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3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5-06-28
基础研究
白细胞介素-17基因多态性与侵袭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
夏鑫钰 耿莹 叶宇 李璐 王晓茜 孙颖 徐艳
口腔医学. 2015, 35(6):  417-420. 
摘要 ( 6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已有少量文献证实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基因多态性与多种免疫炎症性疾病相关。本研究旨在探索中国汉族人群中,IL-17A(rs2275913)和IL-17F(rs76378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87例AgP、79例牙周健康者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多重SNaPshot技术分析待测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结果 IL-17A(rs2275913)位点的基因型分布、IL-17F(rs763780)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在AgP组和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C)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7A(rs2275913)位点在AgP组中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4.0% vs.42.4%,P=0.034,OR=1.596,95%CI =1.034-2.463)。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IL-17A(rs2275913) 位点A等位基因可能是AgP发病的危险因素,提示IL-17A(rs2275913) 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的AgP易感性有关。
p27在调节小鼠下颌牙槽骨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尹颖 周芷萱 陈宁 苗登顺
口腔医学. 2015, 35(6):  421-424. 
摘要 ( 6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明确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7kip1在小鼠下颌骨发育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通过影像学、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比较分析了2周龄p27基因敲除(p27-/-)小鼠与同窝野生型(WT)小鼠下颌牙槽骨的表型差异。取下颌骨提取蛋白,利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了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同窝2周龄WT小鼠相比,p27-/-小鼠下颌骨体积增大,矿化显著增强;下颌牙槽骨碱性磷酸酶(ALP)阳性面积和I型胶原(Col-I)阳性面积的增加,表明p27-/-小鼠成骨细胞活性和功能显著增加。同时发现Sh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Shh、Patched、Smoothened、Gli2的表达水平在p27-/-小鼠均显著上调。结论:我们的结果说明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7kip1能够通过抑制Shh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增殖,发挥负性调控小鼠颌骨生长发育的作用。本研究不仅揭示了p27kip1在调控小鼠颌骨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机制,而且为p27kip1作为调节颌骨生长发育的新靶标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骨形态发生蛋白9和矿化液对牙髓干细胞成骨向诱导分化的对比研究
邵元元 袁梦桐 刘明月 史欣 胡伟平
口腔医学. 2015, 35(6):  425-429. 
摘要 ( 1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骨形态发生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9,BMP-9)和矿化液对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 DP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选择理想的诱导方法。方法:矿化液培养DPSCs作为矿化液组,添加适宜浓度BMP-9作为BMP-9组,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诱导后的DPSCs的形态变化;用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曲线;用茜素红染色法检测矿化结节的形成;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分别检测DPSCs的骨涎蛋白 (Bone Sialoprotein, BPS)、Runt相关转录因子-2 (Runx-2) 以及Ⅰ型胶原酶 (Collagen-1, Col-1) 及骨钙蛋白(Osteocalcin ,OCN)等骨源性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MTT法检测结果表明,BMP-9和矿化液能促进DPSCs增殖且促增殖作用接近;茜素红染色显示诱导培养28d后两组出现的矿化结节数量及大小相近;诱导培养14d后两组DPSCs的骨源性基因表达均成阳性且表达水平接近。结论:BMP-9和矿化液对DPSCs的成骨向诱导能力相近。
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对THP-1源性巨噬细胞胆固醇代谢的影响
宋晓佳 岑胜丹 陈利娇 任曼曼 喻文斌 邓辉
口腔医学. 2015, 35(6):  425-428. 
摘要 ( 5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以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初步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g) 感染促进巨噬细胞形成泡沫细胞的影响。 方法 以160 nmol/L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 PMA)诱导THP-1单核细胞48 h,使其分化为巨噬细胞。在负荷50 μg/mL LDL的条件下,建立P.g感染巨噬细胞的体外模型,采用胆固醇测定法检测细胞内胆固醇酯含量的变化。 结果 经160 nmol/L PMA诱导48 h后,THP-1单核细胞成为巨噬细胞。6 h时P.g感染组细胞胆固醇酯(CE)与总胆固醇(TC)比值(CE/TC)为0.445±0.386,24 h时,P.g感染组CE/TC值为0.557±0.430,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6 h组(P < 0.05)。 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P.g感染巨噬细胞的体外模型,P.g感染可显著促进巨噬细胞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含量增加,从而可能参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发生和发展。
舌癌酸性环境下雷公藤多甙对单核/巨噬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
任柏林 冯红超 宋宇峰 马洪
口腔医学. 2015, 35(6):  429-432. 
