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2-05-28
述评
数字化技术在可摘局部义齿和全口义齿制作中的应用现状与未来
吴江, 陈吉华
口腔医学. 2022, 42(5):  385-390.  doi:10.13591/j.cnki.kqyx.2022.05.001
摘要 ( 389 )   PDF (1711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可摘局部义齿/全口义齿的设计和制作提供了全新的选择,具有高精度、高质量和高效率的特点。其中,本文就数字化印模、数字化设计与数字化制作这三个关键因素进行了重点讨论。
基础研究
右美托咪定对大鼠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尹忠浩, 朱载瓯, 杨月美, 卢鹏, 宋晓萌, 吴煜农
口腔医学. 2022, 42(5):  391-398.  doi:10.13591/j.cnki.kqyx.2022.05.002
摘要 ( 126 )   PDF (4614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大鼠背部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右美托咪定干预组(DEX+I/R组)。对照组进行大鼠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的制备,I/R组制备皮瓣后予以血管蒂夹闭6 h,DEX+I/R组在进行前述缺血处理后予以右美托咪定100 μg/kg干预并于24 h后重复给药。分组手术7 d后,通过大体观察判断皮瓣成活率,以HE染色观察大鼠皮瓣组织病理情况,采用TUNEL荧光染色检测各组大鼠皮瓣组织细胞凋亡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浆中SOD、MDA含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皮瓣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C-caspase-3、Bcl-2)、PI3K/Akt通路蛋白(PI3K、pAkt/Akt)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I/R组及DEX+I/R组大鼠皮瓣的成活率分别为(94.15±2.28)%、(38.15±10.48)%、(57.71±10.22)%。I/R组皮瓣成活率相较于与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DEX+I/R组相较于I/R组皮瓣成活率显著提高(P=0.006)。在距离血管蒂1 cm处,I/R组皮瓣组织细胞凋亡率相较于对照组升高(P<0.001);DEX+I/R组中皮瓣组织细胞凋亡率较I/R组降低(P<0.001)。在距离血管蒂2 cm处,I/R组皮瓣组织细胞凋亡率相较于对照组升高(P<0.001);DEX+I/R组中皮瓣组织细胞凋亡率较I/R组降低(P=0.004)。I/R组大鼠血清SOD活力相较于对照组降低(P<0.001);与I/R组比较,DEX+I/R组大鼠血清中SOD活力升高(P<0.001);I/R组大鼠血清MDA含量相较于对照组升高(P<0.001);与I/R组相比,DEX+I/R组大鼠血清中MDA含量降低(P<0.001)。I/R组中Bcl-2(P=0.001)、PI3K(P=0.003)、Akt(P=0.023)及pAkt(P=0.002)的蛋白相对表达量相较于对照组明显下降,而C-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上升(P=0.002);DEX+I/R组Bcl-2(P=0.003)、PI3K(P<0.001)、Akt(P<0.001)及pAkt(P<0.00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相较于I/R组明显增高,而C-caspase-3的表达量下降(P<0.001)。结论 右美托咪定对大鼠背部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DLX5对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及趋化作用的研究
武涛涛, 张钰珩, 郑小雨, 刘畅, 马华瑞, 高润涛
口腔医学. 2022, 42(5):  399-403.  doi:10.13591/j.cnki.kqyx.2022.05.003
摘要 ( 126 )   PDF (3444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distal-less homeobox 5 (DLX5)对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dental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DT-MSCs)迁移及趋化的作用。方法 利用逆转录病毒对根尖牙乳头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apical papilla, SCAPs)进行转染,构建稳定过表达及敲减DLX5的细胞系。