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29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09-12-28
上一期
下一期
基础与临床研究
塑性变形纳米化结构对小鼠成骨细胞骨架肌动蛋白影响的研究
陶凤娟,余优成,陈万涛,万鹏波,严明,王庆,于晓平
口腔医学. 2009, 29(12): 617-620.
摘要
(
3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纯钛表面塑性变形纳米化结构对小鼠成骨细胞系MC3T3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的影响。方法 采用塑性变形技术使纯钛表面纳米化,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钛板表面纳米化程度。应用罗丹明-鬼笔环肽染色细胞,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接种于纳米化钛板表面和对照钛板表面不同时间点后,MC3T3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纳米化钛板表面的结构早期能促进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纤维更充分的伸展,微丝纤维更清晰,6-12h差异最为明显,至24h后差异变得不明显。结论 纯钛表面塑性变形纳米化结构有利于MC3T3细胞的黏附、铺展和细胞骨架蛋白的充分伸展。
复合转矩弓丝在内收前牙时牙周组织应力分布三维有限元分析
林汤毅,王林,吴斌,郭玉杰
口腔医学. 2009, 29(12): 621-623,663.
摘要
(
4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平直的0.46mm×0.64mm的不锈钢方丝和复合转矩弓丝(retraction and torque arch)内收前牙,关闭拔牙间隙时上颌4个切牙的位移趋势和牙周组织应力分布。。方法 运用三维有限元分析,在已建立的模型上进行加载,加载点为托槽中心牙冠表面,复合转矩弓丝对4个切牙施加14N.mm、方向为牙冠唇向、牙根舌向的力矩,计算得到牙周膜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在前牙内收时,无论是使用不锈钢方丝还是复合转矩弓丝,牙颈部应力值均最大,其次最大值出现在根尖部。上颌4个切牙有远中移动和舌向移动的趋势,而在使用复合转矩弓丝的情况下,牙周膜最大主应力均比应用平直不锈钢方丝显著减小。结论 在前牙内收阶段使用复合转矩弓丝,能显著保持4个前牙的正常唇倾度,前牙接近整体移动,更符合生理移动的要求。
偏突颌患者颞下颌关节盘冠状向位置的MRI评估
夏碧清,王旭东,石慧敏,沈国芳,房兵,闫晋
口腔医学. 2009, 29(12): 624-628.
摘要
(
4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偏突颌畸形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盘-髁突位置在冠状位磁共振图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上的差异,并分析其关节盘移位程度与偏斜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54例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进行标准化临床影像学检查得到闭口斜冠状位MRI,通过计算机软件测量分析其冠状位关节盘内外侧移位情况,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各组间颞下颌关节盘-髁位置在冠状位磁共振图像上的差异。结果 40例偏突颌畸形患者中,偏斜侧7侧(17.5%)关节盘外侧移位,16侧(40.0%)内侧移位;而40侧偏斜对侧关节盘中,27侧(67.5%)关节盘内侧移位,仅2侧(5.0%)关节盘向外侧移位。14例(28侧)无偏斜骨性Ⅲ类患者中,18侧(64.3%)存在关节盘内侧移位,未发现外侧移位的关节盘。本研究证实了偏斜侧关节盘内外侧位置与偏斜对侧及无偏斜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中等到重度偏突颌患者偏斜侧关节盘位置与轻度及无偏斜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状位磁共振图像中显示,中等到重度偏突颌患者偏斜侧关节盘倾向于向外侧移位,偏斜对侧关节盘倾向于向内侧移位。
种植床自体骨移植在上颌窦闭合式提升中的临床应用
周文清,吴燕平,柳锋,陈学军,康春慧,周永强,郭海波
口腔医学. 2009, 29(12): 629-631.
摘要
(
3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种植床自体骨植骨行上颌窦闭合式提升后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上颌后牙缺失后剩余牙槽骨高度在6-10mm患者,用中空圆柱钻制备种植床,收集种植床自体骨,行上颌窦闭合式挤压提升后,植入自体骨和ITI种植体,6-9个月后行上部结构修复。结果 17例患者共植入25颗种植体,平均提升上颌窦底高度为3.4mm(2-4mm),修复后追踪观察6-36个月,l颗种植体修复6个月后松动拔除。其余24颗种植体平均负载21个月,种植体稳定,未见明显骨吸收,所有病例均无上颌窦并发症。结论 严格掌握适应证,种植床自体骨植骨上颌窦闭合式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创伤小、操作较简单,无须开辟第2手术区。
正畸患者对于微种植体支抗使用的主观反应:临床问卷调查
王震东,朱效萍
口腔医学. 2009, 29(12): 632-634.
