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38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8-07-28
上一期
下一期
基础研究
脂肪干细胞复合成骨性干细胞膜片用于修复兔颅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王之发 孙硕辉 马军利 王桥 汪维健 段建民
口腔医学. 2018, 38(7): 0-0.
摘要
(
343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细胞膜片技术已经被证实了可以成功用于多种组织再生,我们前期实验证明了脂肪干细胞(ADSCs)可以显著促进成骨性细胞膜片(BMSCs sheet)的异位成骨能力。因此,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ADSCs能否促进成骨性BMSCs膜片的骨缺损修复能力。方法:ADSCs和BMSCs分别取自同一个供体的腹股沟和髂骨骨松质,通过连续成骨诱导的方法制备成骨性BMSCs膜片,并分析BMSCs膜片的特性;然后将ADSCs复合在BMSCs膜片上,构架ADSCs-BMSCs膜片复合体,移植到兔颅骨缺损模型,单纯BMSCs膜片和颅骨缺损组作为对照。移植八周后,Micro-CT扫描和组织学分析其骨修复再生情况。结果:BMSCs膜片由含有大量矿化结节的多层细胞膜片构成;移植八周后,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新生组织骨密度更高,新生矿化组织量也更多,同时新生骨组织/总新生组织体积(BV/TV)的比值也更高,表明ADSCs显著提高了BMSCs膜片的骨缺损修复能力。结论:ADSCs复合BMSCs膜片可以明显促进兔颅骨缺损的骨再生修复,该方法为促进骨修复重建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述评
牙周炎对全身疾病和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闫福华
口腔医学. 2018, 38(7): 577-581.
摘要
(
295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牙周炎是常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可造成牙周支持组织破坏,是导致成年人失牙的最主要原因。此外,大量研究证明,牙周炎能通过龈下菌斑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及其产物引起全身炎症及免疫反应,可能成为一些全身疾病的危险因素。虽然牙周炎和全身疾病相互作用的具体生物学机制仍不清楚,但现有的一些研究证据确实证明了二者互相促进的关系。本文就牙周炎对全身疾病和健康的影响作简要阐述.
基础研究
CD24基因调控根尖牙乳头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功能
王海锋 刘亚男 刘思思 宁美芝 幸丹 李文峰 曹钰
口腔医学. 2018, 38(7): 582-586.
摘要
(
348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干细胞表面标记CD24基因对根尖牙乳头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利用CD24 shRNA基因敲除CD24进行丧失性功能研究;实时定量RT-PCR检测CD24的基因敲除效果;通过ALP活性检测、茜素红染色及钙离子定量分析明确根尖牙乳头干细胞体外成骨分化能力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成骨分化相关基因-I型胶原蛋白1A、I型胶原蛋白1B、骨涎蛋白、骨桥蛋白和成骨相关转录因子RUNX2的表达分析研究根尖牙乳头干细胞基因表达改变。结果 实时定量RT-PCR结果显示CD24可以在根尖牙乳头干细胞有效的被敲除;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显示敲除CD24抑制根尖牙乳头干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茜素红染色及钙离子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敲除CD24明显抑制根尖牙乳头干细胞体外矿化能力;实时定量RT-PCR结果显示敲除CD24明显抑制I型胶原蛋白A、型胶原蛋白B、骨涎蛋白、骨桥蛋白和RUNX2的表达。结论 基因沉默CD24可以通过抑制转录因子RUNX2及成骨分化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根尖牙乳头干细胞体外成骨分化功能。
凝胶样支架材料对三维培养的人牙髓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孔丽欣 李静 徐丹阳 李胜男 安莉 牛玉梅 潘爽
口腔医学. 2018, 38(7): 587-591.