通过体外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探究DLX5对SCAPs迁移及趋化的影响。进一步观察DLX5过表达的SCAPs的条件培养基对牙周膜干细胞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 PDLSCs)迁移及趋化的影响。结果 ①逆转录病毒转染DLX5过表达的质粒后,DLX5在SCAPs中有效过表达;逆转录病毒转染DLX5敲减的质粒后,有效抑制了DLX5在SCAPs中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②过表达DLX5能明显促进SCAPs的迁移及趋化能力。③敲减DLX5能明显抑制SCAPs的迁移及趋化能力。④过表达DLX5的SCAPs的条件培养基促进了PDLSCs的迁移及趋化能力。结论 DLX5对SCAPs的迁移及趋化具有正向调控作用,过表达DLX5的SCAPs条件培养基可以促进PDLSCs的迁移及趋化能力。
载锌纳米线修饰钛表面的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研究
苏珊, 朱文卿, 邱憬
口腔医学. 2022, 42(5):  404-410.  doi:10.13591/j.cnki.kqyx.2022.05.004
摘要 ( 108 )   PDF (4440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载锌纳米线修饰钛表面对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纯钛试件抛光清洗后,通过酸蚀和碱热处理,在其表面制备纳米线(NW-Ti)和载锌纳米线(Zn-NW-Ti)结构。以光滑钛表面(cp-Ti)为对照组,纳米线、载锌纳米线修饰钛表面为实验组。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接触角测量仪分析各组钛表面的微形貌、元素组成和亲水性;采用锌离子检测试剂盒检测载锌纳米线修饰钛表面释放的锌离子浓度;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细胞(HUVECs)接种于各组试件表面,通过细胞粘附、增殖、迁移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研究不同钛表面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行为的影响。结果 载锌纳米线修饰钛表面为形貌均一的纳米线状拓扑结构,并含有微量锌元素,其释放的锌离子浓度约为1 mg/L。与其余两组相比,载锌纳米线修饰钛表面能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粘附、增殖和迁移,并上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HIF-1α、VEGF-A的表达水平。结论 载锌纳米线修饰钛表面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增殖、迁移及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
仿生矿化纳米磷酸钙对牙本质小管封闭性能的评价
管贇, 颜燕宏, 沈东鹤, 蒋备战
口腔医学. 2022, 42(5):  411-415.  doi:10.13591/j.cnki.kqyx.2022.05.005
摘要 ( 126 )   PDF (2771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制备仿生矿化的纳米磷酸钙,并探讨其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性能。方法 采用DMEM仿生矿化策略制备无定形磷酸钙材料(DMEM based amorphous calcium phosphate,DACP),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FTIR)等检测观察其理化表征。选择口腔上皮角质形成细胞(HOK)和牙髓细胞(DPC)分别与材料共培养24 h后,CCK-8法评估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收集完整无龋的牙齿制备牙本质片,用DACP材料悬液均匀涂抹牙本质片,设置阳性对照NovaMin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处理1、7 d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评估牙本质片的表面和截面封闭效果。结果 TEM显示DACP为均匀球形无定形纳米颗粒,随矿化时间的延长粒径有所增加。CCK-8结果显示HOK和DPC在25、50、100、200 μg/mL DACP下细胞活力均较好,提示材料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牙本质片被处理1 d后DACP组牙本质小管大部分封闭;被处理7 d后DACP组牙本质小管表面呈现完全封闭的状态,且牙本质片截面可见DACP可渗入小管内。结论 运用DMEM仿生矿化策略制备的纳米磷酸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脱敏材料。
浮游状态和生物膜状态白念珠菌总R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段薇, 刘思琪, 黄云, 顾宁, 魏昕
