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41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1-12-28
基础研究
TGF-β1受体对ClC-3氯通道在正畸骨代谢中表达的影响
卢晓琳 王欢 曹猛 金作林
口腔医学. 2021, 41(12):  1057-1061. 
摘要 ( 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TGF-β1受体(TGF-β1 receptor,TβR)对成骨细胞中ClC-3氯通道表达的影响,初步探索TβR在ClC-3氯通道调控细胞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通过CCK-8试剂盒法和Real-Time PCR法检测TβR抑制剂在MC3T3-E1细胞中对TβRI、TβRII表达的最佳抑制方式;然后观察阻断TβR对ClC-3氯通道表达的影响,以及通过siRNA基因转染技术阻断ClC-3氯通道观察对TβRI、TβRII表达的影响;最后观察TβR对成骨相关基因(Alp、Runx2)表达的影响。结果浓度为2μM的TβR抑制剂作用MC3T3-E1细胞24h对TβRI、TβRII表达抑制作用较好,并且对细胞的毒性作用较小。抑制TβR表达可促进ClC-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P<0.05),同样下调ClC-3氯通道的表达,TβRI和TβRII基因的表达升高(P<0.05),TRβII升高程度强于TβRI。阻断TβR可促进成Alp、Runx2的表达(P<0.05)。结论TβR可抑制骨代谢过程中ClC-3氯通道在成骨细胞中的表达,TRβII对ClC-3氯通道的表达更敏感。
载辛伐他汀PCL-Gt/PCL屏障膜对兔颅骨缺损修复作用的研究
黄崇上 朱慧勇
口腔医学. 2021, 41(12):  1062-1067. 
摘要 ( 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载有辛伐他汀的PCL-Gt/PCL膜修复兔颅骨缺损,观察PCL-Gt/PCL-辛伐他汀膜修复兔骨缺损的作用。方法:制备PCL-Gt/PCL-辛伐他汀膜,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态,检测辛伐他汀缓释量。选取18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制备兔颅骨临界骨缺损模型。空白组缺损区不放置生物膜,阴性对照组缺损区植入PCL-Gt/PCL膜,实验组缺损区植入PCL-Gt/PCL-辛伐他汀膜。分别于术后4、12周处死各组动物,行Micro-CT、HE染色等检测。结果:扫描电镜结果提示所获得的PCL-Gt/PCL-辛伐他汀电纺膜呈多层纤维交错结构,不同组织面具有不同的孔径,所载的辛伐他汀能够稳定、缓慢释放长达28天。Micro-CT检测及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新生骨形成及骨缺损愈合情况显著优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组(P<0.05)。结论:实验表明PCL-Gt/PCL-辛伐他汀膜具有明显的促进成骨能力,防止纤维细胞长入缺损区,可加速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提高修复质量。
坏死性凋亡在大鼠牙移动过程中对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
季开心 陈思言 张敏杰 张苗苗
口腔医学. 2021, 41(12):  1068-1072. 
摘要 ( 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观察在大鼠牙齿移动过程中坏死性凋亡对牙齿移动及牙周组织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上颌牙齿移动正畸模型,根据坏死性凋亡抑制剂Necrostatin-1(Nec-1)的使用情况,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抑制剂组(B组)、加力组(C组)、加力+抑制剂组(D组)。游标卡尺测量上颌第一磨牙前移距离,HE染色观察压力侧玻璃样变情况,免疫组化检测第1、3、7、10、14天压力侧牙周组织中RANKL、OPG的表达变化。结果 A组和B组中大鼠牙齿无移动,压力侧未出现玻璃样变区域,同时RANKL与OPG表达较少。C组与D组牙齿出现移动,在第3、7、10、14天时两组移动距离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第7天时RANKL表达达到顶峰,出现大面积玻璃样变区域,OPG在加力后第10天表达达到顶峰;D组中RANKL与OPG表达趋势变化与C组一致,在第7、10天时表达量均小于C组,大量玻璃样变区域在第10天中出现。结论 坏死性凋亡在正畸牙齿移动某一过程中可以促进牙齿移动,Nec-1减少牙周组织中RANKL与OPG表达,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成熟,阻碍牙齿移动。
精氨酸联合生物活性玻璃对乳牙釉质龋再矿化的研究
张芮 贡敏 祁建艳 周红艳 刘茜 王珏 梅予锋
口腔医学. 2021, 41(12):  1073-1076. 
