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7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7-10-28
基础研究
两种二膦酸盐对大鼠正畸源性牙根吸收及牙移动影响的对比研究
邹亚楠 林聪 王旭霞 陈佩佩 赵妹亚 张君
口腔医学. 2017, 37(10):  865-870. 
摘要 ( 350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探讨第2代与第3代膦酸盐类在正畸过程中对大鼠牙齿移动距离和牙根吸收的影响,为临床正畸牙齿移动中预防牙根吸收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96 只6周龄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级Wistar 雌性大鼠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正畸牙齿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帕米膦酸钠组与伊班膦酸钠组各48只;分别于上颌左侧第一磨牙近中腭侧黏骨膜下注射50 μL帕米膦酸钠、伊班膦酸钠,每3天1次。正畸加力第3、7、14 天时每组分别处死 16 只大鼠,随机选择其中 8 只测定牙齿移动距离并制作牙周组织学切片测定牙根吸收指数,另外8只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牙根吸收情况。实验数据用PASW statistics18 软件进行处理。 结果 第 3、7、14天,两组牙齿移动距离均逐渐增加,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帕米膦酸钠组牙根吸收指数在第 3、7、14天比伊班膦酸钠组相对较大,但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局部注射第2代膦酸盐类与第3代膦酸盐类对大鼠正畸源性牙齿移动和根吸收的影响大致相同,两者均可减缓牙齿移动的速度和减轻牙根吸收的程度。
缩短酸蚀时间对乳牙及年轻恒牙粘结强度的影响
李文文 姜丽丽 吕晶 吕学超 朱颐馨 刘英群
口腔医学. 2017, 37(10):  871-875. 
摘要 ( 509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缩短酸蚀时间对乳牙及年轻恒牙粘结强度的影响,为临床上更恰当掌握酸蚀时间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 选取新鲜拔除无龋坏乳磨牙20颗,无龋坏年轻恒牙20颗,磨除牙面牙釉质,形成牙本质平面。乳牙随机分为A、B、C、D组,年轻恒牙随机分为E、F、G、H组,A、B组和E、F组牙本质应用Single Bond 2(SB2)全酸蚀粘结系统,A、E组酸蚀15 s;B、F组酸蚀7 s;C、D组和G、H组应用Kerr Optibond Versa(OV)自酸蚀粘结系统,C、G组用前处理剂酸蚀20 s;D、H组用前处理剂酸蚀10 s,树脂分层固化,恢复牙冠。用低速锯将牙齿片切成横截面积约为1.0 mm×1.0 mm的长方体状样本,进行微拉伸强度(μTBS)的测试。结果 微拉伸强度分别为A组(14.95?3.79)MPa,B组(16.74?2.77)MPa,C组(20.80?3.97)MPa,D组(20.50?3.98)MPa,E组(20.95?2.68)MPa,F组(17.26?3.32)MPa,G组(25.70?2.95)MPa,H组(20.98?3.13)MPa,A组与B组,C组与D组无统计学差异;F组<E组,H组<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A组;D组>B组;G组>E组;H组>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缩短酸蚀时间,乳牙的粘结强度没有明显变化,年轻恒牙的粘结强度明显降低;应用OV自酸蚀粘结系统的粘结强度高于应用SB2全酸蚀粘结系统的粘结强度。
人下颌第一磨牙全瓷修复体预备量与粘接面积的初步研究
孙冠阳 王嘉 韩宁宁 周峰 巴睿恺 吴国锋
口腔医学. 2017, 37(10):  875-879. 
