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4年 第24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4-10-28
基础研究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的细胞周期及表面抗原研究
朱慧勇,赵军,吴求亮,王慧明,徐陈槐,刘建华
口腔医学. 2004, 24(5):  257-260. 
摘要 ( 4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分离培养的细胞周期及细胞表面抗原特性。方法 应用离心法分离培养人BMSC;应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测定细胞周期及细胞表面抗原特征。结果 培养的BMSC呈多种形态。细胞周期分析显示G0+G1的比例为88.4%,S+G2+M的比例为11.6%。CD分子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显示CD29、CD44、HLA-ABC、CD45、CD80、CD34、CD38、HLA-DR分别为86.00%、71.52%、80.45%、71.45%、2.27%、2.83%、5.86%、1.88%。结论 BMSC具有独特的细胞遗传学和免疫学特征。
临床报道
圆锥形套筒冠义齿的临床应用
谢园静
口腔医学. 2004, 24(5):  260. 
摘要 ( 3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础研究
异常口气中挥发性硫化物的气相色谱分析研究
俞未一,曹灵,马骏驰
口腔医学. 2004, 24(5):  261-263. 
摘要 ( 3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口臭患者口气中挥发性硫化物中的主要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并探讨与牙周病的关系。方法 根据相关标准筛选出口臭患者50例,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对挥发性硫化物中的主要成分:硫化氢(H2S)和甲硫醇(CH3SH),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同时检查记录患者口腔中牙周相关指标,将H2S和CH3SH与牙周相关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H2S和CH3SH的浓度随着牙周袋深度和龈沟出血指数的增加而增加,同时CH3SH和H2S的比值也随之增加。结论 H2S和CH3SH的产生与牙周病的发生发展有较密切的联系,CH3SH与牙周病的相关性更大。
临床报道
盐酸异丙嗪注射液治疗黏液腺囊肿
霍淑敏,张力
口腔医学. 2004, 24(5):  263. 
摘要 ( 3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础研究
高效疏水色谱分离不同龋敏感者唾液α-淀粉酶
景娟,侯铁舟,赵东方,王英,阮梅生
口腔医学. 2004, 24(5):  264-266. 
摘要 ( 5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采用疏水色谱技术分离提纯高龋者和无龋者腮腺液α-淀粉酶的方法,研究人唾液α-淀粉酶与龋病的关系。方法 样品为刺激性唾液,冻干样品配成20 g/L的浓度。以2.0 mol/L(NH4)2SO4和0.02 mol/L KH2PO4溶液分别为A、B流动相,过XDF-SGM型疏水柱,25 min梯度,A:100%-0%、B:0%-100%,于230 nm检测,收集所得6个组分峰,对硝基麦芽糖庚酰(PNPG7)限定底物法测定酶活性,SDS-PAGE电泳测定其分子质量对样品进行定性。结果 经酶活性检测,6号峰被证实为有高的淀粉酶活性,α-淀粉酶的平均出峰时间标准差小,个体间重复性好;高龋和无龋者峰面积百分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α-淀粉酶与龋病有一定的相关性。
临床报道
无疱型三叉神经带状疱疹1例
逯长平,李舒伟
口腔医学. 2004, 24(5):  266. 
摘要 ( 4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础研究
奥丽汀健齿露对龋病活跃性的影响
张梅,徐学良,下野勉
口腔医学. 2004, 24(5):  267-269. 
摘要 ( 4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检测龋病活跃性的变化,了解奥丽汀健齿露(主要成分为鸡卵黄抗体-IgY)的被动免疫防龋效果。方法 将72名3-4岁健康幼儿随机分为2组:使用奥丽汀健齿露组和使用安慰剂组。健齿露组每日晚上睡前喷服,连服2个月为1疗程。安慰剂组同法进行。实验前、后各进行1次变形链球菌菌落的测定(Dentocult SM)、乳酸杆菌计数(Dentocult LB)和变形链球菌产酸能力的测定(Cariostat,CAT)3种龋病活跃性的检测,观察龋病活跃性的变化情况。结果 健齿露组自身实验前、后龋病活跃性的减弱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安慰剂组比较,实验后龋病活跃性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奥丽汀健齿露能有效降低机体的龋病活跃性,在预防龋病的发生、发展中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对幼儿为一种操作简便、见效快捷的防龋新方法。
临床报道
儿童颌面部恶性肿瘤7例临床诊治
王涛,孙卫红,王旭霞
口腔医学. 2004, 24(5):  269. 
