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3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2-03-28
基础与临床研究
瞬时受体电位M2离子通道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及作用研究
赵凌妍,傅 振,叶金海,邢树忠
口腔医学. 2012, 32(3):  129-132,139. 
摘要 ( 5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瞬时受体电位M2(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 type 2,TRPM2)在舌癌组织及舌鳞状细胞癌SCC9细胞株中的表达,同时观察不同浓度H2O2激活TRPM2通道后对舌鳞状细胞癌SCC9细胞株的影响。方法 通过细胞免疫化学、Western-Blot和RT-PCR方法检测TRPM2在舌癌组织、SCC9细胞株及正常舌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MTT、台盼蓝染色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H2O2对SCC9细胞株增殖、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TRPM2在舌鳞状细胞癌SCC9细胞株和舌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在正常舌组织中阴性表达;不同浓度的H2O2明显抑制SCC9细胞株的增殖(P<0.05),降低了SCC9细胞株的存活率(P<0.05),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TRPM2在舌鳞状细胞癌SCC9细胞株及舌癌组织中的高表达提示离子通道蛋白可能参与调节肿瘤的发生发展。
109例成釉细胞瘤患者复发相关因素分析研究
尚 多,张永栋,王东苗,宋晓陵,孙 超,江宏兵
口腔医学. 2012, 32(3):  133-136. 
摘要 ( 5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成釉细胞瘤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与其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09例成釉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Kaplan-meier方法及Cox回归分析,分析各相关因素与患者复发之间的相关关系,并绘制相关因素下的生存曲线。结果 发生于上颌骨者的复发率为50%,高于下颌骨的26.7%(P=0.004)。病程大于12个月者的复发率高于小于12个月者(P=0.002)。刮除术治疗组的复发率为50.9%(27/53);切除术(包括方块切除、节段性切除及颌骨半切除)治疗组的复发率为7.1%(4/56),不同术式间的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109例成釉细胞瘤患者中,实性型复发率为28.8%(23/80),单囊型复发率为27.6%(8/29),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实性型成釉细胞瘤中,病理类型与复发有关,其中,丛状型预后较好(P<0.05)。结论 发病部位、病程长短、手术方式及病理类型是影响成釉细胞瘤复发的相关因素,设计治疗方案时,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类型等因素综合考虑。
中国年轻人味觉敏感性的初步研究
陈玉琴,石 磊,钱海馨
口腔医学. 2012, 32(3):  137-139. 
摘要 ( 5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中国年轻人的味觉敏感性。方法 将4种基本味觉溶液配制成5种不同浓度的试剂,对52名受试者口腔内的6个部位进行测试。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部位各溶液尝味人数的差异,以及最低刺激浓度时不同味别溶液的尝味人数是否有差异。结果 舌和软腭部可以感知4种基本味觉,舌部的尝出人数高于软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溶液最低浓度时,咸味和甜味尝出的人数较多,与酸味和苦味尝出的人数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舌和软腭部可以感知4种基本味觉;舌的味觉敏感性高于软腭;舌和软腭对咸味和酸味的敏感性最高。
正畸治疗对恒牙晚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鼻部形态影响的研究
韩 敏,王春玲,王海任,肖丽丽,呼明燕,任大鹏
口腔医学. 2012, 32(3):  140-142. 
摘要 ( 5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恒牙晚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正畸治疗后的鼻部形态变化。方法 21例恒牙晚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在正畸治疗前、治疗后分别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通过12个测量参数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分析。数据资料用SPSS 13.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比较用t检验。结果 患者经上颌扩弓和正畸治疗后,鼻背长由(37.0±2.3)mm增加到(41.5±4.2)mm,P<0.05;鼻背深度1由(16.1±1.3)mm增加到(18.3±1.5)mm,P<0.05;鼻背深度2由(18.5±1.9)mm增加到(20.4±2.3)mm,P<0.05;鼻唇角由(66.9±5.6)°增大到(72.2±6.6)°,P<0.05;面型角由(-5.0±2.1)°变为(4.6±3.4)°,P<0.01。结论 恒牙晚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经过正畸治疗后,患者的鼻部长度及深度增加,鼻部形态改善,患者侧貌更加美观。
脱矿牙本质基质对人牙髓干细胞体外增殖、牙向分化能力的影响
张红梅,王永刚,张晓梅,谭家莉,荀文兴,杨海珍,李 蓉,庞 楠,曾 光,金 岩
口腔医学. 2012, 32(3):  143-147. 
