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1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11-03-28
基础与临床研究
维药没食子对牙釉质脱矿抑制作用的研究
李新尚,赵 今,李新霞,林 静
口腔医学. 2011, 31(03):  129. 
摘要 ( 5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观察没食子对牙釉质表面脱矿的抑制作用,为维药没食子防治龋病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制备牛牙釉质标本6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氟化钠组、没食子鞣质组、去离子水组,浸泡在脱矿液中3 d,同时将实验药物置入,观察对致龋过程的影响作用。通过荧光技术对实验过程进行波谱分析和荧光定量研究及扫描电镜进行定性研究。结果  没食子组和氟化钠组(阳性对照)荧光量F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去离子水组(阴性对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药没食子对离体牙釉质脱矿有抑制作用,在预防龋病的发生中具有一定作用。
恒牙晚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正畸治疗临床疗效研究
刘 毅,王春玲,孙慧芳,王海任
口腔医学. 2011, 31(03):  132. 
摘要 ( 6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测量恒牙晚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术后牙牙合、软硬组织的相关数据,观察正畸治疗对患者面型、牙弓及咬合关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0例UCLP恒牙晚期(15~17岁)术后患者,采用上颌慢速扩弓联合固定矫治,对治疗前、扩弓保持半年后X线头颅侧位片及扩弓治疗前、扩弓结束后、保持半年后牙牙合模型相关数据进行测量。采用配对t检验和配伍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的统计方法,2组之间的两两比较用最小显著差(LSD)检验。结果 UCLP患者在正畸治疗后,X线头颅侧位片在软硬组织部分测量数据上有显著性变化(P<0.01),牙弓宽度在尖牙和前磨牙区有明显增加(P<0.01),前磨牙区宽度的增加能稳定保持(P<0.05)。结论  恒牙晚期UCLP术后患者经正畸治疗,骨骼、面部软硬组织及咬合关系均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牙槽骨劈开术同期牙种植的临床应用
周艺群,洪振华,程志鹏
口腔医学. 2011, 31(03):  136. 
摘要 ( 6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牙槽骨劈开技术在口腔种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16例缺牙区牙槽嵴高度大于12 mm,颊舌向厚度在3~5 mm之间的牙列缺损患者,行牙槽嵴劈开同期植入种植体治疗。共植入ITI种植体147枚,Replace种植体52枚。根据骨劈开术后间隙及唇颊侧骨壁厚度等不同情况选择植入或不植入自体骨、人工骨粉等修复手段。术后6月种植修复,定期随诊。结果 种植区软组织愈合好,无红肿,颊舌向牙槽骨较种植前明显增宽。术后除1颗种植体失败取出外,其余种植体稳固,种植修复体能正常使用。复诊时X线检查骨吸收≤1 mm。结论 骨劈开术使牙槽骨宽度在3~5 mm的病例有了一期种植的可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增宽牙槽骨的方法。
临床报道
右上颌第三磨牙6个牙根1例报告
韩金玲
口腔医学. 2011, 31(03):  139. 
摘要 ( 5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础与临床研究
脂多糖刺激单核细胞上清对成骨细胞Runx2/Cbfα1表达影响
叶 洁,邓 辉,徐春燕,王海燕,胡荣党
口腔医学. 2011, 31(03):  140. 
摘要 ( 6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牙龈卟啉菌脂多糖(Pg-LPS)刺激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培养上清对成骨细胞Runx2/Cbfα1表达的影响。 方法 收集经100 ng/ml Pg-LPS刺激的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培养24 h后上清,以20%的稀释浓度的分别作用于MC3T3-E1细胞1、6、12、24、48、72 h后,采用半定量RT-PCR与Western-Blot检测细胞Runx2/Cbfα1在基因与蛋白水平上的差异性表达。 结果 成骨细胞MC3T3-E1在20%稀释浓度的培养上清刺激后,半定量RT-PCR法发现Runx2/Cbfα1基因表达显著受抑制,且呈时间依赖性,72 h降到最低; Western-Blot检测显示细胞Runx2/Cbfαa1蛋白表达6 h后开始下降,72 h降至最低。 结论 Pg-LPS刺激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培养上清能抑制小鼠成骨细胞Runx2/Cbfα1的表达且与时间呈一定相关。
口腔龈上菌斑5种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刘 莹,吴明桃,陈 慧,庞小燕,赵立平,唐子圣
口腔医学. 2011, 31(03):  144. 