摘要
(
4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患者对微种植体使用的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方法 50位在江苏省口腔医院正畸科接受微种植体植入的正畸患者在治疗结束之前完成了调查表。结果 ①72%患者缺乏微种植体支抗的相关信息;②微种植体支抗使用会造成72%的患者短期(1个月内)的心理压力,60%的患者术后有局部不适;③微种植体使用对超过80%的患者没有长期(植入半年后)的主观心理影响和局部不适。结论 微种植体支抗对于患者的影响较小,但需要改进其设计,以减小局部的不适。
临床报道
排龈术对后牙邻牙合面洞临床疗效的影响观察
陈芮娟,王永红,沈晓峰
口腔医学. 2009, 29(12): 634.
摘要
(
3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础与临床研究
滑动法关闭下颌拔牙间隙的力学行为有限元分析
顾永佳,吴燕平,龚爱秀,胡芳,陈文静
口腔医学. 2009, 29(12): 635-638.
摘要
(
3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模拟临床加载力系统,研究滑动法内收下前牙过程中,不同方向载荷作用下,牙及弓丝力学行为的变化。方法 建立含有托槽、弓丝、前后牙牵引钩的下牙列及下颌骨有限元模型。连接前后牵引钩上的点来确定矫治力的方向。并通过改变牵引钩高度来改变矫治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分析计算每一组加载力对牙的三维瞬间移动趋势、牙周膜的单元应力、弓丝的节点最大位移。结果 前后牵引钩高度的变化与各牙角位移及牙周膜应力间均有相关性(P<0.01),各牙在不同后牙牵引钩高度,均随着前牙牵引钩高度变化而产生不同的移动。①随着前牙牵引钩高度的增加,中切牙、侧切牙的移动趋势逐渐由近中舌侧倾斜变为近中唇侧倾斜;而尖牙则向远中舌侧倾斜;第二前磨牙由近中颊侧倾斜变为近中舌侧倾斜;第一磨牙则由近中舌侧倾斜变为远中舌侧倾斜,且近中根比远中根舌向倾斜角度要大。②全牙弓牙周膜的最大应力始终出现在侧切牙的唇侧根尖1/3处;而尖牙、第一磨牙的牙周膜最大应力分别集中在牙槽嵴顶、根分叉处。结论 在临床治疗中,可通过改变牵引钩的高度来实现前后牙的不同移动趋势,在弓丝上弯制不同的序列以更好地控制支抗牙。
上颌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浦路明,陈斯军,袁静
口腔医学. 2009, 29(12): 639-640.
摘要
(
4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上颌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矫治骨性Ⅲ类错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24例青春期安氏Ⅲ类错牙合前牙反牙合患者,治疗前后拍摄头颅正侧位片,取模,进行测量、统计学分析。结果 上颌相对于颅底前移,鼻底宽度,尖牙宽度,上颌第一磨牙宽度和覆盖都增加,其中57%为骨性改变,43%为牙性代偿。结论 上颌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对于青春生长发育期安氏Ⅲ类骨性错疗效是显著的。
2种比色法在金属烤瓷修复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孙丽君,何峰
口腔医学. 2009, 29(12): 641-642,663.
摘要
(
3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比视觉比色法和仪器比色法在金属烤瓷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一段时间内126例需进行烤瓷修复的患者以随机的方式进行视觉比色法或用比色仪比色,根据"满意"、"可接受"、"不可接受"3个等级调查患者满意度,对2种比色法各个选项的结果以及前、后牙修复各个选项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采用视觉比色法与仪器比色法在满意度上存在差别(χ2=6.220,P=0.045),采用视觉比色法时比色失败的构成比高于仪器比色法。前、后牙修复患者在满意度上也存在差别(χ2=6.094,P=0.048),前牙"不可接受"的构成比高于后牙修复患者。结论 2种比色方法均可满足临床要求,患者对前牙的满意度低于后牙,仪器比色法在降低临床失败率上更具优势。
套筒冠式牙周夹板固定在重度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刘海光,柏宁,梅予锋
口腔医学. 2009, 29(12): 643-645.
