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27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07-09-28
基础与临床研究
纳米氧化钛薄膜对颅成骨细胞黏附、增殖的影响
贺捷;陈万涛;万澎波;周晓健;周威;钟晓霞
口腔医学. 2007, 27(9):  449-451,465. 
摘要 ( 4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为寻找牙种植体表面修饰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纳米氧化钛薄膜对颅骨成骨细胞黏附、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将纳米氧化钛薄膜溅射于抛光钛板上;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测氧化钛薄膜表面形貌及粗糙度,并由图像分析软件测定;表面亲水性由接触角测量计测量;颅骨成骨细胞接种在材料表面,通过荧光显微镜、图像分析等方法体外研究细胞黏附、增殖情况;结果应用SPSS 11.5软件统计分析。结果磁控溅射方法能在抛光钛板表面溅射一层纳米氧化钛薄膜。当纳米氧化钛薄膜表面粗糙度及亲水性处于最适值时,细胞黏附、增殖最好;纳米氧化钛薄膜组细胞增殖显著优于未镀膜组。结论表面粗糙度高及亲水性较好的纳米尺度材料能促进细胞的黏附、增殖;对钛材料表面进行纳米尺度的改性是一种有前景的种植体表面修饰方法。
体外培养鼠破骨细胞对牙体硬组织的吸收实验
张庆鸿;梁星;刘梦桃
口腔医学. 2007, 27(9):  452-454,468. 
摘要 ( 4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本文旨在观察体外培养鼠破骨细胞对牙体硬组织的吸收。方法采用鼠长骨机械分离法获得破骨细胞,通过破骨细胞形态学观察及其特异性染色鉴定后,在牙本质上培养破骨细胞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吸收情况。结果鼠破骨细胞能在牙本质磨片上形成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吸收陷窝。结论长骨机械分离法可获得一定量特异性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并可在牙本质磨片上形成明显吸收陷窝。
利用可视化人体图像确定咀嚼肌三维肌力向量的研究
顾卫平;殷新民;张红;谢兰生
口腔医学. 2007, 27(9):  455-456. 
摘要 ( 4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可视化人体图像确定咀嚼肌的三维肌力向量。方法利用可视化人体图像先对咀嚼肌进行三维重建,再确定各咀嚼肌的最大生理性横截面积,计算出最大肌力后,再进行向量分解。结果建立了形态逼真的咀嚼肌、颌骨的三维实体模型,据此获得了各咀嚼肌的三维肌力向量。结论在可视化人体超薄切片基础上,所确定的咀嚼肌三维肌力向量更符合生理状况。
骨保护素对去卵巢小鼠髁状突骨和软骨的影响
李明;陈宁;江宏兵;刘来奎;苗登顺
口腔医学. 2007, 27(9):  457-459. 
摘要 ( 4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外源性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对去卵巢小鼠髁状突骨及软骨的影响。方法4月龄雌性未孕小鼠30只,其中20只行双侧卵巢摘除术,10只行假手术(A组)。4周后将双侧卵巢摘除20只随机分为B、C两组各10只,B组予安慰剂,C组皮下注射OPG 10 mg/kg,每周2次。治疗2个月后,测定各组动物髁状突的骨小梁面积、数量,软骨层的厚度及软骨层内部各层细胞的数量等。结果B组髁状突的骨小梁面积、数量较A组明显降低。C组髁状突的骨小梁面积、数量较A、B组明显增加,软骨层厚度增加、软骨层内部肥大细胞层较A、B组明显增厚。结论小鼠去卵巢后可成功建立髁状突骨质疏松模型;OPG对去卵巢小鼠髁状突有抑制骨吸收作用,并可能促进软骨细胞增殖,促使软骨细胞向成骨过渡。
不同空间排列双种植体支持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的力学分析
陶江丰;陈宁;吕令毅;汤伟方
口腔医学. 2007, 27(9):  460-462. 
摘要 ( 4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双种植体支持修复下颌第一磨牙时,2种植体不同空间排列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模拟不同空间排列的双种植体支持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的模型,在保证其它因素都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结果种植体和周围骨应力随两种植体长轴交叉角度增大而逐渐增大,但差异并不显著。结论双种植体支持修复下颌第一磨牙时,2种植体适当内聚(<10°)排列,有利于种植体固位和支持。
下颌骨缺损牵张成骨动物模型的建立
郑卫东;葛巍立;谢志坚
口腔医学. 2007, 27(9):  463-465. 