摘要 ( 7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模拟舌癌局部的酸性环境,加入雷公藤多甙(TWP),检测其对单核/巨噬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在pH值6.6,6.8酸性环境中,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与人舌鳞癌细胞Tca8113共同培养,经不同浓度的TWP干预,MTT法检测Tca8113细胞数量变化,观察此舌癌酸性环境下TWP对单核/巨噬细胞杀伤舌癌细胞作用的影响。结果酸性环境下,经不同浓度TWP干预,THP-1细胞与Tca8113细胞共同培养4小时,THP-1细胞杀伤活性随TWP浓度增加而增大,与浓度成正相关(P<0.05);pH值为6.6,TWP浓度为5×10-1μg/ml时,THP-1细胞杀伤活性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与时间成正相关(P<0.05)。结论体外模拟的舌癌酸性环境中,经一定浓度的雷公藤多甙干预,可使单核/巨噬细胞杀伤活性较未干预组增强,与药物浓度及时间成正相关。
nHA/Mg/壳聚糖膜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耐腐蚀性研究
何畔 仲琦 卢建忠 车鸿泽 马宁
口腔医学. 2015, 35(6):  433-437. 
摘要 ( 6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通过对nHA/Mg/壳聚糖膜的合成及检测,探索制备一种新型优质可降解支架材料。方法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nHA/Mg复合材料,选用碳酸氢铵作为造孔剂,浸泡法在nHA/Mg复合材料表面制备壳聚糖膜,SEM观察复合材料表面、截面形态结构及在模拟体液浸泡腐蚀后表面形态的变化。结果 nHA/Mg平均孔隙率达50%,孔径约50~120 μm,碳酸氢铵为合适的造孔剂,壳聚糖膜可显著改善材料降解的时间及pH值,减缓了镁合金的腐蚀速率。结论 nHA/Mg/壳聚糖膜复合材料是多孔隙结构、耐腐蚀性良好的可降解支架材料。
氯通道阻断剂NPPB对鸡喙外胚间充质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的研究
田美玉 张静 陈晓红,孟繁荣 杨婷
口腔医学. 2015, 35(6):  438-441. 
摘要 ( 5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氯离子通道阻断剂NPPB对鸡喙外胚间充质细胞(chicken mandibular mesenchymal cells,CMMC)增殖及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MTT、实时定量PCR的方法,观察NPPB阻断氯离子通道后,鸡喙外胚间充质细胞在AA-BGP诱导成骨过程中,细胞增殖及Sox9mRNA、Runx2mRNA及Col10mRNA的表达的变化。结果 在AA-BGP诱导组及无AA-BGP诱导组,NPPB均抑制了CMMC的增殖(P<0.05)。在AA-BGP诱导组及无AA-BGP诱导组,NPPB下调Col10mRNA及Runx2mRNA的表达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Sox9mRNA的表达水平没有显著改变。结论 阻断氯离子通道可抑制鸡喙外胚间充质细胞增殖,并影响细胞向肥大化的软骨细胞分化,可能通过调节Runx2水平影响分化。
临床研究
正畸托槽间接粘接的临床应用
潘成琼 李媛 邵胜 刘敏 王林 李强 赵春洋
口腔医学. 2015, 35(6):  442-444. 
摘要 ( 8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正畸托槽的间接粘接技术,以提高托槽定位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18名成人正畸患者,采用间接粘接技术粘接托槽,模型粘接和口内粘接均为同一医生进行,技工室压模均由同一技工完成。结果 18例患者的302个托槽在粘接过程中,有13个托槽在压模时发生脱落,1个在口内粘接时脱落。与直接粘接法相比,间接粘接法椅旁操作时间减少,但操作繁琐、总操作时间增加。结论 间接粘接技术托槽放置精确,椅旁操作时间减少,利于初学者培养托槽定位感,适合舌侧矫治器的粘接。
根尖闭合型恒牙完全脱位再植术的临床研究
葛建水 李小军 朱晓清 韩晶晶 罗昕 寿燕薇 汤春波
口腔医学. 2015, 35(6):  445-448. 
摘要 ( 7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不同固定方式、固定时间和牙髓摘除、根管充填的时机对外伤性根尖闭合型完全脱位牙再植术后愈合方式和远期存留率的影响。方法 收治56位患者83颗外伤性根尖闭合型完全脱位牙再植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改良治疗组采用再植后弹性固定2~3周,2周时去髓并用Vitapex(碘仿氢氧化钙糊剂)根充,1月时常规根管充填,随访观察5年,比较两组再植牙术后愈合方式及近、远期存留情况。结果 改良治疗组再植牙术后牙周膜愈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骨性粘连率与炎症性吸收率低于常规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再植牙术后1年、2.5年的存留率,改良治疗组略高于常规治疗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5年存留率,改良治疗组(86.50%)优于常规治疗组(67.5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根尖闭合型完全脱位牙再植术,改良治疗方法可促进再植牙牙周膜愈合,减少牙根吸收的发生,提高远期疗效。[关键词] 完全脱位;再植;固定;根管治疗
锥形束CT与数字化牙片诊断牙根纵裂的比较
魏婷 吴友农 孙超 王晶艳
口腔医学. 2015, 35(6):  449-451. 
