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2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5-04-28
基础研究
天然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袁华,陈宁,吕晓迎,郑步中,宋晓陵
口腔医学. 2005, 25(2):  65-67. 
摘要 ( 3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天然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作为骨修复材料的可能性。方法 1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4组,在一侧胫骨设计两处方形缺损,其中一处植入相应大小的复合材料,另一处作为空白对照。分别于第2、4、8、12周末处死动物并取标本,行肉眼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复合材料植入区未见明显排斥反应,术后2周可见到轻微的炎症反应,其余各组未见明显的异物巨细胞反应,术后2~8周复合材料周围的纤维包囊逐渐变薄,术后12周时可见复合材料和受植骨床形成部分骨性连接。结论 天然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引导活性和潜在的骨诱导作用。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16蛋白的免疫组化定量分析
张茹慧,葛兮源,刘文书
口腔医学. 2005, 25(2):  68-69. 
摘要 ( 4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P16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对5 6例口腔鳞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P16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应用全自动图像分析仪对染色结果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口腔鳞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及正常黏膜(P <0.05) ,口腔鳞癌Ⅲ级低于Ⅰ、Ⅱ级(P <0.05)。颈淋巴结转移组低于无颈淋巴结转移组(P <0.05)。结论 P16蛋白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常为缺失,说明其作为抑癌基因在口腔鳞癌的发生中起作用。P16蛋白的表达程度越低,分化越差,肿瘤越易于浸润和转移。
釉质基质蛋白促进纯钛种植体表面骨形成的研究
谭建国,清水美帆,佐佐木崇寿,川和忠治
口腔医学. 2005, 25(2):  70-71. 
摘要 ( 3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采用背反射电子(BSE)显微镜图像分析,定量研究釉质基质蛋白对纯钛种植体表面新骨形成的诱导作用。方法 实验用的纯钛种植体采用放电加工法特制而成,直径为1.6mm ,长度为3.5mm。种植体植入的部位为Wistar大鼠的两侧股骨,一侧作为实验组,种植窝内使用釉质基质蛋白Emdogain ;另一侧作为对照组,种植窝内仅使用釉质基质蛋白的载体丙二醇藻酸酯(PGA)。观察种植体植入后第14天和第30天种植体周围的新骨形成。结果 种植体植入后第14天,实验组和对照组种植体表面以及骨髓腔内均可见少量的新生小梁骨形成。种植体植入后的第30天,种植体周围新生小梁骨的量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釉质基质蛋白可以促进种植体周围新骨的形成。
茶多酚对牙周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刘建国,梁文红,杨德琴,王凯,肖晓蓉,肖丽英
口腔医学. 2005, 25(2):  72-74. 
摘要 ( 4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茶多酚对牙周主要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药物敏感试验,测定茶多酚对牙周主要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茶多酚对99株牙周主要病原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MIC50 、MIC90 为250mg/L ,对中间普氏菌的MIC50 、MIC90 为500mg/L ,对产黑色素普氏菌、具核梭杆菌和生痰二氧化碳噬纤维菌的MIC50为5 0 0mg/L ,MIC90 为10 0 0mg/L。本实验中1×10 6CFU/ml与1×10 8CFU/ml细菌接种密度对茶多酚的MIC值无明显影响。结论 茶多酚对牙周主要病原菌具有抗菌活性。
短篇报道
塑化液溢出致牙槽骨坏死1例
杨秋珍,程君卫
口腔医学. 2005, 25(2):  74-74. 
摘要 ( 3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临床研究
上颌前方牵引治疗青少年骨性反牙合的临床研究
钟铭
口腔医学. 2005, 25(2):  75-77. 
