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03年 第2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3-06-28
上一期
下一期
基础研究
氟对体外培养人牙胚细胞增殖的影响
李志丹;侯铁舟;王强;李相如;王红;陶洪
口腔医学. 2003, 23(3): 129-131.
摘要
(
3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观察氟(F~-)对牙胚细胞增殖及相关调控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氟斑牙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人牙胚体外器官培养模型,组织学观察低浓度(10mg/L)和高浓度(25mg/L)F~-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F对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 F~-处理组细胞增殖受抑,Cyclin D1和PC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F~-可能通过抑制Cyclin D1和PCNA的表达引起细胞增殖的抑制,导致牙胚发育异常。
继发龋牙本质中有机酸含量的气相色谱法研究
王铎;丁伟山;贺长历;金洁;汪竹平
口腔医学. 2003, 23(3): 132-133.
摘要
(
3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法对继发龋牙本质中的有机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探讨继发龋形成原因。方法收集45颗牙齿继发龋牙本质标本,用25g/L偏磷酸溶解并匀化,低温离心,取上清液加入100g/L高碘酸混匀后进样作样品乳酸分析,其他有机酸直接进样上清液分析。结果大多数继发龋牙本质标本中检测到乳酸、甲酸、乙酸、丙酸和丁酸存在,少数标本中检测到成酸。测得的有机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甲酸(23.27±4.36)g/L;乙酸(3.65±1.49)g/L;丙酸(2.38±0.48)g/L;乳酸(1.25±1.20)g/L;丁酸(0.89±0.36)g/L和成酸(0.05±0.13)g/L。结论继发龋牙本质中的有机酸以甲酸、乙酸和丙酸为主,占所有有机酸组成的93%,主要是细菌利用龋损中胶原等内源性物质产生。
偏侧咀嚼对大鼠咀嚼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孙海花;陈发明;李宁毅;周明;吴力克;刘民;马才顺
口腔医学. 2003, 23(3): 134-136.
摘要
(
4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大鼠偏侧咀嚼引起的咀嚼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80只大白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拔除右侧上颌后牙。分别于4、8周后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只大白鼠处死,对其双侧颞肌、嚼肌的组织结构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4周后实验组双侧咀嚼肌肌原纤维均有不同程度的紊乱,Z线变形,部分线粒体有肿胀和局部溶解现象;8周后咀嚼肌上述细胞与组织损害加重。结论偏侧咀嚼可以造成咀嚼肌组织和细胞损伤,最终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端粒酶逆转录酶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中的表达
吴国英;朱玲;祁兵
口腔医学. 2003, 23(3): 137-139.
摘要
(
3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RT)mRNA在口腔癌前病变及鳞癌中的表达。方法应用 MRNA原位杂交法对口腔鳞形细胞癌(oral sequamous cell carcinomas,SCC)22例,上皮异常增生20例,上皮单纯增生4例及正常口腔黏膜4例,进行了hTERT mRNA的检测。结果正常口腔黏膜及上皮单纯增生组中hTERT mRNA表达较弱,阳性细胞主要位于基底层及棘细胞深层,阳性表达率为12.5%(1/8)。上皮异常增生组中hTERT mRNA的阳性细胞表达范围由基底层向多层上皮细胞扩展,表达率为45%(9/20)。SCC组中 hTERT mRNA阳性表达最强,表达率为 81.18%(18/22)。结论 hTERT的活化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癌变过程中起作用,随着细胞异型性的增加,hTERT mRNA阳性率及信号强度均增高。
口腔肿瘤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
汪新华;汪怡
口腔医学. 2003, 23(3): 140-141.
摘要
(
4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口腔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肿瘤性质及恶性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86例口腔肿瘤组织中VEG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本组VEGF的总表达率为33%(28/86),鳞癌中VEGF的表达率显著高于乳头状瘤和腮腺混合瘤(P<0.001)。VEGF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列联系数r=-0.40,P<0.05);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列联系数r=0.39,P<0.05)。结论口腔恶性肿瘤较良性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率显著增高,VEGF表达可能有助于口腔良恶性肿瘤的鉴别。鳞癌组织中VEGF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表达的增加促进了口腔鳞癌的恶性进展。
临床研究
种植义齿与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患者评价的分析
张尔平;宋应亮;李德华;姜慧娟;刘宝林
口腔医学. 2003, 23(3): 142-143.
