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2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2-11-28
述评
口腔癌的侵袭前缘及外科根治策略
张陈平, 王磊
口腔医学. 2022, 42(11):  961-965.  doi:10.13591/j.cnki.kqyx.2022.11.001
摘要 ( 207 )   PDF (825KB) ( 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手术彻底性切除是口腔癌治疗的关键和难点。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出芽及特有的肿瘤微环境决定了肿瘤侵袭前缘的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对于侵袭和转移具有决定性作用。间室切除对于强化口腔癌外科治疗的根治力度,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口腔癌侵袭前缘的意义及相关临床策略的新进展进行了分析与评述。
基础研究
LncRNA MALAT1调节miR-383-5p/SOCS3轴对人牙周膜干细胞的影响
顾婷立, 刘亚华, 钱靓, 章茜
口腔医学. 2022, 42(11):  966-973.  doi:10.13591/j.cnki.kqyx.2022.11.002
摘要 ( 118 )   PDF (6736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etastasis-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调控微小RNA-383-5p(microRNA-383-5p,miR-383-5p)/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3,SOCS3)轴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的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PDLSCs)增殖、凋亡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LPS处理hPDLSCs后用靶向MALAT1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MALAT1,si-MALAT1)或miR-383-5p抑制物(miR-383-5p inhibitor,in-miR-383-5p)或SOCS3过表达质粒(SOCS3)转染,ELISA检测炎症因子水平;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率;CCK-8和TUNEL检测细胞增殖、凋亡;使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和茜素红S(alizarin red S,ARS)染色分析成骨分化;Western blot对增殖、凋亡以及成骨分化相关蛋白进行检测。生物信息学与双荧光素酶实验分析miR-383-5p与MALAT1/SOCS3之间的关系。结果 LPS可诱导hPDLSCs细胞炎症和凋亡,降低了细胞增殖能力和成骨分化程度;同时上调MALAT1和SOCS3表达,下调miR-383-5p表达(P<0.05)。敲低MALAT1可明显降低LPS诱导的hPDLSCs细胞炎症反应、凋亡能力,细胞增殖能力和成骨分化程度增加;同时还可上调miR-383-5p表达,下调SOCS3表达(P<0.05)。此外,回复实验表明,抑制miR-383-5p表达或上调SOCS3表达可部分逆转MALAT1敲低后对LPS诱导的hPDLSCs细胞的影响(P<0.05)。进一步分析验证,MALAT1海绵化miR-383-5p靶向调控SOCS3表达(P<0.05)。结论 敲低MALAT1可通过调节miR-383-5p/SOCS3轴改善炎症状态下hPDLSCs的增殖、凋亡和成骨分化。
基于生物打印技术的间接共培养体系的构建
毕效铭, 王雯, 高茜, 袁长永
口腔医学. 2022, 42(11):  974-978.  doi:10.13591/j.cnki.kqyx.2022.11.003
摘要 ( 114 )   PDF (2924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 DPSCs)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的间接共培养模型,为建立可应用于体内外的间接共培养体系打下基础。方法 配制5%甲基丙烯酰化明胶(GelMA)30胶,摸索三维生物打印的最佳参数,进行可打印性测试。使用活死染色实验检测DPSCs和HUVECs在GelMA30胶中的存活情况。构建6组共培养模型:DPSCs与HUVECs直接共培养(M),单纯DPSCs培养(D-D200),单纯HUVECs培养(H-D200),DPSCs与HUVECs间接共培养(M-D0、M-D200、M-D400),拍照观察细胞共存情况。结果 Pr计算结果为0.97±0.02,表明结构具有良好的可打印性。第7天DPSCs活细胞率为96.48%,HUVECs活细胞率为96.00%,证明细胞保有活力。6组共培养模型打印成功。结论 利用三维生物打印可以构建DPSCs与HUVECs的间接共培养体系,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脐静脉内皮细胞外泌体和内皮祖细胞外泌体对hDPSCs增殖及迁移能力的比较研究
张雪, 徐兆莹, 蒋鹏飞, 潘爽
口腔医学. 2022, 42(11):  979-983.  doi:10.13591/j.cnki.kqyx.2022.11.004
