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30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10-05-28
上一期
下一期
基础与临床研究
微弧氧化AZ91D镁合金骨结合性能的研究
柳麟翔,吴凤鸣,朱志军,李敏
口腔医学. 2010, 30(05): 216-263.
摘要
(
3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MAO)AZ91D镁合金的骨结合性能。方法 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采用自身对照,完全随机化设计,于一侧股骨内植入MAOAZ91D镁合金试样作为实验组,另一侧相同部位植入纯钛试样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植入后4周和12周时各处死4只实验动物。制作不脱钙的带试样的硬组织磨片,进行甲苯胺蓝和亚甲基蓝-碱性品红染色,光镜观察材料与骨组织的结合情况。结果 4周时MAOAZ91D实验组成骨细胞数量较少,且形态不及纯钛对照组排列规则;12周时MAOAZ91D组与纯钛对照组成骨细胞数目接近且排列也较规则;材料与骨组织结合紧密。结论 微弧氧化AZ91D镁合金具有较好的骨结合性能。
机械扩张力作用下小鼠腭中缝组织中CD13/APN的表达及意义
穆静文,王林,张卫兵,马俊青
口腔医学. 2010, 30(05): 257-260.
摘要
(
5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小鼠腭中缝在机械扩张力作用的不同阶段CD13/APN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腭中缝机械力扩张组织改建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选用6周龄健康雄性C57BL/6小鼠9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扩张组,每组各45只。用双眼簧扩弓器施加扩张力(0.56N)于实验加力组小鼠的腭中缝区。两组分别于加力后1、3、7、14、28d抽取9只小鼠通过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对CD13/APN进行组织定位,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半定量鉴定其表达情况,观察表达规律并与未施力的对照组比较。结果 蛋白印记显示扩张组CD13/APN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7d表达水平最高,14d与28d表达呈下降,但高于对照组。扩张组1d和3d之间,14d和28d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D13/APN主要定位于间充质细胞和软骨细胞膜上,阳性面积与蛋白印记结果基本对应。结论 对小鼠腭中缝施加扩张力的情况下能够诱导CD13/APN的表达增加,说明CD13/AP在腭中缝扩张新骨改建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钴铬合金可摘局部义齿残余应力的测定与消除
卓建,许陆文,罗文琳,吴新
口腔医学. 2010, 30(05): 264-265.
摘要
(
4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钴铬合金可摘局部义齿残余应力的测定和消除方法 。方法 设计出圆形试件模拟铸造支架,对其进行残余应力的测试,用自然时效和热处理时效对试件进行处理。结果 自然时效和热处理时效可有效降低试件的残余应力值。结论 增加热处理时效以解决残余应力。
原发于腮腺内面神经鞘瘤3例的临床分析
李志萍,孟箭
口腔医学. 2010, 30(05): 266-267.
摘要
(
3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原发于腮腺内的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 3例术前均被误诊,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来源于面神经的末梢分支,1例源于面神经的主干,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明确诊断为神经鞘瘤。结果 3例随访,均无复发,1例术后出现面神经麻痹症状加重,2例治愈。结论 神经鞘瘤诊断须依靠病理学分析,影像学检查亦有辅助诊断的价值。应手术完整摘除,努力保存面神经的功能。
牙龈卟啉单胞菌表面相关物质对T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王惠宁,曹金芳,余杰
口腔医学. 2010, 30(05): 268-271.
摘要
(
4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表面相关物质(SAM)对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活化及凋亡的作用。方法 选取10名全身及牙周组织健康受试者,分离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在有/无SAM情况下培养0~96h,用荧光探针(AnnexinV-FITC、PI、CD69)进行标记,并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T淋巴细胞+SAM组AnnexinV+/PI-细胞百分数在48h、72h、96h分别为17.36±2.53,26.48±2.26,46.79±4.53。T淋巴细胞组AnnexinV+/PI-细胞百分数在48h、72h、96h分别为7.15±2.13,6.78±2.15,11.56±2.48,T淋巴细胞+SAM组与T淋巴细胞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CD69+T淋巴细胞+SAM组和CD69+T淋巴细胞组AnnexinV+/PI-细胞百分数除24h外的4个时间点上都无明显差异(P>0.05)。CD69+淋巴细胞+SAM组AnnexinV+/PI-细胞百分数在各个时间点上都明显高于T淋巴细胞+SAM组(P<0.01)。结论 SAM能够诱导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活化,并且能够通过活化促进其凋亡。
临床报道
4种方法取上颌窦内牙根的疗效分析
叶衡峰,陈晓红
口腔医学. 2010, 30(05): 271.
