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30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0-12-28
基础与临床研究
牙周炎与血清骨钙素、钙、磷含量相关关系研究
孙尚敏,潘亚萍
口腔医学. 2010, 30(12):  705-708. 
摘要 ( 4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比较血清中钙、磷含量及与骨形成密切相关的骨钙素在牙周炎患者和牙周健康者之间的差异,探讨骨钙素、钙、磷与牙周炎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慢性牙周炎患者98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31例,牙周健康者106例,于初诊时采集静脉血液并提取血清,测量血清中的骨钙素、钙及磷的含量,对比牙周炎组与牙周健康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牙周健康组血清骨钙素明显高于牙周炎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炎组血清钙含量略高于牙周健康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牙周炎组血清磷的含量与牙周健康组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牙周炎组血清骨钙素的含量明显低于牙周健康组,提示血清骨钙素与牙周炎之间可能存在联系。
临床报道
2种(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39例评价
杨毅,陈永辉
口腔医学. 2010, 30(12):  708. 
摘要 ( 4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础与临床研究
臭氧对口腔科诊室空气消毒效果的研究
林娟,夏金星,王小平,胡林凤,吴新
口腔医学. 2010, 30(12):  709-711. 
摘要 ( 6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臭氧对口腔科诊室空气常见致病菌的杀菌效果。方法 用碘滴定法测定打开臭氧发生器不同机组及不同时间时的臭氧浓度,按平板自然沉降法采集细菌,根据细菌集落数,计算出空气中的细菌数量,并计算杀菌率,确定细菌的种类。所得数据采用SAS6.12软件包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①随着打开臭氧发生器组数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诊室内臭氧浓度逐步升高,最低为240mg/m3,最高可达2736mg/m3;②臭氧的灭菌率普遍高于紫外线;③浓度为2736mg/m3的臭氧作用45min对变链菌的杀菌率最高为100%。结论 臭氧灭菌效果高于紫外线,可作为口腔科诊室的常规消毒方法。
抗菌不锈钢材料的细胞毒性评价研究
薛楠,张丹,张扬,杨柯,南黎,郭艳
口腔医学. 2010, 30(12):  712-715. 
摘要 ( 5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一种新型抗菌不锈钢材料的细胞毒性,并与商品化的两种正畸材料纯钛和普通不锈钢的细胞毒性进行比较。方法 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L-929细胞在普通不锈钢、抗菌不锈钢和纯钛浸提液中的生长情况,用CCK-8试剂盒检测L-929细胞在不同材料浸提液中培养1、2、3d的吸光度,判断细胞毒性的级别。结果 细胞在3种材料的浸提液中均生长旺盛,形态正常。抗菌不锈钢组与普通不锈钢组的吸光度值均低于纯钛组,但2种不锈钢的吸光度值没有统计学差异。细胞毒性分级为1级或0级。结论 抗菌不锈钢材料无明显细胞毒性,符合口腔正畸材料的临床应用标准。
核心结合因子α1重组慢病毒感染牙周膜成纤维细胞骨向分化的实验研究
曹金芳,王惠宁,潘乙怀,李伟宏,邓辉
口腔医学. 2010, 30(12):  716-718,724. 
摘要 ( 4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含人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 binding factor α1,CBFα1)基因的重组慢病毒感染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s,PDLFs)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 将PDLFs分为3组:A组为未感染任何病毒的细胞组;B组为加阴性对照病毒感染的细胞组;C组为加CBFα1重组慢病毒感染的细胞组。应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目的基因CBFα1在PDLFs中的表达,观察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和矿化结节形成,评价各组细胞骨向分化的情况。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证实了CBFα1在PDLFs中的有效表达。ALP活性检测和矿化结节染色均证实C组细胞骨向分化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携带CBFα1基因的重组慢病毒可有效感染PDLFs,并促进其骨向分化,感染的CBFα1得到了有效表达。
腮腺内面神经鞘瘤6例临床分析
徐天舒
口腔医学. 2010, 30(12):  719-721. 
