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2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5-02-28
上一期
下一期
基础研究
利用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图像建立牙齿及牙列的三维实体和有限元模型
顾卫平,殷新民,吴凤鸣,谢兰生,黄明智,徐作文
口腔医学. 2005, 25(1): 1-2.
摘要
(
4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牙齿及牙列的三维实体和有限元模型。方法 以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图像为建模数据 ,运用逆向工程技术 ,在UG/Imageware平台上进行牙齿和牙列的三维实体造型 ,并导入Patran中 ,建立有限元模型。结果 建立了牙齿及牙列的三维实体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结论 利用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图像能建立更为准确的牙齿和牙列有限元生物力学模型。
不同种类自酸蚀黏结系统黏结强度的比较研究
张凌,陈吉华,赵桂文,沈丽娟,叶晓兰
口腔医学. 2005, 25(1): 3-5.
摘要
(
4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自行研制的自酸蚀黏结系统B1、B2与商品自酸蚀黏结系统Contax、ClearfilSEBond及磷酸酸蚀系统的剪切强度 (SBS) ,评价它们对牙釉质、牙本质的黏结能力。方法 人磨牙 35颗制得牙釉质、牙本质试件各 35个 ,均随机分为 5组 ,分别用B1、B2、Contax、ClearfilSEBond及磷酸酸蚀系统处理后 ,黏结树脂进行SBS测试。结果 不同种类黏结系统牙釉质的SBS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05) ,对于牙本质 ,磷酸酸蚀系统的SBS(10 .31± 3.0 9)MPa低于B1(19.32± 2 .94 )MPa、B2 (18.90± 2 .5 2 )MPa、Contax (19.0 8± 7.0 0 )MPa和ClearfilSEBond(2 0 .81± 1.0 4 )MPa ,P <0 .0 5。结论 自行研制的自酸蚀黏结系统B1、B2对牙釉质、牙本质均有较理想的黏结力 ,不同种类自酸蚀黏结系统B1、B2、Contax、ClearfilSEBond对牙本质的黏结力均优于磷酸酸蚀系统。
短篇报道
左舌下区血管平滑肌瘤1例
关久榕,赵连玖
口腔医学. 2005, 25(1): 5-5.
摘要
(
4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础研究
使用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时截骨方式的选择
姚军,胡敏,谢旻,马良
口腔医学. 2005, 25(1): 6-8.
摘要
(
4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不同截骨方式对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牵张增高牙槽嵴的影响。方法 10只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 3组。Ⅰ组截骨时保留舌侧部分骨皮质 ,Ⅱ组完全截骨 ,使用牵张器增高牙槽嵴 ;Ⅲ组为内固定器对照组。各组动物下颌骨左侧为实验侧 ,右侧为空白对照侧。连续测量术区颌骨高度 ,摄X线片 ,3个月后处死动物 ,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Ⅰ、Ⅱ组牙槽嵴均增高 ,3个月时牵张区骨密度与周围牙槽骨接近。Ⅱ组比Ⅰ组初始牵张间隙大 ,增高高度大 ,但牵张区颊舌侧均有较明显凹陷 ,而Ⅰ组牵张区形态接近正常颌骨。结论 采用保留舌侧部分骨皮质的不完全截骨方式 ,更适于使用记忆合金牵张器的牙槽嵴增高术。
3种纳米粒子对高强玻璃纤维增强EAM树脂复合材料桩钉基体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
张文云,郑亚萍,李南,贾安琦
口腔医学. 2005, 25(1): 9-11.
