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2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6-02-28
基础与临床研究
吸烟对牙周基础治疗效果影响的研究
邵长艳;姜广水;吴钦贞;张士灵;兰晶
口腔医学. 2006, 26(1):  1-3. 
摘要 ( 5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价吸烟与非吸烟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1个月后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3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吸烟组20例,非吸烟组16例,基线时两组牙周炎病情相似。从牙列的4个象限选取探诊深度在5~9mm范围的位点1~2个,吸烟组108个位点,非吸烟组88个位点,观察这些位点在牙周基础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临床指标的变化,包括菌斑指数(PLI),牙龈出血指数(BI),牙周袋探诊深度(PPD)和附着丧失(AL);在作临床观察的同时,对治疗前后龈沟液白介素(IL)-1β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基线时)两组PLI、BI、PPD、AL以及IL-1β差异不显著,牙周基础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但吸烟组改善程度明显低于非吸烟组(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吸烟者牙周基础治疗的效果差于
临床报道
涡轮钻开沟劈开与劈凿劈开拔除下颌阻生齿的临床比较
何侯如;明勇
口腔医学. 2006, 26(1):  3-3. 
摘要 ( 5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础与临床研究
张应力对大鼠颅骨矢状缝牵张成骨的体外研究
邹淑娟;戚孟春;胡静;陈扬熙;韩立赤
口腔医学. 2006, 26(1):  4-6. 
摘要 ( 4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不同大小的机械张应力作用于大鼠颅骨缝的成骨效应。方法对大鼠颅骨矢状缝进行器官培养,并施加不同大小的力值(0、28、42、56g)进行缝牵张。于培养的第2、4周时收获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同时进行区域硬脑膜保留及去除时的缝牵张实验,以评价其对缝牵张新骨形成的影响。结果0g组矢状缝保持正常的结构和成骨活性。而28g组颅缝显著增宽,成骨活性明显升高,骨化前沿为软骨组织,并逐渐变为成熟的骨板。42g组表现与28g组相似,但成骨活性略低,骨成熟过程较慢。56g组骨缝则完全断裂,无新骨形成。去除硬脑膜的矢状缝被显著扩宽,但无新骨形成;而保留硬脑膜的颅缝则显示出与28g组一样的成骨潜力。结论适宜的张应力是缝牵张后新骨形成的重要因素,硬脑膜对缝牵张新骨形成起着决定性影响。
大鼠动情周期正畸牙移动模型的建立
赵青;谭震;郭杰;陈扬熙
口腔医学. 2006, 26(1):  7-9. 
摘要 ( 4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建立生理周期正畸牙移动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选取3个月龄Wistar雌性大鼠2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加力1次对照组和实验组、加力4次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又根据所处动情周期的不同阶段分为4个亚组。加力组分别在动情周期的特定阶段给予重复的间断力1次或4次。每日固定时间对大鼠进行阴道涂片,确定处于动情周期的阶段。实验结束处死大鼠,制备形态学观察标本。结果采用阴道涂片的方法,可以较明确地对大鼠的动情周期进行分期;牙周组织的组织学改变符合正畸牙移动中牙周组织的正常反应,牙周组织处于一种活跃的骨形成和骨吸收的状态。结论本法成功建立了生理周期正畸牙移动的实验动物模型。
大鼠牙胚细胞团块培养法构建组织工程化牙齿
于金华;金岩;史俊南;聂鑫;庄女亘;李玉成
口腔医学. 2006, 26(1):  10-12. 
