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36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6-09-28
述评
药物诱发性天疱疮
龚旺 魏子豪 陈谦明 曾昕
口腔医学. 2016, 36(9):  769-773. 
摘要 ( 7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药物诱发性天疱疮是天疱疮的一种特殊类型,病情一般较轻微,口服诱发药物病情加重或复发,药物与发病过程有着确切的联系。目前报道的药物诱发性天疱疮病例越来越多,诱发药物种类也增多,主要分为巯基类药物和非巯基药物。现大多认为其发病机制与遗传和药物相关,药物发病机制主要体现在生化作用和免疫作用两个方面。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与药物种类相关,主要表现为落叶型和寻常型。新的辅助诊断方法(体外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运用,为确定诱发药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32-2B免疫染色为药物诱发性天疱疮的诊断和预后提供有效价值。
基础研究
纳米金颗粒的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
李昀 孙沫逸 马超 鞠骏 倪前伟 高涛 赵振彦 任一雄
口腔医学. 2016, 36(9):  774-777. 
摘要 ( 8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制备纳米金颗粒并初步探讨其生物相容性。方法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合成纳米金颗粒(GNPs),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其尺寸和形貌,利用光谱仪记录所制得的纳米金溶液的紫外-可见光谱(UV-Vis)。体外实验运用MTT比色分析法研究纳米金颗粒的细胞毒性;体内实验通过HE染色观察注射纳米金颗粒后动物心、肝、脾、肾的组织学变化。结果 TEM表征和紫外-可见光谱结果显示成功合成直径均一的球形纳米金颗粒。MTT结果显示一定浓度的纳米金颗粒不影响人咽鳞状细胞癌细胞系FaDu的增殖,无细胞毒性。HE染色结果显示所有动物心、肝、脾、肾组织无组织学变化和毒副反应。结论 成功制备了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纳米金颗粒,展现出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包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乙二胺/聚己内酯微囊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李杨 徐增琦 詹甜甜 高 洁 程 杰 吴煜农 叶金海
口腔医学. 2016, 36(9):  778-783. 
摘要 ( 6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本文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一种新型的包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经过乙二胺(Ethylenediamine,ED)修饰的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e,PCL)微囊支架(VEGF/ED-PCL),测试其表征,并研究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的粘附及增殖和成血管作用。方法:运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CL微囊,以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其粒度分布;通过二氯甲烷蒸汽熏蒸微囊,扫描电镜扫描支架表面形态,选取融合度最适宜的支架;体外释放实验测试VEGF微囊的体外释放性能;使用乙二胺浸泡法修饰PCL微囊支架,利用接触角测试仪测试其亲水性;将HUVEC细胞接种于微囊支架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形态,并通过CCK-8实验测试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生长情况;同时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支架植入小鼠皮下,两周后处死小鼠,取得支架周围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光学显微镜下分别比较两组微血管形成数目。结果:成功制备VEGF/ED-PCL微囊支架;VEGF/ED-PCL微囊支架细胞增殖高于VEGF/PCL微囊支架组、PCL微囊支架组;植入VEGF/ED-PCL微囊支架的小鼠皮下微血管生成高于PCL支架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制备乙二胺修饰的包载VEGF的PCL微囊支架有很好的体外缓释性能,表面适宜成血管细胞粘附及增殖,在小鼠体内促进血管的形成。
牙科用微弧氧化后锆基非晶合金的组织相容性研究
王芳 程翔 刘桂英 马越 孙英博 曹尤雅 孙宇
口腔医学. 2016, 36(9):  784-787. 
摘要 ( 7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进行口腔黏膜刺激实验和皮下植入实验,研究微弧氧化后锆基非晶合金的组织相容性。 方法 实验参照ISO 10993-6:1994标准,分别将微弧氧化前后的锆基非晶合金和对照用的钛合金制备成直径5 mm,厚0.5 mm的圆片样品和直径1.5 mm,长5 mm的柱状样品,进行口腔黏膜刺激实验和皮下植入实验。 结果 口腔黏膜刺激实验未出现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组织学观察与阴性对照无显著性差异;皮下植入实验结果显示1周时可见局部组织轻微红肿,组织切片可见少量炎细胞,4周、12周炎症反应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减轻,试件周围均形成了包膜,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包膜逐渐变薄、透明度增高,新生毛细血管的数量增加。各周期中微弧氧化后的锆基非晶合金组皆比实验组的炎细胞数目少,毛细血管数量多,包膜薄,透明度高。说明微弧氧化后的锆基非晶合金组织相容性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结论 作为新型口腔医学植入材料,锆基非晶合金性能优异,但是其生物惰性阻碍了这种材料的应用。微弧氧化处理有效的降低了锆基非晶合金的生物惰性,在保持了锆基非晶合金的优异性能的同时,获得了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添加T-ZnOw对藻酸盐印模材料抗菌性的影响
王欣荣 孙娴静 孙国姝
口腔医学. 2016, 36(9):  788-790. 