摘要 ( 4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探讨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1992—2010年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例面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 6例患者术前2例确诊。术后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面瘫症状。随访有2例为面神经功能Ⅲ级和Ⅳ级,其余患者面神经功能均恢复。所有病例随访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 腮腺区面神经鞘瘤是来源于神经鞘膜的神经源性良性肿瘤,临床罕见,易误诊、误治。保留面神经结构和功能极其重要。
3种根管预备器械在老年患者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治疗中的研究
齐鲁,吴佩玲
口腔医学. 2010, 30(12):  722-724. 
摘要 ( 3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手用不锈钢K锉、Protaper机用镍钛锉与M two机用镍钛锉在老年人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预备的效果。方法 将90颗60岁以上老年人单根管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随机分为3组,每组30颗,分别用手用K锉,Protaper机用镍钛锉与M two机用镍钛锉对老年人单根管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进行根管预备。观察在预备过程中从根尖孔推出的牙本质碎屑与液体,用预先称量的离心管收集,测量推出根尖孔液体的质量与牙本质碎屑的质量。结果 Protaper机用镍钛锉组推出根尖孔外的牙本质碎屑及冲洗液的质量少于手用K锉组(P<0.05),M two机用镍钛锉组推出根尖孔外的牙本质碎屑及冲洗液的质量少于手用K锉组(P<0.05),并略少于Protaper机用镍钛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 two机用镍钛锉用于老年人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预备,可以获得较好的根管预备效果。
矫治力对兔牙周组织中Akt蛋白表达的影响
孙素芬,刘奕
口腔医学. 2010, 30(12):  725-726,743. 
摘要 ( 4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矫治力对兔牙周组织中Ak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24只日本大耳白兔建立正畸牙移动的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上颌右侧戴矫治器,作为实验组;左侧未戴矫治器,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戴矫治器后3、5、7、14d各处死6只实验动物。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方法 对Akt蛋白表达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 Western blot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加力3d后牙周组织中Akt蛋白表达增强,7d后牙周组织中Akt蛋白明显增强,随后缓慢下降,与对照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矫治力作用下兔牙周组织中Akt蛋白的表达变化明显,提示Akt参与牙周组织改建。
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用于无痛拔牙术清醒镇静的临床观察
顾红政,冯英,汤建高
口腔医学. 2010, 30(12):  727-728,746. 
摘要 ( 3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用于无痛拔牙术时清醒镇静的效果和手术安全性。方法 90例门诊拔牙患者随机分成3组,Ⅰ组(右美托咪定),Ⅱ组(丙泊酚),Ⅲ组(对照)。记录Ⅰ、Ⅱ两组患者入睡时间、自然清醒时间,术中药物追加次数、镇静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监测3组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生命体征。结果 患者入睡时间、自然清醒时间Ⅱ组短于Ⅰ组(P<0.05),术中镇静评分Ⅱ组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命体征术前、术中、术后没有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术中MAP和HR有明显波动,与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Ⅰ组高于Ⅱ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门诊无痛拔牙术与丙泊酚相比,清醒镇静程度满意、术中配合好,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U.M.Aestheti Plus纤维桩修复牙体缺损的临床研究
吴悦梅,唐丽琴
口腔医学. 2010, 30(12):  729-731. 
摘要 ( 5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U.M.Aestheti Plus纤维桩修复牙体缺损12~30个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31例使用过U.M.Aestheti Plus纤维桩修复的患者进行调查,总共35颗牙齿,临床使用期平均21个月,检查记录修复体的牙周情况、X线片和修复效果。结果 有2例修复体发生桩核折断,U.M.Aestheti Plus纤维桩修复的成功率为94%,牙周检查显示:U.M.Aestheti Plus纤维桩修复的牙齿与对照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一般情况下,U.M.Aestheti Plus纤维桩可以用于牙体缺损的修复。
临床报道
口底蜂窝织炎致颈胸部感染4例报道
张祥,钟志生
口腔医学. 2010, 30(12):  731. 
摘要 ( 6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础与临床研究
2种根充糊剂一次性根充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比较
魏洁
口腔医学. 2010, 30(12):  732-733. 