摘要 ( 5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寻找方便、快捷、经济、获取细菌信息量最多的细菌基因组DNA抽提方法。方法  采用洗涤+冻融+Bead Beater+酚氯仿抽提法(X法)、试剂盒法(Y法)、洗涤+冻融+试剂盒法(Z法)、直接煮沸法(U法)和加Chelex-100后煮沸法(V法)5种DNA抽提方法,分别提取3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上菌斑DNA,检测DNA片段大小和浓度;同时运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样本微生物多样性和相似度,从多个角度对5种DNA提取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X法DNA片段集中于3 000~20 000bp处;Y法和Z法DNA片段均匀分布于500~20 000 bp处;U法无明显DNA片段出现;V法DNA片段主要分布于500~2 000 bp处。Y法、Z法与V法所提DNA浓度较高,X法与U法所提DNA浓度较低。X法、Y法、Z法和V法反应的龈上菌斑微生物多样性无显著差异。X法、Y法和Z法的相似度较高,而V法与X法、Y法、Z法的相似度较低。结论 洗涤+冻融+Bead Beater+酚氯仿抽提法,试剂盒法,洗涤+冻融+试剂盒法,加Chelex-100后煮沸法的DNA提取效果无显著差异;直接煮沸法的DNA提取效果较差。
离体上颌第二磨牙牙根距根尖4 mm的截面解剖研究
韩永战,汪 平, 范晓敏,韩 冰
口腔医学. 2011, 31(03):  148. 
摘要 ( 4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测量上颌第二磨牙牙根距根尖4 mm的截面面积,截面根管中央距牙根外壁的最短距离。方法 选择30个离体上颌第二磨牙,从距根尖4 mm的部位垂直根长轴截断牙根,photoshop6.0测量牙根截面的面积以及根管中央距牙根外壁的最短距离。结果 截面面积:近中颊根是(11.32±2.29)mm2,远中颊根是(7.89±1.55)mm2,腭侧根(10.50±2.82)mm2。近中颊根和腭侧根的截面面积均明显大于远中颊根(P<0.01)。牙根截面根管中央距牙根外壁的最短距离:近中颊根是(1.13±0.15)mm, 远中颊根是(1.17±0.17)mm, 腭侧根(1.41±0.24)mm, 腭侧根的最短距离大于近中颊根和远中颊根(P<0.01)。结论 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和远中颊根距根尖4 mm的部位较细窄,在进行根管预备或桩道预备时易出现根管侧穿、牙根折。
“2×4”技术配合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牙合
王以玲,洪延青,常连珍
口腔医学. 2011, 31(03):  151. 
摘要 ( 5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2×4”技术配合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牙合。方法 选择10例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牙合病例,上颌用“2×4”技术配合前方牵引进行矫治。矫治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0例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牙合病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指标显示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2×4”技术配合前方牵引是矫治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牙合的有效方法。
硫酸钙和硫酸镁晶须对复合树脂维氏硬度的影响
何 峰,张 莘,王晓菲,章非敏,谢海峰
口腔医学. 2011, 31(03):  154. 
摘要 ( 5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硫酸钙和硫酸镁晶须对复合树脂的维氏硬度的影响。方法 制备硫酸钙和硫酸镁晶须,以硬脂酸钠改性剂表面改性,随后分别按1%、10%、20%、30%的比例混合入复合树脂中,固化后测量各组试件表面维氏硬度。结果 两种晶须的添加比例为20%和30%时,树脂的表面维氏硬度均增加,硫酸镁晶须添加量多时树脂表面硬度相应增加。结论 添加适当比例的硫酸钙和硫酸镁镁晶须可以提高复合树脂的表面硬度。
开张式双牙合垫在治疗磨牙症中的临床应用
牟明奎,陆晓丽,刘 洋,展 望,侯 录,徐实谦
口腔医学. 2011, 31(03):  157. 
摘要 ( 4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开张式双牙合垫治疗磨牙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8例磨牙症患者应用自制的开张式双牙合垫进行治疗,随访9个月。结果 戴用1个月停止磨牙率为37.5%,戴用9个月停止磨牙率为47.9%。戴用前后平均每夜磨牙时间减少有极其显著性(P<0.01)。结论 开张式双牙合垫是治疗磨牙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不同粘固前处理方法对氧化锆陶瓷粘结性能的影响
陈 震,尹保迪,王思钱,韩栋伟
口腔医学. 2011, 31(03):  159. 