摘要 ( 5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添加四针状氧化锌晶须(T-ZnOw)对藻酸盐印模材料抗菌性的影响。方法 向藻酸盐印模材料中加入0%、1%、3%、5%、7%、10%质量比的T-ZnOw,采用薄膜密贴法检测其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抗菌效果。结果 分析数据可得,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抗菌剂量的增高,抗菌率明显增高,添加抗菌剂质量比达5%时,抗菌率达99%以上。结论 添加T-ZnOw可增加印模材料的抗菌性,5%为其最佳添加量。
人参皂苷Rg3对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M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罗锐 张瑞智 龚正林 张萍
口腔医学. 2016, 36(9):  791-795. 
摘要 ( 5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人参皂苷Rg3对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M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终浓度为10 μg/mL、50 μg/mL、100 μg/mL、150 μg/mL、200 μg/mL的人参皂苷Rg3处理SACC-M 24、48、72 h后,用MTT、流式细胞仪检测和观察SACC-M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和凋亡情况。 Real-time PCR 检测凋亡基因bax、caspase-3的表达。EMSA法检测NF-κB活性。结果: 10~200 μg/mL的人参皂苷Rg3均可显著性抑制SACC-M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且200 μg/mL的Rg3诱导的凋亡率最高,为88.69%;Real-time PCR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g3可以显著性诱导凋亡基因bax,caspase-3表达水平的上升(P<0.05);EMSA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g3可以抑制SACC-M细胞中NF-κB的活性。结论:人参皂苷Rg3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从而增加凋亡基因bax、caspase-3的表达,最终抑制SACC-M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锶强化生物活性玻璃牙釉质粘合树脂的抗菌性能与机械性能测试
唐冠群 孟钰博 台银霞 王秋玉 李雷 刘一儒 朱宪春
口腔医学. 2016, 36(9):  796-800. 
摘要 ( 8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向正畸牙釉质粘合树脂中添加锶强化生物活性玻璃,并对其抗菌性能及机械性能进行测试,寻求合适的添加比例,为正畸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别将质量分数为1%、2%、3%、4%、5%的锶强化生物活性玻璃掺入到牙釉质粘合树脂中作为实验组:1、2、3、4、5组,未掺入锶强化生物活性玻璃的牙釉质粘合树脂作为对照组:0组。采用抑菌环法、贴膜法对以上各组进行抑菌活性测试;应用万能试验机对以上各组的剪切强度进行测试,观察并记录托槽脱落后牙面牙釉质粘合树脂残留指数(ARI)。结果 各实验组及对照组均未出现抑菌环,实验组4、5组抗菌率达到99.9%,具有强抗细菌作用;实验各组的剪切强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各组之间比较,随掺入比例增加,剪切强度呈现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各组剪切强度均在临床可接受的剪切强度范围内,能够满足正畸临床要求;实验各组及对照组牙面均有牙釉质粘合树脂残留,ARI计分均在2-4分之间,各组间ARI计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掺入4%质量分数的锶强化生物活性玻璃的正畸牙釉质粘合树脂即表现出强抗菌作用;剪切强度能够达到正畸临床需要;并对釉质表面粘合树脂的残留量无影响。
不同喷砂条件对氧化锆/间接修复树脂双层结构剪切强度的影响
李新 苏乃川 廖运茂 刘文佳 王航
口腔医学. 2016, 36(9):  801-805. 