摘要 ( 603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量化和比较下颌第一磨牙不同瓷修复体预备量(磨切的牙体组织占牙冠硬组织的体积百分比)、粘接面积。方法 收集10颗人离体下颌第一磨牙,采用Micro CT对其进行扫描和重建,通过3D打印的方法批量复制为4组(A、B、C、D),每组10个,按照牙体预备标准对3组样本分别进行全瓷冠(A1-A10)、邻全瓷嵌体(B1-B10)和多面全瓷嵌体(MOD)(C1-C10)预备,D组(D1-D10)为空白对照组;最后采用逆向工程软件Mimics 和Geomagic Studio对修复体预备量、粘接面积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下颌第一磨牙全瓷冠、邻全瓷嵌体和MOD全瓷嵌体的预备量依次为36.21%、5.75%和11.93%;粘接面积测量结果为:全瓷冠169.96 mm2、邻全瓷嵌体40.27 mm2、MOD全瓷嵌体81.94 mm2,不同全瓷修复体的预备量、粘接面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邻全瓷嵌体和MOD全瓷嵌体牙釉质粘接面积分别为26.55 mm2、55.13 mm2,牙本质粘接面积分别为12.92 mm2、23.97 mm2,牙釉质粘接面积>牙本质。结论 下颌第一磨牙全瓷修复体预备量、粘接面积的大小与修复体类型有关;下颌第一磨牙全瓷嵌体粘接边缘线牙体组织为牙釉质,提示临床应采用牙釉质粘接的方式进行修复体粘结。
种植体表面低剂量纳米银颗粒对周围软组织TNF-α mRNA表达情况
陈晨 姚志涛 李珂
口腔医学. 2017, 37(10):  880-884. 
摘要 ( 510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载银二氧化钛(TiO2)纳米管种植体的效果及对周围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种植钉分为纯钛抛光组(PT组)、TiO2纳米管组(NT组)、低浓度载银TiO2纳米管组(NAg-L组)和高浓度载银TiO2纳米管组(NAg-H组),分别植入成年家犬双侧下颌骨内,采集各组龈沟液并分析其体积变化,HE染色观察软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周围软组织TNF-? mRNA表达,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的粘附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试验7 d时NAg-L组龈沟液体积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试验14 d时NAg-H组龈沟液体积明显低于PT组(P<0.05);试验28 d各组龈沟液体积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不同时间段的组织学观察显示,PT组较NT组、NAg-H组和NAg-L组有更多的炎症细胞浸润;试验7 d时NAg-L组TNF-?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NAg-H组TNF-?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试验14 d时NAg-H组TNF-?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NAg-L组TNF-?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PT和NT组(P<0.05);试验28 d各组TNF-? mRNA表达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不同时间段试样表面粘附细胞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实验7 d时各组表面粘附细胞无明显区别,均成球星状突起;试验14 d时NT、NAg-H和NAg-L组细胞呈成纤维细胞典型的长梭形伸展,而PT组细胞形态不典型,伸展面积较小;试验28 d各组材料表面细胞均有较好的伸展。结论 TiO2纳米管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使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内产生较小的炎症反应,而加载低剂量纳米银颗粒可显著抑制炎症反应。
CEREC CAD/CAM 系统中仿生重建的咬合面的精度测量
梁立宗 陶建祥 冉洁 鲁嘉韦
口腔医学. 2017, 37(10):  885-888. 
摘要 ( 526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定量测量CEREC CAD/CAM系统中生物仿造的咬合面与天然牙咬合面的变化。方法 通过InfiniteFocus扫描系统获取20个完整的上颌第一磨牙的超硬石膏模型的三维模型。在模型的三维坐标系统中测量近中舌尖最高点(lMPC)及中央窝最低点(lCP)相对近中颊尖最高点的高度以及过近中舌尖最高点和中央窝最低点直线与水平面之最小夹角(∠MPC)。随后在石膏模型上进行近中舌尖的嵌体窝洞预备。于CEREC椅旁系统之中利用生物仿造模式(biogeneric tooth model)自动生成嵌体设计并在瓷块中切割出修复体。瓷嵌体就位于石膏模型后置于InfiniteFocus中扫描并测量相同的3个指标。通过t检验检测3组指标的差值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索各指标的变异与牙尖斜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各指标间的变异分别为??lMPC=(101.87±33.21)μm, ??lCP=(-201.72±55.28)μm以及??∠MPC=(4.66°±0.31°)。3组指标之差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指标的变异中只有△MPCINC与牙尖斜度存在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 生物仿造模式自动生成之修复体咬合面与原天然牙咬颌面仍存在明显差异。
2型糖尿病对大鼠牙周组织及血清TNF-α、IL-6和PAI-1水平影响的研究
王利宏 张文彪 习利军 包爱琴 黄世光
口腔医学. 2017, 37(10):  889-893. 