摘要 ( 3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上颌前方牵引矫治青春快速生长期减速阶段的安氏Ⅲ类错牙合前牙反牙合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选择12例安氏Ⅲ类错牙合前牙反牙合患者,在治疗前及使用上颌前方牵引器械解除反牙合后,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并进行投影测量分析。结果 覆盖增加(3.90±0.40 )mm(P <0.001) ,A点矢状方向增加(1.80±0.37)mm(P <0.05) ,B点矢状方向减少(0.60±0.19)mm(P<0.05) ,Wits增加(3.10±0.57)mm(P<0.05) ,ANB增加(3.00±0.57)°(P<0.05) ,其中41%为骨性改变,59%为牙性代偿。结论 上颌前方牵引对于错过青春快速生长期,由上颌骨发育不足造成的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仍是有效的。
临床经验
两种方法治疗老年人磨牙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比较
张丽芳
口腔医学. 2005, 25(2):  77-77. 
摘要 ( 3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两种方法治疗老年人磨牙慢性根尖周炎的效果。方法 将2 92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4 2例行塑化治疗,B组15 0例行根管治疗,于术后1周、半年、2年后进行随访,并比较其疗效。结果 1周随访表明,A组的即刻反应发生率高于B组;6个月后,两种方法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 >0.05) ;而2年后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 <0.05) ,B组的成功率高于A组。结论 老年人磨牙慢性根尖周炎采用根管治疗术的即刻反应少,远期疗效好。
临床研究
改良Twinblock矫治器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的体会
陈斯军,浦路明
口腔医学. 2005, 25(2):  78-79. 
摘要 ( 4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治疗骨性错牙合患者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18例AngelⅡ类错牙合,采用改良Twinblock矫治器,经作用期、维持期、保持期治疗,比较矫治前、后数据。结果 患者侧貌明显改善,头影测量显示SNB增加,ANB减小,两者都趋向正常。PP -FH、PP -MP有不同程度增大。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可保持下颌于功能前移位,持续刺激下颌生长,矫治后面形和生长形都趋于正常。
骨形成蛋白复合物联合胶原膜治疗牙周缺损的临床研究
何建明
口腔医学. 2005, 25(2):  80-82. 
摘要 ( 3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骨形成蛋白复合物联合胶原膜治疗牙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骨形成蛋白复合物即重组合异种骨应用于引导组织再生(GTR)技术中,与传统的GTR技术和牙周翻瓣术对照研究。选择经过牙周基础治疗的35例45处牙周组织缺损,分为3组,BMP组:牙周缺损处植入骨形成蛋白复合物和胶原膜;GTR组:牙周缺损处植入胶原膜;OFD组:做牙周翻瓣术,为对照组。术后12、24周分别观察各组的牙周探诊深度(PPD)、临床牙周附着丧失(CAL)和龈沟出血指数(SBI)等临床指标变化。结果 3组术后PPD、CAL和SBI均有明显减少和降低。BMP组、GTR组与OFD组相比较,PPD和CAL减少、SBI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术后12周时P <0.05,术后2 4周时P <0.01) ;BMP组与GTR组相比,PPD和CAL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 ,而SBI降低,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 骨形成蛋白复合物联合胶原膜是治疗牙周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与甲硝唑棒治疗牙周脓肿的疗效比较
孙颖,吴亚菲,肖晓蓉
口腔医学. 2005, 25(2):  83-85. 
摘要 ( 4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2%盐酸米诺环素软膏(PERIOCLINE ,派丽奥)与甲硝唑棒(牙康)治疗牙周脓肿的临床疗效,及对牙周可疑致病菌的清除作用。方法 选择牙周脓肿患者14例,14颗探诊深度≥4mm、探诊后出血的牙周脓肿患牙,随机分成试验组(派丽奥治疗组) 8颗,对照组(牙康治疗组) 6颗。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7、14和2 1d牙周临床指标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BOP)的变化和龈下附着菌斑中螺旋体、球菌、杆菌百分比以及非附着菌斑中卟啉单胞菌、普氏菌、二氧化碳噬纤维菌等牙周可疑致病菌百分比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用药前各项牙周临床指标和微生物学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用药后,两组绝大部分牙周临床指标和微生物学指标均较用药前改善(P <0.05) ,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 派丽奥与牙康均是治疗牙周脓肿有效、安全的局部治疗药物,两者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应用超声波去除根管内堵塞物的临床研究
熊世江,高学军,王青
口腔医学. 2005, 25(2):  86-87. 