摘要 ( 5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不同喷砂压力、喷砂时间以及喷砂氧化铝颗粒大小对牙科氧化锆与间接修复树脂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 方法 250个氧化锆试件根据不同的喷砂压力、喷砂时间及喷砂氧化铝颗粒大小随机分成25组,对照组氧化锆不接受表面喷砂。使用万用试验机对每一组氧化锆试件与间接修复树脂界面的剪切强度进行测量并比较。并观察断面断裂模式。 结果 随着喷砂时间、喷砂颗粒尺寸增加,氧化锆与间接修复树脂界面剪切强度随着增加(P<0.0001;P<0.0001)。喷砂压力由0.1 MPa增加至0.2 MPa时,界面剪切强度增加(P=0.036),当喷砂压力由0.2 MPa增加至0.4 MPa或0.4 MPa增加至0.6 MPa,界面剪切强度未有显著变化(P=0.609;P=0.689)。C型断裂模式随着剪切强度增加出现概率也增加。 结论 在牙科领域氧化锆与间接修复树脂粘结中采用21 s、0.2 MPa及110 μm的喷砂条件最为适合。
临床研究
双切口手术治疗舌下腺囊肿机制初探
李萌宇 华洪飞 汪勇 张志愿 杨驰 王绍义 王绍义
口腔医学. 2016, 36(9):  806-808. 
摘要 ( 7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前期我们研究发现,双切口手术技术是有效治疗舌下腺囊肿的方法。本研究是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双切口手术治疗舌下腺囊肿的机理,为潴留性囊肿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方法 分析2013.1月至2016.2月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诊治采用双切口手术治疗的舌下腺囊肿19例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均为口内型。在舌下腺囊肿的最高处设计两条平行切口,黏液排干净之后,在囊肿的黏膜中层缝合切口,形成两个窦道,观察术后舌下区的变化和囊肿消失的情况。结果 治愈16例(84.2%),复发3例(15.8%);术后7天,创面裂开14例,缝线在位5例。复发患者中,创面裂开1例,缝线在位2例,均经二次手术后囊肿消失。结论 双切口手术是治疗口内型舌下腺囊肿的一种新方法,其机理可能与黏膜缝合形成的窦道,或切口破裂处菲薄的黏膜破溃形成的窦道引流潴留囊液有关。
前方牵引加舌刺早期矫治伴舌习惯的骨性Ⅲ类高角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王思 李煌 杜娟 陈金林
口腔医学. 2016, 36(9):  809-812. 
摘要 ( 6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上颌前方牵引加舌刺矫治替牙期伴舌习惯的高角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 方法:7例适应症患者接受前牵加舌刺的矫形治疗,采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分析软硬组织矫治前后的改变。结果:所有患者前牙建立正常的覆盖,正常或稍浅的覆牙合。上颌骨向前发育,下颌骨后退,下颌平面角无明显增大,上下颌骨间不调改善,鼻唇角减小,面型明显改善。 结论:使用上颌前方牵引加舌刺能有效治疗替牙期的伴舌习惯的高角骨性Ⅲ类错牙合.
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新生儿进行鼻-齿槽塑形治疗的临床研究
顾启慧 王宇婷 侯伟 韶青华 厉丹丹 马俊青 王震东
口腔医学. 2016, 36(9):  813-816. 
摘要 ( 7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观察鼻-齿槽塑形治疗(presurgical nasal- alveolar molding ,PNAM)对双侧完全性唇腭裂婴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出生10天-3个月的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新生儿进行鼻-齿槽的整形,测量治疗前后的双侧上唇裂隙宽度、前鼻突到唇裂距离、鼻小柱长度、唇裂交角,并用SPSS2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3-4个月的PNAM治疗后,双侧上唇裂隙宽度、前鼻突到唇裂距离明显减小,鼻小柱长度明显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唇裂交角减小,但无统计学意义。鼻外形左右基本对称,鼻翼外形恢复不明显,鼻小柱位于面部正中位置。结论:PNAM塑形治疗能有效减少双侧完全性唇腭裂婴儿的上唇裂隙宽度,压低前鼻突,伸长鼻小柱,改善鼻外观,降低手术难度。
EGCG开窗灌洗治疗颌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临床疗效
杨银辉 袁荣涛 孔丽 王科 贾暮云
口腔医学. 2016, 36(9):  817-820. 
摘要 ( 6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开窗灌洗治疗颌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18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患者,行局部开窗,并制作引流口保持器,分为2组:8例应用EGCG溶液灌洗囊腔,10例应用生理盐水灌洗囊腔。术后定期复诊,每2个月行曲面体层片及CT检查,观察比较两组囊腔变化情况,囊腔长径小于2cm时行二期手术刮除残余囊壁。结果 EGCG溶液灌洗病例,开窗灌洗6-10月后囊腔即缩小至长径小于2cm,行二期刮除手术。生理盐水灌洗病例,需10-16月囊腔缩小至长径小于2cm,可行二期刮除手术。EGCG灌洗病例的临床疗程较生理盐水灌洗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CG开窗灌洗可明显缩短颌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治疗周期。
软组织修形电刀在楔状缺损修复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观察
郑灏 查霖 黄健 赵宏惠 吴煜农 安宁 唐子春
口腔医学. 2016, 36(9):  821-824. 
