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27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07-12-28
基础与临床研究
牙尖交错位紧咬时颞下颌关节接触特征及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张红;殷新民;吴凤鸣;吴煜农;顾卫平;谢兰生
口腔医学. 2007, 27(12):  617-619. 
摘要 ( 3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正常人牙尖交错位紧咬时颞下颌关节的接触特征及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建立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在Marc软件中定义髁突、关节盘和关节窝三者间的接触关系,运用接触模式,采用自动探测的方法求解有限元分析软件。结果牙尖交错位紧咬时,关节盘后带与双板区的交界处和髁突的后斜面首先发生接触,随后髁突的顶部、内侧面与关节盘的后带,髁突的前斜面与关节盘的中间带也发生接触。同一矢状面上Von Mises应力平均值的大小依次为:髁突>关节盘腹面>关节盘背面>关节窝。结论Marc所提供的接触分析模块能较为真实地反映牙尖交错位紧咬时颞下颌关节的接触特征;颞下颌关节各结构通过相互接触及关节盘的缓冲使应力分散和传递,反映颞下颌关节各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齿科纯钛金属激光焊接工艺的探讨
景建龙;俞青;徐凤林;丁晨;黄罡
口腔医学. 2007, 27(12):  620-622,628. 
摘要 ( 5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激光焊接齿科钛金属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在不同参数条件下焊接齿科纯钛,测试其接头力学性能并进行接头微观组织结构分析。结果保持光斑直径为0.7 mm、脉冲持续时间3.2 ms,激光功率为1.6 kW时,获得接头的性能较佳。微观断口扫描电镜观察和熔合区金相分析得出:接头组织致密,晶粒细小,未发现有夹杂和微裂纹等缺陷。结论激光焊接直经为2.0 mm钛棒时,选择合适的焊接参数可以获得良好的接头焊接性能。
分段式烤瓷固定桥在下颌倾斜基牙修复中的应用
王爱军;沈倍勇;刘莉霞;张朝标
口腔医学. 2007, 27(12):  623-625. 
摘要 ( 3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栓道式附着体在下颌倾斜基牙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9例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导致基牙和(或)邻牙严重倾斜,常规备牙无法取得共同就位道的病例,采用分段式设计,利用栓道式附着体相连接,制作完成19件烤瓷固定桥。观察修复体的吻合性、稳固性、咀嚼功能、对牙周组织的影响。结果经过1~6年的观察,有1例在戴牙3年后出现附着体结合部轻微松动。其余病例咀嚼功能良好,未出现冠或附着体的松动,无明显牙龈红肿及基牙松动,无食物嵌塞,无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症。结论分段式烤瓷固定桥在下颌倾斜基牙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临床实践
平面咬合板对伴咀嚼肌疼痛型夜磨牙的治疗作用
郑育生;游跃华;马耀国
口腔医学. 2007, 27(12):  625-635. 
摘要 ( 3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平面咬合板对伴咀嚼肌疼痛型夜磨牙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1例患夜磨牙且伴咀嚼肌疼痛的患者,通过咬合诱导板诱导下颌做前伸或正中运动,确定平面咬合板治疗位,咬合用硅橡胶固定该治疗位,面弓转移牙合关系,上颌架,制作平面咬合板,测量开口度达到正常与缓解疼痛以及盘突关系恢复时间。结果正常开口度所需的时间平均为(12±1.6)d,疼痛指数<2所用时间为(7±1.4)d,恢复正常盘突关系的时间为(128±13.2)d。结论平面咬合板在缓解疼痛以及缩短恢复盘突关系时间上具有一定意义。
基础与临床研究
不同下颌平面角患者对Twin-block矫治器的反应
钱文娴;秦天牧
口腔医学. 2007, 27(12):  626-628. 
摘要 ( 4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在不同下颌平面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有下颌后缩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3人,年龄11~13岁,均为早期恒牙列。将病例分成高角组(MP-FH>32°)7人和低角组(MP-FH<27°)6人。均第一期采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拍摄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高角与低角患者通过治疗外貌均有很大的改善,低角患者在下颌支长度(Co-Go)、下颌体长度(Go-Gn)、下颌综合长度(Co-Gn)方面治疗后增加量更多,与高角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win-block矫治器适用于矫治有不同下颌平面角的,有下颌后缩并具发育潜力的安氏Ⅱ1类患者,在促进下颌的长度与高度发育的方面尤其适用于低角患者,效果优于高角患者。
改良式烤瓷粘接桥的临床研究
王宁;骆小平;刘侠;钱冬冬
口腔医学. 2007, 27(12):  629-630. 