摘要
(
3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 3种纳米粒子对新研制的高强玻璃纤维增强EAM树脂复合材料 (FRC)桩钉基体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将 3种纳米粒子 (纳米SiO2 、纳米TiO2 、纳米Al2 O3 )用KH - 5 70进行表面处理后 ,将之均匀分散到FRC桩钉基体树脂(EAM树脂 )中 ,按照一定工艺进行固化 ,根据国家标准测试基体树脂的力学性能。结果 不同纳米粒子及其含量对FRC桩钉基体树脂的影响不同 ,纳米SiO2 与TiO2 增强增韧效果显著 ,纳米SiO2 的含量为 3%时 ,基体树脂综合性能最佳。结论 少量的纳米粒子可改善树脂的力学性能 ,不同的纳米粒子对树脂的影响不同。
聚乳酸-乙醇酸膜材料在细胞培养液中的降解实验
李宏卫,温玉明,王昌美,李龙江,祁兵
口腔医学. 2005, 25(1): 12-14.
摘要
(
4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的培养筛选合适的载体材料。方法 系列聚乳酸 -乙醇酸 (PLGA)膜置细胞培养液 ,1、2、3、4周后取出 ,观察其质量降解和形态变化。结果 PLGA膜Ⅰ第 1、2周降解慢 ,3、4周时降解加快 ,4周时降解率最高 ;PLGA膜Ⅱ降解速率恒定 ;PLGAⅣ降解最慢。扫描电镜观察 ,PLGA膜Ⅰ、Ⅱ、Ⅲ表面出现大小不等凹陷和空洞。结论 PLGA膜Ⅰ、Ⅱ、Ⅲ可用作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载体材料。
小鼠听骨关节、镫骨前庭关节和下颌关节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观察
郭莲,孙大麟,沈军,岩井康智
口腔医学. 2005, 25(1): 15-18.
摘要
(
3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小鼠听骨关节 [砧锤关节 (IMJ)、砧镫关节 (ISJ) ]、镫骨前庭关节 (SVJ)和下颌关节 (TMJ)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 ,以探讨关节组织中弹力纤维的形成过程与关节的功能的关系。方法 以 11~ 2 0d的小鼠胚胎和出生后 0~ 2 8d的小鼠为对象 ,按照常规方法解剖 ,制作切片 ,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①在出生后 0~ 2d、6d、10~ 12d的小鼠标本中分别观察到IMJ和ISJ、SVJ以及TMJ的形成。②IMJ、ISJ和SVJ的成熟分别在出生后 5~ 6d和出生后 2 1d的小鼠标本中观察到。③SVJ成熟比听骨关节晚。④成熟的IMJ及ISJ滑膜层中弹力系统纤维 (ESFs)主要为弹力纤维 ,而成熟的SVJ环状韧带和未成熟的TMJ的滑膜下结缔组织含有前弹力纤维。⑤在成熟的SVJ及TMJ中没有观察到组织中细胞各种纤维成分随年龄变化。结论 小鼠的关节细胞外基质 (ECM)纤维的形成不仅与关节的发育成熟有关 ,而且与关节组织的功能要求有关。
短篇报道
口腔颌面部转移癌2例
李忠林,陈晓莉,王馨
口腔医学. 2005, 25(1): 18-18.
摘要
(
3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础研究
口腔黏膜扁平苔藓患者口腔黏膜组织中cyclin D_1,ki-67及凋亡的表达研究
尚云峰,柳志文,付本燕,黎逢保,陈剑声,李凤娥
口腔医学. 2005, 25(1): 19-21.
摘要
(
4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口腔黏膜扁平苔藓 (OLP)患者口腔黏膜上皮凋亡增殖状况及细胞周期调控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 ,探讨OLP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甲基绿 -派诺宁法及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检测 30例OLP患者及 2 0例正常对照者口腔黏膜组织的凋亡情况及细胞周期蛋白 (cyclinD1)、增殖细胞核抗原 (ki-67)的表达并进行细胞计数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OLP组与对照组凋亡、ki 6 7、cyclinD1表达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05) ;与凋亡呈正相关。结论 OLP病变中 ,部分细胞受损进入凋亡性细胞死亡 ,同时发生了细胞周期紊乱、细胞增殖。
五倍子对牙周可疑致病菌蛋白酶和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朱秀丽,陈强,唐荣银,张琳
口腔医学. 2005, 25(1): 22-24.
