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2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2-10-28
基础研究
杨梅素对脱矿牙本质再矿化及树脂-牙本质粘接效果的影响
王贝贝, 韩菲, 袁晓君, 陈晨, 谢海峰
口腔医学. 2022, 42(10):  865-868.  doi:10.13591/j.cnki.kqyx.2022.10.001
摘要 ( 163 )   PDF (4176KB)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杨梅素(myricetin,MYR)对脱矿牙本质基质的再矿化效果及其对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切取中层牙本质,使用600目碳化硅砂纸湿抛光模拟玷污层,35%磷酸酸蚀后分别给予蒸馏水浸泡、直接再矿化处理2 d和MYR预处理30 min后再矿化处理2 d。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样本表面形态,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和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ATR-FTIR)分析表面物质,微拉伸强度(micro tensile strength,μTBS)和纳米渗漏实验观察粘接效果。结果 SEM发现再矿化处理的各组牙本质片均可以形成晶体,其中经MYR预处理后再矿化的样本形成的晶体最为明显,新形成的晶体经XRD和ATR-FTIR分析为羟基磷灰石。μTBS和纳米渗漏实验发现MYR预处理后的牙本质试件再矿化可明显增加粘接强度,减少纳米渗漏。结论 MYR预处理可以促进脱矿牙本质的再矿化过程并改善树脂-牙本质粘接强度。
基于免疫相关基因构建口腔鳞癌临床预后模型
张竞飞, 李玲, 秦汉, 王智, 李云玲, 刘敬华, 蔡圳
口腔医学. 2022, 42(10):  869-877.  doi:10.13591/j.cnki.kqyx.2022.10.002
摘要 ( 156 )   PDF (5301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筛选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关键的免疫相关基因(immune-related genes,IRGs),并构建免疫相关预后模型来预测OSCC患者的总生存期,为口腔鳞癌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首先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下载OSCC基因表达数据和相应临床信息。随后确定差异表达的IRGs,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Lasso-Cox回归分析以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建立免疫相关预后模型,并验证预后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 本研究构建了由6个IRGs组成的预后模型。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的总生存率差异显著(P<0.05)。1、3、5年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2、0.73、0.76,这表明预后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随后的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证明该预后模型的风险评分是独立预后因素(P<0.001)。结论 本研究确定了以6个IRGs为基础的预后模型,从而准确预测OSCC患者的预后。这一发现有助于临床医生对OSCC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进而提高患者生存率。
慢性牙周炎通过PERK-CHOP信号通路介导睾周脂肪细胞凋亡的研究
陈伊燕, 伍倩琪, 陆佳艺, 郭吕华
口腔医学. 2022, 42(10):  878-882.  doi:10.13591/j.cnki.kqyx.2022.10.003
摘要 ( 121 )   PDF (2674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慢性牙周炎通过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like ER kinase,PERK)-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信号通路对大鼠睾周脂肪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构建大鼠慢性牙周炎模型,对双侧上颌第二磨牙行丝线结扎并龈沟内注射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Porphyromonas gingivalis-lipopolysaccharid,P. gingivalis-LPS);对照组大鼠龈沟内注射等量PBS。建模3个月后处死大鼠,通过测量牙龈出血指数(gingival bleeding index,GBI)及牙周袋探诊深度(probing pocket depth,PPD)评价牙周组织炎症,采用Micro-CT分析大鼠第二磨牙牙槽骨吸收程度。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染色观察睾周脂肪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ERK、p-PERK、CHOP、Caspase-12、Cleaved-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大鼠GBI、PPD及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距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现明显牙龈软组织炎症和牙槽骨破坏吸收,大鼠慢性牙周炎模型建立成功。实验组大鼠睾周脂肪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p-PERK、CHOP、Caspase-12、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慢性牙周炎通过PERK-CHOP信号通路介导大鼠睾周脂肪细胞的凋亡。
大鼠牙齿移动过程中Piezo1对压力侧牙周组织中RIP3及MLKL的影响
张严匀, 李易, 王贺, 张曼, 张苗苗
口腔医学. 2022, 42(10):  883-888.  doi:10.13591/j.cnki.kqyx.2022.10.004