摘要 ( 7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脱矿牙本质基质(demineralized dentin matrix,DDM)与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的生物相容性及其作为支架材料的牙向诱导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 DPSCs,分别用四唑盐比色法(MTS)、茜素红染色法、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观察DDM生物材料对 DPSCs 增殖活性和牙向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 DDM 显著地刺激体外培养的 DPSCs 增殖,诱导了细胞的矿化和提高细胞 ALP 活性。RT-PCR 结果显示DDM诱导后细胞 mRNA 水平表达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 和牙本质基质蛋白(dentin matrix protein1,DMP-1)。结论 体外培养条件下,DDM 与 DPSCs 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作为支架材料对于DPSCs 有较好牙向诱导作用。
临床报道
慢性牙髓炎一次法根管治疗术的研究
刘亚峰,刘 欣
口腔医学. 2012, 32(3):  147-147. 
摘要 ( 6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础与临床研究
应力缓压式种植修复体的临床应用研究
李 俊,黄隆龙
口腔医学. 2012, 32(3):  148-150,153. 
摘要 ( 5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应力缓压式种植修复体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探讨全瓷冠修复体在种植体冠修复的应用方法。方法 选择临床30例患者的33颗后牙种植体进行种植后行应力缓压式单颗-螺丝固位-全瓷-种植体支持固定义齿修复,并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经过1年随访,除1例患者因种植体松动导致修复失败外,另29例32颗种植体冠修复效果良好无1例出现瓷裂,崩瓷,螺丝折断,修复体脱落等现象。结论 应力缓压式种植修复体取得了满意的修复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4种暂封材料体外微渗漏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
方 萍,陈 燕,韦 艺,唐继伟,韦惠平
口腔医学. 2012, 32(3):  151-153. 
摘要 ( 7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临床上常用的4种暂封材料的密合性能,以及在牙髓病、根尖周病治疗中用于暂封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暂封材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A组:Caviton暂封组、B组:Ceivitron暂封组、C组: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ZOE)暂封组、D组:牙胶条暂封组;实验研究选取122颗完整前磨牙,常规根管治疗后分别按实验分组暂封,用2%亚甲基蓝染料进行渗透试验,观察染料渗透深度并进行分析;临床观察选择101例患者牙髓炎、根尖周炎患牙218 颗,按实验分组分别应用不同暂封材料封药,复诊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离体牙实验中1、2周A组及B组较C组及D组好(P<0.05),D组效果最差(P<0.05);在暂封4周后,B组暂封效果好于A组(P<0.05),均好于C组及D组(P<0.05);在临床实验中,A组及B组优于C组(P<0.05),C组优于D组(P<0.05),D组暂封效果与洞型相关。结论 Ceivitron暂封膏及Caviton暂封膏是较为理想的临床暂封材料,值得临床推广。
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不拔牙矫治软硬组织及牙弓变化的对比研究
周 昱,郑敏玲,胡荣党
口腔医学. 2012, 32(3):  154-157. 
摘要 ( 5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自锁托槽和传统托槽不拔牙矫治对于软硬组织的变化及牙弓形态的变化。方法 选择36例安氏Ⅰ类患者分为自锁托槽组和传统托槽组,分别为18例。分别使用自锁托槽和传统托槽进行不拔牙矫治,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及模型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配对和成组t检验。结果 矫治后2组下牙弓周长都有增长,自锁组下牙弓周长增加3.29 mm,传统组增加1.67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锁托槽组和传统托槽组牙弓各段宽度都有一定程度的扩大,但是2种托槽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自锁托槽组LL-EP增加0.63 mm,传统托槽组LL-EP增加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1- NA、∠L1 - NB自锁组较普通组少增加1°,但是2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的SNA、SNB、ANB、MP/SN角的治疗前后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自锁托槽和传统托槽不拔牙矫治牙列拥挤时,2种托槽都不能改变骨骼关系,都有一定程度的扩弓作用和使上下前牙唇倾,但两者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显微超声技术处理疑难根管的临床疗效分析
吴大明,石 炜,梁睿贞,吴锦涛,刘卫红,朱庆萍,沈筱明
口腔医学. 2012, 32(3):  158-161. 
摘要 ( 5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牙科手术显微镜(Dental operating microscope,DOM)联合超声技术在疑难根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因根管钙化、器械折断、根管内塑化物或锌汀、台阶、遗漏根管、根管壁侧穿等原因,无法进行常规根管治疗的患牙386颗,共625个根管,在DOM下联合超声技术进行治疗,分析疗效。结果 274颗患牙成功完成治疗,成功率为71.0%;473个根管成功完成治疗,成功率为75.7%。钙化根管的疏通率为74.5%,根管内折断器械的取出率为73.0%,根管内锌汀的去除率为100.0%,塑化根管的疏通率为77.3%,台阶的通过率为72.0%,遗漏根管的定位率为82.1%,根管壁侧穿的修补率为72.7%。结论 显微超声技术为疑难根管的治疗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不同预备方法对根管预备后约诊间痛的影响
李荣华,朱 敏,葛久禹
口腔医学. 2012, 32(3):  162-163,166. 