摘要 ( 3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超声波去除根管内堵塞物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OdontosonM超声波治疗仪对2 2 1例患者2 32颗牙行根管内堵塞物取出术。结果 220颗患牙根管内堵塞物成功取出,成功率为94. 83% ,失败12颗牙,占5 . 71%。结论 应用超声波去除根管内堵塞物安全、有效。
研究生专栏论著
上中切牙桩核冠修复黏接剂厚度与应力的研究
王瑞霞,李建,邵勇,王向东
口腔医学. 2005, 25(2):  88-89. 
摘要 ( 4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研究桩核黏接剂层的厚度对牙本质应力的影响。方法 建立上中切牙桩核冠修复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当黏接剂层厚度分别为50、100、150、200 μm时牙本质的应力大小及分布。结果 随着黏接剂层的增厚,牙本质内的最大主应力和VonMises应力的峰值均呈上升趋势。各组最大主应力的峰值均位于牙本质舌侧颈部,而VonMises应力的峰值在黏接剂厚度达到200 μm时位于根尖部。结论 在进行桩核修复时黏接剂层厚度增加可致牙体应力的增加;随着黏接剂厚度的增加,牙体应力峰值可向根尖部转移。
电子探针观察氧化锆与树脂黏接断面的研究
李莹,张富强,郑珊,靳喜海,孙静,高濂
口腔医学. 2005, 25(2):  90-92. 
摘要 ( 3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经二氧化硅(silica ,SiO2 )表面处理的摩尔分数为3%的氧化钇稳定的四方多晶氧化锆(3Y -TZP)与树脂黏接后的断面,了解SiO2 表面处理在3Y -TZP与牙科树脂黏接中的作用。方法 用溶胶-凝胶法在4个3Y -TZP试样上制备SiO2 薄膜作为薄膜组;另外4个3Y -TZP试样作为对照组。分别用EPMA 870 5QH2 电子探针和INCAEnergy能谱仪观察两组试样在拉伸剪切试验后的黏接断面。结果 背散射电子形貌像显示两组的3Y -TZP基底面均未破坏,但薄膜组表面残留的树脂黏接剂颗粒较多。电子探针能谱分析显示薄膜组在3Y -TZP表面存在比对照组高的硅峰谱。结论 经SiO2 表面处理后的3Y-TZP可提高与牙科树脂的黏接力。
变速牵引成骨对兔下牙槽神经的影响
李刚,宋晓萌,高兴亚,宋晓陵,张萍,吴煜农
口腔医学. 2005, 25(2):  93-95. 
摘要 ( 3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变速牵引兔下颌骨15mm对下牙槽神经的影响。方法 5只新西兰白兔单侧下颌骨截开。延迟5d ,以每天1 5mm ,每天2次牵引9mm ,然后继续以每天1mm ,每天2次牵引6mm ,完成牵引后固定15周,分别行肉眼及组织学观察和电生理学检查。结果 下颌骨延长15mm ,新骨生成良好。下牙槽神经牵长2 1. 99% ,牵引结束时神经变性明显,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下降为术前的9. 70 % ,潜伏期较术前有所延长,随后出现恢复趋势,到固定15周时,波幅恢复到术前的33. 85 % ,潜伏期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下颌骨变速牵引15mm后,下牙槽神经受到明显的影响,到15周时,下牙槽神经的功能有恢复的趋势,但恢复尚不完全。
不同长度微种植体支抗应力差异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王震东,王林,倪晓宇,马俊青
口腔医学. 2005, 25(2):  96-97. 
摘要 ( 4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不同长度微型种植体在承载不同方向4 0 0g正畸力时的应力分布和大小。方法 利用三维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不同长度的微型支抗种植体-骨有限元非线性分析模型,在加载侧方力(与种植体长轴成4 5°和90°)的条件下进行分析计算。结果 ①在两种加载条件下,不同长度的微型种植体应力值(包括单元应力和节点应力)呈规则分布,均显示8mm长度时,应力值最小,并且随着微种植体长度的增加或减小,应力值都呈增加趋势;②种植体颈部为应力集中区。结论 在承受非轴向力的作用下,8mm微种植体颈部的应力值最低,并且随微种植体长度的变化,应力都呈上升趋势。
两种不同固化处理的复合树脂黏接微拉伸强度测试研究
孙亚洲,陈亚明
口腔医学. 2005, 25(2):  98-99. 