摘要 ( 115 )   PDF (4271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大鼠牙移动过程中,在不同时间点Piezo1对压力侧牙周组织中坏死性凋亡标志物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3,RIP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的影响。方法 选用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加力组(B组),加力+抑制剂组(C组)。构建大鼠上颌第一磨牙移动的正畸模型,通过游标卡尺测量正畸牙向近中移动的距离,应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压力侧牙周组织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RIP3、MLKL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与A组相比较,B组和C组牙周组织中RIP3、MLKL表达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P<0.05),其中RIP3表达量增加至5 d时达到高峰,MLKL表达量增加至3 d时达到高峰;与B组相比较,C组牙周组织中RIP3、MLKL表达整体下降(P<0.05),表达趋势变化与B组一致。结论 Piezo1通道在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可能起着机械转导的作用,阻断Piezo1通道可下调压力侧牙周组织中RIP3和MLKL的表达,减少坏死性凋亡的发生,减慢正畸牙齿移动的速度。
临床研究
CBCT分析上颌磨牙牙根及其牙槽嵴顶与上颌窦底壁的位置关系
刘毅赓, 卢云
口腔医学. 2022, 42(10):  889-894.  doi:10.13591/j.cnki.kqyx.2022.10.005
摘要 ( 195 )   PDF (1586KB) ( 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CBCT分析上颌第一、第二磨牙各牙根根尖及其牙槽嵴顶与上颌窦底壁位置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锥形束CT(CBCT)数据库中初诊180例,分为6~12岁、13~18岁和19~35岁三组,每组各60例。利用CBCT测量上颌第一、第二磨牙各牙根根尖与上颌窦底壁的距离、上颌磨牙牙槽嵴顶与上颌窦底壁距离,分别进行左右两侧与性别差异对比,记录上颌第一、第二磨牙各牙根根尖与上颌窦底壁的位置关系分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上颌第一磨牙在6~12岁组距离上颌窦底壁平均距离最短的为近颊根(1.21±3.09)mm,13~18岁组根尖均在上颌窦内,19~35岁组的腭根为(0.41±2.73)mm;上颌第二磨牙在13~18岁组与19~35岁组距离上颌窦底壁平均距离最短的均为近颊根,为(0.36±2.37)mm和(0.43±2.21)mm。随着年龄增长,牙槽嵴顶至上颌窦底壁的平均距离逐渐降低(P<0.05)。水平关系中,上颌第一磨牙13~18岁组、19~35岁组牙根根尖至根分叉区域观察到上颌窦最常见;垂直关系中,6~12岁组与19~35岁组中第一磨牙、13~18岁组的第二磨牙三个牙根都没有接触上颌窦底壁的情况最常见。结论 上颌第一、第二磨牙与上颌窦底壁联系密切,建议在开展临床治疗前应用CBCT,对于上颌后区解剖位置关系的分析和降低上颌窦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
成人骨性Ⅰ类患者拔牙强支抗矫治前后上气道形态变化的CBCT研究
汤欢, 包涵, 余晨昊, 沈慧婕, 王威, 严斌
口腔医学. 2022, 42(10):  895-899.  doi:10.13591/j.cnki.kqyx.2022.10.006
摘要 ( 106 )   PDF (1238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使用Dolphin软件利用口腔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观察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Ⅰ类双颌前突患者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强支抗矫治后对患者上气道形态的影响。方法 以2016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正畸科收治的56例成人双颌前突骨性Ⅰ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强支抗内收上下前牙。根据SN-MP角将患者分为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利用Dolphin软件对收集的治疗前后CBCT数据进行三维的气道重建,并测量腭咽、舌咽及喉咽气道体积及口咽部最小横截面积。结果 对56例成年患者的测量结果显示低角组和高角组的上气道口咽部最小横截面积明显小于均角组。而高角组和低角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腭咽、舌咽、喉咽的气道体积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对于治疗前后不同组间上气道进行三维分析,结果显示三组治疗前后腭咽、舌咽、喉咽的气道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角组和均角组治疗后上气道口咽部最小横截面积明显减小,但高角组治疗前后口咽最小横截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CBCT证据,对于成年患者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强支抗内收前牙的正畸治疗,高角患者应注意垂直方向的控制防止上气道进一步减少,均角和低角患者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结合患者面型和上气道形态进行个性化考量。
下颌第三磨牙长距离近中移动后牙根吸收的研究
张建云, 李贵凤, 张昆, 郝静
口腔医学. 2022, 42(10):  900-904.  doi:10.13591/j.cnki.kqyx.2022.10.007
摘要 ( 121 )   PDF (1617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拔除下颌第一磨牙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探讨第三磨牙在长距离近中移动后其牙根的吸收情况,同时比较第三磨牙牙根发育完成与否对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拔除下颌第一磨牙的病例,共41颗下颌第三磨牙。根据第三磨牙牙根的发育情况,分为A组(发育完成组)和B组(未发育完成组),采用直接数字化全景片测量矫治前后下颌第三磨牙牙根的长度,研究不同发育阶段的第三磨牙在长距离近中移动后其牙根的变化。结果 A组第三磨牙在长距离近中移动后,近远中牙根分别吸收(0.07±0.66) mm、(0.09±0.62) mm,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第三磨牙牙根继续发育,矫治结束后长度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下颌磨牙近中移动距离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结束后A组、B组近中牙根长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远中牙根B组较A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颌第三磨牙长距离近中移动后,其牙根的吸收量较小,不具备临床意义,牙根发育情况对远中牙根存在一定影响,提示临床中磨牙缺失后要在第三磨牙牙根发育完成前进行矫治。
三维虚拟牙科患者的建立对前牙美学修复效果的影响研究
冯玥, 胡仲琳, 刘伟才
口腔医学. 2022, 42(10):  905-910.  doi:10.13591/j.cnki.kqyx.2022.10.008