摘要
(
399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牙髓组织工程中不同浓度的两种可注射性凝胶样支架材料对牙髓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配制不同浓度的I型胶原、肽段水凝胶(Puramatrix)支架材料,将牙髓干细胞分别接种于各组支架材料上;CCK-8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活死细胞染色观察细胞数量及形态。 结果 接种在各浓度支架材料上的牙髓干细胞均生长良好,其中1%的胶原支架和0.25%的水凝胶支架对牙髓干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活死细胞染色观察牙髓干细胞在各浓度的两种支架材料中均生长良好,细胞数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递增趋势;细胞充分伸展,呈纺锤型。
3D打印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与丝素蛋白/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的性能比较
丁刘闯 赵小琦 韩祥祯 周琦琪 宋艳艳 张梦雪 何惠宇
口腔医学. 2018, 38(7): 592-596.
摘要
(
459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3D打印聚乙烯醇 /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与丝素蛋白/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并对其进行表征。方法 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以及丝素蛋白/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进行孔隙率、扫描电镜、压缩力学性能及细胞毒性检测。 结果 ①扫描电镜观察:丝素蛋白/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结构规则,网状结构清晰,交通支连续,层层之间搭接良好,支架空隙均一。相同倍数下,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网状结构连续性较差。②压缩力学性能:相同应力情况下(10 MPa),3D打印丝素蛋白/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的应变大于3D打印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③孔隙率:3D打印丝素蛋白/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的孔隙率大于3D打印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④细胞毒性检测:不同时间点两组支架的细胞增殖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结果表明:3D打印聚乙烯醇 /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与丝素蛋白/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和细胞相容性。
溶胶凝胶自组装法硅涂层对氧化锆陶瓷与树脂短期粘结强度的影响
吉玉 刘玉玲 张青红 李林 章非敏 刘梅
口腔医学. 2018, 38(7): 597-601.
摘要
(
553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溶胶凝胶自组装法硅涂层对氧化锆陶瓷与树脂短期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 加工56 个氧化锆瓷块并随机分为4 组,分别对粘结面进行以下处理:A组:硅烷偶联剂;B组:溶胶凝胶浸涂1层硅涂层+硅烷偶联剂;C组:溶胶凝胶自组装2层硅涂层+硅烷偶联剂;D组:溶胶凝胶自组装3层硅涂层+硅烷偶联剂。制作56 枚光固化复合树脂圆柱并用树脂水门汀粘结于预处理后的氧化锆瓷块上,水浴24 h 后测试剪切粘结强度。以扫描电镜和表面能谱分析对不同表面处理的氧化锆进行表征分析,体视显微镜记录样品断裂模式。结果 A组到D组各组剪切粘结强度值分别为(3.05±0.26)MPa,(6.83±0.33)MPa、(10.51±0.58)MPa和(7.72±0.35)MPa。除B组和D组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组之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溶胶凝胶自组装2层硅涂层获得的剪切粘结强度值最大。结论 溶胶凝胶自组装法硅涂层可以提高氧化锆陶瓷表面粘结强度,其中溶胶凝胶自组装2层硅涂层组的效果最好。
淀粉与食用糖交互作用的致龋性初探
崔雨 夏文薇
口腔医学. 2018, 38(7): 602-605.
摘要
(
407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初步探讨淀粉与蔗糖、高果糖玉米糖浆(high- fructose corn syrup ,HFCS)的交互作用对变形链球菌致龋毒力的影响。方法 变形链球菌UA159培养于质量浓度均为1%的蔗糖、淀粉和HFCS组成的双糖和三糖BHI培养基中,三种单一糖源作为对照,于培养的6个时间点测量每组的pH值,计算ΔpH;96孔微孔板培养20h后采用结晶紫比色法比较7组的粘附力。结果 蔗糖+HFCS和三糖组产酸速度较快,ΔpH明显大于蔗糖+淀粉和淀粉+HFCS组(P<0.05)。4组实验组的粘附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蔗糖+淀粉组的粘附性最强,三糖组的粘附性强于蔗糖+HFCS组,淀粉+HFCS组最弱。结论 淀粉和蔗糖、HFCS间的交互作用会影响变形链球菌产酸、粘附和生物膜的形成,从而导致其致龋性的改变。
PLGA/HA/生物活性玻璃复合膜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
许晓 马骞 陈亚明
口腔医学. 2018, 38(7): 606-611.