摘要 ( 6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不同预备方法预备根管对约诊间痛(EIA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临床选取前磨牙103颗,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冠-根向法(大锥度K3机用镍钛器械,实验组)和常规法(02锥度手用不锈钢器械,对照组)预备,比较两组根管预备后,患牙约诊间痛(EIAE)发生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根管预备后EIAE发生率为7.55%,对照组为 22.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根向预备法比常规法能有效降低EIAE的发生。
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在第一磨牙牙周脓肿病例中的疗效
陈 双,甘冠华,沈 霞
口腔医学. 2012, 32(3):  164-166. 
摘要 ( 4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在牙周脓肿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总结1年内收治的反复牙周脓肿发作2次以上的患牙62例,随机分成3组,A组急性期后行严密根管治疗;B组性行常规牙周治疗,辅以牙周袋内注射派丽奥软膏;C组行常规牙周治疗,牙周袋内注射派丽奥,同时开髓扩根、消毒、严密根管充填后调〖HT5”,7”SS〗牙〖KG-*3〗合。结果 经1年随访,无失访,A组有效率为35.0%,B组有效率为40.9%,C组有效率达75.0%。经卡方检验,C组和其他两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反复发作的牙周脓肿仅进行单纯的牙周治疗或根管治疗是不够的,必须通过牙周和牙髓联合治疗才能解决反复发作的牙周脓肿问题。
Discovery自锁托槽和Smart-Clip自锁托槽脱落率的分析研究
陈慧霞,沈云娟,秦燕军,许晓聪,李 媛,陈文静
口腔医学. 2012, 32(3):  167-169. 
摘要 ( 5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Discovery自锁托槽和Smart-Clip自锁托槽光固化湿粘接后托槽的脱落率。方法 随机抽取2009—2011年临床应用Discovery自锁托槽及Smart-Clip自锁托槽进行矫治的正畸病例,分别采用3M公司生产的TransbondTM XT光固化粘接剂管装+TransbondTM MIP耐湿性处理液和APCTMⅡ预置粘接剂托槽+TransbondTM MIP耐湿性处理液严格按照粘接要求进行粘接,记录其脱落情况,计算脱落率,并分析脱落原因及其与口腔卫生之间的关系。结果 口腔卫生情况对于托槽脱落率有一定的影响;下颌同名牙托槽脱落率明显高于上颌;托槽脱落再粘接后发生再次脱落者主要集中在下颌。结论 临床应重视自锁托槽的粘接,加强患者口腔卫生保健,以降低托槽脱落率。
调查研究
南京郊区3~5岁儿童龋病流行情况及相关因素研究
陈 婷,朱 玲,刘子晗,李 虎,蔡晨星,吴婴南
口腔医学. 2012, 32(3):  170-172,175. 
摘要 ( 5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南京郊区3~5岁儿童龋病的流行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南京郊区384名3~5岁儿童,对其进行口腔检查并发放问卷,由家长填写后统一收回。 对龋病相关因素调查结果采用χ2检验和Log- 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南京郊区3~5岁儿童患龋率为60.68%,龋均及龋面均分别为2.70和4.08;年龄、甜食的喜好程度及母亲文化程度与儿童乳牙龋相关。结论 南京郊区3~5岁儿童的患龋率较高,需开展早期预防工作。
儿童乳牙龋和乳牙黑色素沉着关系研究
陈 曦,芮 昕,陈恒恒,张 玮,冯希平,叶 玮
口腔医学. 2012, 32(3):  173-175. 
摘要 ( 6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学龄前儿童乳牙色素沉着患病率以及色素沉着与乳牙龋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上海市5个公立幼儿园的1 012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1名口腔医师采用WHO推荐的方法进行龋齿的检查,另1名口腔医师检查颊舌面色素沉着。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乳牙色素沉着的患病率为12.7%,色素沉着最常见的部位是下颌前牙的舌侧。乳牙色素沉着与年龄和性别无关。城区幼儿园儿童乳牙色素沉着患病率为16%,明显高于郊区儿童6.4%的患病率(P<0.001)。有色素沉着的儿童患龋率和龋失补牙数、龋失补牙面数分别为56.6%、2.94和4.41,明显低于无色素沉着儿童(72.1%,dmft:4.25; dmfs:7.06,P<0.001)。但两组龋齿的牙面分布比例无明显区别。结论 乳牙色素沉着和乳牙龋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病案分析
第一鳃弓综合征合并唇腭裂病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丁 磊,袁 华,程 杰,万林忠,江宏兵
口腔医学. 2012, 32(3):  176-178. 