摘要 ( 4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索采用大鼠牙胚细胞团块培养法在体内构建组织工程化牙齿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SD仔鼠磨牙牙胚细胞,并将牙胚细胞团置于离心管内孵育48h后植入近交系SD大鼠肾被膜下,2周取材,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移植物中的组织新生情况。结果牙胚细胞团块在肾被膜下生长良好,形成典型的牙髓牙本质复合体样组织和少量釉质样结构,牙本质小管样结构清晰可见,内侧可见长柱状的成牙本质细胞有序排列,牙髓样组织中可见少量血管样结构。结论以牙胚细胞为种子细胞,用团块培养法在大鼠肾被膜下成功地构建出组织工程化牙冠样结构。
口腔鳞癌中Ⅰ、Ⅳ型胶原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2的表达及意义
张壮;李宁毅;陈万涛;尚伟
口腔医学. 2006, 26(1):  13-16. 
摘要 ( 5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ColⅠ)、Ⅳ型胶原(ColⅣ)、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2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通用型两步法检测80例口腔鳞癌患者的癌旁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ColⅠ、ColⅣ、MMP-1、MMP-2的表达。结果口腔鳞癌中ColⅠ、ColⅣ的表达降低(P<0.05),MMP-1、MMP-2的表达升高(P<0.05)。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ColⅠ、ColⅣ的表达下降,MMP-1、MMP-2的表达增强,但是高分化与中、低分化鳞癌中MMP-2的表达水平基本一致(P>0.05)。ColⅠ、ColⅣ表达与口腔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状况呈负相关;MMP-1、MMP-2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状况呈正相关;MMP-1、MMP-2的表达与ColⅠ、ColⅣ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ColⅠ、ColⅣ、MMP-1、MMP-2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
低温液相烧结纳米氧化锆增韧口腔全瓷材料的研究
包广洁;王广奎;康宏;吕晋军;高飞
口腔医学. 2006, 26(1):  17-18. 
摘要 ( 4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复合添加剂对烧结纳米氧化锆增韧氧化铝陶瓷烧结温度和显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粉、液按一定比例混合,采用湿法球磨制备混合均匀的浆液,将浆液浇注在石膏模具中,置于离心机中高速离心成型。坯体干燥后,在1450℃下常压空气中烧结8h。试样打磨抛光后,测试其物理性能。扫描电镜下观察其显微结构。结果未加复合添加剂的对照组不能烧结;添加组的烧结体能够致密烧结。当复合添加剂为7%时,烧结体的三点抗弯曲强度为(433±19)MPa,断裂韧性达(7.50±0.56)MPa·m1/2。结论复合添加剂在烧结过程中产生液相,可降低烧结温度,诱导生成长柱状氧化铝晶型。
可摘局部义齿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图像专家系统的研究
蔡玉惠;邱憬;卞晓东;张为公
口腔医学. 2006, 26(1):  19-21. 
摘要 ( 6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开发可摘局部义齿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图像专家系统。方法运用表面绘制法依据CT扫描头颅骨标本在3DStudioMax中重建模拟牙列缺损的牙颌三维模型,以此模型为平台,建立图形库和知识库,制作人机对话操作界面和专家系统安装文件,开发出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图像专家系统。结果成功研制一套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图像专家系统。结论该专家系统具有逼真的三维图像效果,为可摘局部义齿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基础。
自酸蚀黏结剂的牙本质黏结界面纳米渗漏观察
赵三军;陈吉华;张斌;吴玮
口腔医学. 2006, 26(1):  22-24. 
摘要 ( 5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并评价3种自酸蚀黏结剂(ClearfilTMSEBond、AdperTMPromptTM、PANAVIATMF)黏结处理后的牙本质纳米渗漏。方法选取9颗无龋坏人磨牙,用600目碳化硅砂纸在流水冲洗下预备出统一的牙本质黏结面玷污层。分别用3种自酸蚀黏结剂按使用说明进行黏结处理。每颗牙齿垂直于黏结面切割出5个0.9mm厚黏结试件,避光贮存于氨化硝酸银溶液中24h,在透射电镜(TEM)下观察牙本质黏结界面纳米渗漏。结果3种自酸蚀黏结剂试件牙本质黏结界面混合层的底部在TEM下均观察到排列规则的银粒子渗漏。结论自酸蚀牙本质黏结界面下可能存在未完全封闭的牙本质脱矿层,存在纳米渗漏。
口气检测中气相色谱法和Halimeter法的比较
俞未一;曹灵;马骏驰
口腔医学. 2006, 26(1):  25-26. 