摘要 ( 3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础研究
微波热凝诱导骨骼肌细胞凋亡的流式细胞仪检测
武和明,张晓旻,邢树忠
口腔医学. 2004, 24(5):  270-271. 
摘要 ( 4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微波热凝后骨骼肌外周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暴露兔胫前肌,行微波热凝,分别于热凝后0、4、8、12、24 h取热凝区外周3 mm处组织,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以及热凝区域组织学观察。结果 热凝部位与正常组织界限明显,光镜下可分为4区即电极插入区、中央区、过渡区和正常参考区。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热凝可诱导外周区域出现细胞凋亡,热凝后8 h达到最高峰,凋亡率可达45.94%。结论 微波热凝可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
口腔鳞癌患者血清催乳素的变化对预后的影响
李海如,郑健,陈亚明,唐桂红,胥亚兰
口腔医学. 2004, 24(5):  272-273. 
摘要 ( 4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血清催乳素(PRL)水平的变化对口腔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检测68例口腔鳞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PRL水平的改变。结果 26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前血清PRL水平升高(P<0.01);30例术后血清PRL值>17.1μg/L的患者中有28例术后发生复发或转移(P<0.01)。结论 血清PRL升高提示可能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对小鼠成骨样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孙伟莲,陈莉丽,严杰,余钟声
口腔医学. 2004, 24(5):  274-276. 
摘要 ( 3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Ⅱ)对成骨细胞一氧化氮(NO)水平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成骨样细胞株MC3T3-E1作为IGF-Ⅱ效应的细胞模型。不同浓度IGF-Ⅱ作用于MC3T3-E1细胞72 h后,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浓度,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细胞iNOSmRNA水平。结果 100 ng/mL IGF-Ⅱ作用72 h的细胞,其上清液中NO水平下降(P<0.01),iNOS mRNA水平也降低(P<0.01)。结论 100 ng/mL IGF-Ⅱ能降低MC3T3-E1细胞NO水平,下调其iNOS mRNA转录水平。100 ng/mL IGF-Ⅱ在转录水平下调MC3T3-E1细胞iNOS基因的表达,可能是IGF-Ⅱ维持MC3T3-E1细胞低水平NO的机制之一。
临床报道
颈内、颈总动脉吻合切除颈动脉体瘤1例
杨震,孟昭业,曹罡,刘锐,苏寒
口腔医学. 2004, 24(5):  276. 
摘要 ( 4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临床研究
异常颌型全口义齿的修复设计与模型处理
张德贵
口腔医学. 2004, 24(5):  277-278. 
摘要 ( 4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异常颌型全口义齿的修复与固位。方法 在工作模唇、颊、舌侧视情况填塞倒凹,下颌舌侧基托均要盖过颌舌骨嵴,上下颌模型周边封闭处理。结果 140例中固位好者105例(75.0%),一般30例(21.4%),差5例(3.6%)。结论异常颌型全口义齿的设计制作应因人而异,合理设计和模型处理是增强全口义齿固位的关键。
镍铬合金烤瓷冠修复上颌切牙对牙周组织的影响
江泳,陈智滨,冯海兰
口腔医学. 2004, 24(5):  279-280. 
摘要 ( 4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采用镍铬合金烤瓷冠修复对患牙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 选择临床病例13例,前牙区咬合关系基本正常。采用镍铬合金烤瓷冠修复上颌切牙17颗,患牙的对侧同名牙为健康天然牙作为对照。烤瓷冠戴入6-8个月后复诊,进行牙周状况的临床检查,分别取患牙及其对侧同名牙的龈沟液,进行龈沟液量的测定,并对龈沟液内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弹性蛋白酶(EA)进行分析。结果 修复体边缘的深度及密合度均符合临床要求,修复后患牙的菌斑指数没有明显改变,但探诊深度、龈沟内出血指数、龈沟液量、龈沟液内TNF-α及EA含量增高。结论 临床合格的镍铬合金烤瓷冠修复对患牙牙周组织有不利影响。
类风湿性颞颌关节炎对儿童颌面部生长的影响
陈岩,贺保平,崔彩荣
口腔医学. 2004, 24(5):  281-283. 