摘要 ( 109 )   PDF (4309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外泌体(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derived exosome,HUVECs-exo)和内皮祖细胞外泌体(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derived exosome,EPCs-exo)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外泌体在牙髓再生中的应用积累经验。方法 采用超速离心法分离提取外泌体,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纳米粒子跟踪分析技术(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检测外泌体粒径大小,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检测外泌体标志蛋白CD9、CD63、TSG101的表达。将两种外泌体按照5、10、20 μg/mL浓度梯度分别作用于hDPSCs,通过CCK-8实验检测hDPSCs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hDPSCs迁移能力。结果 透射电镜下观察两种外泌体均呈圆盘状,粒径集中在30~150 nm,阳性表达CD9、CD63、TSG101三种标志蛋白。与对照组(Control组)相比,两种外泌体在不同浓度下均对hDPSCs增殖能力无显著促进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两种外泌体均可促进hDPSCs迁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0 μg/mL外泌体浓度作用效果最明显(P<0.01)。相同浓度的两种外泌体组间作用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实验成功分离提取到两种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并进行鉴定,将不同浓度的两种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作用于hDPSCs,发现对其增殖能力无明显促进作用,但可以促进其迁移,尤以10 μg/mL外泌体浓度促进迁移效果最为明显。
临床研究
数字化导板在下颌舌侧后牙区埋伏多生牙拔除中的应用
李长顺, 张堃, 刘刚, 魏路明, 朱绍跃, 胡光宇, 宋晓萌
口腔医学. 2022, 42(11):  984-989.  doi:10.13591/j.cnki.kqyx.2022.11.005
摘要 ( 217 )   PDF (2463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数字化导板在下颌舌侧后牙区埋伏多生牙拔除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1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病房就诊的双侧下颌舌侧后牙区埋伏多生牙患者10例。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试验侧通过数字化定位导板拔除埋伏多生牙。对照侧不使用导板进行常规微创手术。记录导板制作时间、完成手术时间、术后肿胀及疼痛等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9.84±6.52)min,对照组为(31.03±9.68)min,试验组术后的疼痛和肿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分析,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数字化定位导板技术拔除埋伏多生牙,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明显减少,提高手术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改良耳屏前切口腮腺上入路治疗髁突囊内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价
傅瑜, 张平, 张玉超, 郭松松, 李盛, 程杰, 江宏兵
口腔医学. 2022, 42(11):  990-994.  doi:10.13591/j.cnki.kqyx.2022.11.006
摘要 ( 142 )   PDF (2114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改良耳屏前切口腮腺上入路治疗髁突囊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同一治疗组手术的13例16侧髁突囊内骨折病例,采用改良耳屏前切口腮腺上入路行骨折复位固定,术后评价复位效果、咬合关系、下颌运动功能、面神经损伤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骨折复位效果优14侧,良和差各1侧;13例患者中有3例进行了颌间牵引,牵引时间为3~7 d;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咬合关系良好,开口度为(37.46±6.91)mm,前伸运动(6.34±1.21)mm,侧方运动向健侧(5.45±1.54)mm,向患侧(5.65±1.12)mm,与术后6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下颌运动及进食时无不适或轻微不适,与术后6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出现抬眉困难5侧,其次是上睑下垂1侧。结论 改良耳屏前切口腮腺上入路治疗髁突囊内骨折可以有效复位骨折端和关节盘,术后3个月患者咬合关系良好,下颌运动功能正常,面神经损伤症状基本恢复。
FGFR3EXT基因突变与髁突骨软骨瘤相关性研究
张哲, 王卫红, 杨春, 刘屿, 钱叶梅, 李静宜
