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9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9-10-28
述评
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进展
凌均棨
口腔医学. 2019, 39(10):  865-872. 
摘要 ( 6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年轻恒牙根尖周病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牙髓血运重建术是近年来年轻恒牙根尖周病治疗的新方法,通过根管冲洗消毒,避免机械预备,引导根尖区干细胞进入根管,促进牙根继续发育,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为选择最佳治疗方式提供依据,该文对牙髓血运重建术以及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基础研究
iRoot BP Plus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牙/成骨分化及自噬的影响
陆嘉敏 闫明 李泽汉 吴潇 于金华
口腔医学. 2019, 39(10):  873-879. 
摘要 ( 3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iRoot BP Plus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成牙/成骨分化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与自噬的关系。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作iRoot BP Plus浸提液及条件培养基,western blot筛选最佳作用浓度,碱性磷酸酶染色、qRT-PCR和western blot观察细胞成牙/成骨相关指标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0.2 mg/ml为iRoot BP Plus条件培养基的最佳作用浓度。用该浓度iRoot BP Plus条件培养基处理细胞后,细胞成牙/成骨相关指标上调。同时,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比值升高,p62表达下调。结论:iRoot BP Plus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牙/成骨分化,其机制可能与激活细胞自噬水平有关。
高浓度唑来膦酸对人牙周膜干细胞凋亡及成骨分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李萌宇 俞叶佳 施越琦 戈旌 王绍义
口腔医学. 2019, 39(10):  880-888. 
摘要 ( 3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高浓度唑来膦酸对体外分离的健康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凋亡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健康人牙周膜干细胞,用不同浓度的唑来膦酸(5μmol/L、10 μmol/L)处理,不加药组为空白对照。 以 CCK8 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ALP、茜素红染色及半定量分析检测细胞体外成骨分化,荧光定量PCR检测成?标志物I型胶原(COL1A1)和骨钙素(OCN)基因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 OCN和 COL1A1 蛋白的表达。结果: 唑来膦酸可呈计量依赖性抑制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唑来膦酸用药组细胞的凋亡率显著?于对照组,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凋亡百分比逐渐上升;ALP和茜素红染?结果表示唑来膦酸用药组细胞的体外成骨分化能力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结果提示,药物处理后OCN和 COL1A1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均降低。结论:高浓度唑来膦酸显著抑制人牙周膜干细胞的增殖及体内外成骨分化,并诱导其凋亡。
3种不同压膜方法对浓缩生长因子膜细胞因子释放以及降解的影响
文超举 刘春影 裴婷婷 秦洁 周延民
口腔医学. 2019, 39(10):  889-894. 
摘要 ( 4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压膜方法制备的浓缩生长因子(CGF)纤维膜细胞因子释放以及降解速度的差异,为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3种方法(纱布法、压膜器法、注射器法)将CGF纤维凝胶压制成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不同纤维膜表面形态和膜内纤维密度。体外ELISA法检测3组纤维膜不同时间点细胞因子(TGF-β1、VEGF、PDGF-AB)的释放值。将3组CGF纤维膜植入大耳白兔背部皮下,于第1、2、3、4、5周分别取出样本固定,行HE染色和Mallory三色染色,测量组织切片内剩余纤维膜的厚度。结果 虽然3组CGF膜表面形貌及膜内纤维密度差别较大,但在同一时间点,3种不同的方法对体外CGF膜内TGF-β1、VEGF、PDGF-AB的释放量以及体内降解率的影响并没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CGF膜在体外能持续缓慢释放细胞因子至第33天,在体内于第5周降解完全。结论 不同压膜方法对CGF膜细胞因子释放及降解无显著性影响;在临床应用时,纱布和压膜器都是将CGF凝胶压制成膜以适应种植位点的良好选择。
颌面部枪击伤和爆炸伤模型建立及早期救治的初步研究
王之发 孙烁辉 马军利 刘聪贺 丁璐 李浪 程洁 李潇 汪维健
口腔医学. 2019, 39(10):  895-901. 