摘要 ( 4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Cortisomol糊剂和Vitapex糊剂用于磨牙慢性根尖周炎的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的反应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根尖周炎需做根管治疗的磨牙107颗,随机分成A、B二组,分别以Cortisomol糊剂和Vitapex糊剂加牙胶尖进行根充,并对二组术后1~7d、1年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后1~7dA组术后反应率较B组要低(P<0.05),远期疗效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ortisomol糊剂用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反应较少,且疗效可靠。
3种封闭剂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的近期疼痛比较
楼国芳
口腔医学. 2010, 30(12):  734-735. 
摘要 ( 4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3种根管封闭剂在活髓牙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1周内发生疼痛的情况。方法 将需要行根管治疗的162颗活髓恒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Roekoseal封闭剂(A组)、Cortisomol封闭剂(B组),Vitapex封闭剂(C组)结合牙胶尖作为根充材料进行冷测压充填。对术后1、3、7d的疼痛发生情况用VAS评价标尺记录并分析比较。结果 3组术后3d疼痛发生有显著性差异(P<0.01),A、B组术后反应较轻,C组较重。1d、7d时均无显著差异。术后7d疼痛均基本缓解消退。结论 以Roekoseal或Cortisomol作为根管封闭剂进行根管充填可减少活髓牙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近期疼痛的发生。
不同固化充填方法对Z350纳米树脂微渗漏和压缩强度的影响
吴锦涛,张光东,徐海,方加祥,于金华
口腔医学. 2010, 30(12):  736-739. 
摘要 ( 4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比研究整体固化和分层固化充填方法 对光固化复合树脂微渗漏和压缩强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下颌恒磨牙36颗,面中央制备标准Ⅰ类洞,随机分为3组。A组:整体固化充填;B组:水平分层固化充填;C组:斜向分层固化充填组。每组均用SingleBond2粘结,Z350纳米树脂充填,冷热循环500次,2%亚甲基蓝染色,沿牙体长轴颊舌向切片,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染料渗透情况。制备Z350整体固化及分层固化试样,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测定材料的抗压缩强度。结果 微渗漏方面,A组最大,C组最小,三组之间比较皆有显著性差异(P<0.01)。抗压缩强度方面,A组最小,B组最大,A组与B组、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斜向分层充填技术既能减少微渗漏,又能保证树脂的抗压缩强度,是Ⅰ类洞树脂充填的首选方案。
常温流动牙胶Guttaflow充填根管密合性的体外评价
唐志娟,吴大明,张光东,刘卫红
口腔医学. 2010, 30(12):  740-743. 
摘要 ( 4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体外评价常温流动牙胶(Guttaflow)充填根管的致密性。方法 选择60个单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使用ProTaper冠向下法预备根管,然后随机分为3组进行根管充填。组1:以Guttaflow(加06锥度单牙胶尖)根管充填;组2:连续波热牙胶根管充填;组3:冷侧压法根管充填。然后在距根尖狭窄2、4、6、8mm处垂直于牙体长轴切开牙体,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切片中根管充填的情况,并采集图像,利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根管充填物中牙胶面积的百分比(PGP)。结果 在距根尖2mm和4mm处Guttaflow组的PGP明显高于热牙胶组和冷侧压组P<0.05),而热牙胶组和冷侧压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距根尖6mm和8mm处,Guttaflow组与热牙胶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者都高于冷侧压组P<0.05)。结论 Guttaflow根管充填法充填具有很好的密合性。
Bio-oss骨代材料与Bio-gide膜治疗重度牙周病疗效评估
束为,倪杰,徐艳,陈武
口腔医学. 2010, 30(12):  744-746. 
摘要 ( 5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Bio-oss骨代材料和Bio-gide胶原膜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治疗重度牙周炎的疗效。方法 将46例重度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实验组39颗患牙行Bio-oss、Bio-gide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对照组32颗患牙行常规翻瓣术刮治。分别记录术前,术后12个月患牙周牙探诊深度(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P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牙松动度(teeth mobility,TM)及牙槽骨高度(alveolar bone height,AH)。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PPD、AL、SBI、TM均明显减少,且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X线根尖片显示,实验组骨缺损区有新骨形成,AH增加;对照组未见新骨形成,AH无明显改善。而且实验组骨密度增强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 牙周翻瓣术后植入Bio-oss骨代材料,联合应用Bio-gide可吸收胶原膜治疗重度牙周病能明显改善临床指标,且疗效优于单纯翻瓣刮治术。
调查研究
中小学生口腔正畸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照研究
朱旭霞,姚本栈,黄慧,程灶火
口腔医学. 2010, 30(12):  747-748. 