口腔医学. 2022, 42(11):  995-999.  doi:10.13591/j.cnki.kqyx.2022.11.007
摘要 ( 156 )   PDF (4394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FGFR3和EXT基因突变与髁突骨软骨瘤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髁突骨软骨瘤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7年1月—2021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髁突骨软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利用外周静脉血进行基因全外显子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髁突骨软骨瘤组织中FGFR3和EXT1蛋白的表达。结果 共 10例孤立性髁突骨软骨瘤。男女比例为1∶1.5,平均年龄为37.1岁,左右侧之比为9∶1。3例患者行全外显子检测显示FGFR3基因突变,其中2例存在共同位点突变。2例患者存在EXT1基因同一位点突变。有8例髁突骨软骨瘤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存在EXT1阳性表达,且1例患者同时存在EXT1和FGFR3阳性表达。结论 FGFR3和EXT基因突变与髁突骨软骨瘤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其具体相关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骨皮质微钻孔术辅助压低磨牙在修复前正畸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陆建锋, 郭海波, 邱憬
口腔医学. 2022, 42(11):  1000-1005.  doi:10.13591/j.cnki.kqyx.2022.11.008
摘要 ( 148 )   PDF (2686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骨皮质微钻孔对伸长牙压入速度的影响并评价骨皮质微钻孔加速压低伸长牙的安全稳定性。方法 收集44例下颌单侧第一磨牙缺失,对颌磨牙伸长,需在修复前压低上颌磨牙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2例。对照组患者经局部麻醉后,在目标牙的颊侧和腭侧分别植入微种植支抗钉,术后即刻用链状橡皮圈横跨牙齿牙合面加力,压至目标牙与邻牙边缘嵴相平齐为止,随后修复缺失的下颌磨牙。研究组也进行如上操作,并分别在目标牙颊侧和腭侧的近中、远中四个区域,用手动工具助攻丝锥钻孔,穿透皮质骨,深度达骨皮质下2 mm。每个区域钻3个孔,孔间距3 mm。观察两组患者的压低距离、压入时间、术后疼痛程度、牙根吸收情况及稳定性。结果 对照组的平均压低距离为2.37 mm,研究组为2.36 mm,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平均压入时间6.2个月,研究组平均压入时间5.0个月,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两组的术后疼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牙根吸收情况观察显示,对照组的牙根吸收率大于研究组。结论 骨皮质微钻孔术可加速牙齿压入速度,进而缩短疗程,使患者能尽早进行义齿修复,还可降低牙根吸收风险,且不增加疼痛感。
三种扫描流程制作氧化锆修复体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郭亚林, 魏煦, 景建龙
口腔医学. 2022, 42(11):  1006-1010.  doi:10.13591/j.cnki.kqyx.2022.11.009
摘要 ( 136 )   PDF (2028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的模型数据获取方式所制作氧化锆修复体的临床效果,研究它们的特点。方法 选取201例患者,282单位。随机分成三种扫描流程制作:①TRIOS口扫仪扫描石膏模型,制作全瓷冠桥149单位(模型扫描组);②分割模型后仓扫,制作全瓷冠桥62单位(分割仓扫组);③TRIOS口扫仪直接口内扫描制作全瓷冠桥71单位(直接口扫组)。记录三组流程患者的模型获取时间,根据改良USPHS评价标准评估临床修复效果。结果 模型扫描、分割仓扫、直接口扫组的模型处理操作时间分别为(71.779±4.536)、(133.500±6.174)和(71.253±3.668)min,三组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99,P=0.000),模型扫描组、直接口扫组操作快于分割仓扫组;三组修复体的颜色、表面质地和外形的临床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接口扫、模型扫描组的边缘适合性高于分割仓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93,P=0.019)。结论 口扫模型和直接口内扫描方式简化制作流程,缩短模型处理时间,节约人力和物力成本,同时较传统分割仓扫有更高的取模精度,能获得优良的修复体边缘适合性。
安氏Ⅰ类拔牙正畸治疗牙槽嵴高度变化的CBCT研究
刘玮玮, 马俊青
口腔医学. 2022, 42(11):  1011-1014.  doi:10.13591/j.cnki.kqyx.2022.11.010