摘要 ( 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精氨酸联合生物活性玻璃对乳牙釉质早期龋的再矿化性能。方法 将乳牙人工龋样本随机分为5组:①6%生物活性玻璃组 ②6%生物活性玻璃+1%精氨酸组 ③6%生物活性玻璃+2%精氨酸组 ④6%生物活性玻璃+4%精氨酸组 ⑤去离子水组,并进行14天的pH循环。显微硬度仪检测釉质表面硬度,电镜观察釉质的表面形貌,能谱分析仪分析表面的钙磷含量及钙磷比。结果 各组表面硬度恢复率(%)分别为(54.49±2.44)、(65.95±4.11)、(67.00±2.03)、(63.73±1.64)、(8.46±2.63);各组均形成新的钙化层,添加2%及4%精氨酸组的釉质表面最为平坦;精氨酸协同组钙磷含量及钙磷比均显著高于生物玻璃组,其中2%及4%精氨酸组钙磷比与正常釉质相似。结论 精氨酸与生物活性玻璃对乳牙早期龋的再矿化有协同作用,其中添加2%精氨酸组综合能力最佳。
临床研究
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患者颧牙槽嵴有效骨量的CBCT研究
仲伟洁 叶俊杰 王华 张卫兵 王林
口腔医学. 2021, 41(12):  1077-1080. 
摘要 ( 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CBCT评估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患者颧牙槽嵴骨骼特征,并分析微种植体的植入风险。方法:选取2016—2020年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的67例成年患者的CBCT数据,按照垂直骨面型分为三类。在冠状面上确定左侧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一磨牙远中颊根、第一磨牙远中颊根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之间三个测量截面,分别测量三个截面上与上颌后牙牙合平面成65°和70°处颧牙槽嵴的有效骨量。结果:颧牙槽嵴处的测得的有效骨量的测量平均值自第一磨牙近中颊根向后至第一磨牙远中颊根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之间逐渐减小;高角组,均角组和低角组患者在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一磨牙远中颊根、第一磨牙远中颊根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之间三个测量截面处测得的有效骨量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上颌颧牙槽嵴区植入微种植体前应拍摄CBCT,宜选用6mm短种植体于第一磨牙近中颊根处,在根尖水平与牙合平面成70°植入以减少植入后穿通上颌窦的风险。
数字化??板在骨性Ⅲ类错??患者双颌手术中的应用及评价
林雯 王羽立 杜一飞 程杰 江宏兵 万林忠 袁华
口腔医学. 2021, 41(12):  1081-1087. 
摘要 ( 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验证数字化??板在骨性III类错??患者双颌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并与传统??板比较。方法:选取40名实施双颌手术的骨性III类错??患者,分为传统??板组与数字化??板组,各20名。在ProPlan CMF 3.0中测量比较设计与实际颅颌模型中14个测量点到参考平面的距离与3个测量平面与参考平面的角度,并比较传统??板组与数字化??板组的模拟及实际的差值。结果:数字化??板组术前模拟与术后实际颅颌模型的所有线性测量指标之间的差值均小于2mm,角度测量指标的差值均小于4°。数字化??板组的L1-Y、GoL-X、GoL-Y、GoR-X、GoR-Y、CoL-Y、CoR-Y的模拟与实际值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2)。传统??板组与数字化??板组的L6L-X、GoR-X、LOP-X、MP-X、GoL-Y、MP-Z的模拟与实际的差值有统计学差异(P≤0.046)。结论:数字化??板在双颌手术中的应用安全可靠并且较传统??板更为精确有效。
香肠技术在刃状牙槽嵴中的水平骨增量效果研究
金佳杨 汪婷 周健 于艳春 樊明星 林海燕
口腔医学. 2021, 41(12):  1088-1093. 