摘要 ( 3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建立兔下颌骨缺损牵张成骨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牵张成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25只健康成年兔随机分成6组,实验组5组,每组4只,对照组1组共5只。25只兔均行一侧下颌骨切开截骨术,实验组安置自行设计的下颌骨牵张器,经6 d间歇期后,以每天2次,每次0.4 mm的速度牵张8 d进入固定期,于牵张中期(牵张第4天)、牵张末期(牵张第8天),固定期第2、4、6周分别处死4只动物;对照组术后仅保持缺隙而不牵张,与实验组对应的每个时间点处死1只动物,取下颌骨观察骨愈合情况。结果牵张器牵张效率好,固位稳定,实验组动物的下颌骨被成功牵张,牵张区可见新骨形成。实验对照组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骨不连及骨缺损。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兔下颌骨缺损牵张成骨模型是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强支抗在上颌前突正畸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高美琴;顾永佳;吴燕平;姚宁;陆建锋;王林
口腔医学. 2007, 27(9):  466-468. 
摘要 ( 5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微螺钉型种植体在上颌前突正畸治疗中的支抗应用,同时与口外弓配合Nance弓等传统支抗相比较,总结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不足以及注意事项。方法选择上颌严重前突的拔牙矫正患者24人,矫治设计需强支抗,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2人,试验组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结合滑动直丝弓技术,对照组用口外弓加Nance弓或者横腭杆结合滑动直丝弓技术,对治疗前后利用X线头颅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试验组上颌第一磨牙在前后向未发生明显移动(P>0.05),而对照组上颌第一磨牙平均前移3.7 mm,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微螺钉型种植体有效治疗上颌前突畸形,可代替口外弓配合Nance弓等传统强支抗,具有舒适、操作简便灵活,可即刻受力,不依赖于患者合作等特点。
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宋冬生;尹林;张希龙
口腔医学. 2007, 27(9):  469-470. 
摘要 ( 5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价改良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下颌前移式口腔矫治器治疗24例OSAS患者,治疗前后分别经夜间多导睡眠监测(PSG),比较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等呼吸紊乱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患者呼吸暂停指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血氧饱和度指标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01),21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下降了50%以上,客观有效率为87.5%。结论改良口腔矫治器是治疗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不同充填材料对牙体应力分布的影响
潘卫红;吕纯洁;田志梁
口腔医学. 2007, 27(9):  471-473. 
摘要 ( 4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3种不同材料进行窝洞充填后牙体应力分布情况,为临床充填材料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离体上颌第二磨牙经螺旋CT扫描,使实体结构图象数字化处理,建立其有限元模型。在此模型上对银汞合金、复合树脂及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前后的牙体应力分布情况进行数值分析。结果在同样载荷作用下,3种材料修复后牙体的应力云图分布形态和极值基本相同,差异无显著性,但与健康牙比较,最大应力值均降低24.14%。结论银汞合金、复合树脂及玻璃离子水门汀3种不同的充填材料对牙体修复后承载能力的影响基本相同。
键槽缓压式附着体义齿的临床应用
郭建青;陈冉冉;傅柏平;朱亚萍
口腔医学. 2007, 27(9):  474-476. 
摘要 ( 4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采用键槽缓压式附着体义齿修复后牙游离缺失,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键槽缓压式附着体(ASC-52),为18例游离端牙列缺损患者行附着体义齿修复,随访1~4年,通过患者主观感觉、口腔检查、X线检查3方面评估修复效果。结果患者感觉舒适,异物感较小,固位稳定性好,功能行使好,基牙及牙槽嵴无病变。结论键槽缓压式附着体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效果良好,是一种理想的牙列缺损修复的固位体。
临床报道
调牙合对楔状缺损充填效果的影响
滕敏;孙钦峰;颜培常
口腔医学. 2007, 27(9):  476-476. 
摘要 ( 3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础与临床研究
3种银汞黏接剂抗微渗漏的效果研究
王静;朱玲
口腔医学. 2007, 27(9):  477-478,488. 
