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贾文远 王宇 李继华. 特发性髁突吸收及继发颌骨畸形的研究进展[J]. , 2019, 39(2): 175-178. |
[2] |
钱姝娇 黄伟. 种植体修复时间超过1年,碟形骨吸收至种植体平台下3 mm,不需要翻瓣植骨[J]. , 2019, 39(2): 164-166. |
[3] |
田陶然. 种植修复大于1年,碟形骨吸收至种植体平台下3 mm时,应选择翻瓣植骨[J]. , 2019, 39(2): 161-163. |
[4] |
王琳璇 李永明 邱亚 孙立众 马文强 韩梅 米方林. 肿瘤坏死因子-α在正畸牙移动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 2018, 38(7): 648-652. |
[5] |
陈佩佩 王旭霞 王媛 崔金婕 马丹 张君. 川续断皂苷VI对大鼠正畸牙周组织改建影响的研究[J]. , 2018, 38(5): 410-416. |
[6] |
袁晓娟 盛丽 左婕 颜露 刘奕杉. JNK在牙囊细胞破骨细胞向分化的实验研究[J]. , 2018, 38(12): 1079-1083. |
[7] |
郭超 陈晓涛. 白细胞介素-17在破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 , 2018, 38(11): 1031-1034. |
[8] |
傅振 汤春波. 种植体直径对下颌覆盖义齿植体边缘骨吸收影响的3年回顾性研究[J]. , 2018, 38(10): 903-907. |
[9] |
杨鑫铭 柯杰. 上下颌联合扩弓对牙槽骨改建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J]. , 2017, 37(7): 660-663. |
[10] |
茅飞飞 李璐 王振婷 王玉珍 徐艳. 乏氧对IL-17调控牙周膜细胞RANKL及OPG表达的影响[J]. , 2017, 37(5): 385-389. |
[11] |
李多多 王志峰 蓝菁. microRNAs在骨代谢中的研究进展[J]. , 2017, 37(3): 276-280. |
[12] |
米雁翎 刘婷 蒋自然 张凡. 正畸牙齿移动中破骨细胞活动的影响因素[J]. , 2017, 37(1): 89-92. |
[13] |
王维倩 刘秀艳 李雪 李靖敏. BioAggregate和MTA对体内破骨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J]. , 2016, 36(6): 503-507. |
[14] |
王超炜 周益 王慧明. 骨相关细胞的自噬及其在口腔种植中的作用[J]. , 2016, 36(5): 458-461. |
[15] |
刘梦珺 刘璐 李荣荣 张琰 刘东旭. microRNA对骨形成的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J]. , 2016, 36(5): 467-4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