口腔医学. 2022, 42(5):  416-419.  doi:10.13591/j.cnki.kqyx.2022.05.006
摘要 ( 159 )   PDF (1002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方法提取生物膜和浮游状态白念珠菌总RNA,以提供一种优化提取白念珠菌总RNA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白念珠菌标准株SC5314在生物膜和浮游状态下培养24 h后,分别采用改良Trizol法和改良热酸酶酚法提取白念珠菌总RNA,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其纯度和浓度,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RNA的完整性,通过逆转录PCR反应验证总RNA的完整性及质量。结果 与改良热酸酶酚法相比,采用改良Trizol法提取白念珠菌总RNA操作时间较少(P<0.000 5),提取的总RNA纯度较高(P<0.05)。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两种方法提取的白念珠菌总RNA均呈现28S rRNA、18S rRNA和5S rRNA共3条清晰的条带,逆转录PCR反应也都获得清晰的目的条带。结论 改良Trizol法提取白念珠菌成熟期生物膜和浮游状态白念珠菌总RNA的纯度稳定,目前是一种高效、快捷、易于掌握的提取方法。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在牙周炎大鼠相关肾损伤中的作用
丁旭, 李鑫, 刘歆婵, 侯玉帛, 武洲, 于维先
口腔医学. 2022, 42(5):  420-424.  doi:10.13591/j.cnki.kqyx.2022.05.007
摘要 ( 112 )   PDF (1524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在牙周炎大鼠相关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20只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牙周炎组,每组各10只。牙周炎组采用0.2 mm正畸丝结扎法构建牙周炎动物模型,对照组不作结扎处理。8周后,分别记录两组大鼠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及松动度,并通过Micro-CT分析牙槽骨吸收情况;采用HE及PAS染色进行组织学分析。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大鼠肾组织内的mTOR、phosphor-mTOR(p-mTOR)和BECN1(Beclin-1)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牙周炎组大鼠的牙龈组织出现明显肿胀、颜色及质地的改变,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及松动度均明显增加,牙槽骨吸收明显;肾小球鲍曼氏囊腔明显扩张,基底膜增厚,肾小管间质充血明显,刷状缘破坏;肾脏功能未见明显差异;牙周炎组的mTOR的mRNA及蛋白表达(p-mTOR/mTO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Beclin-1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mTOR可能通过抑制自噬过程在大鼠牙周炎相关肾损伤中发挥作用。
临床研究
上颌侧切牙牙槽骨壁厚度与尖牙关系相关性的锥形束CT研究
雷晨, 于群, Khulood Ali ALTAEZI, 汤春波
口腔医学. 2022, 42(5):  425-430.  doi:10.13591/j.cnki.kqyx.2022.05.008
摘要 ( 205 )   PDF (1264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上颌侧切牙牙槽骨板厚度与尖牙关系之间的相关性,评估影响上颌侧切牙即刻种植位点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49例患者(共92颗上颌侧切牙)的CBCT影像学资料,确定尖牙关系(Ⅰ类、Ⅱ类及Ⅲ类),测量上颌侧切牙牙槽骨的根中颊侧骨板厚度(mid-root buccal width,MBW)、根中腭侧骨板厚度(mid-root palatal width,MPW)、根尖颊侧骨板厚度(apical buccal width,ABW)、根尖腭侧骨板厚度(apical buccal palatal,APW),并对各尖牙关系对应的上颌侧切牙骨板厚度及其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尖牙Ⅰ类和Ⅲ类关系人群中,上颌侧切牙的MPW(Ⅰ:(2.94±1.20)mm vs. Ⅲ:(1.97±0.69)mm)、ABW(Ⅰ:(1.60±0.55)mm vs. Ⅲ:(2.30±1.03)mm)及APW(Ⅰ:(8.52±1.99)mm vs. Ⅲ:(5.78±1.56)mm)在厚度及厚度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尖牙Ⅰ类和Ⅱ类人群中,上颌侧切牙的MPW(Ⅰ:(2.94±1.20)mm vs.(2.18±1.10)mm)及APW(Ⅰ:(8.52±1.99)mm vs. Ⅱ:(6.53±2.34)mm)在厚度及厚度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相较于尖牙Ⅰ类关系人群,尖牙Ⅲ类人群的上颌侧切牙根整体位置及根尖方向更偏腭侧,使得腭侧骨板相对菲薄。即刻种植时,种植体腭侧穿孔风险增加,类似结论在Ⅱ类尖牙关系伴上颌切牙唇倾的患者中也可成立。因此,尖牙Ⅲ类关系及牙齿唇倾可能是上颌切牙区即刻种植修复技术的潜在风险因素。