摘要 ( 4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不同固化处理的复合树脂黏接微拉伸强度进行测试。方法 新鲜拔除的完好无龋、人下颌第三磨牙15颗,随机分成3组,用Isomet低速切割机流水冲洗下磨去咬合面釉质,暴露牙本质,用Renew树脂直接充填、Renew树脂间接修复、Tescera树脂间接修复制作树脂"冠"并黏接在牙本质面上,贮存于室温水中24h ,测试微拉伸强度。结果 Renew树脂直接充填组(33.38±6.24 )MPa的微拉伸强度高于Renew间接修复组(20.06±4.96 )MPa和Tescera间接修复组(20.87±4.62 )MPa ,差异有显著性(P<0.05) ,后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树脂直接充填的微拉伸强度要高于树脂间接修复。
可流动复合树脂充填楔状缺损的体外微渗漏研究
陈晨,吴友农,吴红霞
口腔医学. 2005, 25(2):  100-102. 
摘要 ( 4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可流动复合树脂充填楔状缺损离体牙模型的边缘微渗漏情况。方法 选择因正畸拔除的上颌前磨牙2 4个,于颊侧颈部釉牙骨质界处备V型洞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Aelieteflo可流动复合树脂,DyractAP复合体,GICTYPEII化学固化玻璃离子进行充填。经力循环、热循环后,2 %亚甲基蓝染色2 4h ,将每个牙齿自颊舌向沿长轴连续切3片。体视显微镜放大4 0倍观察充填体边缘染液渗漏情况。结果 3组间充填体微渗率差异有显著性(P <0 .0 0 1) ,以Aelieteflo材料的边缘微渗率最低(P <0.05)。3组牙合侧壁与龈侧壁微渗率间差异无显著性(P =0 .2 6 3)。结论 可流动复合树脂用于楔状缺损充填可以获得较好的边缘封闭性。
短篇报道
下颌第一前磨牙双根1例
周丽
口腔医学. 2005, 25(2):  102-102. 
摘要 ( 3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生专栏论著
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在牙源性颌骨囊肿中的表达
葛巍立,谢志坚
口腔医学. 2005, 25(2):  103-105. 
摘要 ( 3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牙源性颌骨囊肿骨吸收的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 5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石蜡切片中破骨细胞分化因子(ligandforosteoprotegerin ,OPGL)的表达,并以10例正常口腔黏膜作对照。囊肿体积采用骨腔注水法测定。结果 牙源性颌骨囊肿上皮细胞OPGL阳性表达36例,占65.45 % ,10例正常口腔黏膜OPGL表达均为阴性。在OPGL表达(- )~(+++)各组中囊肿体积(ml)分别为:2.02±2.08、2.27±1.88、2.86±2.84、5.2 5±6.10 ,仅表达(- )与表达(+++)组间差异有显著性(0.02 0.05)。结论 牙源性颌骨囊肿存在OPGL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颌骨囊肿骨吸收呈正相关。
临床经验
可吸收止血纱布在腭裂术中的应用
顾亚军,傅其宏,邵现红,朱保,姜颂期
口腔医学. 2005, 25(2):  105-105. 
摘要 ( 3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可吸收止血纱布在腭裂术后松弛切口中的应用。方法 以兰氏法和两瓣法修复腭裂,松弛切口用可吸收止血纱布填塞。结果 95例腭裂患者术后第1天体温均在37.5℃以下,术后3个月随访无复裂、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可吸收止血纱布应用于腭裂术中临床效果良好。
研究生专栏论著
7~9岁儿童乳磨牙缺损、缺失对咀嚼效能的影响
马华思,朱玲,王亚林
口腔医学. 2005, 25(2):  106-107. 