摘要 ( 5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粘固前处理方法对被唾液污染的氧化锆陶瓷粘结性能的影响。方法 将烧结喷砂后的氧化锆陶瓷片分为4组,每组6片,(1)空白对照,(2)唾液污染+水冲洗,(3)唾液污染+水冲洗+75%乙醇处理+水冲洗,(4)唾液污染+水冲洗+磷酸凝胶(含35%正磷酸)+水冲洗,进行表面处理,与树脂粘结剂粘结,水浴24 h后测试其黏结剪切强度,数据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的氧化锆陶瓷试件的粘结剪切粘结强度最高,水冲洗组的氧化锆陶瓷试件粘结剪切强度最低。与对照组粘结剪切强度相比,水冲洗组及乙醇处理组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唾液污染影响牙科氧化锆陶瓷粘结强度;单纯水冲洗及75%乙醇处理不能清除唾液污染的影响。
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
翟沁凯,王绪凯,卢 利,孙长伏,谭学新,秦兴军,黄绍辉
口腔医学. 2011, 31(03):  162. 
摘要 ( 4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游离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6年03月—2010年08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用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病例168例,前臂游离皮瓣90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39例,腓骨肌皮瓣31例,背阔肌皮瓣8例。术后观察皮瓣成活率和并发症。结果 成功164(97.6%)例,失败4例,患者出现术后早期局部并发症6.5%(11/168),术后皮瓣危象发生率为5.4%(9/168),其中静脉血栓形成66.7%(6/9),手术探查抢救成功率55.6%(5/9),前臂桡侧皮瓣成活率97.8%(88/90);股前外侧皮瓣成活率97.4%(38/39);腓骨肌皮瓣成活率96.8%(30/31);背阔肌皮瓣8例全部成活,随访2~2.5年大部分患者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 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成活率高,前臂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腓骨肌(皮)瓣、背阔肌皮瓣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常用皮瓣。
临床报道
颌面部金属杆贯通伤1例报告
嵇建国,王 旭
口腔医学. 2011, 31(03):  165. 
摘要 ( 5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础与临床研究
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对多形核白细胞凋亡的影响
王惠宁,余 杰
口腔医学. 2011, 31(03):  166. 
摘要 ( 5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对人的外周血中多形核白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对10名健康人外周血中多形核白细胞培养组(对照组)与不同浓度的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和多形核白细胞共同培养组(实验组)进行比较研究,观察多形核白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多形核白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 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以浓度依赖的形式延缓多形核白细胞的凋亡,细菌延缓细胞凋亡在牙周可疑致病菌的致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冷光美白技术对人牙釉质硬度和表面结构的影响
陈芮娟,孙环宇,沈晓峰
口腔医学. 2011, 31(03):  169. 
摘要 ( 4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冷光美白技术对牙釉质硬度和表面结构的影响。方法  牙周病患者拔除的色素沉着切牙20颗,颊面近中进行冷光美白处理,颊侧远中作为空白对照,显微硬度计测量近中和远中牙釉质表面硬度,再用扫描电镜对釉质表面进行观察。结果  后牙釉质硬度为359.68,空白对照组釉质硬度是363.22,两组釉质硬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漂白后釉质表面出现脱矿,3周后恢复正常。结论  美白不降低牙釉质表面硬度,对釉质结构的影响在3周左右恢复。
调查研究
正畸治疗对第二磨牙错位萌出影响的初步研究
林非欧,林新平,倪振宇
口腔医学. 2011, 31(03):  171. 
摘要 ( 5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正畸治疗中第二磨牙错位萌出与正畸门诊患者第二磨牙错位的发病率和分布规律,分析两者的不同之处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10~16岁的正畸门诊患者,根据初诊时第二磨牙是否萌出分为2组。实验组为初诊时4个第二磨牙均未萌出,治疗结束时均已萌出,随机抽取样本222例;对照组为初诊时4个第二恒磨牙已萌出建牙合,随机抽取样本474例,在全景片和石膏模型上分析两组患者各类第二磨牙错牙合的发病率和分布规律,用卡方检验将2组数据进行横向对比。结果  对照组第二磨牙总错牙合发病率为70%,上颌第二磨牙颊倾发病率最高(36.27%),下颌舌倾发病率最高(31.65%)。实验组第二磨牙总错牙合发病率为79.73%,正畸治疗后下颌磨牙近中倾斜、远中倾斜、阻生的发生率增加,深覆盖的发生率增加。结论  正畸治疗患者第二磨牙错牙合发病率较高,要将第二磨牙纳入矫治计划,选择适当的矫治时机。
临床报道
平阳霉素注射口腔颌面部脉管瘤48例疗效评价
査正纪
口腔医学. 2011, 31(03):  172. 
摘要 ( 4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调查研究
婴幼儿口腔变形链球菌群感染的相关因素研究
曾 欣,于艳玲,王万春
口腔医学. 2011, 31(03):  175. 