摘要 ( 4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检验三种银汞黏接剂应用于粘接银汞修复时,其抗微渗漏的能力,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的黏接材料。方法选28颗新鲜前磨牙,在其近中及远中邻面制备边长分别是2 mm和4 mm的长方形,使其龈壁位于牙本质-牙骨质界,牙合壁位于牙釉质。28颗前磨牙按黏接材料的不同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树脂加强玻璃离子水门汀组,玻璃离子水门汀组,树脂型银汞黏接剂组。充填后,37℃水浴7 d,然后浸入亚甲蓝染色液中,37℃恒温染色48 h,统计其微渗漏结果。结果非参数统计显示实验组微渗漏小(P<0.01),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组无微渗漏,与其他组有着显著差异(P<0.05),釉质侧的渗漏低于牙本质-牙骨质侧。结论粘接银汞修复是一项有效的技术,并且用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作黏接剂有着更有效的防微渗漏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食物性过敏原致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可能性分析
刘英志;林静俐;付玉;刘玢;胡大琴
口腔医学. 2007, 27(9):  479-480,484. 
摘要 ( 4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复发性阿弗它口腔溃疡(RAU)的发生与食物性过敏原的关系。方法采用酶免疫分析法对42例复发性阿弗它口腔溃疡患者及21例健康人进行食物过敏原的检测。结果实验组19例出现阳性过敏反应,阳性率为45.2%,对照组无一例阳性。实验组19例总IgE升高,阳性率45.2%,易诱发过敏的食物依次为海鲜、鸡蛋、大麦、燕麦、玉米、菇等;对照组仅3例出现总IgE升高,阳性率为14.3%。两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部分RAU的发生与食物过敏密切相关,发现并限制接触过敏食物有助于治疗。
Bionator和Twin-block矫治器治疗Ⅱ类错牙合疗效比较
张雷英;蔡中
口腔医学. 2007, 27(9):  481-484. 
摘要 ( 4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比较Bionator与Twin-block两种功能性矫治器治疗下颌后缩Ⅱ类错牙合颌骨及牙牙合的变化。方法选择替牙期、恒牙早期Ⅱ类错牙合患者20例(男7例,女13例),平均年龄11岁2个月,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例,第1组采用Bionator治疗,第2组采用Twin-block治疗,分别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Bionator对Ⅱ类错牙合上颌骨的抑制作用大于Twin-block(P<0.05);两者对下颌骨均有刺激生长作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两者均产生上前牙舌倾、下前牙唇倾作用,但Bionator产生的上前牙舌倾较Twin-block更明显(P<0.05);Bionator产生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效应,Twin-block产生较明显的下颌第一磨牙垂直向的伸长及水平向的近中调整,这些变化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Bionator与Twin-block两种功能性矫治器均能有效地矫治Ⅱ类错牙合,刺激下颌骨向前生长,Bionator抑制上颌骨向前生长更有效,其产生的上前牙舌倾、下前牙唇倾明显,Twin-block产生明显的下颌第一磨牙垂直向及水平向的调整。
露髓孔在龋源性牙髓病诊断中的意义
陈乃焰
口腔医学. 2007, 27(9):  485-486. 
摘要 ( 6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露髓孔在龋源性牙髓病诊断中的意义,以及露髓孔大小与温度试验结果的关系,以提高龋源性牙髓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391例经探诊、叩诊及温度试验等检查,初步诊断为牙髓病后局麻,用球钻及龋洞挖匙基本去除软化牙本质,再用探针探查穿髓孔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有大小不等的露髓孔。大部分牙髓部分坏死及露髓孔大的慢性牙髓炎病例,温度试验结果类似可复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温度试验结果与露髓孔大小关系不大。结论露髓孔可作为诊断龋源性牙髓病的主要依据;温度试验刺激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并不是可复性牙髓炎的特有表现。
下颌角骨折治疗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袁书海
口腔医学. 2007, 27(9):  487-488. 
摘要 ( 3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下颌角骨折治疗后并发症,分析原因并提出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6例下颌角骨折患者的治疗及并发症情况,分颌间固定组62例,内固定组120例,颅颌绷带组24例。结果治疗后发生的并发症有骨感染4例,医源性损伤2例,牙合干扰3例,错牙合畸形2例,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2例。结论下颌角骨折的治疗应首选坚强内固定,应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案,加强术前、术后抗感染治疗及术后肌功能训练,对骨折线上的阻生齿应尽可能保留,以减少并发症。
成年人第一磨牙拔牙间隙变化的临床研究
邓军;杨小民;庞春燕;牟雁东
口腔医学. 2007, 27(9):  489-490. 