摘要
(
3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体外观察五倍子水提取物对牙周可疑致病菌胞外酶 (蛋白水解酶和糖苷酶 )活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荧光底物的降解来测定酶活力。结果 除中间普菌的L -arginine -arylamidase活性不受五倍子的影响外 ,浓度0.05%~ 0 .10 %的五倍子可以抑制所测其他细菌≥ 5 0 %胞外酶底物的降解。结论 五倍子水提取物可有效抑制牙周可疑致病菌蛋白水解酶和糖苷酶活性 ,其抑制作用可能会阻碍细菌生长 ,降低细菌毒力 ,减缓牙菌斑的形成。
不同方式颈静脉结扎对颅内压影响的实验研究
吴发印,谢文扬
口腔医学. 2005, 25(1): 25-26.
摘要
(
4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采用不同方式结扎颈静脉对颅内压的影响。方法 采用日本大耳兔作为实验对象 ,设立对照组、双侧颈外静脉结扎组、双侧颈内静脉结扎组、右侧颈静脉结扎组、同期双侧颈静脉结扎组、分期颈静脉结扎组 ,经颅顶钻孔于术后即刻、0 .5、1、2、3、4h测量颅内压。结果 对照组术后 4h内颅内压无明显变化 ;双侧颈外静脉结扎组术后颅内压轻度升高 ,4h后基本恢复至术后水平 ;双侧颈内静脉结扎组和右侧颈静脉结扎组术后颅内压有一定程度升高 ,但术后 4h明显下降 ;同期双侧颈静脉结扎组和分期颈静脉结扎组术后颅内压升高快 ,达到峰值后下降缓慢 ,术后 4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尤以同期双侧颈静脉结扎组显著。结论 结扎双侧颈外静脉对颅内压无明显影响 ,术后无须降颅内压处理 ;结扎双侧颈内静脉和结扎右侧颈静脉会出现一过性颅内压升高 ,术中、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同期结扎双侧颈静脉和分期结扎颈静脉后颅内压上升速度快 ,下降缓慢 ,术中、术后必须采取预防颅内高压的处理措施。
临床研究
下颌前移矫正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分析
屠嫩斐,赵士芳
口腔医学. 2005, 25(1): 27-29.
摘要
(
4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下颌前移矫正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的临床疗效及与颅面结构、上气道的关系。方法 对 4 0例轻、中度OSAS患者进行治疗前X线头影测量 ,睡眠时戴用下颌前移矫正器治疗 ,用多导睡眠图监测评价疗效 ,并与颅面结构、上气道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下颌前移矫正器治疗OSAS患者的客观有效率为 88.6 %。治疗前、后睡眠呼吸暂停的通气指数 (AHI)减少百分比 (△AHI)与颅面结构中的SNB角 (r =- 0 4 97) ,ANB角 (r=0 .5 36 )及下颌平面角MP -FH(r=- 0 2 5 2 )相关 ,亦与舌骨高度H -MP(r=- 0 35 1)及软腭的长度SPL(r=- 0 36 6 )相关。结论 下颌前移矫正器通过前移下颌间接扩大上气道达到治疗效果。
90锶、90镱敷贴治疗颌面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疗效观察
杨竹梅,唐红星,程光亮,孙俊杰
口腔医学. 2005, 25(1): 30-31.
摘要
(
6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应用90 锶、90 镱敷贴器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脉管畸形的疗效。方法 采用多次小剂量90 锶、90 镱对 96例患儿颌面部血管瘤、脉管畸形进行敷贴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为 98.96 %。结论 90 锶、90 镱敷贴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脉管畸形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疗效满意。
前牙种植体即刻种植修复牙龈软组织指标观察
马兆峰,宋应亮,朱文忠,李德华,姜慧娟,汪昆
口腔医学. 2005, 25(1): 32-34.