摘要 ( 5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7~36个月婴幼儿唾液中变形链球菌群(Mutans Streptococci, MS)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研究青岛市112例7~36个月的婴幼儿唾液中MS的感染状况。检查并记录婴幼儿口腔中牙齿萌出情况、母亲的龋齿情况,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影响婴幼儿口腔变形链球菌群感染的因素。结果  与MS感染率有关的因素包括:婴幼儿的年龄、牙齿萌出的数目、含糖食品的摄入和夜间喂养习惯。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牙齿萌出的数目和夜间喂养习惯的WALD值分别18.04和8.47,OR值分别为3.506和6.258。结论  婴幼儿口腔MS的感染与婴幼儿的年龄、牙齿萌出的数目、含糖食品的摄入和入睡、夜间喂养习惯等因素有关。牙齿萌出的数目和不良入睡及夜间喂养习惯是影响MS感染的主要因素。
综  述
口腔即刻种植临床研究进展
方 诚,王国平
口腔医学. 2011, 31(03):  178. 
摘要 ( 4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文从口腔即刻种植适应证、禁忌证的选择,种植体的选择和植入、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处理等方面对即刻种植的临床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临床报道
根管白色念珠菌感染1例
裘黎路
口腔医学. 2011, 31(03):  180. 
摘要 ( 4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  述
微型种植体支抗临床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任 璐,刘红彦
口腔医学. 2011, 31(03):  181. 
摘要 ( 5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讨微型种植体在正畸中作为增强支抗使用时影响其稳定性的相关因素及如何提高临床成功率
临床经验
152例牙源性颌骨囊肿治疗体会
区跃坚,方利华,刘逢佳
口腔医学. 2011, 31(03):  184. 
摘要 ( 5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比较 152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经囊肿刮治术、开窗术及颌骨切除术3种不同的手术方法。结果 152例牙源性颌骨囊肿中98例经囊肿刮治术无1例复发;开窗术50例中有22例需二期行刮治术治愈;4例牙源性颌骨囊肿行颌骨切除术及同期髂骨移植修复 术,无复发及排异反应。结论牙源性颌骨囊肿早期确诊非常重要,根据病患的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在颌骨缺损修复中作用的临床研究
何建明,缪春琴,王志刚,王慧明
口腔医学. 2011, 31(03):  185. 
摘要 ( 5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在颌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40例颌骨缺损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0例颌骨缺损骨腔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加可溶止血纱布充填;对照组:术后骨腔放置可溶止血纱布。比较2组术后6个月骨缺损区骨密度的变化。结果  术后6个月骨缺损区骨密度的变化,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富血小板血浆应用于颌骨缺损患者,能促进骨组织的生长。
磨牙纵折保存修复治疗的临床体会
汪 妍,段义峰
口腔医学. 2011, 31(03):  187. 
摘要 ( 4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磨牙纵折后保存修复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 39颗纵折磨牙,结扎丝双股结扎经常规根管治疗,行核桩内固定加全冠修复。结果 经1~4年的随访,成功修复36颗,临床总有效率92.3%。3颗分别因再次根折、患者感觉不适、Ⅲ°松动而导致修复失败。结论 磨牙纵折后经根管治疗结合桩核内固定加全冠修复,可保存患牙,维持正常咀嚼功能。
Nd:YAP激光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赵金华,曹 寅,栾明亮,许辛夷
口腔医学. 2011, 31(03):  188. 
摘要 ( 5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慢性牙周炎在基础治疗后,应用Nd:YAP激光治疗牙周袋探诊深度大于5 mm,探之仍出血的牙周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Nd:YAP激光的光纤深入袋内,作冠根向提拉式扫射。结果 使用Nd:YAP激光治疗此类牙周炎患者25颗,与对照组20颗患牙比较效果更佳,显效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在牙周基础治疗后,应用Nd:YAP激光辅助治疗,在去除袋内炎性上皮、杀灭细菌及提高牙周新附着上有更佳疗效。
不同根充材料根管充填术后反应的临床观察
金 洁
口腔医学. 2011, 31(03):  190. 
摘要 ( 5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Cortismol根充糊剂和常用根管充填剂即氧化锌糊剂进行根管充填后临床疗效。方法 280个患者计368颗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Cortismol糊剂加牙胶尖侧压根管充填。对照组用氧化锌糊剂加牙胶尖侧压根管充填。观察两组根管充填术后的疗效。结论 Cortismol糊剂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在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治疗效率优于氧化锌糊剂。
固定矫治器对牙周组织健康影响的临床研究
魏 洁,朱荷英
口腔医学. 2011, 31(03):  191. 
摘要 ( 4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固定正畸对青少年牙周组织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择140例13~16岁固定矫治患者,分别于矫治前和矫治6个月、12个月对其进行牙周指标检查。结果 接受固定正畸治疗的患者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探诊出血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和牙周探诊深度均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固定正畸治疗时,患者牙周组织的健康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应引起正畸医师的注意,以减少牙龈炎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