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36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6-12-28
上一期
下一期
基础研究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介导的黑色素瘤抗原编码基因同源蛋白对牙髓细胞增殖的影响
陆梦婷 颜亚楠 唐凤勤 祁胜财 张旭 徐远志
口腔医学. 2016, 36(12): 1057-1064.
摘要
(
700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神经生长因子受体介导的黑色素瘤抗原编码基因同源蛋白(NRAGE)对人牙髓细胞(hDPCs)和小鼠成牙本质细胞(MDPC-23)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 重组慢病毒转染细胞稳定敲除hDPCs和MDPC-23的NRAGE表达,体外组织块法原代培养hDPCs和MDPC-23,进而检测NRAGE对hDPCs和MDPC-23的增殖影响。采用CCK-8法分析NRAGE对hDPCs和MDPC-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NRAGE对hDPCs和MDPC-23的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影响。免疫荧光法检测NRAGE和NF-κB的表达和定位,分析NF-κB蛋白表达水平,并用IKK抑制剂处理细胞后,分析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 结果 重组慢病毒转染后NRAGE的mRNA和蛋白水平下降显着。NRAGE敲减后抑制了hDPCs和MDPC-23的增殖活性和凋亡。NRAGE敲减后显示hDPCs的G0G1期滞留显著,而对MDPC-23没有影响。同时,NRAGE敲减后激活NF-κB信号通路。IKK抑制剂可以抑制NRAGE敲除后对hDPCs和MDPC-23的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结论 NRAGE敲减后抑制牙髓细胞的增殖活性。NRAGE通过NF-κB信号通路调控hDPCs的细胞周期和凋亡。
3D打印无牙颌个别托盘的初步研究
林园园 郑秀丽 廖国婷 魏天骄 冯剑桥
口腔医学. 2016, 36(12): 1065-1069.
摘要
(
818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3D打印无牙颌个别托盘较传统方法制作的个别托盘①是否能有效减少临床椅旁操作时间;②托盘印模面处理后与藻酸盐印模材间的固位强度比较和变化。 方法 ①选取全口义齿修复患者10例,上颌为A组,下颌为B组,记录3D打印法和传统方法(自凝丙烯酸树脂)制作个别托盘的椅旁工作时间;②测量3D打印托盘和传统托盘(光固化树脂和自凝丙烯酸树脂)的印模面3种情况下(以不处理、打孔和涂布托盘粘接剂)与藻酸盐印模材间的固位强度。 结果 ①A、B组3D打印法分别是34.37、28.19 min,传统法分别是64.95、63.94 min,3D打印无牙颌个别托盘的时间均显著少于传统法的时间(P<0.05);②3D打印托盘表面涂粘接剂组固位强度为2.31 N/cm2,为组内最佳(析因方差分析P<0.01)。 结论 3D打印无牙颌个别托盘相对于传统方法可有效减少椅旁工作时间;与藻酸盐印模材间具有良好的固位强度,打孔及表面涂托盘粘接剂均可明显提高其固位强度,表面涂粘接剂效果更明显。
表面处理对托盘材料与加聚型硅橡胶结合强度的影响
陈健 吴凤鸣
口腔医学. 2016, 36(12): 1070-1073.
摘要
(
638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喷砂及涂布粘结剂对不同托盘材料与硅橡胶结合强度的影响。 方法 制作不锈钢、自凝树脂、光固化树脂标准试件各40个,随机分组,每组同材质试件各10个,空白组:对试件不做处理;喷砂组:对试件进行喷砂处理;粘结剂组:对试件涂布托盘粘结剂;喷砂+粘结剂组:对试件喷砂后涂布粘结剂处理,与硅橡胶材料在测试装置中接触结合,行拉伸实验,记录结果,计算结合强度。 结果 3种托盘材料均在喷砂加粘结剂处理时表现出最佳的结合强度;单独使用喷砂时,树脂材质托盘结合强度与空白组相比明显提高,而不锈钢托盘结合强度却下降明显;单独使用粘结剂时,与空白组相比,3种材质托盘结合强度均有显著提高。 结论 联合使用喷砂和粘结剂可显著提高托盘与硅橡胶结合强度,对树脂材料托盘单独使用粘结剂或喷砂有一定增加托盘结合强度的作用,金属托盘使用粘结剂亦可增加托盘结合强度。
模拟口腔应力环境下钴铬烤瓷冠颈缘的优化设计
王宁 聂蓉蓉 荣亮 钱冬冬
口腔医学. 2016, 36(12): 1074-1077.