摘要 ( 3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改良式烤瓷粘接桥的修复效果。方法2000—2001年选择100例前牙或单个后牙缺失的患者,采取改良式烤瓷粘接桥修复。结果120个修复体中,15个松动脱落,5个有继发龋,8个有基牙变色。结论改良式烤瓷粘接桥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方式,应严格选择适应证,合理设计修复体。
老年人磨牙牙髓塑化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李谨;陈武;马骏驰;陈宁;张顺彬
口腔医学. 2007, 27(12):  631-632,638. 
摘要 ( 4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价老年人牙髓塑化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方法对76例(78颗磨牙)慢性根尖周炎的老年病例进行常规根管治疗、变异法根管治疗或牙髓塑化治疗,2年后进行复查;并以同期治疗的79例(80颗磨牙)青年病例同类治疗作对照。采用根尖周指数(periapical index,PAI)评定X线片并结合临床检查,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变异根管治疗法组与常规根管治疗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牙髓塑化治疗组与常规根管治疗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牙髓塑化治疗用于治疗老年人慢性根尖周炎的远期疗效(70.83%)是肯定的。对老年人磨牙慢性根尖周炎按照不同的根管形态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
恒牙期前牙反牙合固定矫治前后颌面软硬组织的变化
陶李明
口腔医学. 2007, 27(12):  633-635. 
摘要 ( 4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固定矫治器矫治恒牙期前牙反牙合病例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11例恒牙期前牙反牙合的病例,应用固定矫治器进行矫治,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并对软硬组织变化情况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U1-SN平均增加6.5°,L1-MP平均减小5.23°,鼻唇角平均减小4.95°,上下唇角平均减小4.45°,软硬组织侧貌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固定矫治器通过唇倾上前牙、舌倾下前牙可以快速解除恒牙期前牙反牙合,固定矫治器是矫治恒牙期前牙反牙合的有效手段。
不同抛光方法对钴铬合金铸件表面质量及物理性能的影响
张小红;王雪;董文玉
口腔医学. 2007, 27(12):  636-638. 
摘要 ( 4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不同抛光方法对钴铬合金铸件表面质量及物理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5种抛光方法抛光钴铬合金板试样,测量其表面粗糙度、硬度、弯曲强度、断裂强度和弹性模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打磨后光整组试样表面粗糙度值最小(P<0.01);打磨后光整组试样的硬度较未抛光组要高(P<0.05);不同抛光方法抛光试样的弯曲强度,断裂强度与弹性模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手工打磨后再进行光整的铸件表面粗糙度值最低,表面硬度增高;抛光方法对铸件物理性能无影响。
端粒酶RNA反义寡核苷酸对舌癌细胞系Tca8113细胞增殖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周青;张桂荣;李瑞武;孙长伏;卢利
口腔医学. 2007, 27(12):  639-642. 
摘要 ( 4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端粒酶RNA反义寡核苷酸对舌癌细胞系Tca8113细胞增殖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反义寡核苷酸(AS-ONS)作用于Tca8113细胞;采用MTT法测定AS-ONS对Tca8113细胞的毒性;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及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测定Tca8113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AS-ONS可明显地抑制Tca8113细胞的生长,其生长抑制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具有浓度依赖性;AS-ONS对于Tca8113细胞端粒酶活性抑制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不同浓度AS-ONS作用于Tca8113细胞,其细胞毒性作用较弱;在倒置显微镜下可见AS-ONS组随药物浓度增高,细胞生长出现抑制。透射电镜观察到AS-ONS组作用的细胞细胞膜破损,细胞核内染色质凝聚,边集,并穿过核膜溢入胞质中,胞质部分溶解,线粒体空胞变性;AS-ONS对端粒酶活性抑制效果非常明显。结论反义寡核苷酸AS-ONS可明显地抑制Tca8113细胞的生长,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靶向于端粒酶RNA的反义寡核苷酸可明显地抑制Tca8113细胞端粒酶活性,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
20年来我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的变化研究
郑园娜;刘铁;谷志远
口腔医学. 2007, 27(12):  643-645. 
摘要 ( 4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近20年我国口腔医学研究论文的发展状况。方法将1988年和2001年两届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的摘要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库医药子系统"4个主要中文期刊数据库中进行逐篇查阅,比较口腔基础、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修复、口腔正畸等各学科的论文在杂志上的发表率、发表周期,以及在各口腔医学杂志中的分布情况。结果1988年和2001年会议论文发表率分别为63.23%和62.9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5)。其中1988年尚无口腔基础论文这一项,在2001年其发表率为78.57%,高于其他各学科。口腔外科的论文发表率降低18.10%。1988年和2001年会议论文的总体发表周期由1988年的会议当年至会后5年缩短至2001年的会前1年至会后4年。1988年会议论文集中发表在7种口腔医学杂志及大学学报中,2001年会议论文分散发表在10种口腔医学杂志及大学学报中。结论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的总发表率未见明显变化,但组成结构改变,发表周期缩短1年。口腔医学的相关杂志种类增多,论文发表的集中程度降低。
下颌第一磨牙Ⅱ类洞与隧道洞的有限元应力比较
陶岚;徐晓;胡军
口腔医学. 2007, 27(12):  646-649. 