摘要
(
3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比较牙列缺损患者行可摘局部义齿和种植固定义齿修复的主观感受。方法对23例戴用可摘局部义齿后又行种植义齿修复患者作种植修复前和修复后问卷调查。结果与可摘局部义齿相比,种植固定义齿在咀嚼功能、舒适、固位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别(P<0.01)。结论种植固定义齿修复能更好地提高口腔功能,满足患者需求。
3种糊剂根尖诱导成形的临床比较研究
凌厉;王星南
口腔医学. 2003, 23(3): 144-145.
摘要
(
4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根充材料对根尖诱导成形的作用。方法选年轻恒牙300颗,随机分为3组,分别充填氢氧化钙糊剂、抗生素糊剂和Vitapex糊剂,随访3年。结果治疗有效率氢氧化钙糊剂组为82%,抗生素糊剂组为92%,Vitapex糊剂组为95%,Vi-tapex糊剂组与氢氧化钙糊剂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抗生素糊剂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氢氧化钙与抗生素糊剂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的成功率较高。Vitapex糊剂是较理想的根尖诱导制剂。
Croll法釉质微打磨和漂白对氟斑牙的疗效
罗宁;夏金星;薛昌敖
口腔医学. 2003, 23(3): 146-148.
摘要
(
4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Croll釉质微打磨和漂白联合应用治疗氟斑牙的疗效。方法将患者有氟斑牙着色的上颌前牙按中线分为两组,随机采用Croll法釉质做打磨或Croll法釉质微打磨后漂白4周,通过比色板记录牙齿的颜色,并通过表格比较这两种方法对牙齿敏感和牙龈刺激程度的影响。结果 Croll釉质微打磨后漂白4周的牙齿颜色比单独Croll法釉质微打磨的牙齿颜色更白(P<0.01),这两种方法牙齿敏感和牙龈刺激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roll法釉质微打磨与漂白联合应用治疗氟斑牙效果更好。
临床经验
牙半切术对磨牙根折的保守治疗
刘晓燕
口腔医学. 2003, 23(3): 148-148.
摘要
(
4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磨牙根折的保存治疗。方法采用牙半切术截除折裂牙根及部分牙体组织,对保留牙根进行根管充填。3个月后选择邻牙作固定修复。结果 1年有效100%,3年有效87.5%。结论对磨牙根折的病例采用牙半切术是行之有效的。固定修复后患牙能恢复良好的咀嚼功能。
临床研究
腮腺癌102例的治疗和预后探讨
徐洪泉;孟令秋;相金贵;刘宪国;邹建平
口腔医学. 2003, 23(3): 149-150.
摘要
(
4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腮腺癌的手术方式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02例腮腺癌患者的手术方式和术后放疗化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放疗的5年生存率为80.9%,手术+化疗的5年生存率为76.9%,无明显差异。结论首次手术及术式的选择及疾病类型与预后密切相关。鳞癌、腺癌及未分化癌预后较差,术后配合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面中掀翻术治疗复杂Le Fort Ⅱ、Ⅲ型上颌骨骨折
张代杰;王勇;孙卫红
口腔医学. 2003, 23(3): 151-152.
摘要
(
4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治疗Le Fort Ⅱ、Ⅲ型上颌骨骨折的新的手术进路。方法采用面中掀翻术进路暴露上颌骨并对上颌骨骨折进行解剖复位及稳固内固定。结果 6例复杂Le FortⅡ、Ⅲ型上颌骨骨折均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术后面部无手术瘢痕。结论面中掀翻术适用于闭合性Le Fort Ⅱ、Ⅲ型上颌骨骨折。
迪散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临床观察
邱宏亮
口腔医学. 2003, 23(3): 153-154.
摘要
(
4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比评价迪散特效牙齿脱敏剂与常规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的临床疗效。方法因(牙合)面磨耗致牙本质过敏的第一、第二磨牙900颗,平均分为实验组(迪散脱敏剂组)、对照Ⅰ组(Gluma脱敏组)、对照Ⅱ组(75%氟化钠甘油组)。同时取离体牙36颗,平均分成3组,标本制作方法与临床组相同,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66%;对照Ⅰ组为85.67%;对照Ⅱ组为60.33%。实验组疗效优于两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迪散特效牙齿脱敏剂可用作脱敏材料。
氟保护漆在正畸防脱矿中的应用研究
张晓燕
口腔医学. 2003, 23(3): 155-156.