摘要 ( 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在刃状牙槽嵴患者中应用香肠技术,评估其水平骨增量效果并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纳入杭州口腔医院种植科缺牙区剩余牙槽骨宽度窄于5 mm的患者12例,共包含18个水平骨增量位点。收集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9月种植位点的CBCT数据,通过6D Dental Planning Software进行拟合,测量距术前牙槽嵴顶中点垂直向距离1mm、3mm、5mm、7mm位点处的牙槽骨宽度。SPSS25.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mm、3mm、5mm、7mm截面处术后9月较术前牙槽骨水平骨量平均增加量分别为2.26mm;3.13mm;3.17mm;2.81mm。术后9月骨量较术前骨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邦弗伦尼Bonferroni):1mm、3mm、5mm、7mm截面处术后9月骨量较术前有显著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F=36.83;P<0.05);(F=76.13;P<0.05);(F=57.29;P<0.05);(F=24.10;P<0.05)。结论:香肠技术可有效改善刃状牙槽嵴水平向骨缺损问题。
Ⅲ类固定磁力功能矫治器对颞下颌关节影响的MRI研究
韩启蒙 尹康
口腔医学. 2021, 41(12):  1094-1199. 
摘要 ( 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研究Ⅲ类固定磁力功能矫治器矫治后颞下颌关节的改建情况。方法:选择15例矫治前经X线头影测量分析,诊断为功能性和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Ⅲ类固定磁力功能矫治器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使用MRI评估颞下颌关节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关节前间隙增大,后间隙减小,关节间隙指数减小,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发生向后移位;2.盘髁角、前带盘髁角增大,关节盘在生理范围内前移位,关节盘前带位置的变化与后带位置的变化一致;3.髁突头角增大,髁突前屈;4.节窝后斜面角和关节窝角,差异不显著。结论:固定磁力功能矫治器治疗后生长期Ⅲ类错畸形患者的TMJ发生了适应性改变,固定磁力功能矫治器矫治后髁突向后移位,关节盘前移位,双板区厚度减小,髁突头前屈。
改良片段弓联合微种植支抗技术对中重度牙列拥挤伴前牙唇倾的正畸疗效评价
陈於茂 傅一佳 金敏 陆史俊
口腔医学. 2021, 41(12):  1100-1103. 
摘要 ( 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片段弓联合微种植支抗技术对中重度牙列拥挤伴前牙唇倾患者的临床矫治疗效。方法:选择12例中重度牙列拥挤伴前牙唇倾的患者,采用直丝固定矫治器结合改良片段弓及微种植支抗技术排齐牙列,关闭间隙,改善前突。通过模型测量及x线头影测量分析患者矫治前后的改变情况,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矫治后,患者牙列拥挤及前牙唇倾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前牙覆合覆盖正常,后牙咬合稳定。结论:改良片段弓联合微种植支抗技术能避免矫治过程中前牙的往复移动,缩短矫治疗程,获得理想的矫治效果。
开窗减压术联合Ⅱ期手术治疗颌骨成釉细胞瘤的疗效分析:临床回顾性研究
樊泽宇 王泽正 张磊 肖涛 谢狄亚 雷东莹 王志勇
口腔医学. 2021, 41(12):  1104-1110. 