摘要 ( 3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动态地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少儿期侵及颞颌关节对患者颌面部形态和发育的影响。方法 研究组选择8例患有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双侧颞颌关节损伤发生在少儿期的生长期女孩。选择3个生长阶段,第一阶段平均10岁,为生长高峰前期,第二阶段平均12岁,为生长高峰期,第三阶段平均14岁,为生长高峰期后。观察期6年,每年进行临床检查,摄头颅正侧位定位X线片。对照组选择8例患有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少儿期未见单、双侧颞颌关节受侵的相同时期女孩。测量两组3个阶段的头颅侧位片,取71个点,13条线,126个测量项目。输入计算机进行图像分析,研究两组面部形态的变化。结果 颞颌关节损伤组颌面部发育受限,上颌骨前、后高度均变短,下颌骨前面高增加,下颌骨围绕磨牙区旋转后缩,升支变短,下颌角前凹加深;软组织改变致鼻上翘,咽腔狭窄;颈椎变小。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少儿期侵及颞颌关节将影响患儿的颌面部生长,导致面部畸形。
临床报道
应用脱敏疗法预防深龋充填后牙本质敏感症100颗
杨子晶,王丽娜,李书绵
口腔医学. 2004, 24(5):  283. 
摘要 ( 3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临床研究
牙列中度与重度拥挤人群牙量和骨量的相关性研究
许艳华,徐芸,余兵,韩大江
口腔医学. 2004, 24(5):  284-285. 
摘要 ( 3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牙齿和基骨的各项指标对牙列拥挤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度、重度拥挤患者101例,运用牙(牙合)模型系统测量两组的牙齿和基骨的各项指标,将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牙量差异有显著性;基骨宽度和基骨长度的差异无显著性;牙量和骨量的比值,即Howes值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牙列拥挤度与牙量、Howes值有关,骨量对拥挤度的影响不明显。提示临床对于拥挤度较大的患者应采用拔牙矫治。
大涎腺上皮性肿瘤212例临床分析
齐东元,高鹤立,李全洪,王如
口腔医学. 2004, 24(5):  286-287. 
摘要 ( 3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大涎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按照WHO 1991年涎腺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对212例经病理确诊的大涎腺上皮性肿瘤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讨论良、恶性肿瘤的不同临床特征。结果 212例肿瘤中,腺瘤166例(78.3%),以多形性腺瘤为主;涎腺癌46例(21.7%),以腺样囊性癌最多见。腮腺是最主要发病部位。涎腺腺瘤临床多表现为无痛性肿块,涎腺癌常伴有疼痛和(或)神经麻痹等症状。结论 大涎腺良、恶性肿瘤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有助于临床正确诊断。
3种材料用于后牙冠桥的临床效果比较
廖军辉,容柏成
口腔医学. 2004, 24(5):  288-289. 
摘要 ( 3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常用的3种材料用于后牙固定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修复体功能与外观及口内组织的健康情况为评价指标,观察202例分别用NPG合金、镍铬合金、金瓷冠桥修复的临床效果。结果 3种修复形式的成功率分别为91.90、89.8%和92.6%(P>0.05)。NPG合金有晦暗变色的问题,镍铬合金与金瓷修复体有可能使对(牙合)牙过度磨耗。结论 后牙全冠以NPG合金和金瓷修复有较理想效果,而固定桥以金瓷修复体为好。
口外颈牵引装置早期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疗效研究
孙燕,刘泓虎,曹惠菊
口腔医学. 2004, 24(5):  290-292. 
摘要 ( 3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口外颈牵引装置对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侧位X线头影测量,对15例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上颌骨向前生长受到抑制,下颌骨生长得到充分表达,上下颌骨矢状不调得以改善。上颌第一恒磨牙伸长并向远中移动,上颌切牙唇倾角度减小,第一恒磨牙关系恢复至中性(牙合),覆(牙合)、覆盖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同时发现,腭平面角、(牙合)平面角、下颌平面角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口外颈牵引装置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有明显的矫形效果。
颌面部内固定钛板取出原因分析
王国庆,李岩
口腔医学. 2004, 24(5):  293-294. 
摘要 ( 4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颌面部内固定钛板取出原因。方法 对41例颌面部内固定术后取钛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医生建议取出钛板者9例;患者要求取出者9例;钛板松动7例;钛板断裂1例;妨碍义齿修复8例;妨碍种植义齿2例;感染5例。结论 钛板是否取出应视患者病例,钛板是否松动、断裂,是否妨碍义齿修复等具体情况而定。
临床报道
如何消除牙病患者就诊时的恐惧心理
马一文
口腔医学. 2004, 24(5):  294. 