摘要 ( 486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及血清TNF-α、IL-6及PAI-1水平的变化,探讨TNF-α、IL-6及PAI-1的表达对2型糖尿病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清洁级8-9周龄Wistar大鼠60只,分为4组:○1伴牙周炎糖尿病组(n=15);○2不伴牙周炎糖尿病组(n=15);○3伴牙周炎非糖尿病组(n=15);○4不伴牙周炎非糖尿病组(即正常对照组,n=15)。采用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法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给药后每周1次,连续4周测定大鼠尾静脉血糖水平,以判断大鼠糖尿病建模情况。用浸有牙龈卟啉单胞菌株的丝线结扎左侧上颌第二磨牙牙颈部,复制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实验性牙周炎建模20周后,采用腹腔注射水合氯醛法在全麻状态下处死大鼠。从腹主动脉采集血液,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及PAI-1水平。处死前测量术区的牙周附着情况。制作牙体牙周联合切片,观察牙周组织学改变。结果:糖尿病组大鼠表现为血糖和体重水平显著升高(P<0.05);糖尿病组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得分均显著升高(P<0.05);用浸有牙龈卟啉单胞菌株的丝线结扎后,牙周炎组表现为典型的牙周炎临床特征;与不伴牙周炎糖尿病组相比,伴牙周炎糖尿病组大鼠血清TNF-α、IL-6及PAI-1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糖尿病通过促进血清炎性因子的表达,降低牙周组织对局部致病因子的抵抗力,从而加重、加速牙周炎的进展。
临床研究
不同咬合支持患者髁突位置的锥形束CT研究
尹逸 王培 王东苗 孙超 周广超 汤春波
口腔医学. 2017, 37(10):  894-897. 
摘要 ( 532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探讨不同咬合支持患者的颞下颌关节髁突位置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3—2016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84例成年患者,利用NNT软件行双侧颞下颌关节间隙和位置分析。不同咬合支持与髁突位置间的相关性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结果 患者关节前、后、上间隙大小分别为(2.23±0.79)mm、(1.98±1.18)mm、(3.53±0.99)mm。A类咬合支持22例,B类31例,C类31例。C类咬合支持的患者,其关节后间隙和上间隙明显减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髁突前位39侧,中位48侧,后位81侧。不同咬合支持的患者,其髁突的位置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缺牙后,咬合支持的改变,可能导致髁突位置的改变。
两种粘结剂联合复合树脂充填修复乳前牙环状龋的疗效对比探析
王翔宇 刘 姒 吴祥冰
口腔医学. 2017, 37(10):  898-900. 
摘要 ( 465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讨新型混合型胶黏剂与自酸蚀牙本质胶黏剂联合复合树脂充填修复乳前牙环状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乳前牙环状龋患儿74例,共221颗患牙。将所有患儿按数字随机表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共108颗患牙,给予自酸蚀牙本质胶黏剂联合复合树脂充填修复治疗;观察组共113颗患牙,给予新型混合型胶黏剂联合复合树脂充填修复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修复体固位评分、牙本质与修复体边缘密合性评分、牙髓活力评分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修复体固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牙本质与修复体边缘密合性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牙髓活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混合型胶黏剂联合复合树脂充填修复乳前牙环状龋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自酸蚀牙本质胶黏剂联合复合树脂充填修复,可确保修复体固位完整,提高边缘密合性,增强牙髓活性,值得临床推广。
口腔医学研究生实验技术教学改革探索
褚明月 林开利 杨晓娟 王海丞 颜燕宏 张旗
口腔医学. 2017, 37(10):  901-904. 