摘要 ( 6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口气检测过程中气相色谱法与Halimeter口气分析仪法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口臭患者50例,使用气相色谱仪与Halimeter口气分析仪检测患者口气中挥发性硫化物(volatilesulfurcompounds,VSCs)浓度,检测结果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两者有显著相关性,P<0.001。结论两者均可用于口气的检测。在科研工作中,应将两种方法结合运用。
下颌磁性附着体覆盖全口义齿患者满意度调查
夏露;杜莉;王培志;巢永烈
口腔医学. 2006, 26(1):  27-28. 
摘要 ( 4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调查患者对磁性附着体覆盖全口义齿临床效果的满意度。方法采用全口义齿满意度问卷对9例磁性附着体义齿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并观察基牙临床情况。结果患者对磁性附着体义齿固位、稳定、咀嚼功能、语音功能、外观、舒适性、坚固性均较满意,以固位、稳定、外观的满意度为高;戴牙前后基牙的临床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下颌磁性附着体覆盖全口义齿修复有效、可行。
高低角型女童颅面部软组织侧貌水平向生长变化的纵向研究
林新平;林久祥;Arild Stenvik
口腔医学. 2006, 26(1):  29-32. 
摘要 ( 3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高低角型女童颅面部软组织侧貌在水平方向的生长变化。方法根据Bjork前颅基底稳定结构重迭法,头影测量20名女童在自然头势状态下9、12、15和18岁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统计分析颅面部软组织侧貌Ga、N’、Nasal、Sn、A’、Ls、Li、B’、Pg’及Gn’各点至垂直平面(Pr-VER)的水平向距离变化以及上下唇至美学平面(E-line)的垂直距离变化。结果①Pg’和Gn’与Pr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在9~18岁期间未见显著变化,说明颏部软组织向前生长移动的速度接近于鼻尖部。②Ga、N’、Nasal、Sn、A’、Ls、Li、B’点与Pr-VER的水平距离以及Ls和Li至E-line距离在9~18岁期间随年龄增加而加大,说明上下唇及额部软组织向前生长移动的速度慢于鼻部及颏部。③除高角型女童在各阶段Pg’点至Pr-VER距离大于低角型,上下唇至E-line距离小于低角型外,其他测量值高低角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④高低角型青少年儿童在9~18岁期间各测量项目的变化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高、低角型女童在颅面部软组织侧貌生长变化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均表现为颏部及鼻部向前生长移动快于唇部及额部。
临床报道
上颌第一前磨牙三根管1例
陈晓红;李伟力;王林茹
口腔医学. 2006, 26(1):  32-32. 
摘要 ( 3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础与临床研究
多西环素缓释系统对细菌定植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屏障膜的影响
张为新;梁益慧;杨丕山
口腔医学. 2006, 26(1):  33-36. 
摘要 ( 4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价多西环素缓释给药系统(SRDDS)移植于引导组织再生(GTR)屏障膜下的骨缺损中时,对口腔细菌定植屏障膜的影响。方法10例各有一对可比较骨缺损的患者,其中一侧缺损移植SRDDS并在表面覆盖ePTFE屏障膜(试验组),对照侧仅在缺损表面覆盖ePTFE膜(对照组)。术后4~5周取出屏障膜作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SEM观察结果表明不管是否局部应用SRDDS,屏障膜所有暴露于口腔的部分均被细菌严重定植,而根尖部分的显微区细菌定植阴性。在膜中部,试验组屏障膜上的显微区细菌定植阳性百分率(31.67%)低于对照组(61.67%),且菌落构成简单。结论当此缓释系统结合GTR治疗牙周骨缺损时,能有效减少细菌定植于屏障膜向牙面的中部,从而有可能提高GTR治疗的临床效果。
临床报道
经腮腺前缘进路行下颌髁状突骨折内固定术
陆蔚平;沈毅
口腔医学. 2006, 26(1):  36-36. 