摘要
(
654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钴铬烤瓷冠唇侧颈缘不同材料、不同肩台设计在不同应力情况下唇侧颈部的应力分布规律,以期为钴铬烤瓷冠唇侧瓷颈缘设计在临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结合Mico-CT 对上颌中切牙进行计算机模拟,分析钴铬烤瓷冠唇侧颈缘不同材料、不同肩台设计形态在两种不同受力情况下的应力分布情况。 结果 钴铬烤瓷冠瓷颈缘颈部的应力与金属颈缘颈部的应力差异很小,均在瓷的许用应力强度范围之内,120°浅凹形肩台更有利于保护牙体组织。 结论 钴铬烤瓷冠瓷颈缘结合120°浅凹形肩台可承受正常的咬合力,临床上瓷颈缘可能是钴铬烤瓷冠的一种选择。
Mtwo镍钛器械分离的器械相关性研究
王南南 张栋华 牟永斌 葛久禹
口腔医学. 2016, 36(12): 1078-1082.
摘要
(
690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临床中废弃的Mtwo镍钛分离器械特点,分析影响Mtwo镍钛器械分离的器械因素。 方法 随机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临床中废弃的部分Mtwo镍钛器械,共计419支镍钛器械。在30倍显微镜下观察镍钛器械尖端、刃部和螺纹形态,将废弃器械分为完整组、变形组和分离组。对于变形组和分离组器械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器械分离类型。 结果 临床废弃器械中,63.5% Mtwo镍钛器械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缺损。分离器械占21.2%。4种不同型号的Mtwo器械分离率分别为#10.04:31.6%,#15.05:13.8%,#20.06:21.0%,#25.06:17.7%,其中#10.04 Mtwo镍钛器械分离率最高。63.8% #15.05 Mtwo镍钛器械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分离器械中,82.0%器械为疲劳分离。超扭矩分离主要发生于#10.04器械。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在疲劳分离中,器械表面有疲劳条带出现,而在超扭矩分离中,分离断面主要是陷窝状断裂和微孔隙出现。 结论 Mtwo镍钛器械分离主要为疲劳分离。疲劳分离机制和超扭矩分离机制在不同型号分离器械中所占比例不同。而不同分离机制导致的分离器械表面性状具有不同的改变。
临床研究
种植修复基台就位疼痛的VAS评测及其临床影响因素初探
邵水易 虞颖娟 邱憬
口腔医学. 2016, 36(12): 1083-1086.
摘要
(
669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初步探索种植修复基台就位疼痛的临床影响因素,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的登腾种植修复病例。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研究对象的基台就位疼痛进行评测,并测量、记录相关临床因素,包括种植体所在颌位、前后牙区、牙龈袖口深度以及二期手术至戴牙间隔时间,再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临床因素与基台就位疼痛的相关性,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结果 38例共82枚登腾种植体被纳入本研究。牙龈袖口深度、二期手术至戴冠间隔时间与基台就位疼痛存在显著相关性,被纳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而种植体所在颌位、前后牙区与基台就位疼痛无显著相关性。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相关变量之间无共线性,无样本强影响点,且残差分布具有正态性和等方差性。 结论 牙龈袖口深度与二期手术至戴牙间隔时间是基台就位疼痛的相关影响因素,由此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无牙颌种植后即刻负重的临床回顾研究
王培 李明 朱志军 陈冬雷 徐景明 汤春波
口腔医学. 2016, 36(12): 1087-1091.
摘要
(
721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无牙颌患者种植后进行即刻负重修复技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 方法 从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间,共22例无牙颌患者合计140枚种植体植入后行即刻负重,均于48 h内完成种植体支持的临时义齿修复,4~6个月后行永久修复。对该修复方案下的种植体留存率、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情况、种植体稳固性及周围龈组织状况以及患者应用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研究。 结果 22例共140枚种植体行即刻负重,其中有3枚种植体失败,种植体留存率为97.9%。种植体负重后6个月和12个月的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62±0.11)mm和(0.74±0.13)mm。通过对患者的病例回顾发现共有4例发生不同程度的机械并发症,包括修复体折裂、重衬、人工牙脱落等。种植体周围龈组织健康,未出现明显的红肿。临时义齿固位良好,患者满意度高。 结论 选择适当的病例,应用种植外科和修复技术对无牙颌患者行即刻负重修复是可行的,可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近期疗效可靠。
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的临床研究
秦燕军 严斌 潘成琼 朱琳琳 程磊 赵春洋
口腔医学. 2016, 36(12): 1092-1097.