摘要 ( 6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软组织修形电刀及排龈法在修复楔状缺损中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选择边缘位于龈缘以下0~2mm内楔状缺损活髓患牙80颗分成两组,分别用软组织修形电刀及排龈法进行充填治疗前龈缘处理,树脂充填,分别于术后半年、1年复查评估,利用改良USPHS标准进行临床评估疗效,统计分析两组疗效差异。结果 术后半年及1年复查软组织修形电刀组在边缘密合性及边缘着色方面均优于排龈组(P<0.05);半年复查软组织修形电刀组牙龈反应重于排龈组(P<0.05),而1年复查两组未见显著差异(P>0.05);其余方面评估术后半年及1年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 结论 在楔状缺损充填治疗中,软组织修形电刀在边缘密合性及边缘着色方面疗效优于排龈法。
综合治疗对牙周病患者切牙区牙龈乳头美学重建的效果观察
赵玺 李江波 王媛媛 刘华 米丛波
口腔医学. 2016, 36(9):  825-828. 
摘要 ( 7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牙周病基础治疗、正畸及修复治疗对牙周病患者切牙区牙龈乳头的美学重建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口腔中心收治的31例深覆(牙合)、既往不良修复导致牙周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牙周病基础治疗、正畸及修复治疗的综合疗法,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牙龈乳头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基础治疗后患者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 G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 PLI)、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 SBI)、临床牙周平均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 ,CAL)指标较治疗前显著的降低(P<0.05)。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后即刻、修复治疗后6个月的PD、GI、PLI、SBI、CAL指标均显著的低于治疗前(P<0.05),与基础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龈乳头指数分布显著的优于修复治疗后即刻(Z=-4.327,P<0.001)。修复治疗后6个月患者PH测定值较修复治疗后即刻显著的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取牙周病基础治疗、正畸及修复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对深覆(牙合)、既往不良修复导致牙周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使得患者前牙区获得较理想的美学效果。
McNamara分析法评价改良SUS2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合的临床疗效
浦逢燕 李青奕
口腔医学. 2016, 36(9):  829-831. 
摘要 ( 6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采用McNamara 分析法评价改良SUS2矫治器矫治安氏II类错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改良SUS2矫治器和传统SUS2矫治器治疗共20例安氏Ⅱ类错,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定位片采用McNamara分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改良SUS2组和SUS2组都造成了A点到N-FH垂线距离的减小,分别减小了0.6mm 和0.4mm。Lower 1 horizontal沿FOP分别前移了0.3mm和1.5mm。对于Lower 1 –Apo,则分别前移了0.6mm和2.5mm。结论:改良SUS2矫治器可以取得和传统SUS2矫治器相似的临床效果,但可以将排齐牙列放到前伸下颌之后进行,可以更好地利用患者的生长潜力。
以修复为中心的简易种植模板指导下三种备洞方法的精度比较
夏蕊 戎志静 丁明会 崔晓光 韩克难 李枢安
口腔医学. 2016, 36(9):  832-834. 
摘要 ( 7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分析比较3种种植备洞方法的精度。 方法 利用以修复为中心的简易种植模板在双侧后牙缺失的树脂模型上进行种植定位,分别用传统麻花钻逐级备洞法、Br?nemark备洞法和阶梯式钻逐级备洞法对环氧树脂模型进行体外模拟种植备洞,最后测量三种方法备洞后种植窝与模板植入道之间的角度及偏差值。结果 不同备洞方法均存在一定偏差值,其中传统麻花钻备洞法的偏差最大(7.06°±0.37°),阶梯钻备洞法次之(4.84°±0.75°),Br?nemark备洞法最小(2.68°±0.77°)。结论 在以修复为中心的简易种植模板引导下,Br?nemark备洞法精度最高,最适合配合以修复为中心的简易种植模板进行手术。
病案分析
1例上颌侧切牙牙内陷根管再治疗病案报告
季雄飞 马鸣 魏昕
口腔医学. 2016, 36(9):  835-837. 
