓艺, 陈思宇, 李慧, 杨婉琪, 李欣怡, 朱宪春
口腔医学. 2022, 42(9):  813-817.  doi:10.13591/j.cnki.kqyx.2022.09.009
摘要 ( 171 )   PDF (974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以Twin-Block(TB)对青少年骨性Ⅱ类患者的治疗效果为对照,评价隐形下颌前导矫治器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回顾性研究纳入接受隐形前导矫治器(21例)及TB(28例)治疗的患者49例,测量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分析比较两组牙性、骨性指标及Holdaway软组织测量结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SNB均显著增大,隐形组增加量(ΔT=3.18±1.67)显著大于TB组(ΔT= 1.73±1.53)(P=0.013)。两组ANB及OJ均显著减小,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隐形组ANB (ΔT=-2.76±1.48)比TB组(ΔT=-2.40±1.33)有减小更多的趋势。隐形组比TB组更好地控制了上下切牙唇倾度,并对下颌平面角有减小趋势。两组Holdaway分析结果显示均能明显改善患者侧貌。结论 隐形下颌前导矫治器对于骨性Ⅱ类患者有与TB相似的前导下颌及改善软组织突面型的效果,并且在牙性效应及垂直生长型患者的控制上有独特优势,TB则更显著地诱导下颌升支发育。
下颌第一磨牙缺失间隙关闭前后的骨量变化
毛艳敏, 卢芸, 许衍, 李强, 刘月华
口腔医学. 2022, 42(9):  818-823.  doi:10.13591/j.cnki.kqyx.2022.09.010
摘要 ( 173 )   PDF (1569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区骨量与正畸关闭间隙后移入间隙的第二磨牙骨丧失量之间的关系,为风险预判及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正畸患者50例,行全口固定矫治,微种植体支抗辅助近中移动磨牙关闭间隙。治疗前后分别拍摄锥形束CT,并测量骨量。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测量的下颌第二磨牙8个位点中7个位点的平均骨高度丧失量均小于1 mm。骨高度增加的位点占34.5%,90%的磨牙存在骨高度增加的位点。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区牙槽骨的高度吸收量、宽度吸收量与移入缺牙嵴的第二磨牙骨高度丧失量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通过正畸近中移动相邻磨牙关闭下颌第一磨牙缺失间隙不会造成严重的磨牙骨高度丧失,还可能形成骨高度的增加。缺牙区的骨吸收量不提示治疗风险,该项治疗前也无需行植骨术。
病例分析
数字化多学科联合治疗骨性Ⅱ类高角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成年患者1例
沈奕洋, 冯筱妍, 张晨星, 李娟, 林军
口腔医学. 2022, 42(9):  824-830.  doi:10.13591/j.cnki.kqyx.2022.09.011
摘要 ( 146 )   PDF (6006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骨性Ⅱ类的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气道问题,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hypopnea syndrome,OSAHS)。该文报道1例数字化多学科联合治疗骨性Ⅱ类高角伴有OSAHS及双侧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成年男性患者病例。治疗后患者的OSAHS症状改善明显,同时小颌畸形得以纠正,面部软组织侧貌也得到了改善,关节症状得到控制。该病例显示数字化指导呼吸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正畸科的多学科联合治疗对该类患者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述
水凝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吴维, 吴迪, 马珊珊, 汤春波
口腔医学. 2022, 42(9):  831-837.  doi:10.13591/j.cnki.kqyx.2022.09.012
摘要 ( 341 )   PDF (780KB) ( 2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凝胶是在水溶液中通过化学和/或物理交联而形成的三维网络聚合物。水凝胶常具有高吸水性和保水性,它高度水合的性质与细胞外基质类似,这赋予了水凝胶极好的生物相容性;除此之外,许多水凝胶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等生物功能,因此水凝胶具有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巨大潜力。目前,水凝胶在组织工程支架、药物载体以及生物医学装置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介绍了水凝胶的基本性质及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常用的水凝胶,重点综述水凝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并总结水凝胶应用的现状及在进一步临床转换过程中需要克服的一些问题。
口腔治疗中前牙区美学的考量因素
项闫颜, 宋东升, 王绍泰, 王敏
口腔医学. 2022, 42(9):  838-841.  doi:10.13591/j.cnki.kqyx.2022.09.013