摘要 ( 4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础与临床研究
HERO642机用镍钛根扩系统的临床应用
朱晨曦;杨晓峰;谷志远
口腔医学. 2006, 26(1):  37-38. 
摘要 ( 4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HERO642机用镍钛根扩系统在后牙根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门诊患者53例,随机分成2组。机扩组采用HERO642机用系统进行根管预备,氯仿牙胶加牙胶尖充填;手扩组采用手用根扩器械进行根管预备,氯仿牙胶加牙胶尖充填;摄片比较两组根管充填质量、术后反应及根扩操作时间。结果机扩组根管充填质量优于手扩组,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术后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的根扩时间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机扩组所用时间少于手扩组。结论采用HERO642机用镍钛根扩系统进行后牙根管预备能有效缩短根扩操作时间,提高根充质量。
牙根纵裂的临床观察及病因分析
黎远皋
口腔医学. 2006, 26(1):  39-40. 
摘要 ( 5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牙根纵裂的致病因素。方法对27例牙根纵裂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牙根纵裂好发于40岁以上年龄,以磨牙及前磨牙较为多见,均伴有牙周损害。结论创伤性牙合力、牙髓无活力、某些医源性因素及牙周疾病是导致牙根纵裂的重要原因。
临床报道
右下颌骨下缘结节性筋膜炎1例
童永青;施更生
口腔医学. 2006, 26(1):  40-40. 
摘要 ( 5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础与临床研究
无牙颌患者颞下颌关节凹形态的研究
周秦;任敏宁;白乐康;刘越胜;徐海富;杜斌
口腔医学. 2006, 26(1):  41-42. 
摘要 ( 5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无牙颌患者垂直距离变化与颞下颌关节凹形态改建的关系。方法对两组不同垂直高度的无牙颌患者摄下颌姿势位双侧颞下颌关节标准薛氏位片,测量关节凹中心O’点与底边中点O之间的水平距离,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关节凹中心与O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在对照组平均为(-1.07±0.46)mm,在实验组平均为(0.55±0.42)mm。结论牙列长期缺失或总义齿人工牙重度磨耗致垂直距离明显降低时,其颞下颌关节凹有向前改建的趋势。
三维立体分析在磨牙邻面龋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蒋晓蓉;张霞明;尚光伟;杨华伟
口腔医学. 2006, 26(1):  43-44. 
摘要 ( 5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人面部三维平面的建立对磨牙邻面龋牙体修复的作用。方法采用窝洞制备的人面部三维平面便利形对磨牙邻面龋进行牙体修复。结果临床上对72例患者138颗牙齿进行磨牙邻面龋的牙体修复,经X线显示充填物完整,仅发现2例充填材料与牙体组织有空隙,另1例充填物脱落。结论医生检查和操作时在视线方向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三维垂直轴(头部)调节,增加观察范围、视野清晰、操作方便,保存牙体牙合面和邻面正常边缘嵴。该方法解决了长期以来医生检查和治疗磨牙邻面龋病变受限的难度。
神经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腺样囊性癌细胞的作用
宋晓萌;王陈飞;吴煜农
口腔医学. 2006, 26(1):  45-47. 
摘要 ( 4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对体外培养的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NGF(0.0,0.1,1.0,10.0,100.0,200.0ng/ml)对体外培养的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2和Acc-M的作用;使用反转录(RT)-PCR检测两株细胞系中NGF的受体TrkA和p75的表达。结果Acc-2和Acc-M细胞中各浓度组的吸光度值和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指数增长期的两株细胞内在mRNA水平均未发现TrkA和p75基因的表达。结论体外培养的腺样囊性癌细胞不表达NGF的受体TrkA和p75。NGF对体外培养的腺样囊性癌细胞的增殖无明显的促进或者抑制作用。
两种手术切口治疗腮腺肿瘤的对比研究
杜传亮;李立英;张铁柱;田超;黄绪友
口腔医学. 2006, 26(1):  48-49. 