摘要 ( 5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第一鳃弓综合征是一类少见的先天性畸形,而合并唇腭裂的患者临床报告更是罕见,该文通过回顾1例第一鳃弓综合征合并唇腭裂的患者,并对近期国内外文献做一回顾性分析,对这一类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病因的遗传学研究及目前的综合性治疗措施进行介绍。
综述
壳聚糖介导基因转染系统的研究进展
沈建伟,何福明,赵士芳
口腔医学. 2012, 32(3):  179-181. 
摘要 ( 5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因治疗是近年来全球研究的热点,其最大障碍是缺乏有效的基因载体。非病毒载体比病毒载体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壳聚糖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低毒以及高正电荷,是一种良好的非病毒性基因载体。本文就近年来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作为基因载体进行转染的研究进展和现状作简要的综述,并对影响转染率的因素进行介绍。
血红素氧合酶-1与牙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李 红,潘卫红
口腔医学. 2012, 32(3):  182-183,186. 
摘要 ( 4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血红素氧合酶是降解血红素的关键酶,在全身许多组织器官都发挥着抗炎反应、抗氧化、抗凋亡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近年来,血红素氧合酶-1在牙髓组织中发现,推测其在牙髓中同样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本文就其与牙髓损伤的研究现状作一概况,为其在牙髓中更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可摘局部义齿卡环疲劳的影响因素
祝海霆,吴 琳
口腔医学. 2012, 32(3):  184-186. 
摘要 ( 4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卡环疲劳的影响因素对确保卡环功能的正常发挥以及延长卡环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卡环的制作材料、组织结构、应力分布、形态、尺寸和使用环境等方面对卡环疲劳的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临床实践
23例磁性附着体在下颌覆盖义齿中的应用体会
施存山,刘 建,刘延峰
口腔医学. 2012, 32(3):  187-188. 
摘要 ( 6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23例磁性附着体在覆盖义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23例需重新制作下颌覆盖义齿的患者,以磁性附着体作为固定装置,制作下颌覆盖义齿,临床观察24个月。结果 23例磁性附着体能明显提高义齿固位力和咀嚼效率,固位力的大小与磁性附着体数目和牙位分布相关;使用磁性附着体后,部分基牙牙龈常出现红肿、发炎。结论 磁性附着体可显著改善义齿的固位,附着体的牙位分布影响义齿的固位力。
排龈线在治疗楔状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蔡桥银,吴红霞,陈小峰,段义峰
口腔医学. 2012, 32(3):  188-189. 
摘要 ( 6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使用排龈线对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楔状缺损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唇颊面牙颈部楔状缺损的患者49例,共215颗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105颗纳入实验组,110颗纳入对照组,实验组在排龈线排龈后,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治疗,对照组直接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治疗。追踪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充填后充填物悬突的发生率及充填物脱落的情况。结果 充填后2周复查实验组和对照组悬突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χ2=13.91,P<0.01)。充填治疗1年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充填物脱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6,P<0.05)。结论 楔状缺损在充填治疗中应用排龈线排龈能有效降低充填物悬突的发生率和有效提高充填物的保存率。
应用耳后切口行髁突骨折内固定临床观察
季金坤,周春霞
口腔医学. 2012, 32(3):  190-191. 
摘要 ( 5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下颌骨髁突骨折内固定术新入路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5例髁突骨折患者行耳后切口,穿破腮腺组织寻找面神经总干及分支,将分支牵开显露骨折断端直视下复位固定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5例病例中有24例(96%)术后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 应用耳后切口行髁突骨折内固定术是进行髁突骨折复位内固定的较好方法。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探讨
戴 杰,施更生,童永青,王文敏,王沙彬,林海升
口腔医学. 2012, 32(3):  191-192. 
摘要 ( 6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患者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90例患者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两组病例随访1年至6年,观察不同术式术后短期并发症。结果 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术后伤口平均长度、唾液积存及涎瘘、面部凹陷畸形、面瘫、Frey综合征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手术,两种术式均无明显复发。结论 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部分切除术是一种可行性术式,符合功能外科原则,并发症少,同时保留了残余腺体的分泌功能,临床效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