摘要 ( 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开窗减压术联合Ⅱ期手术及单纯刮治术、单纯切除术治疗颌骨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M)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对92例颌骨A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image j软件测量,运用配对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开窗减压术联合Ⅱ期手术治疗的有效率、颌骨恢复量及下牙槽神经损伤率。运用卡方检验、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及Kaplan-Meier等方法评估分析颌骨AM患者的复发率,探究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组织病理分型、不同手术方法对于颌骨AM复发率的影响。结果 92例患者的年龄分布为8~76岁,其中0~20岁16例、20~40岁42例、40岁以上34例。性别分布男54例,女38例。根据临床分型分为单囊型33例,经典型 59例。根据组织病理学分为:单囊型:33例;滤泡型:28例;丛状型:24例;基底细胞型:5例;棘皮瘤型:1例;颗粒细胞型:1例。行单纯刮治术治疗的42例,行单纯切除术的25例,行开窗+II期手术的25例。开窗减压术治疗下颌骨AM患者中可测量患者的有效率为77.8%,病变平均缩小率为52.7%(P<0.05)。可测量的颌骨AM患者中14例开窗减压术前的瘤腔周围最薄处颌骨厚度<5 mm,经开窗减压术后恢复至5 mm以上(P<0.05)。开窗减压术+Ⅱ期刮治手术治疗下颌骨AM后的下唇麻木率为31.6%,行单纯刮治术治疗后的下唇麻木率为36.1%(P>0.05)。92例患者中33例复发,总复发率为35.9%,开窗+Ⅱ期刮治术复发率(21.05%)比单纯刮治术复发率(54.76%)更低(P<0.05),单纯切除术(24%)比单纯刮治术(54.76%)复发率更低(P<0.05)。性别、年龄、病理分型、发病部位、开窗与否、手术方式的多因素cox回归检验显示这些因素对颌骨AM复发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刮治术,开窗+刮治术,切除术的3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4.39%,16%,4%。结论 开窗减压术能降低颌骨成釉细胞瘤瘤腔面积,增加骨厚度,有利于成釉细胞瘤患者的颌骨保存。开窗+II期刮治术以及单纯切除术相对单纯刮治术均能降低成釉细胞瘤患者复发率。同时,开窗减压术不会增加II期手术的复发风险。
数字印模技术在下颌游离端可摘局部义齿制作中的应用
张力 姚丽娜 林滔
口腔医学. 2021, 41(12):  1111-1116. 
摘要 ( 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探讨使用模拟压力数字模型进行游离端可摘局部义齿制作技术的应用。方法 对21个研究对象采用2种不同方法制作义齿。实验组使用3shape口腔数字印模仪扫描患者口腔软硬组织形态及咬合关系,生成数字模型,与患者CBCT数据一同导入义齿设计软件。依据余留牙位置将CBCT影像与数字模型进行拟合对齐,获得骨形态与对应粘膜厚度信息。对数字模型进行虚拟磨除或缓冲操作,生成模拟压力数字模型,在此模型上设计义齿支架,3D打印支架,最后排牙充胶完成义齿制作。对照组采用模型置换技术获得压力印模模型完成义齿制作。通过测试对比两组义齿临床效果,并对两种方式取得的工作模型游离端上对应的63个位点粘膜形态差异进行测量分析。结果21个研究对象,实验组粘膜压痛比例4.76%明显低于对照组23.81%。模拟压力数字模型与压力印模模型对应的63个位点粘膜差异性分析显示,近基牙端牙槽嵴顶软组织变形,实验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11;远基牙端实验组软组织形变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下颌隆突区实验组比对照组有更多缓冲空间,形态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将数字化印模与CBCT数据拟合进行个性化数字模型修整,可以选择性调整粘膜压力分布,有效缓解游离端可摘局部义齿游离端不均匀下沉及压痛,临床效果满意。
较大根尖囊状病变的非手术根管治疗疗效分析
吴成勇
口腔医学. 2021, 41(12):  1117-1120. 
摘要 ( 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较大根尖囊状病损的非手术根管治疗的疗效。方法 自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根尖透射影最大径大于10mm,边界清析根尖囊状病损的60例,其中A组32例患牙仅通过规范完善的根管治疗,B组28例在进行完善根管治疗后进行外科病变清除术,术后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结果 经过3-18月的随访,A组32例患者中12例愈合,16例改善,4例根尖未见明显变化,有效率达87.5%;B组28例患者治愈16例,好转12例,有效率达100%。经统计学检验,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非手术治疗对根尖周囊状病损有较高的成功率。在没有急性症状的较大根尖囊状病变的患牙,非手术治疗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综述
牙周炎与癌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刘雪威 林晓萍
口腔医学. 2021, 41(12):  1121-1124. 