摘要 ( 4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临床研究
颌骨Paget病1例的诊治并文献复习
何地,平飞云,徐昕,胡镜宙
口腔医学. 2004, 24(5):  295-296. 
摘要 ( 3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罕见的颌骨Paget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 患者因右下颌骨胀痛伴流脓就诊;检查见右下颌骨体部一瘘口有脓液及微细骨块流出;X线摄片见右下颌骨体部及升支部溶解和硬化共存影像;ECT见全身骨多处大范围明显代谢异常活跃;实验室检查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显著升高。病变骨组织做病理检查。病理特征为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均增多和嗜碱性分界线的存在,诊断为颌骨Paget病。确诊后给予抗生素、降钙素和阿仑膦酸钠治疗。结果 患区Ⅰ期愈合,随访3个月X线片检查见术区未有明显变化,随访半年,局部症状复发。结论 Paget病因内罕见,颌骨和全身大部分骨骼均可累及,有典型的生物学、影像学和临床特征。颌骨的Paget病诊断需结合病史、病理学、生物学和影像学检查,该病难以根治。
专栏论著
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载体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膜的制作及物理特性
李宏卫,祁兵,温玉明,王昌美,李龙江
口腔医学. 2004, 24(5):  297-299. 
摘要 ( 4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制作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载体材料,研究其物理特性。方法 不同比例的聚乳酸(PLA)和聚乙醇酸(PLG)按常规成膜技术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测定其孔隙率,倒置相差显微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观察其物理特性。结果 PIGAⅠ、Ⅱ、Ⅲ为平滑透明膜,孔隙率10.56%、18.24%、8.64%,SEM观察呈现数目不等微孔和纤维交织样结构;PIGAⅠV及改性膜不透明,较脆,孔隙率为56.39%左右,SEM观察为泡孔网海绵状。结论 PLGA Ⅰ、Ⅱ、Ⅲ具较好的透明度及孔隙率,可被用作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载体材料。
P53蛋白和Bcl-2蛋白在环孢菌素和硝苯地平龈增生中的表达
王美娟,孙卫斌,刘卫红,朱庆萍
口腔医学. 2004, 24(5):  300-302. 
摘要 ( 4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蛋白P53、Bcl-2在药物性龈增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7例环孢菌素性龈增生、5例硝苯地平性龈增生牙龈中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8例正常人牙龈作对照。结果 17例环孢菌素性龈增生中有11例、5例硝苯地平性龈增生中有3例的牙龈上皮中有P53蛋白的阳性表达,而对照组均无P53蛋白的表达。Bcl-2蛋白在环孢菌素及硝苯地平性龈增生的牙龈上皮中,表达比较明显,而在对照组的牙龈上皮中,染色明显偏淡。结论 本研究结果中P53和Bcl-2蛋白表达增强,提示细胞凋亡抑制可能在药物性龈增生的发病中起作用。
临床报道
瘘管搔刮术35例临床疗效观察
舒绍兵,王应富,陈建维
口腔医学. 2004, 24(5):  302. 
摘要 ( 4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调查研究
口腔疾病患者就医观念及行为特点浅析
沈家平,吴友农
口腔医学. 2004, 24(5):  303-305. 
摘要 ( 4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口腔疾病就诊者对口腔健康的观念和就医行为,为口腔卫生服务机构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在2003年爱牙日期间来院就诊的患者随机抽取464例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 464例被调查者中,244例(52.59%)对口腔健康很重视,希望得到口腔卫生指导,但只有112例(24.14%)会定期去医院检查口腔。81.03%的患者会选择去正规医院治疗;71.55%的患者认为在周末看病最方便。62.93%的患者认为看口腔疾病不一定要找专家,8.62%的患者认为进修医生、实习医生只要认真负责也行。结论 医院在口腔健康教育方面要加强,同时可开设夜门诊、节假日门诊,以方便患者就医。
综述
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及其在腺样囊性癌研究中的应用
陈伟,孙沫逸
口腔医学. 2004, 24(5):  305. 
摘要 ( 3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的概念、检测原理、优点及其在腺样囊性癌中的应用作一介绍。
正畸治疗与软组织侧貌
那宾,许天民
口腔医学. 2004, 24(5):  306-307. 