摘要 ( 3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①探讨颌面部枪击伤和爆炸伤动物模型的建立;②研究颌面部枪击伤和爆炸伤后的早期救治策略。方法:8只犬(6只中华田园犬和2只比格犬,6月龄,雄性)随机分为两组,枪击伤(A)组和爆炸伤(B)组,致伤前先制作胸腹部和颅脑防护装置,做头颅CT扫描和三维重建。A组:根据有无粉碎性骨折致咬合关系错乱行清创缝合或清创缝合+骨折外固定治疗;B组:爆炸伤致颌面部软组织多发穿通伤并大量异物残留,行清创缝合治疗。枪击伤致伤源为5.8 mm和7.62 mm高精度狙击步枪,致伤距离50米;爆炸伤致伤源为制式200 g TNT药块,距离分别为3米和1米。按照分组情况伤后立即行气管插管和相应的处理,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12 h再次行头颅CT扫描和三维重建。结果: 该模型可稳定地模拟犬颌面部枪击伤和爆炸伤。当枪击伤距离为50米时,随着致伤源高精度狙击步枪口径的增大(5.8 mm到7.62 mm),颌面部创伤也由咬合关系正常的下颌骨下缘粉碎性骨折变为上下颌骨的粉碎性骨折并伴有咬合关系错乱和严重的软组织撕裂伤。当爆炸伤致伤源固定为含241g细铁钉的制式200g TNT药块时,随着致伤距离的缩小,实验动物的颌面部创伤也越来越严重。两组实验动物伤后均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和对症处理,除爆炸伤致伤距离为1米的犬伤后20h死亡外,其余均生存状态良好,精神可,行动自如,可少量饮食饮水,存活实验动物均继续饲养四周。结论:该实验致伤模型可以实现咬合关系正常和错乱的枪击伤模型和不同程度的爆炸伤模型。伤后立即采取合适的抢救措施,如气管插管、清创缝合、骨折外固定、静脉补液和抗感染后,可维持犬颌面部外形和咀嚼功能的正常;其中早期救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KK-1在大鼠牙囊细胞体外的表达作用研究
颜露 袁晓娟 左婕 盛丽 刘奕杉
口腔医学. 2019, 39(10):  902-906. 
摘要 ( 3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观察Wnt/β-catenin通路的抑制因子DKK-1(Dickkopf-1)在牙囊细胞中的表达,探究在牙囊细胞成骨向分化形成过程中DKK-1的特异性表达机制,探讨其与牙齿萌出和颌骨生长发育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牙囊细胞并纯化细胞。将牙囊细胞分为两组,对照组:普通α-MEM培养基培养,实验组:α-MEM+成骨诱导液培养。分别培养5d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DKK-1的表达分布;分别培养10d、20d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DKK-1、β-catenin、Runx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显示DKK-1在实验组表达较对照组减弱。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示实验组Wnt通路的关键因子DKK-1条带蛋白表达明显下调,β-catenin蛋白及成骨相关蛋白Runx2的表达上调,培养时间越长实验结果与对照组区别越明显。结论Wnt通路DKK-1在牙囊细胞中有表达且受成骨分化影响,体现Wnt/β-catenin通路中DKK-1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将为牙齿萌出和颌骨生长发育形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临床研究
应用小切口隧道式入路行髁突颈部骨折复位内固定
朱亮 邢乐君 赵睿 孟凡皓 乔波 周正 胡随馨 田晓光 贾婷婷 郑斌芬 张海钟 于秋华
口腔医学. 2019, 39(10):  907-911. 
摘要 ( 4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一种利用耳屏内联合颌下小切口入路制备隧道复位固定髁突颈部及基部骨折的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30例髁突颈部中低位骨折患者,采用耳屏内联合颌下小切口入路,制造隧道式入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①30例患者术中恢复正常咬合关系,术后复查无一例出现咬合紊乱;②张口度分析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检验(P<0.05),术前及术后1~12个月复查,患者平均张口度分别为(5.43±2.012)mm,(14.83±2.135)mm,(19.67±2.123)mm,(32.20±2.14)mm,(32.23±1.633)mm,(32.4±1.653)mm,患者术后张口度逐渐改善;③术后1、3、6、12个月复查CT显示骨折断端对位愈合,钛钉钛板无松动、变形、移位;④瘢痕位于耳内及颌下,位置隐蔽。⑤1例患者术后出现口角轻度歪斜症状,予以神经营养治疗,术后6个月复查症状消失。结论 耳屏内联合颌下小切口隧道式入路治疗髁突颈部及基部骨折,显露充分,复位精确,实现早期张口功能训练及咬合关系恢复的同时,可做到瘢痕隐蔽,有效保护了面神经、颞浅动静脉、翼外肌等重要解剖结构,为临床髁突颈部及基部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新的参考。
应用CBCT测量慢性牙周炎患者口服维生素D3牙槽骨密度改变的临床研究
王晖 方伟 周 平 周美萍 蒋勇
口腔医学. 2019, 39(10):  912-915. 