摘要
(
4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临床观察重度牙周病患者经套筒冠式牙周夹板固定后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13例重度牙周炎患者,制作套筒冠式牙周夹板修复体19件,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4个时段基牙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牙龈出血指数(BOP)、探诊深度(PD)、牙齿松动度,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经套筒冠式牙周夹板固定治疗后,牙齿松动度及牙周袋深度逐步变小,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牙周病患者经套筒冠式牙周夹板固定修复并结合牙周序列治疗,可提高牙周病治疗的成功率。
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种植体植入临床应用分析
解永富,邹长萍
口腔医学. 2009, 29(12): 646-648.
摘要
(
4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采用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术进行上颌窦底提升及同期种植体植入的效果及技术特点。方法 对56例患者共64枚种植体应用骨挤压技术经牙槽嵴顶入路行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及同期种植体植入术。观察方法为临床检查和X线片检查。结果 全部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完成义齿修复。随访时间8个月-5年,平均19.4个月,发现有3例鼻腔出血;义齿修复后种植体无松动及脱落。术后X线片检查种植区窦底高度平均提升(3.85±0.12)mm,种植体周围无阴影,形成良好的骨结合。结论 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术较传统的开放式上颌窦提升术简化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患者术后反应,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窦底提升技术。
牙拔除术患者并发晕厥38例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万桂芹
口腔医学. 2009, 29(12): 649-651.
摘要
(
5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回顾分析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牙拔除术患者并发晕厥的原因及采取的防治措施。方法 采取详细询问调查的方法,了解患者牙拔除术前的精神状况、心理状态、既往拔牙史及全身情况等,手术中仔细观察患者,做好全面记录。结果 晕厥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有关,20-40岁是牙拔除术并发晕厥的高危人群,初次拔牙、拔牙前的心理准备不充分、紧张恐惧及惧怕疼痛对晕厥反应的发生影响较大。结论 牙拔除术前详细询问病史,严格掌握牙拔除术适应证,认真做好诊前3min交流,安慰疏导患者,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牙拔除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发现异常情况,医护紧密配合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预防晕厥发生、保障患者安全及手术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临床报道
上颌第一前磨牙远中颊根误诊为上颌第二前磨牙残根1例
张平
口腔医学. 2009, 29(12): 651.
摘要
(
5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调查研究
上海5岁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冯靳秋,沈庆平,米君国
口腔医学. 2009, 29(12): 652-655.
摘要
(
4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上海5岁儿童龋病流行情况及易感因素。方法 对上海市15所幼儿园1478名5岁幼儿进行口腔检查,对患龋高危儿童和无龋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应用χ2检验筛选出乳牙龋病易感者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①5岁儿童无龋率为33.58%,33.21%儿童dmft≥6,这部分龋高发儿童龋、失、补牙数之和占总龋、失、补牙数之和的75.53%,患龋状况呈明显的两极化分布。②睡前进食甜食、家长是否监督或帮助刷牙在两组儿童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父母口腔健康知识态度、父母受教育程度、牛奶加糖、开始刷牙年龄、进食甜食频率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是否早产、孕期患病、喂养方式、刷牙频率、是否使用含氟牙膏因素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牙龋与父母口腔健康知识态度、睡前进食甜食、开始刷牙年龄、父母受教育程度、家长监督/帮助刷牙有关。结论 加强对父母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刷牙指导,限制糖的摄入及避免不当进糖方式对预防乳牙龋极为重要。
牙周病就诊原因流行病学调查
肖健平,谭葆春
口腔医学. 2009, 29(12): 656-657.
摘要
(
3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研究牙周病就诊原因流行病学的状况。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1日—12月31日983例牙周科就诊患者的就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流行病学情况。结果 就诊原因最主要的症状中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牙周脓肿。结论 加强口腔卫生宣教是预防和治疗牙周病的一个重要内容。
综述
口腔鳞癌中蛋白酶抑制剂Maspin的研究进展
罗军,季彤
口腔医学. 2009, 29(12): 658-660.
摘要
(
4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Maspin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其产物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肿瘤细胞的浸润、运动和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能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的研究特别是对Maspin基因在肿瘤转移中作用的研究为阐明肿瘤转移机制和抗转移治疗提供了途径。该文阐述了Maspin的结构、功能及其在口腔鳞癌中的研究进展。
树脂黏结剂黏结强度的研究进展
陈利民,高平
口腔医学. 2009, 29(12): 661-663.