摘要 ( 160 )   PDF (728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前牙区是口腔美学治疗的关键,前牙形态和位置的调整是系统性美学治疗的重要部分。临床诊疗中,口腔期望恢复天然牙形态使之与面型协调;关闭前牙间隙、调整中线位置使弓形美观、对称;通过垂直向和水平向控制使牙列与龈、颊组织关系协调,展现美丽微笑。完善的前牙美学治疗需要多学科联合、多种治疗方法介入,同时应考虑患者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以实现最佳治疗效果。数字化诊疗技术为治疗前美学分析预测、治疗后美学评估提供了保障。该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从前牙位置、形态以及牙列与龈、颊等软组织关系等方面对口腔治疗中前牙美学考量因素作一综述,为美学区口腔治疗规划提供参考。
纤调蛋白聚糖在口腔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段沁颜, 马吉远, 程俊翔, 洪锋, 潘乐, 胡亚军
口腔医学. 2022, 42(9):  842-845.  doi:10.13591/j.cnki.kqyx.2022.09.014
摘要 ( 135 )   PDF (731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纤调蛋白聚糖是一种富含亮氨酸的小分子蛋白聚糖,它在牙体组织的形成与成熟、牙槽骨的发育以及关节结构的组成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同时也参与牙周病、龋病、颞下颌关节病等病理状态的发生。该文就纤调蛋白聚糖在口腔疾病中的生理功能、病理作用以及潜在的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神经营养素对牙髓干细胞神经向分化的影响
薛冰, 席花蕾, 姚丽红, 徐婉秋, 许晓航, 王秀梅
口腔医学. 2022, 42(9):  846-850.  doi:10.13591/j.cnki.kqyx.2022.09.015
摘要 ( 100 )   PDF (750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 DPSCs)是一类具有高度增殖、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其来源丰富,具有提取较为便捷、伦理争议较小的优势。由于DPSCs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诱导成神经向分化,在神经损伤的修复和神经遗传性疾病的治疗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神经营养素(neurotrophin, NT)是一类能够促进轴突生长、利于神经细胞分化与存活的由神经所支配的组织或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分子,可以分为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 NTFs)家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家族、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细胞因子家族、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GF)家族等,NT作为促进神经细胞分化的营养因子,也能够促进干细胞神经向分化,其对DPSCs神经向分化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该文简要介绍了NT在促进细胞神经向分化方面的作用,就NT对DPSCs神经向分化的影响和应用前景进行概述。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推上颌磨牙远移的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何梦佳, 周宇, 王思婕, 斯佳萍, 陈小燕
口腔医学. 2022, 42(9):  851-855.  doi:10.13591/j.cnki.kqyx.2022.09.016
摘要 ( 176 )   PDF (742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推上颌磨牙远中移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由于上颌解剖结构不同及患者依从性差异等因素,上颌磨牙远中移动的实际移动量与设计移动量间存在一定差异,影响最终矫治效果。该文就患者基本情况、上颌磨牙及周围解剖结构、方案设计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正畸医生设计上颌磨牙远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并提高远移实现效率。
正畸前磨牙拔除模式对Bolton指数的影响研究进展
宋野, 韩晶莹
口腔医学. 2022, 42(9):  856-859.  doi:10.13591/j.cnki.kqyx.2022.09.017
摘要 ( 178 )   PDF (725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继Bolton之后,我国学者展开了一系列相关研究以探讨前磨牙拔除模式对Bolton指数的影响,但相关研究既有共识,也有分歧,而且关于中国人拔除四颗前磨牙之后的最适Bolton指数全牙比标准还没有建立。该文就有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数字化微笑设计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黄进静, 陈洛, 于海洋, 甘雪琦
口腔医学. 2022, 42(9):  860-864.  doi:10.13591/j.cnki.kqyx.2022.09.018
摘要 ( 242 )   PDF (740KB) ( 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数字化微笑设计作为口腔美学的基础性程序,已被越来越多的口腔医生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可与传统模型技术及其他数字化技术相结合,促进医患、医技、医医的交流沟通,显著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可预测性、实施效率及成功率。数字化微笑设计除了广泛应用于口腔修复领域,还可联合牙周、正畸、颌面外科等学科进行综合治疗。该文就数字化微笑设计在前牙美学修复中应用的现状及发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