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鞠玮, 史圆圆, 黄育萌, 许建辉, 严志新, 杨细虎
口腔医学. 2022, 42(5):  431-436.  doi:10.13591/j.cnki.kqyx.2022.05.009
摘要 ( 190 )   PDF (1618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2015—2020年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5例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病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资料、病理资料、术前诊断、治疗方式及术后神经损伤情况等。结果 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3~70岁。临床表现仅为境界清楚的无痛性腮腺区肿物,均不伴面神经瘫痪等症状。2例术前诊断为混合瘤,3例术前诊断为腺淋巴瘤。治疗方式为肿瘤合并神经切除后神经端端吻合术。术后随访4例患者面神经功能基本正常,仅一例患者存在H-BⅡ级面神经功能障碍症状,随访10~72个月未见复发病例及恶变。镜下肿瘤细胞呈长梭形,呈编织状排列。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S-100蛋白在5例患者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呈弥漫性强阳性表达,Vimentin在5例患者胞质中均呈强阳性表达,Sox10在4例患者胞核中呈阳性表达,3例患者局灶表达CK7,细胞增殖能力标记物Ki-67阳性指数均小于3%,AE1、EMA、P63、SMA在全部病例中均呈阴性表达。结论 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均无特异性,术前确诊较为困难,需要依赖病理诊断,S-100、Vimentin可辅助诊断腮腺内面神经鞘瘤。
上颌阻生尖牙患者寰椎形态变异情况的锥形束CT研究
严沁月, 曹丹, 严斌
口腔医学. 2022, 42(5):  437-441.  doi:10.13591/j.cnki.kqyx.2022.05.010
摘要 ( 115 )   PDF (2017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上颌尖牙唇(腭)侧阻生(BIC/PIC)的患者寰椎形态变异的发生情况,以期辅助上颌阻生尖牙的预测和早期干预。方法 选取196例上颌阻生尖牙患者(研究组)和196例年龄、性别、安氏分类与之相匹配的尖牙正常萌出者(对照组)。将所有样本的CBCT导入Dolphin软件,重建头颅侧位片和三维图像,观察并记录各组寰椎后桥及寰椎后弓发育缺陷(包括寰椎后弓发育不全和寰椎后椎弓裂隙)的发生情况,并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寰椎后桥的发生率为32.6%,显著高于对照组(22.4%,P=0.024)。PIC组寰椎后桥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BIC组和对照组、BIC和PI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寰椎后弓发育缺陷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发生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上颌尖牙阻生患者较尖牙正常萌出者更容易发生寰椎后桥。
上颌中切牙内收与消耗牙弓间隙量的相关性研究
顾云彤, 王林, 王亮, 王玉华, 赵春洋
口腔医学. 2022, 42(5):  442-445.  doi:10.13591/j.cnki.kqyx.2022.05.011
摘要 ( 165 )   PDF (1085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上颌中切牙内收量与其消耗牙弓间隙量的比例关系。方法 选择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的前牙深覆盖成年正畸患者203例,对治疗前、后的锥形束CT进行三维重建,测量上颌中切牙内收量(X1)、尖牙间宽度变化量(X2)及尖牙远中移动量。数字化扫描仪扫描治疗前的上颌石膏模型,测量上颌前段牙弓拥挤度。将上颌中切牙内收量、尖牙间宽度变化量与消耗的总牙弓间隙量(Y)进行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上颌中切牙内收量与牙弓间隙的消耗量呈强正相关(r=0.726,P<0.001),尖牙间宽度变化量与牙弓间隙消耗量呈负相关(r=-0.317,P<0.001),消耗的总牙弓间隙量(Y)与上颌中切牙内收量(X1)、尖牙间宽度变化量(X2)的回归方程为Y=1.25X1-0.494X2-2.299结论 上颌中切牙每内收1 mm,消耗的牙弓间隙为1.250 mm;尖牙间宽度每缩减1 mm,消耗的牙弓间隙为0.494 mm。