摘要
(
3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使用氟保护漆对正畸临床固定矫治器治疗中预防牙面釉质脱矿的效果。方法 200例固定正畸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常规处理,实验组采用氟保护漆处理。每3个月涂布1次,10个月后观察牙面脱矿情况。结果实验组釉质脱矿发生率为3%,对照组釉质脱矿率为15%,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固定正畸治疗中,氟保护漆有显著的防脱矿作用。
临床经验
碘甘油明胶海绵治疗急性冠周炎的疗效观察
胡玉明
口腔医学. 2003, 23(3): 156-156.
摘要
(
3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碘甘油明胶海绵治疗冠周炎的疗效。方法实验组将浸泡碘甘油的明胶海绵条置于冠周袋内,对照组冠周袋内置碘甘油。结果实验组平均疗程为4d,对照组为6d,实验组比对照组疗程短。结论碘甘油明胶海绵治疗冠周炎优于单纯置碘甘油。
临床研究
口腔科首诊颈部恶性肿块的诊断分析
赵翚;陈冰;王一凡;谷志远
口腔医学. 2003, 23(3): 157-158.
摘要
(
3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颈部恶性肿块的诊断方法。方法对15例口腔科首诊的颈部恶性肿块的病例分析并加以讨论。结果本组颈部恶性肿块患者在术前均未能被确诊,且多为转移性,大多数可找到原发灶。结论颈部恶性肿块多为转移性,在临床上易被误诊,在诊断上应配合必要的辅助检查。
上下颌骨联合骨折小钛板坚固内固定的临床应用
王涛;李声伟;郑长泰;廖天安
口腔医学. 2003, 23(3): 159-160.
摘要
(
3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价小钛板固定71例上下颌骨联合骨折的疗效,探讨上下颌骨联合骨折的复位及恢复正常咬合关系的治疗方法。方法对用小型钛板固定的71例上下颌骨联合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71例病例中有67例(94.4%)取得较为满意的咬合关系,4例(5.6%)有不同程度的咬合干扰,张口受限5例。结论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加用辅助颌间固定是治疗上下颌骨联合骨折及恢复正常咬合关系的有效方法。
后牙Ⅴ类洞干髓术疗效分析
戴钧国;徐贤寅
口腔医学. 2003, 23(3): 161-162.
摘要
(
4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价后牙V类洞干髓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患牙随机分为V类洞干髓组及常规(牙合)面洞治疗组。3~5年复查,观察干髓术的成功率和患牙抗折率。结果 V类洞组痊愈率、有效率分别为51.43%、25.71%;常规组分别为53.19%和23.40%,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V类洞组牙折率为5.91%,而常规组为19.15%,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V类洞干髓术可提高干髓治疗牙的抗折力。
贝复济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孔庆新;董艳丽;张伟
口腔医学. 2003, 23(3): 163-164.
摘要
(
5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贝复济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6例复发性口腔溃疡病人,实验组60例,用贝复济;对照组56例,用常规治疗,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比较,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贝复济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确切。
临床经验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105例临床分析
刘静
口腔医学. 2003, 23(3): 164-164.
摘要
(
3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05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以青壮年最多,占51.4%,颊间隙感染占40%,以牙源性感染为多见,占88.6%。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均为继发性感染,治疗应重视全身与局部治疗相结合。
临床研究
种植义齿失败病例的临床分析
宋玉荣;胡康玲;李树莲
口腔医学. 2003, 23(3): 165-166.
摘要
(
4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种植义齿失败原因,提出改进办法。方法对367颗种植牙进行追踪观察0.5~9.0年。结果失败59颗,失败率16.1%。常见原因为种植体折断、松动、种植体周围炎。结论导致种植义齿失败的因素有适应证及种植体选择不当、手术操作不正确、修复不恰当、使用维护不妥等。
正畸治疗中拔牙与牙根吸收关系的临床研究
李春雷;李长霞;王大为;张春元
口腔医学. 2003, 23(3): 167-169.
摘要
(
4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价拔牙对正畸治疗中的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年龄在11~18岁经方丝弓矫治器固定矫治治疗的青少年,分为拔牙组和不拔牙组,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牙根形态按等级分级,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各等级频数分布变化。结果两组病例在治疗后牙根吸收均以1、2级居多、拔牙组治疗后牙根3、4级吸收多于未拔牙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拔牙治疗会加重正畸治疗中的牙根吸收。
专栏论著
大鼠头颈部60Co照射后腮腺组织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
张双越;陈宁;张宜勤;万林忠;李宏卫
口腔医学. 2003, 23(3): 170-172.