摘要 ( 495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口腔医学研究生科研工作的开展依赖于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以口腔医学研究生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技术为主要教学内容,编写口腔医学实验技术教材。选用典型的研究生课题为教学案例,着重体现实验技术的口腔学科特色,由科研经验丰富的专家和青年学者进行授课,讲解透彻,针对性强,并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将实验技术准确合理地应用于自己的课题研究中,同时进一步提高口腔医学研究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X线下2种穿刺方法射频热凝治疗上颌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陈冬雷 王翔 何玉泉 李小龙
口腔医学. 2017, 37(10):  905-909. 
摘要 ( 432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X线下经皮穿刺卵圆孔和圆孔射频治疗上颌神经痛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方法:对2008-2015年收治住院的69例单纯上颌神经痛患者分为2组。A组:33例,穿刺卵圆孔,患者采用Hartel前入路法,根据射频针尖至耳-床线的垂直距离确定入颅深度后,行射频热凝。B组:36例,穿刺圆孔,采用弯针穿刺进入翼腭窝,局部注射2%利多卡因1ml,X线定位圆孔穿刺方向,再穿入圆孔,X线下定位确定进入圆孔后行射频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穿刺针均准确位于圆孔内和卵圆孔内,治疗后疼痛即刻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眶下区及上腭均有感觉迟钝。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 年,两组3天有效率、术后复发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两组在非患支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差异显著( P <0.05) 。A组:手术时间平均48.79分钟;B组:平均50.32分钟。术中疼痛评分:A组:平均7.48分;B组:平均2.92分。结论:经翼腭窝穿刺圆孔治疗上颌神经疼痛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推广。
基于CBCT分析正畸前后单侧后牙正锁(牙合)的髁突变化
岳强 车霄楠 海云 韩玮 杨晓虎 李沛
口腔医学. 2017, 37(10):  910-913. 
摘要 ( 533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采用锥形束CT(CBCT)分析单侧后牙正锁(牙合)患者的双侧髁突在关节窝内位置及其形态,探讨其对患者髁突位置及形态的影响和改善情况。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15例单侧后牙正锁(牙合)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符合安氏Ⅰ类轻度拥挤错颌患者15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面部锥形束CT拍摄,对双侧髁突运用3D Exam vision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对7个不同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畸治疗前,对照组两侧在关节窝内的位置及髁突形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中的正锁(牙合)侧关节窝深度、髁突高度均大于非锁(牙合)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41, t=15.484, P<0.01)。解除正锁(牙合)矫正稳定3个月后,观察组正锁(牙合)侧关节前间隙变化明显小于治疗前,关节后间隙明显大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97, t=2.199, P<0.05);观察组非锁(牙合)侧治疗前后髁突形态及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正锁(牙合)侧与非锁(牙合)侧相比,关节窝深度和髁突高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214, t=13.287, P<0.01)。结论 单侧后牙正锁(牙合)可影响髁突形态及其位置的改变,矫治正锁(牙合)并稳定保持3个月后,锁(牙合)侧关节有向前下移动的趋势,但髁突形态变化不明显。
表面抛光和上釉对Y-TZP全瓷表面粗糙度及磨耗性能的影响
张凯 吴凤鸣
口腔医学. 2017, 37(10):  914-917. 