摘要 ( 4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介绍一种腮腺肿瘤切除的改良式手术切口,并与传统方法进行临床对比。方法改良的腮腺切除术采用耳屏前面部除皱切口及耳后延续入发髻内切口,在嚼肌筋膜(SMAS)下翻瓣,减少了术后Frey综合征的发生;先解剖面神经总干减少了周围支的损伤,暴露面神经总干后,根据肿瘤的位置,选择性解剖面神经颈面干行腮腺部分切除术,保护腮腺的部分功能;采用蒂在上方的胸锁乳突肌填塞局部减少了术后畸形。结果应用传统术式的36例患者,38.8%出现面神经功能损害,16.2%出现涎瘘,8.3%出现Frey综合征;应用改良术式的6例患者中,无1例出现涎瘘及面神经损伤,随访3~6个月无1例出现Frey综合征,并且局部凹陷轻微,面容美观。结论改良式手术方法切口隐蔽,容易操作,不易损伤面神经周围支,术后并发症少。
安氏Ⅱ类错牙合治疗时机选择的研究
段义峰;熊莉;冯莉;朱加林
口腔医学. 2006, 26(1):  50-51. 
摘要 ( 3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最佳治疗时机。方法选择10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分为实验1、2组和对照组,实验1、2组在混合牙列早期分别利用复合头帽治疗、改良后Ⅱ型Frankl功能矫正器治疗,对照组在恒牙牙合完全建立前不做任何治疗。各组最后均利用方丝弓固定矫正技术治疗。对各组治疗前、后进行头颅定位片测量。结果3组在固定矫正治疗后测量结果无明显差异。各组固定矫正疗程时间亦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恒牙期矫治也可达到满意的矫治效果。
两种漂白剂去除牙面色斑效果的分析
王成龙;刘洪臣;储冰峰;阎黎津;常平;陈颖萍
口腔医学. 2006, 26(1):  52-54. 
摘要 ( 4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两种漂白剂去除牙面色斑的效果。方法使用洛贝指数和数码照像计算机色度分析,系统分析并比较实验前、后牙面洛贝指数和色斑占牙面百分比的变化。结果两种漂白剂使用2周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洛贝指数的3个指标相差显著(P<0.01);色斑占牙面百分比减小。结论两种漂白剂都能去除牙面色斑。
临床报道
巨大髁状突骨瘤1例
王卫红;许彪;黎明;庞文筠;吴勇
口腔医学. 2006, 26(1):  54-54. 
摘要 ( 4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生专栏论著
磨牙倾斜角度和萌出间隙对第三磨牙萌出的影响
何玉宏;段银钟;陈学鹏;陈巧玲;赵坤
口腔医学. 2006, 26(1):  55-57. 
摘要 ( 4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影响第三磨牙阻生或萌出的一些客观因素。方法选择86例(男37例,女49例)平均年龄25.4岁,上下颌第三磨牙均存在的患者,将其分为萌出组和阻生组,利用曲面断层片对患者上下颌第三磨牙的近中倾斜角、牙冠近远中径、磨牙后间隙、磨牙后间隙和牙冠近远中径的比值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上颌萌出组萌出间隙较阻生组大1.95mm,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长轴交角相差12.53°,萌出组第三磨牙近远中径比阻生组小0.69mm,有统计学差异。下颌萌出组萌出间隙L-ES(R)较阻生组平均值大3.33mm;第三磨牙与牙合平面交角阻生组较萌出组大32.48°;萌出组与阻生组的磨牙后间隙/牙冠近远中径平均值分别为1.05、0.85,3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下颌第三磨牙近远中径相差0.3mm,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第三磨牙萌出受萌出间隙和磨牙间交角的影响,对于上颌第三磨牙,磨牙交角影响更大,对于下颌第三磨牙无足够的间隙萌出,是导致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的重要原因。
不同赋形剂氢氧化钙抑制白色念珠菌的药敏试验
邹芳;刘卫红;陈俊根;贡艳宏
口腔医学. 2006, 26(1):  58-59. 