摘要 ( 4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乳磨牙缺损、缺失对7~9岁儿童咀嚼效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吸光度法测定正常混合牙列、乳磨牙缺损、缺失混合牙列7~9岁儿童各26例0 .5min的咀嚼效能。结果 ①乳磨牙缺损儿童与正常组儿童咀嚼效能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 <0.05) ,前者约为后者的78.17% ;②乳磨牙缺失儿童与正常组儿童咀嚼效能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 <0.001) ,前者约为后者的63.01% ;③乳磨牙缺失儿童与乳磨牙缺损儿童咀嚼效能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乳磨牙缺损及缺失都将影响儿童咀嚼效能,应尽早给予充填修复,乳磨牙残根残冠已无法充填修复时,应及时拔除。
SD大鼠颌下腺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李怀奇,邢树忠,宋晓陵,陈中坚
口腔医学. 2005, 25(2):  108-110. 
摘要 ( 3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用不同方法构建颌下腺肿瘤动物模型。方法 将80只大鼠按干预方式不同均分为A、B、C、D 4组,A组采用2 %二甲基苯丙蒽分析纯丙酮溶液注射入颌下腺,每只0.05ml;B组采用4 %二甲基苯丙蒽分析纯丙酮溶液注射入颌下腺,每只0.05ml;C组采用4%二甲基苯丙蒽分析纯丙酮溶液注射入颌下腺,每只0.05ml,连续3次,每次间隔两周;D组将实验动物的胸腺摘除,其余实验条件等同C组。各实验组在开始实验1周后给予含0.05%苯巴比妥的饲料喂养3个月,且均采用自身左右对照。结果 各实验侧先后都有肿瘤出现,诱瘤率分别约为22%、30%、48%、61% ,病理分析大部分是鳞状细胞癌,另有部分纤维肉瘤。结论 用D组方法构建的动物模型有易建立、成瘤率高的特点,可以较好地观察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短篇报道
丽珠口爽引起速发型过敏反应1例
赵健丽
口腔医学. 2005, 25(2):  110-110. 
摘要 ( 3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调查研究
儿童牙科畏惧症调查研究
吴忠,陈耀俊
口腔医学. 2005, 25(2):  111-113. 
摘要 ( 4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儿童牙科畏惧症(dentalfear,DF)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Venham临床焦虑及合作行为级别评定量表对2 0 5例牙病患儿进行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儿童DF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不同居住地、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牙科经历不同、口腔卫生状况不同的儿童DF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直接不良的牙科经历是儿童DF发生的主要原因。牙科医生除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以减少操作中患儿的痛苦外,熟悉并充分运用儿童心理学知识,改善牙科就诊环境,加强儿童口腔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对减少和减轻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有积极的意义。
短篇报道
外伤性完全脱位牙52颗再植疗效观察
张宝
口腔医学. 2005, 25(2):  113-113. 
摘要 ( 3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调查研究
部分人群吸烟引起口腔黏膜损害调查研究
羊一平
口腔医学. 2005, 25(2):  114-115. 
摘要 ( 4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吸烟与口腔黏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回顾1998-2004年我市部分健康人群体检和来我院口腔科就诊患者的检查资料,对有吸烟史且伴口腔黏膜病变者进行重点分析。结果 受检3335人中有吸烟史者为1260人,占37.78%。从吸烟者中检查出口腔黏膜有白色损害者6 9人。排除残冠、残根等其他因素,单纯吸烟者黏膜白色损害者有57人,占吸烟人数的4.52 %。结论 吸烟可导致口腔黏膜损害,且与吸烟数量和年限成正比。
短篇报道
乳磨牙龋非创伤性充填疗效观察
胡群力
口腔医学. 2005, 25(2):  115-115. 
摘要 ( 4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牙龈退缩的病因及治疗
张正仪,盛祖立
口腔医学. 2005, 25(2):  116-118. 
摘要 ( 4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牙龈退缩是口腔临床的常见症状之一。该文分析了牙龈退缩的病因,对牙龈退缩治疗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短篇报道
牙周3度根分叉病变用分根术和套筒望远镜式全冠修复1例
汤玲艺,白敛薇,李涛
口腔医学. 2005, 25(2):  118-118. 