摘要 ( 6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牙内陷又称牙中牙,多发于上颌侧切牙。本篇文章报导的病例是OehlersII型牙内陷,伴根尖未发育完全,且于外院做过根管不完善的治疗。拍摄根尖片及锥形束CT(CBCT)了解患牙根管形态及根尖周状况,制定治疗方案并实施,根管再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预后。
调查研究
四川凉山7~14周岁彝族学生恒牙龋的调查与分析
尹灿凤
口腔医学. 2016, 36(9):  838-840. 
摘要 ( 6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了解四川凉山7~14周岁彝族学生患龋情况,为民族地区中小学生龋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口腔检查诊断标准,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7、9、12及14周岁四个年龄段的954名彝族学生进行龋病调查。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四川凉山7~14周岁彝族学生恒牙患龋率为43.50%,龋均为1.21。女性彝族学生患龋率为50.52%,男性彝族学生为3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龋率随年龄增长明显升高,龋坏主要发生在第一恒磨牙,且下颌高于上颌。总的充填率为零。结论 凉山彝族学生患龋情况严重,预防和治疗为空白,他们的口腔健康问题应受到更多的关注。
MTA或氢氧化钙直接盖髓对因龋露髓恒牙活髓保存疗效的Meta分析
张瑶 曹钰 万领 夏登胜
口腔医学. 2016, 36(9):  841-844. 
摘要 ( 5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比较因龋露髓恒牙使用三氧化钙无机聚合物( 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 MTA)或氢氧化钙 (calcium hydroxide, CH)进行直接盖髓以保存活髓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筛选国内外有关采用MTA或CH进行直接盖髓的龋坏恒牙活髓保存的临床研究,检索范围为建库至2015年7月15日。在严格筛选资料和质量评价的基础上,采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临床对照试验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MTA或CH直接盖髓治疗因龋露髓恒牙的疗效数据具有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MTA优于C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合并=3.65,95%CI=2.54~5.26,P<0.00001)。结论 使用MTA直接盖髓治疗因龋露髓恒牙的活髓保存效果良好,与CH比较,更适合作为直接盖髓材料。但由于本研究中部分文献的质量不高,纳入文献相对较少,上述结论还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临床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综述
复合树脂细胞毒性检测方法的进展
郭晓伟 严敏 宫海环 冯丹 张佳慧 朱松
口腔医学. 2016, 36(9):  845-848. 
摘要 ( 6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保证复合树脂临床应用安全有效的重要标准,体外细胞毒性实验作为生物学评价筛选实验最常用的项目之一, 对复合树脂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就体外细胞毒性实验方法的进展作一综述。
渗透树脂的临床应用进展
徐云龙 周洲 于金华
口腔医学. 2016, 36(9):  849-851. 
摘要 ( 7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渗透树脂材料是近年来出现的牙科修复材料,因其具有微创、无痛、美学效果好、渗透性能佳等优点,正在临床工作中广泛运用。本文就渗透树脂在早期龋、釉质白斑及其联合运用方面进行综述。
天疱疮临床诊疗研究进展
杨丽群 范媛
口腔医学. 2016, 36(9):  852-856. 
摘要 ( 5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天疱疮(pemphigus)是一类累及皮肤和黏膜的自身免疫性疱病,基本病理变化为棘细胞层松解。患者血清内存在针对桥粒芯蛋白(desmoglein, Dsg)的自身抗体,该抗体是诊断天疱疮的免疫学指标,同时与病情变化相关。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天疱疮的首选药物,然而如何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依赖于一个能准确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稳定合理的评分系统。本文将对近年来天疱疮的诊断、病情评分系统以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报道
渗透树脂治疗早期龋的研究新进展
宋玉梦 郭威
口腔医学. 2016, 36(9):  857-860. 
摘要 ( 6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早期龋的发生是牙釉质脱矿与再矿化交替进行的动态过程,阻止脱矿的进展是治疗早期龋的关键。渗透树脂作 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粘性低,表面张力小的特点,可进入龋损的微小孔隙并堵塞封闭形成屏障,阻止龋损的进展。树脂渗透技术是近年来治疗早期龋的新技术,具有微创,无痛的优点,易于被患者接受。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渗透树脂的渗透原理、临床效果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将对上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激光在动物模型牙体牙髓方向中的应用进展
王昊明 洪瑾
口腔医学. 2016, 36(9):  861-864. 
摘要 ( 7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激光的多种优异性能,现已被应用于口腔医学的各个领域。激光除应用于口腔软组织外,亦可对硬组织进行多项治疗。但在应用于临床之前还需有相应的动物实验数据作指导。本文就激光在动物模型中对于牙体牙髓方面的研究效果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