摘要
(
370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PLGA/HA/生物活性玻璃复合膜的制备和检测,探索一种便于牙周临床使用的缓释杀菌体系。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PLGA/HA/生物活性玻璃复合膜。实验中各组PLGA/HA载体相同,向其中添加不同质量的BAG粉末,测量复合膜的厚度和表面微观结构变化情况。提取复合膜以及与复合膜中BAG等量的粉末的浸提液,测量浸提过程中离子释放、复合膜质量损失、浸提液酸碱性变化情况,以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为实验对象测试浸提液的细胞毒性水平;并以MTT法测试浸提液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和伴放线放线杆菌(A.a.)的杀菌作用。结果:在复合膜体系中,BAG的释放速度受到控制;较之BAG粉末,复合膜对P.g.和A.a.的杀灭作用更持久。结论:PLGA/HA/生物活性玻璃复合膜有望成为一种局部使用的牙周炎缓释药物。
临床研究
两种镍钛机动预备器械对急性牙髓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
吴丽 杨卫东 周欣 谢思静 孙卫斌
口腔医学. 2018, 38(7): 612-615.
摘要
(
351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口腔鳞状细胞癌的DNA定量分析及临床意义
尹学敏 尹晓东 王德明 余少壮 李祥彬 王 鹏
口腔医学. 2018, 38(7): 616-619.
摘要
(
485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运用ICM-DNA定量分析系统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的DI值及倍体分布情况,评估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方法:收集口腔鳞癌石蜡标本79例作为实验组,25例口腔正常黏膜组织和30例口腔黏膜异常增生作为对照组,经Feulgen染色后分组进行ICM-DNA定量分析。 结果:实验组79例口腔鳞状细胞癌中异倍体出现率为55.7%(44/7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组织的 0.0%(0/25)和口腔黏膜异常增生的46.7%(14/30),P=0.000;口腔黏膜异常增生组轻、中、重度三组间比较,异倍体出现率分别为0%(0/2)、14.3%(1/7)、61.9%(13/21),P=0.036;口腔鳞癌组高及中低分化组间比较,高分化组异倍体出现率42.5%(20/47)低于中低分化组为75 % (24/32),P=0.004;有淋巴结转移的有78.6%出现异倍体(22/28),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43.1%(22/51),P=0.002,但异倍体出现率与年龄(P=0.193)、性别(P=0.232)、吸烟与否(P=0.151)及病变部位(P=0.915)等因素无关。 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中DNA异倍体出现率均高于正常组织和黏膜异常增生,并可能与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ICM-DNA定量分析对于口腔鳞癌的诊断以及恶性程度的判断提供有价值的临床指标,有望用于口腔鳞癌的辅助性临床预测及诊断。
全口义齿平面前点确定方法的光弹性研究
息雪娜 张敏 刘琳
口腔医学. 2018, 38(7): 620-623.
摘要
(
336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全口义齿平面前点的确定方法与光弹性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7月到我院诊治的10例牙列缺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制作了由哥特式弓轨迹顶点(义齿A组)、自然咬合法(义齿B组)确定平面前点的全口义齿,测定义齿的咬合指标、光弹性效果与应力情况。结果 调前,义齿A组的咬合接触时间多于义齿B组,左右侧力百分比差值与力中心距离到中线的距离少于义齿B组,对比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后两组上述指标对比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义齿A组与义齿B组测定都显示牙尖工作斜面与平面的夹角呈越向远中越大的趋势,相邻角度差值也有向远中增大的趋势,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义齿A组与义齿B组模型的光弹性材料符合模型实验的基本要求,两组的舌向集中的正中与前伸最大应力值均小于解剖(P<0.05),在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 采用哥特式弓轨迹顶点与自然咬合法确定全口义齿平面前点能维持义齿平衡,其中哥特式弓轨迹顶点确定平面前点的全口义齿的咬合能达到更好的咬合关系。
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患者的磁性附着体修复
钟志华 唐祎 施斌
口腔医学. 2018, 38(7): 624-627.