摘要
(
4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础与临床研究
一种新型牙科陶瓷的细胞毒性评价研究
王学,光寒冰,章非敏,刘梅,殷雪萌,顾宁
口腔医学. 2010, 30(05): 272-275.
摘要
(
5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一种新型硅藻土可切削陶瓷的细胞毒性,初步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方法 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在新型硅藻土可切削陶瓷浸提液中培养1、3、5d,并与其他4种牙科常用修复材料作比较,MTT法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测量吸光度(A值),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RGR),判断细胞毒性的级别。结果 阴性组,新型硅藻土可切削陶瓷组,铸瓷组,钴铬合金烤瓷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阴性组与树脂,镍铬合金烤瓷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材料细胞毒性级别都在1级。结论 新型硅藻土可切削陶瓷无明显的细胞毒性。?
临床报道
下颌6颗切牙1例报告
刘好术
口腔医学. 2010, 30(05): 275.
摘要
(
4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础与临床研究
内源性甲状旁腺激素对于小鼠拔牙创骨愈合影响的研究
梁红,陈宁,栾明亮,沈铭
口腔医学. 2010, 30(05): 276-279.
摘要
(
4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内源性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对小鼠拔牙创骨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用PTH基因敲除小鼠(PTH-/-)和野生型小鼠(PTH+/+)各18只,拔除小鼠双侧上颌第一磨牙,拔牙后第7、14、21天分3批处死小鼠,并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骨总胶原染色、耐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方法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组织学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小鼠相比,PTH基因敲除的小鼠拔牙创骨小梁纤细,排列不规则,骨量少,拔牙创愈合延迟,骨面上破骨细胞总长度占骨面长度的百分比降低。结论 内源性PTH缺少可以影响小鼠拔牙创愈合。?
升高咬合对青春期大鼠髁突软骨BMP-2表达变化的影响
张红梅,丁寅,荀文兴,王欢,李蓉,杨香菊,张晓梅
口腔医学. 2010, 30(05): 280-282,294.
摘要
(
5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升高咬合后髁状突软骨骨形成蛋白-2(BMP-2)的表达。方法 40只5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4组实验组(双侧后牙板升高咬合)。实验组与对照组动物分别在第7、14、21及28天时处死。取其右侧髁突,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髁突软骨细胞BMP-2阳性细胞的分布及含量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髁突软骨细胞BMP-2阳性细胞表达在实验第7、14天明显减少,第28天明显增多(P<0.05)。结论 咬合升高后引起髁突软骨BMP-2高表达,髁突软骨发生适应性改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徐辉,张玮,陈盛
口腔医学. 2010, 30(05): 283-285.
摘要
(
5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CD4+CD25+调节性T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鳞癌)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其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36例口腔鳞状细胞癌中FOXP3的表达。结果 FOXP3阳性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高分化组中的阳性率为26.4%、中分化组为42.7%、低分化组为63.5%,与正常组2.8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阳性率与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 FOXP3阳性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的增加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密切相关,其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鼠牙移动过程中牙周膜中Runx2的表达
陈莉花,陈文静,顾敏,王天丛
口腔医学. 2010, 30(05): 286-288.
摘要
(
4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观察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膜内转录因子Runx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2)的表达,探讨Runx2在正畸成骨和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机制。方法 选用幼年SD大鼠,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分别在加力后8h、24h、3d、7d、14d、21d处死动物,制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大鼠牙周组织中Runx2低表达,实验组牙周膜中张力侧Runx2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正畸力作用下Runx2参于牙周组织的改建,是正畸成骨的调控途径之一。?