摘要
(
3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60Co照射对腮腺组织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模拟临床头颈放射治疗,用60Co对40只正常成年SD大鼠头颈部按剂量归一的方法进行照射。照射后分别于第5、10、20、30、60天取腮腺组织作常规病理切片观察。结果60Co照射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鼠腮腺腺泡细胞胞质肿胀、空泡变性和坏死明显加重,间质血管充血、肿胀及变性逐渐加剧,未见到再生、恢复的变化。结论治疗剂量的60Co照射对正常腮腺组织有损伤,主要作用于腺泡细胞和间质血管,损伤的程度具有时间依赖性,呈不可逆的损伤。
不同牙槽骨高度下桩核修复后牙本质应力分析
周峰;李诗佩;刘蔚;盛祖立;刘鹏飞
口腔医学. 2003, 23(3): 173-174.
摘要
(
3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应用有限元方法观察不同牙槽骨高度下桩核修复后牙本质内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建立上颌中切牙桩核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按照牙槽骨高度降低1/4、1/3和1/2建立修改模型,对模型斜向加载,计算牙体各部位最大应力。结果随着牙槽骨高度的降低,牙本质内部最大应力明显增高,牙体与桩交界部位的最大应力变化呈相同趋势,且愈靠近牙根表面应力值愈高,在4个模型中最大应力都位于牙根上1/3,在牙齿唇侧颈部有明显的应力集中。结论牙槽骨高度的变化显著影响桩核修复后牙齿内的应力变化,两者间呈反比例关系。
新型氟缓释牙釉质黏结剂的防龋实验研究
刘湘涛;李诗佩;李继承;黄土木
口腔医学. 2003, 23(3): 175-177.
摘要
(
3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实验研究新型氟缓释牙釉质黏结剂的防龋效果和黏结强度。方法把新型氟缓释牙釉质黏结剂和不含氟牙釉质黏结剂黏结的离体双尖牙放置在酸性溶液中30d,并制作磨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牙釉质脱矿的距离。分析和比较新型氟缓释牙釉质黏结剂和不含氟牙釉质黏结剂黏结强度的差异。结果牙磨片显示新型氟缓释牙釉质黏结剂具有防止釉质脱矿的作用。3种不同浓度新型氟缓释牙釉质黏结剂与不含氟正畸牙釉质黏结剂的黏结强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新型氟缓释牙釉质黏结剂具有良好的防龋作用,防龋效果与其浓度呈正比。新型氟缓释牙釉质黏结剂的黏结强度能满足临床的需要。
综述
Herbst矫治器
王以玲;贾绮林
口腔医学. 2003, 23(3): 178-179.
摘要
(
4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Herbst矫治器的构造、适应证和禁忌证,并对其矫治效果及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
金属烤瓷修复体基牙龈缘及冠边缘变色原因分析
孙平;盛祖立;刘丽
口腔医学. 2003, 23(3): 180-182.
摘要
(
4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患者戴用烤瓷熔附金属(porcelain fused to metals,PFM)全冠后常会出现基牙龈缘发暗或龈缘变灰黑色以及PFM全冠边缘金属色透出甚至冠边缘颜色发黑等现象,对患者的美观和牙周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该文对引起上述变色现象的不同原因作一综述,并提出预防方法。
临床经验
愈创中药唇膏治疗慢性唇炎的临床体会
杨晓笛,杨凤霞
口腔医学. 2003, 23(3): 182-182.
摘要
(
4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以中药为主要原料制备唇膏治疗慢性唇炎。方法慢性唇炎女性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中药唇膏组和红霉素软膏对照组进行治疗。结果唇部病损经治疗后中药唇膏组有效率为88.67%,对照组有效率为77.77%(P>0.05)。结论应用愈创中药唇膏治疗慢性唇炎可达到与临床常规治疗方法相同的效果。
镍钛根管锉预备重度弯曲根管的初步研究
程平
口腔医学. 2003, 23(3): 183-183.
摘要
(
3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镍钛根管锉预备重度弯曲根管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常规不锈钢(stainless steel,SS)K锉难以预备成形的重度弯曲根管12个,采用手用镍钛合金根管锉(nitinol root canal file,NT-RCF)进行根管预备,根管充填。结果除了1例根管呈“S”形者及l例根尖呈球形者根管预备欠佳外,其余效果良好。结论 NT-RCF预备重度弯曲根管优于常规不锈钢锉。
Gluma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方法探讨
黄绪永;李桃云
口腔医学. 2003, 23(3): 184-184.