摘要
(
317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PLS)患者往往早期失牙,牙槽嵴吸收而狭窄,其固位力欠缺,给修复带来困难。本文报道1例多数牙缺失的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患者,用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修复。修复后义齿功能良好,固位力强。表明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可成功的修复多数缺牙的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患者。
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后戴塞治器疗效分析
熊依箐 曹志云
口腔医学. 2018, 38(7): 628-631.
摘要
(
491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追踪下颌囊肿患者囊肿开窗术后应用塞治器,探讨塞治器每日冲洗次数与囊肿恢复快慢的关系。方法:通过对47例下颌囊肿患者开窗术后戴塞治器的复诊记录,根据冲洗次数分成两组:A组为≦2次/日,B组为≧3次/日。根据全景片中囊腔缩小的情况来判断疗效,术后疗效用以下形式记录 显效:囊腔最大径缩小 ≥50% ;好转:囊腔最大径缩小 <50% ;复发:囊腔无明显变化或者增大;愈合归于显效内,有效率以“显效”计算。结果:在A组好转10例,显效8例,复发4例;在B组好转5例,显效18例,复发2例.A组有效率为36.4%,B组为72%,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P=0.02<0.05)。结论:每日冲洗次数与囊肿恢复情况有明显关系,冲洗次数≧3次/日,患者囊肿愈合情况有明显好转。
Spee曲线深度与牙弓形态之间的关系研究
杜丽娟 刘佳林 赵春萍 张嘉宇 田梦婷 何惠宇
口腔医学. 2018, 38(7): 632-635.
摘要
(
547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Spee曲线深度与牙弓形态之间的关系。 方法 将150例18-25岁的维吾尔族人分为男女两组,其中男62人,女88人,利用计算机软件测量Spee曲线深度,尖牙间宽度,磨牙间宽度,牙弓长度。结果 Spee曲线深度与性别因素无关,左右侧Spee曲线深度存在统计学意义,牙弓形态受性别因素影响,却与Spee曲线深度不存在关联。结论 临床上,Spee曲线深度可当一个参考平面辅助咬合重建以及正畸治疗。
病案分析
1例意向性牙再植治疗下颌磨牙难治性根尖周炎
韩雪 詹福良 邵丽娜 刘昕阳
口腔医学. 2018, 38(7): 636-638.
摘要
(
453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观察意向性牙再植治疗下颌磨牙难治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诊断为难治性根尖周炎的下颌第二磨牙(47)拔出后,彻底去除根尖和牙槽窝内的炎症组织,即刻回植入牙槽窝内并固定。 结果 术后2周再植47牙龈红肿症状减轻,窦道闭合。术后4周无不适症状,3个月牙齿基本稳定。术后6个月复查,患牙临床检查正常,根尖区被新骨充填。结论 对于不利于行根尖手术,或由于经济原因不接受种植的难治性根尖周炎,意向性牙再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髁突软骨母细胞瘤1例及文献回顾
张斌斌 刘亚昆 王虎 何东宁 李冰
口腔医学. 2018, 38(7): 639-642.
摘要
(
396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软骨母细胞瘤(chondroblastoma)是一种罕见的良性成软骨性肿瘤,在所有原发性骨肿瘤中,软骨母细胞瘤的发生率不到1%,好发于长骨的骨骺端,发生于颅颌面部极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原发于髁突的软骨母细胞瘤,结合中外文献探讨其影像学表现。
综述
牙周软组织增量手术中移植软组织供应区硬腭的解剖结构及黏膜厚度
范雅丹 葛琳华 束蓉
口腔医学. 2018, 38(7): 643-647.