摘要 ( 1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牙周炎与全身健康和系统性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牙周炎与癌症之间存在着相关性,牙周炎对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牙周炎患者患癌风险增加,但其具体机制尚未明确。本文就牙周炎与头颈癌、消化道癌、肺癌、肝癌、乳腺癌等癌症的相关性及相关机制作一综述。
仿生再矿化提高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耐久性的研究进展
侯妍妍 陈欢 冯杉杉 金毅夫 丁景瑜 朱松
口腔医学. 2021, 41(12):  1125-1128. 
摘要 ( 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成功的修复体必须具备功能性和耐久性 ,提高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耐水解和酶促降解对于提高粘接修复的耐久性至关重要。粘接界面再矿化有助于解决该问题。该文主要对仿生类似物诱导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再矿化的机制,常用产物及其表征做一综述。
Zebris下颌运动分析系统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胡婷姿 庞丽娇 杨海萍 施洁珺 何福明
口腔医学. 2021, 41(12):  1129-1133. 
摘要 ( 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下颌运动轨迹记录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技术,它能够帮助医师了解下颌运动的过程及原理,诊断疾病及评估干预手段的疗效。Zebris下颌运动分析系统作为近年来逐渐推广应用的下颌运动轨迹记录系统,具有其特殊的优势。本文对Zebris下颌运动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方式进行了介绍,并综述其应用。
无托槽隐形矫治整体移动的研究进展
杜庆玲 潘恩僦 余飞 李伯休 林新平
口腔医学. 2021, 41(12):  1134-1137. 
摘要 ( 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无托槽隐形矫治凭借美观、舒适等优点,受到众多医生和患者的青睐。因矫治力加载的特殊性,其临床适应症较窄,如何实现牙齿整体移动成为拓宽适应症的重要一环。但目前关于整体移动的研究缺乏系统整理,本文将对整体移动生物力学基础、控根附件种类、控根附件优化措施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以期为临床上无托槽隐形矫治提供参考。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盘与髁突改变的MRI表现及相关性研究现状
段振芳 马宇锋 宋琰
口腔医学. 2021, 41(12):  1138-1142. 
摘要 ( 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常的关节盘–髁突关系对于颞下颌关节的健康十分重要,它的改变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磁共振成像(MRI)被认为是颞下颌关节盘–髁突关系紊乱及软组织形态成像的金标准,被广泛地用于颞下颌关节特征的评估、协助诊断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中。目前多数研究表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早期阶段可能表现为关节盘的前外侧移位、双凹形态的改变。关节盘形态、位置的改变进一步导致髁突长度、高度及旋转角度等发生变化,使疾病向更严重的阶段发展。TMD患者关节盘的位置和形态改变、髁突的解剖学变化与关节盘移位具有相关性,被认为引起是TMD最常见的原因。
种植体周围炎的免疫应答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廖安琪 杨仁丽 杨醒眉
口腔医学. 2021, 41(12):  1143-1147. 
摘要 ( 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种植体周围炎是种植体周围以黏膜炎症和骨吸收等软硬组织损伤为临床表现的一类菌斑相关性的炎性疾病,是导致种植修复失败的重要并发症。近年来,大量研究报道免疫应答在种植体周围炎发病及进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免疫调控可以影响种植体周围炎的发展与防治。本文就种植体周围炎中免疫应答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上颌中切牙种植进入鼻腭管的研究进展
李慧杰 高莺
口腔医学. 2021, 41(12):  1148-1152. 
摘要 ( 1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上颌中切牙缺失后常伴随唇侧骨壁吸收,造成唇腭向牙槽嵴宽度减少,出于前牙区美学修复的考量,种植位点常偏腭侧。鼻腭管(nasopalatine canal, NPC)在解剖位置上紧邻上颌中切牙种植位点,造成术中植体可能进入NPC,伴随腭部感觉异常和(或)种植体非骨结合,甚至发生种植体脱落。NPC穿孔作为上颌中切牙种植手术的并发症之一,不仅降低种植术成功率,还引起患者负面心理情绪。故本文就上颌美学区种植NPC穿孔的发生率、影响NPC穿孔相关因素、临床检查及诊断、预防措施及临床治疗方法等作一综述,为美学区种植避免NPC穿孔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