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 Vol. 37 ›› Issue (10): 910-913.

• 临床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基于CBCT分析正畸前后单侧后牙正锁(牙合)的髁突变化

岳强1,车霄楠2,海云2,韩玮2,杨晓虎2,李沛2   

  1. 1. 江苏省徐州市儿童医院口腔科
    2. 徐州市儿童医院
  • 收稿日期:2016-05-05 修回日期:2016-10-26 出版日期:2017-10-28 发布日期:2017-10-13
  • 通讯作者: 岳强 E-mail:yueq569@sina.com

Study on the condylar morphology and location of unilateral scissors-bite posterior molar patients with orthodontic treatment based on CBCT

  • Received:2016-05-05 Revised:2016-10-26 Online:2017-10-28 Published:2017-10-13

摘要: 目的 采用锥形束CT(CBCT)分析单侧后牙正锁(牙合)患者的双侧髁突在关节窝内位置及其形态,探讨其对患者髁突位置及形态的影响和改善情况。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15例单侧后牙正锁(牙合)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符合安氏Ⅰ类轻度拥挤错颌患者15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面部锥形束CT拍摄,对双侧髁突运用3D Exam vision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对7个不同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畸治疗前,对照组两侧在关节窝内的位置及髁突形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中的正锁(牙合)侧关节窝深度、髁突高度均大于非锁(牙合)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41, t=15.484, P<0.01)。解除正锁(牙合)矫正稳定3个月后,观察组正锁(牙合)侧关节前间隙变化明显小于治疗前,关节后间隙明显大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97, t=2.199, P<0.05);观察组非锁(牙合)侧治疗前后髁突形态及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正锁(牙合)侧与非锁(牙合)侧相比,关节窝深度和髁突高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214, t=13.287, P<0.01)。结论 单侧后牙正锁(牙合)可影响髁突形态及其位置的改变,矫治正锁(牙合)并稳定保持3个月后,锁(牙合)侧关节有向前下移动的趋势,但髁突形态变化不明显。

关键词: 正锁(牙合), 髁突, 锥形束CT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