摘要
(
3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口腔修复学的发展以及牙列缺损患者对美观要求的提高,烤瓷修复体已经成为固定修复的主要方式,大量实践证明树脂黏结水门汀对烤瓷尤其全瓷修复体的黏结具有非常好的效果。该文对近年来常用树脂黏结水门汀黏结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
临床实践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践课程——石膏牙雕刻的教学改革
马清璇
口腔医学. 2009, 29(12): 664-665.
摘要
(
4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践课程——石膏牙的雕刻是专业实验课的重点及难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方法 采用新的石膏牙九步骤雕刻教学法。结果 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后,学生雕刻单颗牙时间缩短将近一半,雕刻平均分由75分提高到87分,解决了初学者雕刻的盲目性及无从下手的难题。结论 九步骤雕刻法用于石膏牙雕刻的教学,加深了学生对各个牙齿形态特征的认识,建立了牙齿的三维立体概念,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玻璃纤维桩在不同程度前牙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吴国华,吴松
口腔医学. 2009, 29(12): 666-667.
摘要
(
3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前牙缺损玻璃纤维桩核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选择167例前牙缺损患者的共231颗患牙,按牙体缺损程度分3类:Ⅰ类、Ⅱ类和Ⅲ类,按修复材料分为A组,采用玻璃纤维桩核和B组,采用金属铸造桩核。结果 牙体缺损达切1/3-2/3时,玻璃纤维桩组成功率高于金属铸造桩核组。结论 牙体缺损不超过切2/3的前牙,玻璃纤维桩核修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影响牙科高速手机使用寿命的几点因素简析
傅波,胡志祥,彭大文
口腔医学. 2009, 29(12): 668-669.
摘要
(
4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影响高速牙科手机使用寿命的几点因素,探讨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 以临床故障分析入手,从高速牙科手机使用的特定条件、消毒流程、零配件维修及使用方法等方面分析。结果 高压锅消毒方式对轴承保持架损坏没有直接影响;3年50只手机平均维修4.8次,轴承损坏占66%;更换进口轴承比国产轴承使用周期长;机器注油效果好。结论 手机工作气压、高温消毒、手机维修和使用都是影响牙科高速手机寿命的因素。
游离背阔肌肌皮瓣在颌面部大型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汤建平,张陈平
口腔医学. 2009, 29(12): 669-671.
摘要
(
3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的方法和价值。方法 自1982年以来,完成22例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22例组织瓣中21例成活,皮瓣的成功率为95.5%。结论 背阔肌肌皮瓣提供的软组织量充足,适用于口腔颌面部某些大型缺损的修复,供区并发症状较少。背阔肌区骨肌皮瓣还可以用作双侧下颌骨体部及周围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胸锁乳突肌肌皮瓣12例和胸大肌肌皮瓣5例修复舌根癌术后组织缺损比较
严斌,李哲光,游士奇,陈作东
口腔医学. 2009, 29(12): 671-672.
摘要
(
3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应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和胸大肌肌皮瓣修复舌根癌术后组织缺损的优缺点。方法 对12例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舌根癌与5例胸大肌肌皮瓣修复舌根癌术后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 17例患者中男12例,女5例,年龄42-77岁,修复范围约3.5cm×4.0cm-6.0cm×6.5cm,胸锁乳突肌肌皮瓣组2例皮瓣二期愈合,2例颈部创口二期愈合,其余肌皮瓣均愈合良好。术后1-2个月追加放疗,未见有皮瓣坏死。结论 应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舌根癌术后组织缺损较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更简便。
编辑部公告
2024年度《口腔医学》杂志优秀审稿专家
(2025-02-13)
2023年度《口腔医学》杂志优秀审稿专家
(2024-01-30)
编辑部电话变更通知
(2023-09-08)
《口腔医学》被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
(2023-03-30)
2022年度《口腔医学》杂志优秀审稿专家
(2023-01-13)
关于假冒本刊工作人员与作者联系的声明
(2022-07-28)
《口腔医学》杂志荣获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2022-02-16)
2021年度《口腔医学》杂志优秀审稿专家
(2022-01-26)
2020年度《口腔医学》杂志优秀审稿专家
(2021-01-22)
《口腔医学》杂志荣获2020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期刊奖
(2020-12-31)
更多...
下载中心
介绍信模板
专家操作指南
论文版权转让协议
论著类稿件模板
作者利益冲突公开声明表
作者贡献声明表
更多...
友情链接
南京医科大学
玛格泰克公司
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口腔生物医学杂志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