摘要 ( 4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建立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Ⅱ类洞型与隧道洞型的应力。方法利用牙CT机获得带三维坐标的断层数据及图像,利用Pro/Engineer软件转换数据,采用Ansa软件划分网格,运用Ansys 9.0软件建立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模型上分别制备Ⅱ类洞型与隧道洞型。分别模仿咬牙合力垂直及斜向加压,利用Ansys软件分析比较牙体变形及所受应力情况。结果无论牙体变形量、所受应力大小、应力分布的均匀度,均支持后牙作隧道洞型比Ⅱ类洞型更能保持牙体的牢固度。结论后牙邻面洞制备成隧道洞型较之Ⅱ类洞型更能保持牙体的牢固度。
转移因子联合微波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分析
姜圣洋;陶谦;刘宪国;徐洪泉
口腔医学. 2007, 27(12):  650-652. 
摘要 ( 4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价转移因子联合微波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常见的发病因素。方法对近3年所接诊的7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转移因子封闭及局部溃疡面微波治疗,分别观察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1周及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半年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周治疗组的有效率(90.24%)高于对照组(60.52%)(P<0.05);治疗3个疗程后半年治疗组的有效率(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57.89%)(P<0.05)。结论转移因子联合微波能明显提高复发性口疮治疗的有效率及治愈率。
临床报道
比塔派克斯治疗牙根内吸收伴根尖阴影1例报道
蒋晓蓉;蔡怡闻;徐远志;吴砚;张旭;庄浩良
口腔医学. 2007, 27(12):  652-652. 
摘要 ( 4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础与临床研究
3种根充糊剂根尖封闭性能的实验研究
范琳;陈玉荣
口腔医学. 2007, 27(12):  653-654. 
摘要 ( 3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价3种根充糊剂的根尖封闭能力。方法30颗离体单根管前牙随机分为国产根充糊剂、Vitapex糊剂和AHPlus糊剂3组,每组10颗,分别用加牙胶尖以冷侧压法充填根管,用染料渗透法和透明标本法在立体显微镜下测量根尖微渗漏。结果3组根尖微渗漏的均值分别为:国产根充糊剂组(2.555±1.129)mm,Vitapex糊剂组(1.212±0.625)mm,AH Plus糊剂组(0.919±0.427)mm,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Vitapex组和AH Plus组的微渗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Vi-tapex糊剂和AH Plus糊剂的根尖封闭性能均优于国产根充糊剂。
镍钛机用器械结合超声仪预备老年磨牙根管的临床研究
马骏驰;俞未一;李谨;朱庆萍;胡建;陈淑
口腔医学. 2007, 27(12):  655-657. 
摘要 ( 4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镍钛机用器械Hero642结合超声根管治疗仪EMS在磨牙根管治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患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磨牙12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不锈钢根管锉手工预备根管,试验组采用镍钛机用器械Hero642结合EMS超声根管治疗仪进行根管预备,记录根管预备时间及根管预备术后反应。结果试验组的根管预备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镍钛机用器械Hero642结合超声根管治疗仪EMS可有效地提高根管预备效率,并减少术后疼痛。
临床报道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2例及文献复习
黄宏宇;程又鹏;陈蕊
口腔医学. 2007, 27(12):  657-657. 
摘要 ( 3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氟化泡沫防龋研究新近展
黄彦;朱洪水
口腔医学. 2007, 27(12):  658-660. 
摘要 ( 3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氟化泡沫作为口腔局部氟防龋方法,使用安全、高效、方便,适合在儿童群体牙病防治中广泛使用。该文就氟化泡沫的发展历史、基础实验研究、临床效果评价、特殊用途和使用安全性进行综述。
临床报道
运用CEREC3D设计制作贴面体会
景建龙;俞青;丁晨;黄罡
口腔医学. 2007, 27(12):  660-660. 
摘要 ( 3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先天性牙齿缺失的研究进展
王以玲;王春玲
口腔医学. 2007, 27(12):  661-662. 
摘要 ( 3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先天性牙齿缺失尤其是下前牙的缺失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本文对其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临床实践
不同的牙体预备在复合树脂修复中的应用
王跃岩;唐丽琴;桂湧;邹小贤
口腔医学. 2007, 27(12):  663-664. 