摘要 ( 532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表面抛光和上釉处理对氧化锆全瓷表面粗糙度及磨耗性能的影响。方法 制作氧化锆全瓷试件18个,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第一、第二组分别进行表面抛光、上釉,第三组不处理。测量各组表面粗糙度(Ra)值,并通过磨耗实验,以天然牙釉质为对照组,计算各组试件磨耗实验后自身及对磨滑石瓷的体积损失量。结果 抛光、上釉、未处理组的表面粗糙度值分别为(0.358±0.020)、(0.384±0.011)、(1.597±0.068)μm,抛光、上釉组均小于未处理组(P<0.01),抛光组和上釉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被测试件磨耗后体积损失量均小于天然牙(P<0.01),其中抛光组小于上釉组(P<0.01)。各组的对磨滑石瓷体积损失量均大于天然牙(P<0.01),其中抛光组小于上釉组(P<0.01)。 结论 上釉和抛光氧化锆全瓷表面能达到同样的光滑度。抛光氧化锆全瓷表面对对颌牙釉质的磨耗量及自身的磨耗量均小于上釉表面。
无机三氧化聚合物根尖屏障术治疗根尖孔未形成患牙的临床评价
郭世梁 万方 杨卫东
口腔医学. 2017, 37(10):  918-921. 
摘要 ( 530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无机三氧化聚合物(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作为根尖屏障材料封闭根尖孔未形成患牙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根尖孔未形成的28颗患牙。施行标准根管预备程序、氢氧化钙消毒根管1周后在手术显微镜下将可吸收性胶原海绵和MTA放置于根尖区,制备人工根尖屏障。1天后复诊,剩余根管空间AH plus糊剂和热牙胶回填及冠部修复,6个月、1年后临床检查、X线片评估疗效。结果 6个月时间组的成功率65.2%,1年时间组的成功率是91.3%,PAI值有所改善。卡方检验显示两组间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MTA根尖屏障术用于治疗根尖孔未形成的患牙临床疗效可靠。
复方阿替卡因对患儿牙体牙髓病无痛麻醉效果研究
刘艳 于国霞 俞有健
口腔医学. 2017, 37(10):  922-924. 
摘要 ( 400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分析复方阿替卡因对患儿牙体牙髓病无痛麻醉效果,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5月~10月进行牙体牙髓治疗,需局部麻醉患儿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复方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给予局部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分析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97.6%)显著高于对照组(83.7%),P<0.05,观察组患者无痛率(80.0%)显著高于对照组(57.5%),P<0.05,麻醉前后两组患者心率均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结论 儿童牙体牙髓无痛麻醉中,采用复方阿替卡因麻醉效果显著,能够提高麻醉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调查研究
氟化钠护齿剂在预防上海市学龄前儿童龋齿中的效果评价
宋珏 曹新明 吴振刚 刘艳 瞿红霞 王珏 曾晓莉 陈栋
口腔医学. 2017, 37(10):  925-928. 
摘要 ( 571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3岁学龄前儿童全口乳牙列涂布氟化钠护齿剂,实施群体性预防干预措施,分析评价氟化钠护齿剂预防儿童乳牙龋齿的效果。方法 在上海市3个行政区内,随机选取1905名符合涂氟防龋指征的3岁幼儿园儿童,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每年2次涂氟、每年1次涂氟和空白对照,对所有入组儿童进行口腔卫生指导,连续跟踪观察2年,记录患龋状况,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儿童的龋齿发病率和龋均值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儿童龋齿发病率和龋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述
激光治疗牙本质敏感的研究进展
高平 魏茜茜 严敏 郭晓伟 张佳慧 朱松
口腔医学. 2017, 37(10):  929-931. 
摘要 ( 414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牙本质敏感是口腔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激光作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措施,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药剂的联合应用均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受到口腔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目前激光治疗牙本质敏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脂肪因子对牙周炎症组织影响机制的研究
胥丹妮 林晓萍
口腔医学. 2017, 37(10):  932-936. 
摘要 ( 447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肥胖作为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病,与某些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并与牙周炎具有相关性,二者之间能够相互影响。脂肪组织能分泌一系列的脂肪因子,如内脂素、瘦素、抵抗素、脂联素等,同时这些脂肪因子也存在于牙周组织细胞中。脂肪因子不仅能调节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也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故两种疾病的相关性可能通过脂肪因子联系起来。本文就脂肪因子对牙周炎的影响作一简要综述。
转录因子FOXO1在牙周炎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张盛丹 莫龙义 丁一 刘程程
口腔医学. 2017, 37(10):  937-941. 