摘要
(
5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种植体即刻种植修复临床效果及美学意义。方法 18例患者 18枚Camlog种植体在前牙区即刻种植即刻临时冠修复 ,对种植体成功率及周围牙龈附着水平进行观察 ,6个月后永久冠修复。结果 12个月时所有种植体都发生了骨结合现象 ,牙龈变化平均为 0 .75mm ,在允许范围内。患者对种植即刻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前提下 ,前牙美学区单牙种植体即刻修复与延期修复相比在种植成功率、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组织学变化上差异无显著性。
3种充填材料治疗老年人后牙根面龋临床比较
赵岩,张云桦,张广友
口腔医学. 2005, 25(1): 35-36.
摘要
(
4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选择老年人后牙根面龋充填治疗的理想材料。方法 2 79颗患牙随机分成 3组 ,分别用银粉加强型玻璃离子、DyractAP及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治疗 ,随访 18~ 2 4个月。结果 银粉加强型玻璃离子组的成功率为 96 .4 % ,高于光固化复合树脂组 (6 7.12 % ) ,P <0.05,与DyractAP组 (92 .4 7% )差异无显著性 (P >0.05)。结论 银粉加强型玻璃离子治疗老年人后牙根面龋优于光固化树脂。
安氏Ⅰ类拥挤拔牙病例软组织侧貌变化
袁小平,黄素华,杨四维
口腔医学. 2005, 25(1): 37-39.
摘要
(
4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安氏I类错牙合牙列拥挤经拔除 4个第一前磨牙矫治前后牙颌面软组织的变化 ,了解矫治对软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泸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学院正畸科连续收治的安氏I类错牙合牙列拥挤患者 19例 ,采用拔除 4个第一前磨牙 ,用标准方丝弓技术矫治。在矫治前、后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 ,对 11个软组织标志点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H角平均减少 2 .4°(P <0.05) ;软组织面角平均增大 3.2 8°(P <0.05) ;颏唇沟深度平均增加 1.0 8mm(P <0.05)。结论 安氏I类错牙合牙列拥挤经拔除 4个第一前磨牙矫治后软组织变化主要表现在上唇相对于面前软组织的前突度减少。
短篇报道
颧骨骨母细胞瘤1例
张森林,孟兆业,董震,曹罡,杨震
口腔医学. 2005, 25(1): 39-39.
摘要
(
3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临床研究
两种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黏接性能对比研究
房永兴
口腔医学. 2005, 25(1): 40-41.
摘要
(
4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玻璃离子和光固化复合树脂对牙体的黏接性能。方法 分别采用玻璃离子和光固化复合树脂对 180例75 0个楔状缺损患牙进行修复治疗 ,并于 6个月后复查 ,观察修复材料脱落程度 ,对比两者黏接效果。结果 玻璃离子组修复楔状缺损的总有效率为 92 .0 9% ,光固化复合树脂组为 81.0 1% ,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χ2 =33.5 2 5 ,P <0.05)。结论 玻璃离子对牙体的黏接性能优于光固化复合树脂。
短篇报道
自制负压引流装置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
李文艳,吴跃梅
口腔医学. 2005, 25(1): 41-41.
摘要
(
4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临床研究
INTRAFLOWTM麻醉释放系统的临床应用评价
戴钧国,殷之平,李剑,徐贤寅
口腔医学. 2005, 25(1): 42-44.
摘要
(
3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评价INTRAFLOWTM麻醉释放系统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2 0例患者随机分成 2组 ,实验组 6 0例应用INTRAFLOWTM麻醉释放系统注射麻醉 ,对照组 6 0例采用局部浸润麻醉 ;注射后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患者血压、心率变化 ;麻醉效果采用患者自评 (视觉模拟标尺表法 ,即VAS法 )及医生评定相结合。结果 2组的麻醉效果差异无显著性 (P >0.05) ,麻醉后的血压、心率记录差异亦无显著性 (P >0.05) ,但实验组麻醉起效较对照组快 (P <0.01) ;实验组麻醉 1颗或相邻的 2颗牙齿只需要注射 1个部位 ,对照组视牙位及治疗目的 的不同需要注射 1~ 3个部位。结论 INTRAFLOWTM麻醉释放系统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麻醉起效快、操作方便。
短篇报道
前牙外伤后变色的漂白治疗
李佐强,徐文华,黄昊红
口腔医学. 2005, 25(1): 44-44.