摘要 ( 4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比较四种牙体预备方法,在复合树脂修复年轻恒前牙切角缺损中的临床及美学效果。方法将160个7~14岁的前牙切角缺损病例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A、B组在牙体唇面制备2 mm短斜面,短斜面与前牙唇面间角度分别为60°4、5°;C、D组在唇面制备阶梯后再制备短斜面,短斜面与前牙唇面间角度分别为60°4、5°。应用Z250复合树脂进行牙体充填,随访l8个月后复查。结果各实验组成功率分别为85.0%、85.0%、90.0%和87.5%,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阶梯的制备使树脂与牙体组织之间颜色过度自然,美学效果优于无阶梯实验组,同时增加两者间的接触面积,增加固位,且易于树脂堆积。60°角45°角的黏结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60°角可增加釉质表面黏结面积,美学效果好。
400例拔牙患者的心理状态临床观察
胡会昌
口腔医学. 2007, 27(12):  664-665. 
摘要 ( 4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拔牙前后患者的心理变化。方法观察患者拔牙时的表情动作,询问患者的恐惧心理活动情况,并对患者采取心理治疗。结果拔牙患者的恐惧心理是可以消除或转变的。结论通过心理治疗,消除恐惧心理,顺利拔除患牙。
痢特灵、维生素B1与珍珠粉联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
陈国均
口腔医学. 2007, 27(12):  665-666. 
摘要 ( 3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痢特灵、维生素B1、珍珠粉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口服痢特灵、维生素B1,局部撒敷珍珠粉。对照组用洗必泰含漱液漱口,局部撒敷冰硼散。观察疼痛缓解及溃疡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溃疡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缩短(P<0.01),其疼痛缓解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痢特灵、维生素B1、珍珠粉可缓解疼痛并可促进组织修复。
金沉积烤瓷冠的临床应用评价
刘正彤
口腔医学. 2007, 27(12):  666-667. 
摘要 ( 4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痢特灵、维生素B1、珍珠粉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口服痢特灵、维生素B1,局部撒敷珍珠粉。对照组用洗必泰含漱液漱口,局部撒敷冰硼散。观察疼痛缓解及溃疡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溃疡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缩短(P<0.01),其疼痛缓解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痢特灵、维生素B1、珍珠粉可缓解疼痛并可促进组织修复。
布比卡因和阿替卡因用于开髓、拔髓术前麻醉价值的评价
江明达;陈小滨;王琳;朱彤;吴友农
口腔医学. 2007, 27(12):  668-669. 
摘要 ( 3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价布比卡因和阿替卡因两种局部注射麻醉剂在开髓、拔髓术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因正畸需要将拔除的双侧上颌前磨牙患者40例(80颗牙),左右两侧,一侧为试验组,用0.75%盐酸布比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另一侧为对照组,用阿替卡因镇痛效果由患者根据VAS标尺法自评,不良反应评价采用他评。结果布比卡因和阿替卡因镇痛效果分别为95.0%和97.5%;差别不显著;两种方法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布比卡因和阿替卡因的零售价分别为1.12元和9.10元。结论布比卡因和阿替卡因都可用于开髓、拔髓术,前者的价格低。
坚固内固定在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
陈学军;周文清;郭海波;吴燕平
口腔医学. 2007, 27(12):  669-670. 
摘要 ( 4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总结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下颌骨骨折患者行小钛板坚固内固定,部分病例辅以颌间弹性牵引或钛钉颌间弹性牵引。结果12例术后行颌间弹性牵引,1例术后出现口内伤口部分裂开,其余均一期愈合,张口度正常,咬合关系良好。结论小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固定效果好,辅以颌间弹性牵引能使咬合关系恢复正常。
Ⅲ类牵引在前牙反牙合矫治中的早期临床应用
陈彧;赵丹
口腔医学. 2007, 27(12):  670-671. 
摘要 ( 3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Ⅲ类牵引早期应用于前牙反牙合矫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4-2005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收治的30例前牙反牙合病例在0.012高弹丝阶段即运用Ⅲ类牵引,运用轻力(3/8″)。结果所有反牙合牙在3个月左右均解除反牙合达到正常的覆牙合、覆盖。结论前牙反牙合矫治早期运用Ⅲ类牵引,轻力(3/8″)不仅缩短解除反牙合时间,而且减少了创伤牙合。
钢丝粘结固位替牙早期外伤恒前牙的研究
丁永红;李慧宏;郑永明
口腔医学. 2007, 27(12):  671-672. 
摘要 ( 3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钢丝粘结固位替牙早期外伤松动的恒前牙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36颗外伤松动恒前牙进行钢丝粘固位并进行为期半年的疗效评估。结果本组病例经临床检查和X射线观察,患牙无松动,功能良好,牙周膜宽度正常。结论钢丝粘结固定法效果稳定可靠,特别适用于混合牙列时期的儿童前牙外伤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