2种桩系统修复前磨牙近中面洞型的抗力研究
储婷,吴华英,陈亚明,韩光政,熊正慧
口腔医学. 2010, 30(05): 289-291.
摘要
(
5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研究根管治疗后前磨牙近中面洞型经3种方法 修复后的抗力,并评价聚乙烯纤维桩系统(Ribbond桩)修复牙体缺损对修复体抗力的影响。方法 40颗完整离体单根前磨牙分成4组。第一组为对照组,另外三组根管治疗后预备近中面洞型。第二组使用复合树脂直接充填;第三、四组分别用石英纤维桩(DTLightpost)和Ribbond桩制作桩,复合树脂直接充填。热循环10000次后,置于INSTRON测试仪上测试断裂载荷,记录试件折裂时测试机读数及试件折裂模式。结果 对照组、复合树脂组、石英纤维桩组、聚乙烯纤维桩系统组的断裂载荷依次为:(1191.04±362.59)N,(578.81±117.87)N,(909.33±250.20)N,(831.56±220.16)N。实验组断裂载荷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石英纤维桩和聚乙烯纤维桩系统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别(P=0.50),且均高于树脂直接充填组(P<0.05)。结论 使用石英纤维桩和Ribbond桩修复前磨牙近中面洞型均显著提高了抗折能力,且Ribbond桩能够显著改善折裂模式。?
3种粘接剂对金属基底冠边缘微渗漏影响的研究
邱燕京,李建
口腔医学. 2010, 30(05): 292-294.
摘要
(
4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使用磷酸锌水门汀(ZPC),玻璃离子水门汀(GIC)和复合树脂粘接剂(CRC)对钴铬烤瓷合金基底冠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方法 选择32个离体磨牙,常规制作钴铬烤瓷合金基底冠。随机分为ZPC组,GICⅠ组(不涂凡士林),GICⅡ组(涂凡士林)和CRC组。其中一半标本进行冷热循环。均采用染料渗入法测定冠边缘微渗漏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冷热循环前,GICⅡ组显著小于GICⅠ组和ZPC组。冷热循环后,四组的微渗漏值较循环前均有显著增加,GICⅠ组和GICⅡ组显著小于ZPC组。冷热循环前后,CRC组均显著小于其他三组。结论 CRC对修复体和牙预备体之间微间隙的封闭能力要优于ZPC和GIC。
氧化铝渗透陶瓷底瓷全瓷冠2年临床观察
李国强,钱程辉,钟群
口腔医学. 2010, 30(05): 295-297.
摘要
(
4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氧化铝渗透陶瓷作为全瓷修复体底瓷的修复效果,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61例门诊患者,修复体159件,其中上颌98件,下颌61件。前牙全冠132个,后牙全冠27个。通过12~24个月的观察,采用美国加利福尼亚牙科学会的质量评价体系对氧化铝渗透陶瓷作为底瓷所做的前、后牙全冠修复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 对61例患者159颗全冠的临床观察结果 表明,氧化铝渗透陶瓷作为底瓷所制作的全瓷修复体具有良好的的边缘密合性,色泽稳定,强度高,其失败率为1.25%,效果满意。结论 氧化铝渗透陶瓷作为底瓷的全瓷冠修复是一种效果良好的全瓷修复方式。
临床报道
乳磨牙含牙囊肿致前磨牙埋伏且牙根吸收1例报告
王爽
口腔医学. 2010, 30(05): 297.
摘要
(
3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础与临床研究
2种不同底板托槽粘结强度的比较
顾敏,王天丛,陈莉花,陈文静
口腔医学. 2010, 30(05): 298-299,303.