摘要 ( 5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正畸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情绪自评量表(SDS、SAS)对42名中小学生正畸患者和30名因其他牙病就诊的中小学生患者进行测试。结果 SCL-90测试结果中,正畸组的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正畸组的SDS和SAS得分高于对照组。结论 中小学生正畸患者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需针对其心理状况采取适宜的矫正设计和心理干预。
杭州市5岁儿童龋病和口腔健康行为的调查
王维倩,荆畅,王海云
口腔医学. 2010, 30(12):  749-750. 
摘要 ( 4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杭州市5岁儿童龋病和口腔健康行为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928名5岁儿童参加本研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中的标准检查龋病情况,通过问卷收集儿童的口腔健康行为。结果 杭州市5岁儿童的乳牙患龋率52.2%,龋均2.43,龋齿充填构成比9.9%。30.8%的儿童每天至少刷牙2次以上,仅仅12.3%的儿童在过去的1年内拜访过牙医,59.2%的儿童每天吃含糖食品3次以上。结论 杭州市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较高,且儿童的口腔健康行为不够理想。
综  述
乳牙期错畸形的防治进展
刘雯雯,邹静
口腔医学. 2010, 30(12):  751-752. 
摘要 ( 4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乳牙期错畸形发病率高,对患儿颌面发育影响大,错种类多,而最佳矫治时期不易确定。该文通过对近几年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对乳牙错畸形的矫治时机及防治作一综述。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口腔表征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张剑锋,李张维,李多
口腔医学. 2010, 30(12):  753-754. 
摘要 ( 4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患者的相关口腔疾病及防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提高口腔医务工作者对艾滋病的警惕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方式的研究进展
王丽丽,刘超,王青
口腔医学. 2010, 30(12):  755-756. 
摘要 ( 4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腮腺良性肿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近期关于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改良术式的报道众多,大都是以解剖面神经并行腮腺肿瘤和部分腺体切除术为基础,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与周围神经的关系,再对术式进行相应的调整。旨在减少手术导致的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本文将从手术切口、面神经分离、耳大神经和腮腺导管的保留等方面对改良术式作一综述。
临床实践
Browser/Server结构在口腔正畸患者约诊中的应用
王宇群,严斌,李琥
口腔医学. 2010, 30(12):  757-758. 
摘要 ( 5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医院网络的办公OA系统建立基于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的约诊体系,改进口腔正畸患者约诊及约诊信息的保存方式,方便医患双方。方法 选择10名医生为试点,登录医院网络的办公OA系统,引用基于Browser/Server的结构体系,建立Excel预约表格,以分诊护士集中约诊登记的方式为口腔正畸患者开展电子化约诊服务。结果 2009年11月—2010年7月共完成约诊19098人次,平均每名医生每月243人次,按预约1名患者3min计算,每名医生每月至少可节约12.15h椅旁时间。结论 基于B/S结构体系的电子化约诊操作简单,对用户端计算机软硬件配置要求低,信息保存安全,能减轻医生工作负担,节约椅旁时间,给医患双方带来更多方便。
419例Vitallium2000金属铸造支架制作体会
陈亮,费健
口腔医学. 2010, 30(12):  759-760. 
摘要 ( 4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寻Vitallium2000铸造支架的制作规律,为牙列缺损修复的临床设计、技工制作及相关教学提供客观数据。方法 采用专用铸造体系进行419例Vitallium2000义齿支架的加工制作,并将之应用于临床患者。结果 417例支架铸造成功,效果优越,2例失败,成功率达99.52%。结论 Vitallium2000铸造支架具有高弹性、高强度、低铸造收缩率等优点,临床效果突出,但制作时需严格遵循其专有铸造工艺。
套筒冠式夹板在慢性重度牙周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宦泓,吴燕平,程玉叶
口腔医学. 2010, 30(12):  760-762. 