摘要 ( 142 )   PDF (946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分析锥形束CT(cone beam CT, CBCT)比较成人和青少年安氏Ⅰ类正畸患者经减数正畸治疗前后的牙槽嵴高度,探究减数治疗对成人及青少年安氏Ⅰ类患者牙槽骨高度的影响及差异。方法 研究纳入成人和青少年安氏Ⅰ类拔牙正畸患者共40例(成人20例,青少年20例),均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进行矫治,通过术前及术后CBCT分别对青少年及成人患者的20颗牙颊、舌侧牙槽嵴高度进行测量及分析。结果 在测量的3 200个根面中,成人在正畸治疗后前牙区牙槽骨高度降低明显;成人矫治前有210个根面骨开裂,拔牙矫治术后为477个,青少年矫治前骨开裂有14个,拔牙矫治术后为40个。结论 正畸拔牙矫治将导致成年患者牙弓前部牙槽骨高度降低,而青少年组拔牙矫治前后各区段牙槽骨高度未见明显变化。
单颗下颌切牙先天缺失不同治疗模式的疗效研究
张雪莹, 沈梦圆, 陈彬, 孟箭
口腔医学. 2022, 42(11):  1015-1018.  doi:10.13591/j.cnki.kqyx.2022.11.011
摘要 ( 153 )   PDF (718KB) ( 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使用美国正畸专家认证委员会客观评级系统(American Board of Orthodontics-objective grading system,ABO-OGS)和正畸治疗标准指数(peer assessment rating,PAR)评价单颗下颌切牙先天缺失三种矫治方法的疗效,探讨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选取就诊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正畸科的57例单颗下颌切牙先天缺失患者的治疗前后模型和全景片。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B、C三组,A组非拔牙矫治19例;B组拔除前磨牙20例;C组拔除切牙18例,采用ABO-OGS指数和PAR指数分别测量治疗前后模型与全景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前ABO-OGS指数颊舌向倾斜度B组和A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BO-OGS指数三组间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齿排列评分A组和C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AR指数治疗前后差值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来制定合适个性化方案、选择矫治方案,矫治过程中严格执行治疗方案,三种治疗方法都可取得比较满意的矫治效果。
病案分析
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颞下颌关节的15例病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回顾
张梦杰, 陈敏洁
口腔医学. 2022, 42(11):  1019-1025.  doi:10.13591/j.cnki.kqyx.2022.11.012
摘要 ( 169 )   PDF (3310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回顾分析,总结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颞下颌关节病变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为早期明确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4年12月至2021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就诊的15例自身免疫性疾病伴发颞下颌关节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结合280例以往文献报道的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 本文收集的15例患者中80%患者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张口受限是患者最常见的主诉,其次为耳前疼痛。影像学检查可见无明显创伤诱因的关节上下腔积液、关节盘中带穿孔、无盘移位的髁突扁平状吸收、双侧囊内纤维性或骨性强直等表现。部分患者经抗风湿药物治疗疗效较好,4例进行了关节置换术,疗效稳定。结论 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致的颞下颌关节病变患者在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方式上均有特殊之处,尽早明确临床诊断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是必要的。
综述
PI3K/AKT信号通路在2型糖尿病患者种植体骨结合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董硕, 汤春波
口腔医学. 2022, 42(11):  1026-1030.  doi:10.13591/j.cnki.kqyx.2022.11.013
摘要 ( 150 )   PDF (751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口腔种植治疗目前被认为是缺牙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糖尿病仍然是种植治疗的相对禁忌证。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环境以及微血管病变等可能会影响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的功能,影响骨代谢,导致种植失败。目前,对于糖尿病影响种植体骨结合的确切机制尚未阐明。PI3K/AKT信号通路在骨组织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此外,PI3K/AKT/mTOR也是响应胰岛素信号传导的经典途径。该文分别对PI3K/AKT信号通路在2型糖尿病和种植体骨结合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促进糖尿病患者种植体周围骨再生等研究奠定基础。