摘要
(
4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临床研究
瓷化树脂与银汞合金治疗恒磨牙龋损的临床比较
刘建国
口腔医学. 2005, 25(1): 45-46.
摘要
(
4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瓷化树脂与银汞合金治疗恒磨牙龋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35 8颗牙髓活力正常的恒磨牙 ,包括Ⅰ类或Ⅱ类龋损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 ,分别以瓷化树脂及银汞合金进行充填治疗。结果 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 (P <0.01)。结论 瓷化树脂治疗恒磨牙的龋损较银汞合金更为理想。
短篇报道
颜面部狗咬伤治疗体会
刘广平
口腔医学. 2005, 25(1): 46-46.
摘要
(
4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临床研究
乳磨牙根尖炎症波及牙胚的根管治疗临床观察
吕长海,石莹,张雪玲,欧阳勇
口腔医学. 2005, 25(1): 47-48.
摘要
(
4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因发生根尖周炎已具有拔牙指征的乳磨牙采取根管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2例因根尖周炎造成根方骨质吸收并波及牙胚的乳磨牙采用Vitapex糊剂进行根管治疗 ,并定期观察。结果 2 1例病变受到控制 ,根方骨质吸收和受波及的继承牙胚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仅有 1例失败。结论 根尖周炎造成根方骨质吸收并波及继承牙胚做为拔除乳牙的绝对指征值得商榷 ,应具体结合患牙的临床表现、继承牙胚的牙冠钙化程度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在许多情况下 ,这些乳磨牙可以保留而无需拔除。
研究生专栏论著
机械张应力对兔腭中缝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张卫兵,王林,仲伟洁,马俊青,杜娟,严斌
口腔医学. 2005, 25(1): 49-51.
摘要
(
4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在快速扩张兔腭中缝的扩张期和固定期血管内皮因子 (VEGF)mRNA表达情况。方法 用螺旋分裂基托扩大矫治器 (Haas矫正器 )扩张兔上牙弓 ,每 12h 0 .2 5mm ,共扩张牵引 14d ,分别于即刻 ,第 1、2、3、4、6周取材 ,标本常规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VEGFmRNA的表达。结果 第 1、2、3、4、6周VEGFmRNA表达量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在实验组VEGFmRNA各组间的变化趋势为随着机械应力快速扩张 ,VEGFmRNA的表达量逐渐上升 ,固定 1周达峰值 ,以后逐渐下降 ,到固定 4周表达水平接近正常。结论 机械牵张力刺激可以导致内源性VEGF生成 ,VEGF可能在缝牵引成骨过程中血管生成及随后的新骨生成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口腔癌前病变细胞凋亡的原位观察与分析
范媛,詹瑧,彭涛,宋晓陵,冯振卿
口腔医学. 2005, 25(1): 52-54.
摘要
(
3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口腔白斑、扁平苔藓的癌变机制。方法 通过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 ,观察分析 10例正常口腔黏膜上皮 ,18例扁平苔藓 ,2 3例白斑 ,2 2例鳞癌上皮组织凋亡状况。结果 除单纯上皮增生 ,非糜烂型扁平苔藓外 ,上皮 (轻、中、重 )异常增生 ,鳞癌及糜烂型扁平苔藓的凋亡指数均高于正常 ,差异有显著性。从上皮异常增生到鳞癌凋亡指数逐渐增高 ,糜烂型扁平苔藓的凋亡指数低于鳞癌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细胞凋亡参与白斑癌变的过程 ,在病变不同阶段作用不同。扁平苔藓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细胞免疫诱导角朊细胞凋亡亢进有关。
下颌第一恒磨牙Ⅰ类洞型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陈学鹏,张加理,郑幼洋,顾锡荣
口腔医学. 2005, 25(1): 55-56.