摘要 ( 4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并评价套筒冠式夹板固定慢性重度牙周炎松动牙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重度牙周炎患者16例(93颗),在完善的牙周基础治疗(1例手术治疗)后,采用套筒冠式夹板固定松动牙,经2年追踪观察,观察牙龈状况,牙周袋深度,牙齿松动度,骨密度变化,询问并纪录患者的主观感受。结果 16例患者,第1年的成功率93.55%,第2年的成功率为90.32%。结论 慢性重度牙周炎,经牙周序列治疗并结合套筒冠式牙周夹板固定松动牙,可提高牙周病的治疗成功率。
232例根管治疗术中术后疼痛肿胀的原因分析
贾春梅,段义峰
口腔医学. 2010, 30(12):  762-763. 
摘要 ( 4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如何减少根管治疗术中、术后疼痛肿胀的发生率。方法 应用三次法对350颗患牙进行根管治疗,观察术中、术后疼痛肿胀的情况。结果 在350颗患牙经三次法行根管治疗术,有27颗出现了术中或术后疼痛肿胀。其中后牙、下牙的发生率较前牙、上牙高,且牙髓坏死,急性根尖周炎患牙发生率较高。结论 牙髓坏死,急性根尖周炎患者在根管治疗过程中出现疼痛肿胀的发生率相对活髓牙较高。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联合颏前徙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孟箭,孟庆飞,郑浩,卢晓峰
口腔医学. 2010, 30(12):  764-765. 
摘要 ( 4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和颏前徙手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1例术前检查确定上气道狭窄或阻塞的OSAHS患者施行UPPP联合颏前徙手术,应用术前、后临床检查、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SG)、头影测量等方法 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患者软腭长度、腭后气道和舌后气道宽度等较术前显著改变(P<0.05),上气道阻塞症状基本消失,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指数(AHI)>5,SaO2>90%。结论 UP-PP联合颏前徙手术可有效地治疗后气道狭小等上气道多水平阻塞的OSAHS。
反切牙式平面导板矫治替牙期AngleⅡ类1分类错畸形临床观察
吴成勇
口腔医学. 2010, 30(12):  765-766. 
摘要 ( 4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替牙期AngleⅡ类1分类错畸形伴有深覆盖、深覆的患者使用反切牙式平面导板早期矫治的疗效。方法 选择25例安氏Ⅱ类1分类,低角,深覆盖、深覆Ⅲ度,X线片显示前部牙槽突高度过高而后部牙槽突高度不足,采用反切牙式平面导板进行矫治5~10个月后,观察其疗效。结果 矫治后,深覆,深覆盖得到矫治,儿童面型也得到一定改善。X线头影测量SNB、ANB、SN-MP、ANS-Me均有显着变化(P<0.05),SNA、1-NA几乎没有变化。结论 AngleⅡ类1分类错伴有深覆盖、深覆的替牙期患者通过配戴反切牙式平面导板,有利于肌位与颌位协调统一,促进牙齿与颌骨协调发育,可为后期固定矫治提供有利条件,减少复发,尤其是功能性远中错能够尽快恢复并保持在正常肌功能位。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的并发症分析
雷磊,桂娟,何淑俊,龚青华
口腔医学. 2010, 30(12):  767-768. 
摘要 ( 4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自攻型微螺钉正畸支抗的稳定性及其并发症。方法 本院门诊2007年1月—2009年6月,经严格适应证和禁忌证选择的55例应用微螺钉的正畸患者,共植入107枚自攻型微螺钉,手术后立即加力负载。观察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并发症的表现,发生并发症的微螺钉的植入部位,计算微螺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86枚微螺钉完成正畸支抗,13枚松动,7枚发生周围炎。应用过氧化氢和含抗生素的生理盐水局部冲洗以消除炎症。1枚于手术5d后发生局部植入后出血。结论 微螺钉种植体是正畸的有效支抗,同时应重视并防治其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