摘要 ( 4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咬合与面部美学紧密相关,通过正畸治疗可以改变软组织侧貌,对软组织形态的考虑也会影响正畸医师的矫治设计。作者从软组织侧貌的评价方法、种族差异、生长发育以及与正畸拔牙几方面进行综述。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及其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
高燕,刘丽
口腔医学. 2004, 24(5):  308-310. 
摘要 ( 3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碳纤维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目前碳纤维和以碳纤维为增强剂的各种复合材料发展十分迅速。文中主要对碳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临床实践
T4K矫治器矫正5例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临床分析
侯斐盈
口腔医学. 2004, 24(5):  311-312. 
摘要 ( 4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T4K矫治器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前牙深覆盖伴前牙拥挤,采用T4K矫治器进行矫治。结果 T4K矫治器可以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矢状关系不调,而且可以改善前牙突度及轴倾度。结论 T4K矫治器可用于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治疗。
腮腺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8例临床分析
王晓军,郭俊梅,王志刚
口腔医学. 2004, 24(5):  313. 
摘要 ( 4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腮腺小范围良性肿瘤的手术方式改进。方法 对8例腮腺小范围良性肿瘤,在肿瘤周围0.5-1.0 cm范围切除,术中翻瓣均在腮腺咬肌(SMAS)筋膜深面,采用先暴露面神经总干的方法。结果 8例患者术后创口均Ⅰ期愈合,局部未见有明显的凹陷畸形,面神经受损症状轻微,并且在3个月内完全恢复正常,患者术后未出现味觉出汗(Frey)综合征。经2-3年随访,未见有腮腺区肿瘤复发。结论 腮腺小范围良性肿瘤的区域性切除是一种操作安全系数较高,效果良好的术式。
三叉神经和舌咽神经痛综合征15例分析
李静其,张锦清,李丹
口腔医学. 2004, 24(5):  314-315. 
摘要 ( 4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和舌咽神经痛综合征的解剖基础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15例该综合征患者的原因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1例患者表现为以三叉神经痛为主要症状,4例患者表现为以舌咽神经痛为主要症状。两根神经同时获得治疗后,症状全部消失。结论 由于三叉神经和舌咽神经的解剖位置和神经纤维在传导途中均有交感神经参与,故所产生的疼痛有共性。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刘萍,宋爱萍
口腔医学. 2004, 24(5):  315-316. 
摘要 ( 4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近期效果。方法 选择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及慢性牙周炎患者各7例,分别于牙周基础治疗前、后3个月进行牙周参数的检查和记录,并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牙周基础治疗3个月后的探诊出血指数(BOP)、探诊深度(PD)和附着丧失(AL)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01)。基础治疗后3个月时,两组的BOP、PD、AL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经过牙周基础治疗,近期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前牙有瘘型慢性根尖炎的临床治疗体会
刘爱民
口腔医学. 2004, 24(5):  316-317. 
摘要 ( 3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前牙有瘘型慢性根尖炎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我院治疗的216颗此类患牙,采用综合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216颗患牙中,200颗复诊1次治愈,10颗复诊2次治愈,6颗无效。结论 前牙有瘘型慢性根尖炎采用综合疗法疗效满意。
复方溃疡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
孙林琳
口腔医学. 2004, 24(5):  317-318. 
摘要 ( 3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复方溃疡散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局部撒敷复方溃疡散,对照组局部撒敷冰硼散。观察疼痛缓解情况及溃疡愈合时间。结果 实验组溃疡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缩短(P<0.01);其疼痛缓解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复方溃疡散可缓解疼痛并可促进组织修复。
极固宁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100例临床体会
闫卉
口腔医学. 2004, 24(5):  318-319. 
摘要 ( 5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极固宁脱敏剂在治疗牙本质过敏中的疗效。方法 门诊随机抽取100颗牙本质过敏患牙,用极固宁脱敏剂两种液体先后涂于干燥牙齿表面,吹干。结果 100例牙本质过敏患牙用极固宁脱敏剂治疗后6个月、1年、1年半有效率分别为86.33%、75.78%、45.00%。结论 极固宁脱敏剂具有双重作用,操作方法简单,疗效显著。
拔牙挺滑脱致口底创伤出血1例
马斌,刘玉柱
口腔医学. 2004, 24(5):  319-320. 
摘要 ( 4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临床报道
面颊部表现为蜂窝织炎的T细胞淋巴瘤1例
白明海,吴汉江,胡广伟
口腔医学. 2004, 24(5):  320. 
摘要 ( 4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