摘要 ( 4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口服维生素D3前后牙槽骨密度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我科60例50~59岁慢性牙周炎患者口服维生素D3 12个月,应用CBCT分别测量左上中切牙、尖牙、第一磨牙近远中、颊舌侧4个位点的近远中侧牙槽间隔顶及颊舌侧牙槽嵴顶至根尖水平牙槽骨密度,评价口服维生素D3后牙槽骨密度的差异有无统计学变化。结果 研究对象经过6个月后第1次观测牙槽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变化,经过12个月后第2次观测牙槽骨密度差异较前有统计学变化(P<0.05)。结论 研究表明短期口服维生素D3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密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渗透树脂在正畸邻面去釉后的防龋效果临床研究
唐哲 周洲
口腔医学. 2019, 39(10):  916-919. 
摘要 ( 4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渗透树脂在正畸邻面去釉后的防龋效果。 方法:使用渗透树脂(ICON)和氟化物分别对邻面去釉后的牙釉质进行处理。采用半口对照试验,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将试验组渗透树脂应用在患者口腔1、3象限,将对照组氟化物应用患者口腔2、4象限;B组将渗透树脂应用在患者口腔2、4象限,将氟化物应用患者口腔1、3象限。术后在第3、6、9、12个月进行随访,采用外观观察和放射检查两种方法进行评估,,观察渗透树脂与氟化物在不同时间段的防龋效果。 结果:两处理组在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的ICDAS-Ⅱ分级和放射检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个月,ICON组的ICDAS-Ⅱ评分及放射检查评分均显著小于3M Clinpro? White Varnis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ICON渗透树脂可以很好的预防邻面去釉后的釉质发生龋坏。
预成型肌功能矫治器(T4K)早期矫治对安氏II类下颌后缩患者上气道的影响
王宝然 苏咏宽 耿忠楷 侯伟 胡健 陈文静
口腔医学. 2019, 39(10):  920-923. 
摘要 ( 4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本研究探讨预成型肌功能矫治器(T4K)对替牙期安氏II类下颌后缩患者矫治前后上气道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8年2月到2018年8月在江苏省口腔医院正畸科接受治疗的23例替牙列期安氏II类下颌后缩的患者,平均年龄7.0±1.04岁,使用预成型肌功能矫治器(T4K)对患者进行6个月个月的矫治,拍摄治疗前、后锥形束CT,应用Dolphin 3D 11.9软件进行三维重建,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测量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患者经过治疗6个月后,除腭咽段外,上气道总体积(V总)、鼻咽段体积(V鼻咽)、舌咽段体积(V舌咽)与治疗前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鼻咽段体积(V鼻咽)变化最为显著;治疗后上气道鼻咽段、舌咽段最小横截面积有增大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预成型肌功能矫治器(T4K)进行颌面功能矫治,有利于患者破除口腔不良习惯,训练舌头的位置和用鼻呼吸有利于恢复口周肌力间的平衡,促进患者颅颌面与气道的正确生长。
下颌前牙区种植修复的临床应用研究
潘文辉 汤春波
口腔医学. 2019, 39(10):  924-927. 
摘要 ( 4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下颌前牙区种植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2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本院进行下颌前牙区种植修复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种植区的条件及适应症,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实验组实施即刻种植,对照组采取择期种植,对比两组患者修复后牙周组织情况 [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BI)、探诊深度(PD)和边缘骨吸收(MBL)],采用红色美学指数(PES)评估两组美学效果,并监测两组患者修复后1年种植体留存情况。结果 修复完成后1、6和12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mBI指数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修复后1、6和12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PD值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修复后1、6和12个月实验组MBL值(0.37±0.11 mm、0.52±0.13 mm、0.54±0.17 m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65±0.12、0.93±0.19、0.85±0.33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即刻、6个月和12个月实验组美学效果PES评分(9.19±1.32分、9.86±1.02分、10.04±1.14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27±1.63分、8.63±1.37分、8.02±1.2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修复1年后种植体留存率(93.75%)与对照组(93.55%)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下颌前牙区种植修复中采取即刻种植方式,可有效减少边缘骨吸收,改善美学效果,且对牙周组织和种植体留存情况无明显影响,可作为下颌前牙区种植修复的首选方式。
两种修复方式对乳磨牙大面积缺损咀嚼效率影响的临床研究
王帅 冯靳秋
口腔医学. 2019, 39(10):  928-930. 