摘要 ( 6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比较锥形束CT与数字化牙片诊断人离体牙牙根纵裂的准确度。方法 人类头颅标本1个,完整拔出其27颗牙,去冠后用摸球法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4颗牙,以锥子插入根管内劈开制牙根纵裂模型,对照组13颗牙不劈开。所有牙重新复位至牙槽窝内行CBCT扫描和拍摄数字化牙片,由不参与样本制备的两组医生分别对图像进行独立评片,做出是否折裂的诊断。以是否劈裂为金标准,对两种方法及评片员所得结果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 CBCT诊断牙根纵裂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和100%,数字化牙片分别为60.72%和84.62%,CBCT的可靠性(κ=0.743)较高,而数字化牙片(κ=0.449)一般。两组评片员使用CBCT诊断VRF的总体一致性高(κ=0.922),使用数字化牙片诊断VRF的总体一致性一般(κ=0.611)。结论 与数字化牙片比,CBCT诊断牙根纵裂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可靠性均较高。评片员使用CBCT比使用数字化牙片得出VRF诊断结论的一致性好。
血清锌含量与复发性口腔溃疡及味觉的相关性研究
茅海东 程剑 石炜
口腔医学. 2015, 35(6):  452-455. 
摘要 ( 7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锌含量与复发性口腔溃疡(复发性阿弗它溃疡,RAU)及味觉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40例RAU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血清锌含量,并使用浓度为0.1%~0.6%的6组盐水,检测两组受试者的味觉,记录味觉积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锌含量为76.74±8.28ug/d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52±7.41ug/d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味觉积分为17.36±5.68分,与对照组(16.26±4.48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中男性血清锌含量均高于女性,味觉积分均也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RAU患者的血清锌含量明显低于轻型RAU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味觉积分比较,重型明显高于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锌含量与年龄无相关性,血清锌含量与味觉积分无相关性,味觉积分与年龄呈正相关。结论:血清锌含量降低可能是成人RAU发病的原因之一,血清锌含量与味觉无相关性。
戴用固定矫治器患者尿镍含量的变化研究
朱静涛 郭咏娟 刘奕
口腔医学. 2015, 35(6):  456-460. 
摘要 ( 7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定量评估正畸治疗初期固定矫治器对青少年患者尿镍含量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动态变化规律,观察其含量是否在正常范围内,从而判断其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影响。方法 分别在治疗前(T0)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T1、T2、T3)共四个时间段收集正畸治疗且年龄范围在10-14岁之间的31名患者(男15名,女16名)的尿样,编号后密封、低温保存。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尿样中镍元素的含量。结果 固定正畸矫治器可影响青少年患者的尿镍含量,且与矫治器戴用时间和性别相关。与T0期相比,T1、T2和T3期的尿镍含量显著增加(P<0.01)。男性平均尿镍浓度高于女性,但二者的平均动态变化曲线基本一致。结论 正畸治疗初期固定矫治器可显著影响青少年患者的尿镍含量,且与采矫治器戴用时间的长短和性别相关。正畸矫治器及其附件的含镍量不会威胁到人体健康,但为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建议使用无镍合金材料。
正畸治疗对青少年和其父母焦虑水平影响的研究
倪丞 李琥 周昱
口腔医学. 2015, 35(6):  461-463. 
摘要 ( 5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调查正畸治疗对青少年正畸患者和其父母焦虑水平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取140名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患者分为初诊组和正畸治疗1年后复诊组各70名。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进行调查分析不同性别和组别焦虑水平的不同,测量结果使用配对t检验。 结果 初诊组患者和其家长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值较高,并且显著高于复诊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正畸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焦虑水平。
上颌埋伏中切牙向新生牙槽骨内移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孟禹彤 房伯君
口腔医学. 2015, 35(6):  464-467. 