活性氧与Hippo通路交互作用介导细胞行为的研究进展
于晖, 王浩辰, 黄天宇, 满毅, 向琳
口腔医学. 2022, 42(11):  1031-1035.  doi:10.13591/j.cnki.kqyx.2022.11.014
摘要 ( 110 )   PDF (754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Hippo信号通路在多种生物中高度保守,可直接调控下游蛋白的表达,或通过与其他信号通路的交互作用间接调节细胞增殖凋亡等进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信号分子,在细胞存活、凋亡、自噬等过程中亦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大多数学者认为氧化应激是导致多种疾病的重要因子,而抗氧化则对健康有益。Hippo通路和ROS可通过多种中间因子行使复杂的相互调节作用,介导不同的生物学效应。近年来,对于Hippo信号通路和氧化应激的关注逐渐增加,本文综述了二者在细胞凋亡、自噬、衰老、肿瘤细胞远处转移等多种生物学进程中各自发挥的作用,以及二者之间通过其他信号通路交互作用,参与细胞活动的调控机制,为该领域学者关注最新研究进展及进行下一步研究提供新思路。
WTAP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林旭阳, 韩笑, 张成婉, 张双越
口腔医学. 2022, 42(11):  1036-1041.  doi:10.13591/j.cnki.kqyx.2022.11.015
摘要 ( 119 )   PDF (778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信使RNA中最普遍的一种修饰。Wilms肿瘤蛋白1相关蛋白(Wilms'tumor 1-associating protein,WTAP)作为m6A甲基化转移酶的调控亚基,与 甲基转移样蛋白3(methyltransferase-like protein 3,METTL3)、甲基转移样蛋白14 (methyltransferase-like protein 14,METTL14)组成WMM复合物,催化m6A的产生。大量证据表明,WTAP可以通过调控RNA代谢,影响肿瘤的发生和进展,并与肿瘤的预后有着显著的相关性。本篇综述将关注WTAP的生物学功能和肿瘤中的作用,以及其作为肿瘤治疗潜在靶点的可行性。
咬合不适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赵维家, 金晓婷, 罗洁, 傅柏平
口腔医学. 2022, 42(11):  1042-1046.  doi:10.13591/j.cnki.kqyx.2022.11.016
摘要 ( 208 )   PDF (974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咬合不适综合征(occlusal discomfort syndrome,ODS)是一种以与咬合运动相关的持续咬合不适为特征的综合征,有些患者口腔内可以发现存在明显咬合关系不协调,有些也可没有明显的咬合异常。该疾病患者常伴有焦虑等心理学特征。ODS病因不明,通常继发于口腔修复和正畸治疗,咀嚼系统对咬合关系不协调的被动性适应可能是导致ODS的原因。ODS尚无报道系统治疗方案,患者口腔内无明显咬合关系不协调时,不恰当的修复、调牙合和正畸等治疗均有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而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疗法被认为对该疾病治疗效果显著。目前口腔医生对该疾病认识有限,该文旨在对ODS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作一综述。
牙周炎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研究进展
谢雨桐, 胡颖哲, 高鹏玉, 徐全臣
口腔医学. 2022, 42(11):  1047-1051.  doi:10.13591/j.cnki.kqyx.2022.11.017
摘要 ( 204 )   PDF (752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牙周炎和肠道菌群之间关系密切。牙周炎的患者能够通过吞咽将口腔细菌转移到肠道定植,肠道原生菌群被改变,进而引发一系列肠道黏膜的免疫反应。肠道菌群失调又会导致一系列全身系统疾病,其中代表性的疾病就是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本文以IBD为切入点就牙周炎影响肠道菌群的可能途径以及炎症进展时、炎症得到控制后肠道菌群的变化进行综述。
定量光激发荧光技术在龋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杜亚鑫
口腔医学. 2022, 42(11):  1052-1056.  doi:10.13591/j.cnki.kqyx.2022.11.018
摘要 ( 123 )   PDF (749KB) ( 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定量光激发荧光技术是近年来一种新型检测手段,在口腔临床的应用愈加广泛。它通过对病损区的荧光损失定量分析实现对龋病的诊断,逐渐被用于平滑面龋、窝沟龋、邻面龋的诊断等。本文对定量光激发荧光技术在各类龋病的早期诊断应用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