Nd: YAP激光治疗牙周炎的疗效评价及其对龈下微生物的影响
沈悦, 张远, 陈年杰, 黄辛兆, 钟良军
口腔医学. 2022, 42(5):  446-450.  doi:10.13591/j.cnki.kqyx.2022.05.012
摘要 ( 130 )   PDF (1023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 SRP)联合Nd:YAP激光与单纯SRP治疗对牙周炎患者疗效的差异和龈下微生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牙周炎患者。每位患者龈上洁治1周后为本研究基线,随机半口分组。试验侧采用SRP联合Nd: YAP激光治疗;对照侧仅采用SRP治疗。每位患者选择一组同颌同名单根牙,进行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GCF)和龈下菌斑取样。分别在基线、治疗完成后6周和12周进行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和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 BOP)的数据采集、龈沟液及龈下菌斑样本的采集。ELISA法检测龈沟液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浓度。16S rDNA高通量测序对各龈下菌斑样本的菌群构成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试验侧与对照侧的各项临床指标较基线时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两组的IL-6浓度较基线均显著下降,治疗后6周,试验侧的 IL-6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龈下菌斑α多样性分析,治疗后6周及12周,对照侧的Shannon指数高于基线,Simpson指数低于基线(P<0.05)。测序结果显示,治疗后6周,试验侧的普氏菌属(Prevotella)和Saccharibacteria_incertae_incerta_sedis的相对丰度较基线显著下降;密螺旋体属(Treponema)的相对丰度低于对照侧,嗜二氧化碳噬细胞菌属(Capnocytophaga)的相对丰度高于对照侧(P<0.05),12周时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本研究中,Nd:YAP激光联合SRP和单纯SRP治疗牙周炎均有明显效果,而两种治疗方法在临床指标上无明显差异,辅助使用Nd:YAP激光在短时间内更有利于GCF IL-6浓度的降低和部分牙周致病菌的控制。
隐形矫治中不同附件及位置矫治扭转尖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雷泽华, 杜庆玲, 邹明媛, 余飞, 林新平
口腔医学. 2022, 42(5):  451-455.  doi:10.13591/j.cnki.kqyx.2022.05.013
摘要 ( 131 )   PDF (1318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三维有限元法比较不同附件以及不同放置位置对隐形矫治器矫正左上颌尖牙扭转的影响。方法 通过扫描数据分别建立矫治器-附件-尖牙-牙周膜-松质骨-皮质骨(有附件组)与(无附件组)有限元模型。其中有附件组中的附件分为垂直矩形附件、垂直楔形附件、优化扭转附件,放置位置又分为颊侧中1/3、远中1/3以及颊-舌侧中1/3。将各组的矫治器以尖牙牙体长轴为旋转中心轴,将矫治器远中扭转2°,在MSC.Marc.Mentat软件中模拟运算,收集各应力、位移分布云图及最大应力、位移值。结果 ①无论有无附件,尖牙位移及牙周膜应力分布趋势相似,但附件组的尖牙位移值及牙周膜各种应力值均大于无附件组;②选用相同附件情况下,放置于颊侧中1/3的应力值和最大初始位移最高,颊-舌侧放置的应力和位移表达更加高效,远中1/3放置效果相对较差。结论 ①颊面中1/3与颊-舌侧放置应力值和最大初始位移量无明显差别,但是颊-舌侧放置矫治效果更加高效,消除了不必要的倾斜移动,对固位的要求也更低。②单牙模型中垂直矩形和垂直楔形附件矫治效果显著较优化扭转附件好,实际效果有待临床进一步验证。
综述
无托槽隐形矫治与牙周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周浠, 姚思玥, 潘永初
口腔医学. 2022, 42(5):  456-461.  doi:10.13591/j.cnki.kqyx.2022.05.014