摘要
(
529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牙周软组织增量手术是用以增加牙齿或种植体周围的角化牙龈或角化黏膜为目的,增强牙周组织防御力,阻止进一步的牙龈或黏膜的退缩,是牙周整形手术的一种。目前常用的软组织增量手术主要包括游离龈移植术、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及双层技术等。而硬腭黏膜是牙周软组织增量手术中最常用的移植软组织获取部位,详细了解硬腭的解剖结构,硬腭黏膜的组成及各组分的厚度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术中移植软组织的设计、获取的位置及预后判断等等,对这类手术的成功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关注牙周软组织增量手术中最常用的移植软组织供应区—硬腭,就其解剖结构及黏膜厚度的测量作一综述,旨在为牙周软组织增量手术的设计、风险评估及预后判断等提供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α在正畸牙移动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琳璇 李永明 邱亚 孙立众 马文强 韩梅 米方林
口腔医学. 2018, 38(7): 648-652.
摘要
(
414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为一种单核细胞因子,参与体内的炎症反应,同时在核因子κ 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共同作用下可以促进破骨细胞的形成。正畸牙齿移动是在机械应力作用下牙周组织与骨组织共同改建的过程,需要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及其他牙周因子共同作用。正畸治疗过程中,在正畸力的作用下牙周组织会处于轻微炎症的状态,产生的各种炎症因子对牙周组织改建有促进作用。其中TNF-α在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促进破骨细胞形成,同时对成骨细胞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本文对肿瘤坏死因子-α在正畸牙齿移动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种植体表面微纳米化的研究进展
刘滋川 谢伟丽
口腔医学. 2018, 38(7): 653-657.
摘要
(
338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牙种植体目前已经成为牙齿缺失时的一种重要修复方式,种植体表面的生物活性对于种植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影响。随着仿生学和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希望在传统喷砂酸蚀的基础上,对种植体表面进一步微米化或者纳米化处理,构建出更具生物活性的种植体表面。在梳理了国内外构建种植体表面结构的方法后,本文将在种植体表面构建出微米级孔隙的方法归为一类,将在种植体表面构建出微纳米复合级孔隙的方法归为一类,并对这两大类的实验方法、对成骨的影响、作用原理进行对比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远中楔形瓣切除术的术式及临床应用
潘佳雨 徐秋芳 侯敬雅 张冬梅
口腔医学. 2018, 38(7): 658-662.
摘要
(
368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远中楔形瓣切除术是牙周翻瓣术的一种,主要应用于末端磨牙远中区,也可用于治疗邻近缺失牙间隙的深牙周袋。该手术在牙周翻瓣术的基础上针对磨牙后区特殊的组织类型和解剖结构,以及手术入路困难的特点进行改良,较好的解决了磨牙后区的牙周问题,在临床应用广泛。本文将具体论述远中楔形瓣切除术的术式及临床应用。
Micro-CT法评估全瓷固定桥适合性的研究进展
王红红 李雨珊 董林林 刘园园 魏周 王景云
口腔医学. 2018, 38(7): 669-672.
摘要
(
330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全瓷固定桥的临床修复成功的基本要素包括良好的美学性能、高强度的抗折性和完美的边缘适合性。在众多评估修复体适合性的方法中micro-CT是一种非破坏性、可靠和创新的分析方法,它可以对修复体内部和边缘适合性进行高分辨率的研究。本文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探讨了Micro-CT在评估修复体边缘及内部适合性的优点以及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旨在指导修复体适合性方法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编辑部公告
2024年度《口腔医学》杂志优秀审稿专家
(2025-02-13)
2023年度《口腔医学》杂志优秀审稿专家
(2024-01-30)
编辑部电话变更通知
(2023-09-08)
《口腔医学》被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
(2023-03-30)
2022年度《口腔医学》杂志优秀审稿专家
(2023-01-13)
关于假冒本刊工作人员与作者联系的声明
(2022-07-28)
《口腔医学》杂志荣获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2022-02-16)
2021年度《口腔医学》杂志优秀审稿专家
(2022-01-26)
2020年度《口腔医学》杂志优秀审稿专家
(2021-01-22)
《口腔医学》杂志荣获2020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期刊奖
(2020-12-31)
更多...
下载中心
介绍信模板
专家操作指南
论文版权转让协议
论著类稿件模板
作者利益冲突公开声明表
作者贡献声明表
更多...
友情链接
南京医科大学
玛格泰克公司
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口腔生物医学杂志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