摘要
(
696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的临床应用。 方法 研究临床接受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治疗的正畸患者48例,男14例,女34例。骨皮质切开术应用于正畸临床:辅助扩弓,拔牙患者的前牙内收,修复前正畸治疗的磨牙前移、残冠牵引,根骨粘连牙齿的移动等。 结果 在正畸治疗中,辅助骨皮质切开术可以解除骨皮质阻力,加速正畸牙齿移动,增加牙周支持组织及骨覆盖,减少牙根吸收。 结论 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不仅可以加速牙齿移动,而且能够有效解决正畸临床的一些疑难问题。
椅旁CAD/CAM(CEREC AC TM)全瓷修复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王萍 马骏驰 胡建 韩睿 孙亚洲 章非敏
口腔医学. 2016, 36(12): 1098-1103.
摘要
(
1524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椅旁CAD/CAM系统(CEREC ACTM)进行全瓷修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针对619例患者的667颗各类牙体缺损患牙采用西诺德的瓷睿刻系统(CEREC ACTM)进行临床即刻椅旁CAD/CAM全瓷修复,1年后对597例患者的603颗瓷睿刻修复体进行临床效果评价。采用USPHS修订版指标检查,包括美观——解剖形态、颜色匹配、边缘变色、表面质地;功能——边缘吻合性、磨耗(邻接、动静态咬合关系);生物学性能——牙髓活力、继发龋。 结果 1年的随访结果发现,临床存留率达到95.11%,失败病例中修复体折裂占比为83%。93%的全瓷修复体表现出较高的美学评分,82%的修复体保持了较好的功能评分,而100%的修复体未见生物学并发症。 结论 不同牙体缺损患牙的瓷睿刻椅旁CAD/CAM全瓷修复,可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但仍需长期随访。
中国东北地区3~24岁正畸患者的蝶鞍形态
牛磊 郑颖 边慧慧 郑博文 安娜 刘奕
口腔医学. 2016, 36(12): 1104-1107.
摘要
(
784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中国东北地区3~24岁正畸患者的蝶鞍形态,分析不同年龄段的生长变化,为临床诊断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2008—2015年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患者1 758例,测量每位患者的头颅侧位定位片,分别得出男性和女性蝶鞍的长度、深度、最大直径,观察蝶鞍形态伴随生长发育的变化情况。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蝶鞍的长度、深度、最大直径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增大,18岁以后蝶鞍形态趋于稳定。蝶鞍的长度、深度变化均匀而缓慢,蝶鞍的最大直径的变化存在高峰期,即男性12~16岁,女性10~14岁。 结论 蝶鞍大小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大,蝶鞍的最大直径的变化存在高峰期。
自体牙本质颗粒结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观察
柏宁 刘海光 梅予锋
口腔医学. 2016, 36(12): 1108-1111.
摘要
(
603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自体牙本质颗粒结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 牙周基础治疗的下颌第一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患者共32例,16例患者的16颗牙,用自体牙本质颗粒结合PRF植入骨缺损区并覆PRF膜,对照组的16例患者的16颗牙,用Bio-Oss植入骨缺损区并覆盖胶原膜,术后3、6、12个月回访,通过临床检查及X线检查评定疗效。 结果 两组术后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HPD)均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根分叉区骨密度显著增加, 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自体牙本质颗粒结合PRF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临床效果明显。
浓缩生长因子在口腔种植中的临床应用
郑定国 陈永辉 林培
口腔医学. 2016, 36(12): 1112-1117.
摘要
(
737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骨量不足种植患者中,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 growth factors,CGF)促进骨组织再生和修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我科自2012年7月—2014年10月期间,在骨量不足患者中,例如前牙唇侧凹陷、即刻种植、上颌后牙区垂直高度不足患者行上颌窦外提升、上颌窦内提升(包括嵌入式上颌窦内提升术),采用CGF技术共76例,年龄在17~63岁,男45例,女31例。本研究将需增加骨量采用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患者分为单独使用CGF组、CGF与自体骨或骨代材料混合组。对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定期复查,术后第2年后每隔半年复查一次。重点检查创口愈合情况、牙龈牙周情况、种植体松动度及患者对美观、咀嚼功能的评价,并使用数字化化牙片、口腔锥形束CT(CBCT)观察骨组织再生和修复情况。术后随访平均时间22个月(6~34个月)。 结果 76例应用CGF技术引导骨组织再生病例术后反应轻,除混合组1例创口裂开、6周种植体脱落外,其他患者均创口愈合良好,CBCT复查显示种植区骨整合良好。成功率98.68%。 结论 CGF能促进创口愈合、新骨形成和种植体骨结合的能力,并缩短了这一过程所需的时间。临床使用安全简单且费用低廉,值得推荐。
全瓷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后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评价
吴华英 杜劲英 刘进 许祥芹
口腔医学. 2016, 36(12): 1118-1120.