摘要 ( 182 )   PDF (804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畸治疗的目的是矫治患者错牙合畸形,在达到平衡、稳定、美观的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或避免正畸治疗对患者牙周健康的不利影响。与传统固定矫治器相比,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具有舒适、美观、可摘、易清洁的优势,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本文将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作一综述,从无托槽隐形矫治力学特性、牙周临床指标和牙周炎症微环境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帐篷钉技术在牙槽嵴骨增量中的应用研究
杨思嘉, 沈晓艇, 包雨晨, 何福明
口腔医学. 2022, 42(5):  462-466.  doi:10.13591/j.cnki.kqyx.2022.05.015
摘要 ( 225 )   PDF (1550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充足的骨量是种植修复成功的关键因素,而临床上种植区骨量不足较为常见,导致难以获得理想的种植体植入方位。因此为确保种植修复的成功和稳定,牙槽嵴的修复与重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骨增量技术的发展,基于引导骨组织再生术基本原理的帐篷钉技术在临床上获得了显著效果,可以在减少甚至不使用自体骨的情况下完成牙槽嵴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本文回顾了帐篷钉技术的发展历史,对其应用原理及条件、临床效果、相关并发症、技术要点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综述。
Er:YAG激光桩道预处理的研究进展
冯帆, 刘夏青, 李雅丹, 刘贺楠, 乔煜轩, 李英
口腔医学. 2022, 42(5):  467-470.  doi:10.13591/j.cnki.kqyx.2022.05.016
摘要 ( 156 )   PDF (732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回顾了Er:YAG激光活化根管冲洗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光子诱导光声流(photon initiated photoacoustic streaming,PIPS)技术和冲击波增强发射光声流(shock wave enhanced emission photoacoustic streaming,SWEEPS)技术,探讨Er:YAG激光预处理桩道的原理、优点以及对纤维桩粘接强度的影响,以期为临床选择适宜的桩道处理方法提供新思路。
手术优先模式治疗骨性牙颌面畸形的研究进展
樊蓉, 常新
口腔医学. 2022, 42(5):  471-475.  doi:10.13591/j.cnki.kqyx.2022.05.017
摘要 ( 208 )   PDF (756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手术优先模式(surgery-first approach, SFA)是指患者在正颌手术前绕过术前正畸这一过程,或者只进行短暂简单的术前正畸,继而直接行正颌手术,以此避免术前正畸出现的暂时性面型恶化,并缩短治疗疗程,提高患者满意度。相较于传统的正畸-正颌模式,SFA有较为严格的选择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设计及操作难度提高,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长期稳定性的相关研究也较少。SFA作为传统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替代方案,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也将从SFA的概念、优缺点、适应证与禁忌证、手术设计等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美学区种植修复体穿龈轮廓设计
李振杰, 蔡苗, 郝鹏杰
口腔医学. 2022, 42(5):  476-480.  doi:10.13591/j.cnki.kqyx.2022.05.018
摘要 ( 179 )   PDF (1005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获得理想粉色美学效果是美学区实现成功种植治疗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前牙美学区种植后为获得良好的美学效果,临床中可通过临时修复体引导软组织塑形来实现。由于种植体周围组织与天然牙周组织存在明显差异,修复体穿龈轮廓的形状和尺寸将对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美学、健康和稳定产生重大影响。当设计不当时,穿龈轮廓将影响该区域的血液供应、疾病的检测和专业维护措施的实施,从而导致种植体周围组织体积的损失和疾病的发生。透彻地了解种植修复体周围组织的生物学特点以及修复体穿龈外形设计原则有助于修复医生通过修复体对软组织进行可预测的管理和塑形来实现种植体周围组织稳定的美学、功能和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