摘要
(
5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网底托槽和激光底面托槽粘接强度进行比较研究,为临床选用金属托槽提供参考。方法 挑选对称性拔除第一前磨牙正畸患者20例,分2组,分别粘结激光底面托槽以及网底进口金属托槽,采用同样的方法及相同的步骤进行粘接。对患者托槽脱落情况作6个月的追踪观察每月复诊时并记录。采用同一患者拔除的前磨牙为实验样本,粘结与口内对应托槽,以材料力学实验机分别对其进行体外即刻抗剪切强度(SBS)的测定。结果 临床观察发现网底托槽脱落率大于激光底面托槽,体外实验也表明激光优化底板托槽剪切强度大于网底托槽,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托槽底板结构可影响托槽粘结强度,但两者都能很好满足临床正畸粘结需要。
乌鲁木齐市11~14岁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测定
梁慧,米丛波,郭宏,关莉萍,王丽
口腔医学. 2010, 30(05): 300-303.
摘要
(
4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11~14岁儿童口腔健康问卷(The Child Perceptions Questionnair11~14,CPQ11~14)的中文版,测定其信度、效度等心理测量学特性,为其在中国适龄儿童中的推广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对CPQ11~14英文版的翻译、回译、文化调适,制定出CPQ11~14的中文版。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乌鲁木齐市11~14岁在校学生377人,对其进行中文版CPQ11~14问卷的调查,同时作口腔检查。结果 量表平均得分为8.93±5.65,口腔症状分项得分最高,社交分项得分最低。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5,所有条目删除后,Cronbach′sα系数均不增加。重测信度系数为0.75。因子分析法显示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CPQ11~14得分与口腔健康状况及DMFT之间有明显相关性,提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结论 本研究显示CPQ11~14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中文版适用于乌鲁木齐市11~14岁儿童。
综 述
根管充填技术的研究进展
齐淑房,孙建欣,池学谦
口腔医学. 2010, 30(05): 304-305,308.
摘要
(
4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我国根管充填技术的现状,对国内外近15年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复习,牙胶尖和冷牙胶侧方加压技术仍是我国的应用主流,关于根管充填的先进理念和先进设备、材料已经进入我国,在少数先进医院已经得到应用。
牙科用钛材激光焊接技术的研究进展
景建龙,杨建伟,端莉梅
口腔医学. 2010, 30(05): 306-308.
摘要
(
4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现有的牙科用钛材连接技术中,激光焊接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和经济效益。本文对近年来有关牙科用钛材的激光焊接的研究进展做了较详细的综述,着重阐述了牙科领域所用钛材的种类以及钛材与钛材、钛材与异种合金、钛材与瓷之间的激光焊接机理和焊接影响因素,并对焊接质量评价进行了简要介绍。最后分析了牙科用钛材激光焊接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影响固定修复体固位力的因素
热娜古孜·阿不都米吉提,迪丽努尔·阿吉
口腔医学. 2010, 30(05): 309-311.
摘要
(
6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影响固定修复体固位力的因素主要有牙冠的龈高度,轴壁聚合度的大小、修复体与预备体之间的适合性、粘结剂和粘结方法的合理使用、预备体与修复体粘结面的适当处理等,现对这些因素进行综述。
临床经验
经腮腺前嚼肌径路治疗下颌支骨折
蒋继党,李兴平,王琦,高继宾,仇晨光
口腔医学. 2010, 30(05): 312-313.
摘要
(
4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腮腺前嚼肌径路(TMAP)进行下颌支骨折内固定术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17例(24侧)下颌支骨折患者行患侧耳屏前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腮腺嚼肌筋膜,向前分离皮瓣至腮腺前缘,解剖面神经颊支,沿嚼肌纹理方向钝性分离,切开下颌支骨膜,在直视下对骨断端行复位内固定,观察术后患者的咬合关系、面神经功能及其他并发症。结果 此手术径路暴露充分,视野较好,可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术后患者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部分病例面神经轻瘫,术后3个月内均恢复正常。结论 经腮腺前嚼肌径路是治疗下颌支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的较好方法。
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术后颌面组织缺损的围术期护理
张燕萍,吴燕平,周文清,蔡群辉,吴晓莉
口腔医学. 2010, 30(05): 313-315.