摘要 ( 4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排龈技术在口腔固定修复临床中的应用
张林
口腔医学. 2005, 25(2):  119-121. 
摘要 ( 3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排龈技术的重要性,并就各种排龈方法、排龈线、特殊条件下的排龈技术及排龈时使用肾上腺素产生的不良反应、排龈线中酸性止血剂、排龈时间等问题作一综述。
短篇报道
涡轮手机的维修
孙梦华
口腔医学. 2005, 25(2):  121-121. 
摘要 ( 3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镍钛记忆合金在口腔颌面部牵引成骨技术中的应用
籍丽莉,李卫星
口腔医学. 2005, 25(2):  122-123. 
摘要 ( 4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牵引成骨技术近年来开始应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修复和颅面畸形的矫治。现有的牵引装置多数外置,既影响美观又容易感染,而且价格昂贵,很多学者开始探索一种更轻的、内置的和自动化的牵引装置。镍钛记忆合金丝以其优良而独特的生物机械学特性成为自动牵引器的首选材料。该文介绍了镍钛合金丝应用于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和颌面部畸形治疗的初步研究。
临床经验
游离髂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59例临床观察
卢保全,张凯,李建成,胡浩,徐锦程
口腔医学. 2005, 25(2):  124-125. 
摘要 ( 3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游离髂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下颌骨肿瘤切除后即刻游离髂骨移植重建下颌骨的5 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下颌骨不同骨段缺损的游离髂骨移植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以下颌支、体部分缺损的重建最为理想。结论 游离髂骨移植较适合于下颌支、体部部分切除骨缺损的重建。
根管治疗术一次法的临床体会
陈希柱,郑幼洋
口腔医学. 2005, 25(2):  125-126. 
摘要 ( 3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用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无明显自觉症状的慢性牙髓炎、牙髓坏死、慢性根尖周炎和活髓牙的临床疗效。方法 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Vitapex糊剂加牙胶尖侧压法充填,一次性治疗无明显自觉症状的慢性牙髓炎、牙髓坏死、慢性根尖周炎和活髓牙,随访1、4、8周及6个月,通过临床和X线检查评价其疗效。结果 68例患者中,成功率为92.65 % ,10例1~3d内有疼痛,抗炎治疗后疼痛消失,5例失败,其余患牙无明显不适症状;6个月后X线片检查,原有根尖阴影的2 6例阴影消失或变小。结论 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无明显自觉症状的慢性牙髓炎、牙髓坏死、慢性根尖周炎和活髓牙,疗效满意。
替牙晚期唇挡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王春玲,魏福兰,刘东旭
口腔医学. 2005, 25(2):  126-127. 
摘要 ( 3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替牙晚期唇挡治疗的牙牙合变化。方法 采用唇挡对20例替牙晚期间隙不调患者进行治疗,唇挡戴用6个月,通过治疗前后研究模型、X线头颅侧位片分析牙牙合变化。结果 上下牙弓前磨牙区牙弓宽度增加,上下切牙萌出、轻度倾斜,上磨牙远中倾斜、直立,下磨牙远中倾斜和移动。结论 替牙晚期唇挡治疗疗效肯定,可减轻或解除上下牙弓拥挤。
口内切开复位口外穿刺内固定法治疗颌骨及颧弓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滕敏,孙芳
口腔医学. 2005, 25(2):  127-128. 
摘要 ( 3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口内切开复位、口外穿刺内固定法治疗下颌骨及颧弓骨折的效果。方法 应用口内切开复位、口外穿刺内固定法治疗33例下颌角、下颌骨升支、颧弓骨折患者,并与口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40例作对比。结果 33例患者中29例咬合关系恢复正常,2例颧弓骨折患者面型、开口度恢复正常,面神经功能正常,骨折愈合良好,面部无手术瘢痕与口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40例患者相比,咬合关系的恢复,X线片观察断端对位、对线差异无显著性,面瘫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口内切开复位、口外穿刺内固定治疗下颌角、下颌骨升支、颧骨骨折效果可靠,并可避免损伤面神经及面部遗留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