摘要
(
3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下颌第一恒磨牙Ⅰ类洞型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 将制备Ⅰ类洞型的离体下颌第一恒磨牙经CT扫描及图像处理 ,通过特定的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 建立了具有真实感的下颌第一恒磨牙Ⅰ类洞型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 此建模方法切实可行 ,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力学相似性和几何学相似性。
综述
环氧化酶-2与头颈部鳞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阮敏,何家才,周健
口腔医学. 2005, 25(1): 57-59.
摘要
(
3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环氧化酶 (COX)是致炎物质前列腺素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 ,COX - 2是环氧化酶的诱导型 ,研究显示 ,包括头颈部鳞癌 (HNSCC)在内的大多数恶性肿瘤都有COX - 2的阳性表达 ,深入研究COX - 2与头颈部鳞癌的关系 ,不仅可对HNSCC的预防提供新的途径 ,对其早期诊断和治疗亦具有积极意义。
口腔黏膜组织工程的研究
李宏卫,温玉明
口腔医学. 2005, 25(1): 60-61.
摘要
(
3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致力于口腔黏膜组织工程的研究 ,取得了相应的成绩。该文即从口腔黏膜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以及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简要综述。
临床经验
颈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误诊22例分析
王继华
口腔医学. 2005, 25(1): 62-63.
摘要
(
4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口腔科 2 2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误诊情况。方法 总结该病常见症状、体征、B超、CT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检查、治疗情况、口腔科及其他科室对该病的误诊情况。结果 本病以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粒细胞减少 ,有时伴肝脾肿大、皮疹等为特点 ,误诊情况 :口腔科 92 % ,儿童内科 2 0 % ,普外科 5 7% ,五官科 75 % ,血液科 33% ,总误诊率5 0 %。结论 本病易误诊 ,应结合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检测明确诊断。
Vitapex糊剂治疗具有明显根尖手术指征的根尖周炎疗效观察
陈建平,陈晖
口腔医学. 2005, 25(1): 63-64.
摘要
(
3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用Vitapex糊剂治疗具有明显根尖手术指征的根尖周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患根尖周炎具有明显根尖手术指征的 12 0颗牙 ,预备根管后用Vitapex糊剂加牙胶尖根管充填治疗。结果 经过 18个月到 4年的临床随访 ,113颗牙成功保留 ,成功率 94 .2 %。 5 6例有瘘管者瘘管全部消失 ;85例根尖阴影全部消失 ;2 8例根尖阴影明显缩小 ;32例病例治疗后当天患牙有浮出伸长感 ,咀嚼痛 ,2~ 3d后自行缓解。结论 Vitapex糊剂是一种适合治疗具有明显根尖手术指征的根尖周炎的根充材料。
编辑部公告
2024年度《口腔医学》杂志优秀审稿专家
(2025-02-13)
2023年度《口腔医学》杂志优秀审稿专家
(2024-01-30)
编辑部电话变更通知
(2023-09-08)
《口腔医学》被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
(2023-03-30)
2022年度《口腔医学》杂志优秀审稿专家
(2023-01-13)
关于假冒本刊工作人员与作者联系的声明
(2022-07-28)
《口腔医学》杂志荣获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2022-02-16)
2021年度《口腔医学》杂志优秀审稿专家
(2022-01-26)
2020年度《口腔医学》杂志优秀审稿专家
(2021-01-22)
《口腔医学》杂志荣获2020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期刊奖
(2020-12-31)
更多...
下载中心
介绍信模板
专家操作指南
论文版权转让协议
论著类稿件模板
作者利益冲突公开声明表
作者贡献声明表
更多...
友情链接
南京医科大学
玛格泰克公司
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口腔生物医学杂志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