摘要 ( 4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比较不同赋形剂的氢氧化钙糊剂体外抑制白色念珠菌的效果。方法采用常规药敏试验,观察不同赋形剂的氢氧化钙糊剂对白色念珠菌作用48h后的抑菌圈直径。结果不同赋形剂的氢氧化钙糊剂抑菌圈直径由大至小依次为:甘油加樟脑苯酚、丙二醇、生理盐水。结论甘油加樟脑苯酚及丙二醇赋形剂较生理盐水赋形剂与氢氧化钙混合使用抗菌效果较佳。
新生大鼠颅骨缝体外牵张模型的建立
仲伟洁;张卫兵;马俊青;王林
口腔医学. 2006, 26(1):  60-61. 
摘要 ( 4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建立新生SD大鼠颅骨器官培养模型的方法。方法取1周龄SD大鼠颅顶骨正中矢状缝组织块,大小为8mm×10mm,进行器官培养,对照组和实验组均安装螺旋弹簧,实验组施加0.2g(0.00196N)张力,对照组不施力,两组分别于0、1、6、24、48h收获标本。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作组织形态学的观察。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成骨细胞活动及毛细血管增生,显示牵张模型的骨缝组织呈活跃增生,分化相、成骨区明显,未见组织坏死及细菌感染。结论外源性张力有扩宽骨缝的作用,骨缝器官可在体外培养中成功存活并继续生长、发育。
粘着斑激酶与口腔颌面部鳞癌的相关性研究
王琳琳;朱炎
口腔医学. 2006, 26(1):  62-64. 
摘要 ( 4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检测粘着斑激酶(FAK)在口腔颌面部鳞癌中的表达及表达水平,探讨FAK在口腔颌面部鳞癌生长和转移、侵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方法检测90例口腔颌面部鳞癌中FAK的表达情况。结果FAK的表达强度在口腔颌面部鳞癌中高于癌旁组织,在低分化组高于高分化组,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深层浸润组高于浅层浸润组。结论FAK是与口腔颌面部鳞癌的浸润和转移相关的蛋白激酶,FAK的表达可作为肿瘤较有价值的病理指标,能较综合地反映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的程度。故检测口腔颌面部鳞癌组织中FAK的表达状况,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口腔颌面部鳞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对患者预后的判断。
上颌第一前磨牙冠根测量值的相关和回归分析
吴大明;吴友农
口腔医学. 2006, 26(1):  65-67. 
摘要 ( 5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上颌第一前磨牙冠根各测量值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的上颌第一前磨牙136颗,利用游标卡尺测量牙体的全长、冠长和根长,冠、颈和根1/2的近远中径及颊舌径。利用直线相关分析冠根各测量值的关系。计算显著相关测量值之间的回归方程,并验证其可靠性。结果冠长(根长)和全长,冠颊舌径、颈近远中径、颈颊舌径和根1/2近远中径(根1/2颊舌径)成显著正相关。回归方程计算理论值与实测值相比,差值不超过1mm(P<0.05)的有颈近远中径和根1/2近远中径、颈颊舌径和根1/2颊舌径。结论相关和回归分析可用于研究牙体各测量值间的关系。
临床报道
面中部复合骨折47例临床分析
李德峰;张中华;张鸣;宋成;杨剑;冯秀梅
口腔医学. 2006, 26(1):  67-67. 
摘要 ( 4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抑癌基因PTEN与口腔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朱传凤;周健
口腔医学. 2006, 26(1):  68-70. 