摘要 ( 4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拔牙方法对第一磨牙拔牙间隙变化的影响,分析拔牙间隙变化的原因和预防办法。方法选择44例需拔除第一磨牙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3组,A组17例,拔牙后不作特殊处理。B组15例,对患牙近、远中邻牙调牙合后再拔牙。C组12例,拔牙后戴用可摘过度性义齿。分别测量各组患者拔牙后30 min、3个月时拔牙间隙的近、远中方向最小径,比较分析各组间拔牙间隙变化的情况。结果拔牙后30 min与拔牙后3个月比较,A组拔牙间隙有显著性减小(P<0.001)。B组和C组拔牙间隙都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拔牙后3个月内,调牙合和过渡性义齿修复均可阻止第一磨牙拔牙间隙的减小,有利于维持拔牙后牙列稳定。
综述
三焦点牵张成骨术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何志良;王银龙;陈乔尔
口腔医学. 2007, 27(9):  491-493. 
摘要 ( 4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牵张成骨术在口腔外科应用日益广泛,该文就三焦点牵张成骨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发光二极管光固化灯应用于复合树脂的研究进展
解路杨;张保卫
口腔医学. 2007, 27(9):  494-496. 
摘要 ( 3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发光二极管(LED)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其作为光源的光固化灯广泛应用于临床,该文就LED的发展历史、发光原理以及LED光固化灯的特点、临床应用及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种植体-骨界面的研究新进展
王培;高平
口腔医学. 2007, 27(9):  497-499. 
摘要 ( 4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牙种植术后种植体的负重能力主要依赖于良好的种植体-骨界面。成骨细胞是影响骨整合的一个重要因素。种植体的表面特性也与骨整合密切相关。该文对种植体-骨界面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临床实践
正轴簧与匣型曲在方丝弓矫治中的疗效比较
许辉明;陈雪芬
口腔医学. 2007, 27(9):  500-501. 
摘要 ( 4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比较正轴簧和匣型曲在方丝弓矫治中的疗效。方法使用普通方丝弓托槽,在同一患者的两侧倾斜牙齿上分别应用正轴簧和匣型曲,观察各自正轴的效果。结果使用正轴簧正轴的速度稍快于使用匣型曲,减少椅旁操作时间,使用正轴簧者无托槽脱落,使用匣形曲者有2次托槽脱落。结论正轴簧竖直牙轴的效果略优于匣型曲。
颌骨骨折伴颅脑损伤适时复位固定的临床探讨
丁季元
口腔医学. 2007, 27(9):  501-502. 
摘要 ( 4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颌颅联合伤伴颌骨骨折患者选择合适时间进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骨折的探讨。方法对47例颌骨骨折合并有颅脑损伤的患者(上颌骨35例;上下颌骨复合骨折12例)根据病情择时进行微型钛板颌骨内坚固内固定术。结果仅1例术后颅内感染(后经及时控制治愈),其余均Ⅰ期愈合,1例4个月后钛板暴露,取出。患者的咬合关系,张口度均恢复良好。47例患者未出现特殊情况,痊愈出院。结论颌骨骨折伴颅脑损伤患者,应以抢救生命为主,延期颌骨复位固定处理。
分体式桩核在磨牙修复中的应用
万书健;杨斌;庄健
口腔医学. 2007, 27(9):  502-503. 
摘要 ( 4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估分体式桩核冠修复大面积牙体缺损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3例大面积牙体缺损的磨牙行分体式桩核冠修复,并进行跟踪调查,评估其临床修复效果。结果分体式桩核冠修复大面积牙体缺损磨牙的成功率达85.8%。结论分体式桩核冠是修复大面积牙体缺损磨牙的有效手段,其临床修复效果满意。
着色牙冷光美白技术临床效果观察
钟晓波;何娅;邓丽华
口腔医学. 2007, 27(9):  503-504. 
摘要 ( 4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价Beyond冷光美白技术对着色牙美白的临床效果。方法用Beyond冷光美白系统对着色牙进行美白,观察美白效果及牙齿敏感情况。结果60例牙齿颜色平均改善8.22个色阶;对效果满意者占77%,一般者占15%,不满意者占8%。术中无牙齿敏感者占43%,轻度敏感者占50%,明显敏感者占3.3%,不能忍受者占3.3%。术后6个月内颜色平均回复2.37个色阶。结论Beyond冷光美白技术对着色牙美白安全、快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