摘要
(
3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比较Gluma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三种方法的疗效。方法将124例264颗患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Gluma黏接系统中的Gluma脱敏剂、Gluma脱敏剂+酸蚀处理剂、Gluma脱敏剂+酸蚀处理剂+釉质黏接剂进行脱敏治疗,比较各组方法的有效率,半年后复查。结果第2、3组有效率显著高于第1组(P<0.01),第2、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半年后复查无改变。结论 Gluma脱敏剂+酸蚀处理剂是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较好方法。
折裂牙151颗的临床分析
吴金斌
口腔医学. 2003, 23(3): 185-186.
摘要
(
4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牙折裂的原因,提出防治方法。方法就132例患者151颗折裂牙的发病年龄、性别、牙髓状况、(牙合)关系、牙位及折裂诱因等进行分类小结。结果 132例中,男63例,女69例,36~55岁79例,占病人总数的59.9%,死髓牙124颗,占82.1%。发生在上颌第一磨牙63颗,占41.7%,下颌第一磨牙54颗居次。折裂方式以垂直折裂为主,共129颗,占85.4%。结论应及时治疗龋齿、缺失牙、隐裂牙,调整(牙合)关系,根管治疗后作全冠或带环修复,预防牙折。
电离子扫斑机治疗面部皮损的临床应用
罗启德
口腔医学. 2003, 23(3): 186-187.
摘要
(
3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电离子扫斑机治疗面部皮损的疗效。方法根据面部皮损的病变范围及病理特征,选用不同的治疗频率调挡和处置方法,病因较复杂的皮损,标本兼治。结果位于眼睑的皮损,术后无感染,7d左右脱痂;位于颈部和颜面部及其他部位的皮损,视其去除组织深度的不同,分别于7~15d后脱痂,最初创面呈淡红色,1~12个月逐渐转为正常肤色,术后随访2年以上,未发现感染和其他异常改变。结论对不同类型的面部皮损,在标本兼治的原则下,电离子扫斑机局部治疗,临床效果肯定。
颌面部感染外用革新散和痈肿消疗效观察
冯颖;戴秀芳
口腔医学. 2003, 23(3): 188-188.
摘要
(
4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颌面部间隙感染局部外敷革新散和痈肿消中药制剂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6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其中一组局部加用外敷革新散和痈肿消中药制剂。结果局部外敷药组患者全身发热消退、局部消肿、疼痛缓解,疗效优于未外敷药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局部外敷药组脓肿切排率小于未敷药组(P<0.05)。结论局部外敷与全身用药联合治疗口腔颌面部感染优于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
改良带翼扩弓矫治器的临床应用
陆苇
口腔医学. 2003, 23(3): 189-190.
摘要
(
4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改良带翼扩弓矫治器矫治单侧后牙反(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例单侧后牙反(牙合)的病例,应用改良带翼扩弓矫治器进行矫治,并对矫治前后模型测量分析。结果 12例单侧后牙反(牙合)的病例经过2.5~6.0个月的矫治,临床效果满意。结论改良带翼扩弓矫治器矫治单侧后牙反(牙合),既可保持正常(牙合)侧咬合关系良好,又可快速矫治后牙反(牙合)。
诊所论坛
ISO9000质量管理认证体系与口腔诊所的发展
颜培德;于秦曦
口腔医学. 2003, 23(3): 191-192.
摘要
(
3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社区口腔医疗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口腔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通过对ISO 9000认证知识的介绍,阐明了口腔诊所实施科学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和优越性,从而提高口腔诊所的整体竞争力,达到稳步发展的目的。
编辑部公告
2024年度《口腔医学》杂志优秀审稿专家
(2025-02-13)
2023年度《口腔医学》杂志优秀审稿专家
(2024-01-30)
编辑部电话变更通知
(2023-09-08)
《口腔医学》被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
(2023-03-30)
2022年度《口腔医学》杂志优秀审稿专家
(2023-01-13)
关于假冒本刊工作人员与作者联系的声明
(2022-07-28)
《口腔医学》杂志荣获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2022-02-16)
2021年度《口腔医学》杂志优秀审稿专家
(2022-01-26)
2020年度《口腔医学》杂志优秀审稿专家
(2021-01-22)
《口腔医学》杂志荣获2020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期刊奖
(2020-12-31)
更多...
下载中心
介绍信模板
专家操作指南
论文版权转让协议
论著类稿件模板
作者利益冲突公开声明表
作者贡献声明表
更多...
友情链接
南京医科大学
玛格泰克公司
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口腔生物医学杂志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