摘要
(
723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采用E-Max全瓷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后的牙体缺损,观察并评价其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64例共72颗根管治疗后的牙齿,E-Max全瓷高嵌体修复,双固化树脂水门汀粘固。术后6、12、18个月复查。采用改良USPHS制定的全瓷修复临床评定标准对修复体各方面指标进行评价。 结果 97.2%的修复体保持完整,未出现破裂、崩瓷、脱落,95.8%的修复体无牙龈炎症,食物嵌塞等并发症。 结论 全瓷高嵌体作为根管治疗后牙体缺损的修复,近期临床效果良好。
替牙早期上颌阻生中切牙矫治过程中的支抗控制
陈慧霞 李媛 沈云娟 秦燕军 陈文静
口腔医学. 2016, 36(12): 1121-11231.
摘要
(
604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替牙早期上颌阻生中切牙矫治过程中的支抗控制及矫治要点。 方法 选择常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替牙早期上颌中切牙阻生需进行牵引治疗的骨性Ⅰ类患者11例,治疗前拍摄CBCT以确定上颌阻生中切牙的位置、外形、牙根及周围组织等情况,根据情况进行治疗,牙齿位置基本正常即主动加力结束即视为矫治结束,分析矫治过程中的支抗控制及矫治效果。 结果 替牙早期上颌阻生中切牙矫治过程中,正常萌出的上切牙和第一磨牙或第二乳磨牙基本可以提供所需的支抗;阻生严重者,先采用活动矫治器牵引阻生牙后再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精细调整。 结论 替牙早期阻生中切牙的保留对面部美观至关重要,采用必要的支抗控制进行保存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采用CBCT对阻生中切牙进行精确分析也是取得良好矫治效果的必要保障。
脉冲Nd:YAG激光联合锶强化生物活性玻璃对牙本质过敏症的疗效评价
李志萍 孟箭
口腔医学. 2016, 36(12): 1124-1126.
摘要
(
677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脉冲Nd:YAG激光联合锶强化生物活性玻璃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89例患者156颗患牙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52颗):患牙涂锶强化生物活性玻璃并加用Nd:YAG激光照射;对照A组(49颗):仅用脉冲Nd:YAG激光照射;对照B组(55颗):仅涂抹锶强化生物活性玻璃。对比3组在治疗后即刻、1个月及3个月的疗效差异。 结果 3组患牙治疗后即刻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1、3个月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A、对照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同时1个月及3个月时对照A组的有效率优于单纯生物凝胶组(P<0.05)。VAS疼痛值检测显示出不同时段试验组较两对照组治疗效果差异明显(P<0.05)。 结论 脉冲Nd:YAG激光联合锶强化生物活性玻璃治疗牙本质过敏症比单一的治疗方法具有更佳的临床效果。
自体牙本质颗粒与Bio-Oss骨粉植入治疗牙周骨缺损的临床观察
孙娟斌 刘海光 柏宁 梅予锋
口腔医学. 2016, 36(12): 1127-1131.
摘要
(
695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应用引导组织再生术(GTR)结合植入自体牙本质颗粒治疗牙周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42例垂直性骨吸收的牙周骨缺损患者,经牙周基础治疗后,GTR结合植入骨移植材料,其中,试验组21例患者共21颗牙,用自体牙本质颗粒植入骨缺损区并覆盖胶原膜,对照组的21例患者共21颗牙,用Bio-Oss植入骨缺损区并覆盖胶原膜,术后3、6、12个月回访,临床检查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及X线片检查。 结果 两组术后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均明显减少,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骨缺损处牙槽骨修复均明显。 结论 应用自体牙本质颗粒治疗牙周骨缺损与应用Bio-Oss植入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
上颌第一前磨牙影像学根管形态分析
孙德刚 吴迪 徐文娣
口腔医学. 2016, 36(12): 1132-1134.
摘要
(
864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采用锥形束CT(CBCT)探讨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的解剖形态,了解其常规形态及变异形态。 方法 收集176例患者的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的CBCT影像学资料,CBCT资料使用NNT软件进行扫描观察,探究根管类型和根管分布情况。 结果 352个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分型:Ⅰ型30例(8.52%),Ⅱ型92例(26.1%),Ⅳ型225例(63.9%),Ⅵ型3例(0.85%),Ⅷ型2例(0.56%)。 结论 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形态多样,且根管形态的类型较为复杂。通过影像学诊断方法更加深入的了解其解剖形态,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激光辅助去托槽后牙面再染色的实验研究
吴美华 陈文静
口腔医学. 2016, 36(12): 1135-1138.