摘要 ( 6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PTEN是抑癌基因,作用于脂类底物PIP3及蛋白底物FAK、SHC,使其去磷酸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分化、转移。该基因与口腔癌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相关性,从而为口腔癌基因治疗提供一种新途径。
临床报道
双侧颧面部对称性肥大1例
马斌;刘玉柱;刘涛
口腔医学. 2006, 26(1):  70-70. 
摘要 ( 4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Gow-Gates麻醉方法局部解剖及临床应用
李志辉;罗莉
口腔医学. 2006, 26(1):  71-72. 
摘要 ( 5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常规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法易于操作,效果较好,但仍会碰到镇痛不全的问题,澳大利亚牙医Gow-Gates提出了一种新的下颌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该文对Gow-Gates法进行介绍,并对其局部解剖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临床报道
下颌尖牙双根1例
孙立刚
口腔医学. 2006, 26(1):  72-72. 
摘要 ( 4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
万蕾蕾;钮晓勇;宋萌
口腔医学. 2006, 26(1):  73-74. 
摘要 ( 4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诱导牙周组织再生疗法,给牙周病治疗开辟了广泛的前景。该文旨在对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临床实践
纵折后牙52颗光固化修复的固位设计与疗效观察
许海军;潘冬梅
口腔医学. 2006, 26(1):  75-75. 
摘要 ( 4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改进纵折后牙保存治疗的固定方法。方法52颗纵折后牙采用“Ω”型洞型设计,光固化黏结固定加全冠修复。结果52例纵折后牙修复成功43例,失败9例,总有效率为84.1%。结论在纵折后牙的保存治疗中,可采用“Ω”型洞型光固化黏结固定。
15颗外伤脱位牙固定的临床体会
林青
口腔医学. 2006, 26(1):  76-76. 
摘要 ( 4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脱位牙再植后用全牙列牙合垫固定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常规再植复位后,全牙列牙合垫固定,定期复查。结果15颗脱位牙显效10颗,有效5颗。结论全牙列牙合垫固定脱位牙再植效果较理想。
铸造嵌体修复后牙牙合面、邻牙合面洞临床体会
柳玉晓;林先军
口腔医学. 2006, 26(1):  77-77. 
摘要 ( 4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两种铸造嵌体在后牙牙合面、邻牙合面洞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32例患者336颗后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铸造金合金嵌体、镍铬合金嵌体及银汞充填修复,观察对比疗效。结果经χ2检验,牙合面洞修复病例,金合金、镍铬合金嵌体与银汞充填两两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邻牙合面洞修复病例,金合金嵌体、镍铬合金嵌体与银汞充填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后牙牙合面洞,嵌体修复与银汞合金充填均疗效确切;后牙邻牙合面洞修复,金合金嵌体优于镍铬合金嵌体,后者又优于银汞合金充填。
口腔科器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污染的检测与对策
华月影;徐顺英;徐丽萍
口腔医学. 2006, 26(1):  78-79. 
摘要 ( 5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口腔科器械、医生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污染情况及选择有效的消毒灭菌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6份器械做消毒前、后检测比较;64份医生手做操作后、洗手后检测比较;108件不耐高温器械使用前的检测,72份医生手操作前的检测。结果随机抽取206份器械HBsAg污染率为3l.07%,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剂擦拭、消毒2遍后,HBsAg污染率为0;64份操作后医生手HBsAg污染率为9.38%,洗手后为0;108件不耐高温的器械使用前HBsAg污染率为1.85%,72份操作前医生手HBsAg污染率为0。结论口腔科器械用后和医生手操作前、后,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和正确洗手消毒处理。
高压氧辅助治疗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唐慧
口腔医学. 2006, 26(1):  79-80. 
摘要 ( 4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由平原移居柴达木盆地工作的38例牙周炎患者,血红蛋白(Hb)≥200g/L、血细胞比容(Hct)≥0.60、牙周袋深度≥4mm,无其他系统性疾病。对照组行常规牙周治疗,实验组行常规牙周治疗加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龈炎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深度(PD)、牙齿松动度(M)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牙周炎有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