摘要 ( 502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牙周炎是由牙菌斑生物膜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感染性疾病,可引起牙周软硬组织破坏,导致牙齿的松动和脱落。叉头框蛋白O1(FOXO1)处于多条信号转导通路的交汇点,作为细胞中关键信号的整合者,可以调控细胞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周期循环、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等生物学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FOXO1与蛋白激酶B、c-Jun氨基末端激酶和激活转录因子等众多蛋白相互作用,通过多重信号通路直接或间接地调控牙周组织免疫炎症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牙槽骨骨重建等过程,在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深入研究FOXO1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对于寻找新的牙周炎治疗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种植体基台表面性状及其对软组织附着的影响
王婧 顾新华
口腔医学. 2017, 37(10):  942-945. 
摘要 ( 531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种植体基台一方面与软组织形成生物愈合,一方面参与构成种植修复软组织美学的基础,研究其表面性状对软组织附着的影响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基台的材料组成、表面粗糙度、表面可润湿性、表面形貌和表面清洁度几个方面对基台表面性状及其对软组织附着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总之,目前认为钛和氧化锆材料、亲水性的表面和清洁表面均有良好的软组织附着,而针对其余因素的研究结果不一,有待进一步探索。
彗星试验的研究进展及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展望
史金先 陈飞 刘璐 黄天意 王晓容
口腔医学. 2017, 37(10):  946-949. 
摘要 ( 428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彗星试验是一种在单细胞水平上进行DNA损伤和修复的检测方法,是一种能快速、有效地检测DNA单双链断裂、碱性不稳定位点等遗传毒性的技术,广泛用于遗传毒理学、环境毒性检测等研究领域。近年来口腔新型材料不断发展,同时口腔材料与口腔环境直接接触且长时间作用于人体,其遗传毒性评价体系亟待完善。彗星试验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日趋完善,已然成为遗传毒性评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将彗星试验应用于口腔新型材料的生物安全性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纳米齿科学在抗菌方面的应用进展
李洋洋 胡天琦 顾中一 费鸿博 毕雪婷 王卓然 李文洁 申玉芹 林崇韬
口腔医学. 2017, 37(10):  950-953. 
摘要 ( 418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预防和治疗由病原菌引起的口腔感染性疾病是当代口腔医学领域研究的一项主要内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纳米齿科学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已引起广泛关注。纳米齿科学的主要关注点是通过新型纳米材料、生物技术、组织工程、纳米医学等促进口腔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近来纳米齿科学在抗菌、骨整合、骨再生和物理性能改善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因此,本篇文章旨在系统地总结纳米齿科学在抗菌领域的各种应用,以启示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人员。 [关键词] 纳米粒子;抗菌;细菌;菌斑生物膜
石墨烯衍生物在口腔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周瑞静 廖敏 陈昭西 毛茜潆 聂敏
口腔医学. 2017, 37(10):  954-956. 
摘要 ( 476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是目前各领域研究最热门的碳材料之一。这种碳材料虽然研究的历史很短,但由于其非凡的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已成为生物医学应用的潜力材料。本文概述了石墨烯的性质和制备,重点介绍了石墨烯衍生物在口腔生物学方面的最新进展。
聚醚醚酮在口腔修复学中的应用
何光霁 张文云
口腔医学. 2017, 37(10):  957-960. 
摘要 ( 506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生物学性能和接近天然牙以及密质骨的机械性能,成为了口腔医学领域关注的焦点。优异的综合性能使得聚醚醚酮可作为新型生物替代材料应用于固定修复、可摘修复以及种植修复。本文对聚醚醚酮作为口腔材料的性能及其在口腔修复学中的应用及研究进行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