摘要
(
629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激光辅助去托槽后牙面再染色的程度。 方法 选取南京市挹江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集的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30颗健康前磨牙为研究对象,将牙齿随机分成A、B、C 3组:A组采用激光、矽粒子去托槽,B组采用去托槽钳、矽粒子进行去托槽,C组采用去托槽钳、碳钨钻、矽粒子进行去托槽。 结果 C组操作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与A组相比差异不大。去除托槽后,对三组釉质损失量进行统计,三组间两两对比,差异显著,C组牙釉质损失量与A、B相比明显增多。B组去除托槽后和着色处理后牙面的L*值,与粘结托槽前相比显著下降;与粘结托槽前和去托槽后相比,C组着色处理后L*值显著增加。与粘结托槽前相比,去除托槽后,C组a*值显著下降;着色处理后,三组a*值均显著上升。A、B、C组的b*值,着色处理后显著上升。着色处理后,B组△b*值比A组显著正向移动。经扫描电镜显示,激光辅助去托槽后牙釉质表面损伤较小,色泽未见明显变化。 结论 激光辅助去除正畸托槽及残留剂的之法效果较好,对牙面影响较小,操作时间符合临床习惯,不易引起牙面再染色,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数字化宣教对非住院全麻下儿童牙病治疗复诊率影响
沈鸽兰 朱雷 吴红梅 梅予锋
口腔医学. 2016, 36(12): 1139-1141.
摘要
(
739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卫生宣教对非住院全麻下儿童牙病治疗后的复诊情况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帮助。 方法 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62例非住院全麻下儿童牙病治疗后的复诊情况,比较数字化卫生宣教对不同学历家长和家庭收入情况下的患儿复诊率的影响。 结果 家长具备较高学历水平的患儿复诊率更高,家长拥有较高收入的患儿复诊率比低收入家庭的复诊率更高,经数字化卫生宣教的患儿复诊率显著高于未宣教患儿。 结论 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卫生宣教能显著提高患儿复诊率,对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口腔健康维护观念,提高和维护患儿疗效具有重要帮助。
综述
种植义齿即刻负重技术的临床进展
汤易 汤春波
口腔医学. 2016, 36(12): 1142-1144.
摘要
(
746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种植义齿即刻负重技术由于其缩短病人的治疗周期和良好的预后成为现代种植修复的潮流。本文将对种植义齿即刻负重技术的临床应用和发展前景做一综述。
压力痛阈测试在颞下颌关节病中的应用
刘然 李嘉良 于林凤 奚晓菁 陈一楠 张静露
口腔医学. 2016, 36(12): 1145-1148.
摘要
(
625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压力痛阈测试(pressure pain threshold, PPT)作为定量感觉测试的一项指标已经被用于颞下颌关节病的临床研究,其在揭示疾病疼痛的发生机制、预测疾病发展过程、判断不同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等方面有巨大作用。本文就PPT在颞下颌关节病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局限性作一综述。
激光对牙酸蚀症预防作用的研究进展
李一棵 陶丹英 冯希平
口腔医学. 2016, 36(12): 1149-1152.
摘要
(
547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酸蚀症是在化学作用下,酸侵蚀导致的牙体硬组织丧失,其过程与细菌作用无关。激光治疗可以抑制牙体硬组织的脱矿作用,进而预防酸蚀症的发生。本文就激光对酸蚀症的预防机理及预防效果作综述。
编辑部公告
2024年度《口腔医学》杂志优秀审稿专家
(2025-02-13)
2023年度《口腔医学》杂志优秀审稿专家
(2024-01-30)
编辑部电话变更通知
(2023-09-08)
《口腔医学》被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
(2023-03-30)
2022年度《口腔医学》杂志优秀审稿专家
(2023-01-13)
关于假冒本刊工作人员与作者联系的声明
(2022-07-28)
《口腔医学》杂志荣获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2022-02-16)
2021年度《口腔医学》杂志优秀审稿专家
(2022-01-26)
2020年度《口腔医学》杂志优秀审稿专家
(2021-01-22)
《口腔医学》杂志荣获2020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期刊奖
(2020-12-31)
更多...
下载中心
介绍信模板
专家操作指南
论文版权转让协议
论著类稿件模板
作者利益冲突公开声明表
作者贡献声明表
更多...
友情链接
南京医科大学
玛格泰克公司
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口腔生物医学杂志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