摘要 ( 6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拔除多生牙后不同施力时机对埋伏牙矫治效果的影响,为临床矫治上颌唇侧阻生中切牙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上颌中切牙唇向阻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于牙槽骨不同愈合时期向埋伏牙施以相同的复位力,分析埋伏牙、牙周膜、牙槽骨的初始应力及位移情况。结果 随着牙槽骨的愈合,牙齿、牙周膜的最大应力与位移、愈合期牙槽骨的最大位移逐渐减小,愈合期牙槽骨的最大应力逐渐增大。结论 阻碍埋伏牙正常萌出的多生牙去除后,可以即刻施力移动埋伏牙。但早期移动时牙齿的倾斜趋势比较明显,建议初期加载力值应适度减小,以利于埋伏牙的整体移动。
牵引钉植入与牙弓夹板行颌间牵引固定治疗单纯髁状突骨折的疗效比较
汤晶 葛自力 祝华珺 高洋
口腔医学. 2015, 35(6):  468-472. 
摘要 ( 7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两种颌间牵引固定方法治疗单纯髁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单纯髁状突骨折的患者随机分成牵引钉植入组(23例)和牙弓夹板组(21例),并行相应的颌间牵引固定治疗,分别检测两组术后患者的咬合关系恢复情况、操作时间的长短以及在五个不同时间点测定的DI、GI、CPITN指数,对二组在疗效、操作的难易和牙周状况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牵引钉植入术与牙弓夹板行颌间牵引固定均能达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在术后最大开口度及颞下颌关节检查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使用牵引钉植入操作时间明显缩短(P<0.05),且颌间牵引治疗期间及颌间牵引装置拆除后,两组在DI、GI及CPITN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牵引钉植入术是一种新的微创、快捷、安全有效的治疗髁状突骨折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改良片段弓矫治技术远中移动上颌尖牙的临床应用研究
李国永 蔡斌 周民战 刘海涛
口腔医学. 2015, 35(6):  473-476. 
摘要 ( 6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改良片段弓矫治技术联合横腭杆拉上颌尖牙向远中的临床效果和特点。 材料和方法 选择各类需要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或4颗第一前磨牙且需要强支抗的正畸患者24名,上颌放置横腭杆,用改良片段弓先拉上颌尖牙向远中移动,矫治前和移动6个月时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和取上、下颌模型,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上颌尖牙到RL垂直距离减小约4.34㎜,上颌第一磨牙到SL垂直距离增大约1.19㎜,上颌尖牙后移和上颌磨牙前移距离之比为3.6:1;SN-MP角变化无明显差异。牙弓周长减小3.51㎜,上切牙拥挤度明显减轻。 结论 改良片段弓联合横腭杆能够高效远中整体移动上颌尖牙,避免了摩擦力的不利影响,且对SN-MP角无明显影响;支抗磨牙近中移动明显小于尖牙远中移动,有效的保护了支抗。
145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磁共振影像分析
张江山 徐昕 章燕珍
口腔医学. 2015, 35(6):  477-479. 
摘要 ( 6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145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的磁共振(MRI)影像学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MRI对145例TMD患者的290侧关节完成开闭口斜矢状位、闭口斜冠状位T1/T2加权成像,观察盘突关系,髁突骨质改变,关节腔积液,关节盘形态改变等情况,并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MRI检查结果显示:37.2%患者双侧TMD病变,71%患者伴有不可复关节盘前移位,10.3%患者伴有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6.9%患者伴有髁突骨质改变,4.8%患者伴关节腔积液,52.4%患者伴关节盘明显变形。结论 TMD患者中以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最为常见,提示正常盘突关系的重要性。MRI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
调查研究
上海市12岁儿童家长对外伤全脱位牙应急处理认知的调查
曾晓莉 张立霞 李存荣 徐玮 王勋
口腔医学. 2015, 35(6):  480-483. 
摘要 ( 6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调查分析上海市12岁儿童家长对外伤全脱位牙应急处理的认知水平,为相关的健康教育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等容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六个区,每个区随机抽取2所中学,每所学校随机抽取50名12岁儿童,共对548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卡方检验。结果:3.28%家长的孩子发生过全脱位牙外伤,10.58%的家长采取即刻牙再植的全脱位牙应急措施,只有6.75%的家长选择牛奶作为全脱位牙的储存介质,38.87%的家长选择外伤全脱位牙最佳治疗时间是即刻,87.96%的家长从没有接触过牙外伤的急救知识。结论:上海市12岁儿童家长对外伤全脱位牙认知水平较低,应加强对家长的牙外伤健康教育,以促进提高家长对外伤全脱位牙的应急处理能力。
病案分析
原发多灶性腮腺多形性腺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郑相淮 刘瞩光 赵建江 艾伟健 王晶 韩久松 贾搏
口腔医学. 2015, 35(6):  484-486. 