摘要 ( 2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两种修复方式对乳磨牙大面积缺损的咀嚼效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乳磨牙大面积缺损的患儿60例,将其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选用复合树脂修复,B组选用金属预成冠修复。采用X50测量法,比较两组患儿6个月、12个月后的咀嚼效率。结果 A、B两组6个月后的咀嚼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12 个月月后的咀嚼效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大面积缺损的乳磨牙经金属预成冠修复后咀嚼效率显著,高于复合树脂修复,且能被患儿及家长接受,在临床值得广泛推广。
调查研究
哈尔滨市12087名学龄儿童错牙合畸形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姜玲玲 曹玉慧 刘占帅 汪伟佳 张晓丹 袁杰
口腔医学. 2019, 39(10):  931-935. 
摘要 ( 4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调查哈尔滨市11所小学6-11岁学龄儿童错牙合畸形流行情况及其与喂养方式、母乳喂养与奶瓶喂养持续时间、饮食习惯、口腔不良习惯与牙合特征的关联。方法 普查12087人的牙合特征,并用调查问卷收集儿童的性别、年龄、喂养方式、母乳喂养和奶瓶喂养的持续时间、饮食习惯、口腔不良习惯等资料。结果 调查12087人,错牙合畸形为7023人,患病率为58.10%。统计分析发现母乳喂养、奶瓶喂养;母乳喂养时间>6个月,奶瓶喂养>18个月;喜食蔬菜水果、喜食谷类;咬下唇、咬上唇、前伸下巴、张口呼吸、托腮歪头、夜磨牙、睡眠压一侧;家族史分别与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的喂养方式、不同母乳喂养与奶瓶喂养持续时间、饮食习惯、口腔不良习惯与不同错牙合畸形类型具有相关性。
病案分析
心脏移植后药物性牙龈增生一例
李玉超 潘亚萍
口腔医学. 2019, 39(10):  936-940. 
摘要 ( 4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道一例牙周炎伴药物性牙龈增生(使用环孢素后)患者,经过牙周基础治疗、牙龈切除术,定期复诊,最终牙龈形态恢复正常。药物性牙龈增生与菌斑的关系密不可分,治疗时需彻底清除菌斑,严格控制炎症,强烈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措施,定期复查。
争鸣
重度牙周炎患者的全口种植时机考量
王茂夏 向琳
口腔医学. 2019, 39(10):  941-943. 
摘要 ( 3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种植已成为预备行全口重建的重度牙周炎患者的常规治疗手段。然而,重度牙周炎患者的全口种植时机仍有争议。本文将从重度牙周炎的感染控制、角化粘膜、术前美学和功能评估及手术导板四个方面对预备行全口种植治疗的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种植时机予以讨论。
重度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时机的考量
林彦君
口腔医学. 2019, 39(10):  944-947. 
摘要 ( 2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下颌升支取骨在颌面部骨移植中的应用
孙逸嘉 王姗姗 谢志坚
口腔医学. 2019, 39(10):  948-951. 
摘要 ( 3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下颌升支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口内供骨区,可以有效地改善因各种原因导致的颌面部中小型牙槽骨缺损。本文根据下颌升支骨的解剖及特点,就其临床接受度、潜在供骨量及术后反应等进行了讨论,并简述了下颌升支二次供骨的可能性及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措施。
外泌体在口腔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王娟 骆瑜 彭友俭
口腔医学. 2019, 39(10):  952-956. 
摘要 ( 3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能被大多数细胞分泌的大小介于40~100 nm之间的微小囊泡,其中含有活性蛋白质和RNA等成分,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对肿瘤生物学﹑免疫神经系统﹑组织修复等都有影响,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最新研究显示其与口腔疾病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就外泌体在口腔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切牙管及其与上颌中切牙位置关系的研究进展
颜冬 谢宁 张晗 李祥 吴聿淼 白璐 朱宪春
口腔医学. 2019, 39(10):  957-960. 
摘要 ( 5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上颌中切牙的矢状向位置决定了正畸患者的侧貌美观,在正畸临床诊疗中,上颌前突患者一般需要通过减数四个前磨牙进行矫治,以最大支抗内收上下颌前牙,来改善侧貌,解决突度问题。传统支抗正畸手段可以使上颌中切牙内收5.78mm,而种植支抗可以使上颌中切牙的最大内收量增大至8mm,但是在上颌前牙内收的过程中,少数上颌中切牙会侵犯上颌骨一个重要的解剖结构——切牙管,从而导致牙根吸收,牙齿松动等并发症的出现。因此本文就切牙管及其与上颌中切牙位置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