摘要
(
4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皮瓣移植修复面颊部缺损的护理技术和经验。方法 选择8例皮瓣移植修复面颊部组织缺损患者,进行周密的术前准备与心理疏导,默契的术中配合与细致观察,专业的术后护理与定期随访等。结果 术后所有病例的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无一例并发症。结论 皮瓣移植修复面颊部组织缺损的过程中,周密专业的护理是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环节。
烤瓷冠桥崩瓷后使用P&R Repair Kit修补的临床研究
庞春燕,邓军
口腔医学. 2010, 30(05): 315-317.
摘要
(
4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P&R Repair Kit崩瓷修补系统修补烤瓷冠桥崩瓷的临床适用范围和特点。方法 对55例不同程度崩瓷患牙在临床上用P&R Repair Kit崩瓷修补系统进行修补,观察疗效3年。结果 使用P&R Repair Kit修补崩瓷成功率达到61.8%,其中前牙崩瓷修补成功率为72.2%,后牙组为56.8%;修补成功率与崩瓷范围,部位,残面与对颌间隙以及有无不良咬合习惯有关。结论 使用P&R Repair Kit修补烤瓷冠桥崩瓷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但应注意选择合适的适应征,避开过大力。
冠修复与根管治疗同步治疗隐裂牙牙髓病的临床应用
石敏
口腔医学. 2010, 30(05): 317-318.
摘要
(
4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冠修复与根管治疗同步治疗隐裂牙牙髓病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56例患者采用冠修复与根管治疗同步治疗隐裂牙牙髓病的患者。结果 冠修复与根管治疗同步治疗隐裂牙牙髓病,具有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方便操作等优点。结论 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较,冠修复与根管治疗同步治疗隐裂牙牙髓病更易行有效。?
金沉积烤瓷冠用于前牙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沙小冬
口腔医学. 2010, 30(05): 318-319.
摘要
(
4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金沉积烤瓷冠应用于前牙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金沉积烤瓷冠对113例(150颗牙齿)前牙牙体缺损的患者进行修复并观察戴入时及戴入烤瓷冠24个月后的冠边缘的密合度、冠折裂、崩瓷情况、颜色及牙龈边缘染色等。结果 金沉积烤瓷冠在完成时,各观察项目均效果良好,24个月后,3颗牙齿出现切端崩瓷现象,7颗牙齿颜色改变。结论 金沉积烤瓷冠修复前牙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螺旋CT在颌骨前部埋伏牙诊断及定位中的临床应用
程喆,苏士文,江银华,郑晚来
口腔医学. 2010, 30(05): 319-320.
摘要
(
4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螺旋CT在诊断和定位上颌前部埋伏牙并确定手术入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常规全口曲面断层片不能明确诊断和定位的上颌骨前部埋伏牙25例患者行螺旋CT扫描,以显示埋伏牙个数、形态、唇腭向位置、骨质厚度及与邻近组织关系,以手术验证。结果 上颌骨前部埋伏牙25例,共计27颗牙,均准确定位并测量埋伏牙唇腭侧骨质厚度,选择手术入路,顺利拔除,术中未伤及邻牙、鼻腭神经。结论 螺旋CT诊断及定位上颌骨前部埋伏牙为选择手术入路提供准确的参考,具有指导意义。
编辑部公告
2024年度《口腔医学》杂志优秀审稿专家
(2025-02-13)
2023年度《口腔医学》杂志优秀审稿专家
(2024-01-30)
编辑部电话变更通知
(2023-09-08)
《口腔医学》被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
(2023-03-30)
2022年度《口腔医学》杂志优秀审稿专家
(2023-01-13)
关于假冒本刊工作人员与作者联系的声明
(2022-07-28)
《口腔医学》杂志荣获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2022-02-16)
2021年度《口腔医学》杂志优秀审稿专家
(2022-01-26)
2020年度《口腔医学》杂志优秀审稿专家
(2021-01-22)
《口腔医学》杂志荣获2020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期刊奖
(2020-12-31)
更多...
下载中心
介绍信模板
专家操作指南
论文版权转让协议
论著类稿件模板
作者利益冲突公开声明表
作者贡献声明表
更多...
友情链接
南京医科大学
玛格泰克公司
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口腔生物医学杂志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