摘要 ( 6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病例报告以及文献回顾对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检查、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方法 分析1例发生于腮腺,病理确诊为原发多灶性多形性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本例原发多灶性腮腺多形性腺瘤发现及时,在右侧腮腺中发现两个独立存在的多形性腺瘤,病理诊断明确,手术彻底,愈后良好。结论 原发多灶性腮腺多形性腺瘤罕见,术前影像学检查、术中详细触诊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综述
白细胞介素17与牙周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刘引 高涵 于海蛟 周岳 申玉芹 林崇韬
口腔医学. 2015, 35(6):  487-489. 
摘要 ( 6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牙周炎是由牙周致病菌所致的牙周组织慢性炎症性,破坏性疾病。IL-17是一种主要由T细胞产生的促炎因子,参与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并可能与牙周炎严重性相关。本文就IL-17参与牙周炎症免疫应答反应及牙槽骨吸收的机制做一综述,旨在阐明IL-17参与牙周疾病的研究现状。
miR-34a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高涵 申玉芹 刘引 周岳 于海蛟 林崇韬
口腔医学. 2015, 35(6):  490-492. 
摘要 ( 5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微小分子RNA(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可以通过阻遏靶mRNA的翻译或降解靶mRNA调节基因表达。众多miRNAs中,microRNA-34a(miR-34a)是新近发现且备受关注的miRNAs之一。目前关于miR-34a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抗肿瘤作用上,关于其在口腔疾病中的研究较少。本文论述miR-34a可以抑制牙周炎炎症反应,抑制舌鳞状细胞癌的转移和侵袭以及促进牙乳头细胞分化,综述miR-34a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为深入认识miR-34a在口腔疾病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上气道阻塞机制的研究进展
姚侃 卢晓峰
口腔医学. 2015, 35(6):  493-499. 
摘要 ( 6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上气道是呼吸气体出入肺的通道,睡眠呼吸障碍性疾患(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SDB)与睡眠时上气道的狭窄和塌陷关系密切。对于上气道阻塞机制的认识有助于诊治睡眠呼吸障碍性疾患,本篇综述回顾了上气道阻塞机制的研究及其最新的进展,从①上气道形态异常;②上气道开放肌功能异常;③呼吸驱动和调控障碍;④觉醒阈异常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探讨并展望了睡眠呼吸障碍性疾患的治疗前景。
基质金属蛋白酶3在活髓保存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李雯 尹硕 刘继明 王玉峰 马珊珊 朱红华 罗莹 张颖丽
口腔医学. 2015, 35(6):  500-503. 
摘要 ( 5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牙髓组织是疏松的结缔组织,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产生一系列级联反应进行自身修复。活髓的保存治疗成为牙髓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主要以氢氧化钙、MTA及复合盖髓材料盖髓剂为代表。基质金属蛋白酶3 (MMP3)不仅可以降解细胞外基质成分,还与组织形态发生,损伤修复,炎症反应等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对MMP3研究的不断深入,揭示出其在损伤牙髓组织中高表达,同时也促进了成牙本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将MMP3制成生物活性盖髓材料覆盖于牙髓断面后发现MMP3促进了新生血管和硬组织的形成,提示MMP3可能参与了牙髓损伤后的修复过程,这就为开发新型生物活性盖髓材料提供了新思路。该文就近几年活髓保存治疗的现状及MMP3在活髓保存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应力下IGF-Ⅰ对颞下颌关节软骨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李叶 卢海平 谷志远
口腔医学. 2015, 35(6):  504-507. 
摘要 ( 7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颞下颌关节应力敏感区中的髁突软骨与下颌骨发育和改建有着密切关系,髁突软骨在应力作用下能够响应力学刺激,从而促进髁突软骨细胞的增殖以及分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Ⅰ在髁突软骨生长发育中有着重要影响,通过与受体的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而且IGF-Ⅰ在应力刺激下会促使髁突软骨合成,参与髁突的改建。本文主要阐述IGF-Ⅰ及其在应力作用下在颞下颌关节的相关表现,旨在进一步明确应力下IGF-Ⅰ在颞下颌关节软骨中的作用机制。
参与正畸牙移动的相关因子研究进展
李光辉 潘晓岗
口腔医学. 2015, 35(6):  508-512. 
摘要 ( 5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牙周组织的改建是正畸牙移动的生物学基础。在牙冠上施加作用力引起牙周组织的微循环发生变化,发生短暂的急性炎症反应,牙周膜和牙槽骨细胞释放炎性介质、细胞因子、蛋白酶等,导致微环境的细胞发生增殖、分化,介导局部软硬组织的改建,牙齿从而移动到新的位置。到目前为止,正畸牙移动的生物学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本文主要从分子层面对一些影响正畸牙移动的相关分子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