摘要 ( 116 )   PDF (1176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三维虚拟牙科患者的建立对前牙美学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30例需进行上前牙瓷贴面或全瓷冠修复的患者,分3组:组一建立三维虚拟牙科患者进行修复设计;组二结合二维面部照片设计;组三不参考面部信息,仅基于CAD/CAM形态数据库进行设计。制定前牙美学修复效果评价量表,由三位医师对术后美学效果进行评分比较。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进行前牙美学修复效果满意度评价。结果 ①实现三维虚拟牙科患者的临床建模路径,完成整合面部美学要素的前牙修复效果评价量表的制定。②术后美学效果医师评价:组一、组二、组三总评分分别为(82.53±2.70)、(80.30±1.77)、(72.90±3.39)分,组三显著低于组一及组二(P<0.05);三组面部效果评分分别为(27.97±1.39)、(24.43±2.21)、(22.33±2.25)分,组一显著高于组二及组三(P<0.05)。三组患者满意度VAS评分分别为(8.70±0.71)、(7.30±0.67)、(6.60±0.84)分,组一显著高于组二及组三(P<0.05)。结论 三维虚拟牙科患者的建立提高了前牙美学修复的可预测性;提升了修复体的整体协调度、平衡感与美观性;降低前牙区美学修复风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青年人群正常颞下颌关节窝顶厚度CBCT测量分析
王晓娜, 何东宁, 卢旭光, 贺洋
口腔医学. 2022, 42(10):  911-916.  doi:10.13591/j.cnki.kqyx.2022.10.009
摘要 ( 119 )   PDF (1313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获得青年人群正常颞下颌关节窝顶厚度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测量值,为颞下颌关节强直导航手术进行关节窝成形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对132名青年志愿者264侧正常颞下颌关节行CBCT大视野扫描,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后,在冠状视图和矢状视图中分别寻找并测量双侧颞下颌关节窝顶最薄处的骨质厚度,根据性别、侧别、年龄等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冠状视图中,总人群的测量值为0.940(0.748,1.311)mm,男性的测量值为1.040(0.731,1.675)mm,女性的测量值为0.883(0.753,1.199)mm;矢状视图中,总人群的测量值为0.903(0.720,1.331)mm,男性的测量值为1.073(0.755,1.585)mm,女性的测量值为0.865(0.706,1.090)mm;每个个体获得四组关节窝顶厚度测量值;四组测量值在男性和女性分组之间对比,右侧冠状视图和矢状视图中,男性关节窝顶厚度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侧男性和女性关节窝顶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个体左右双侧测量值对比,冠状视图中左侧关节窝顶厚度大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矢状视图中,左右侧关节窝顶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样本中,关节窝顶的厚度测量值在不同年龄分组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颞下颌关节强直导航手术进行关节窝成形时,对于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来说,正常颞下颌关节窝顶的厚度测量值可用于临床参考。
硅酸钙基生物材料用于根尖倒充填的临床研究——基于PSM分析的回顾性研究
张晨, 李立, 赵绮, 宗颖睿, 候珍珍
口腔医学. 2022, 42(10):  917-921.  doi:10.13591/j.cnki.kqyx.2022.10.010
摘要 ( 90 )   PDF (2403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用倾向性分析的统计学方法比较和评价硅酸钙基生物陶瓷材料iRoot BP Plus或MTA作为根尖倒充填材料的临床疗效,并确定影响显微根尖手术成功率的预后因素。方法 检索2016—2018年在本院行显微根尖手术的病例。对使用iRoot BP Plus或MTA作为根管倒充填材料进行手术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牙位、根管治疗类型、是否合并牙周病变5个变量采用最近邻匹配法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其临床效果。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显微根尖手术的影响因素,并绘制森林图。结果 纳入患牙共179颗。所有协变量的绝对标准化差值均<0.1。iRoot BP Plus组和MTA组显微根尖外科手术的1年成功率分别为91.2%和89.7%(P=0.771)。PSM后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病变牙位、是否合并牙周病变对显微根尖手术预后具有显著影响。结论 MTA或者iRoot BP Plus作为根尖切除后的倒充填材料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年龄、病变牙位、是否合并牙周病变是影响显微根尖手术临床疗效的显著因素。
综述
B细胞在骨破坏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张滨婧, 张璟岚, 张辰玥, 陈艺菲, 胡芝爱
口腔医学. 2022, 42(10):  922-927.  doi:10.13591/j.cnki.kqyx.2022.10.011
摘要 ( 147 )   PDF (767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骨骼系统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B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RANKL/RANK/OPG轴、分泌细胞因子和抗体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调控骨稳态,在骨破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就B细胞和骨组织的关系及B细胞在骨破坏性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为骨破坏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激光治疗牙龈黑色素沉着的研究进展
周帅, 戚刚刚, 丁佩惠
口腔医学. 2022, 42(10):  928-931.  doi:10.13591/j.cnki.kqyx.2022.10.012
摘要 ( 321 )   PDF (718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牙龈黑色素沉着(gingival melanin pigmentation,GMP)表现为牙龈出现黑色、褐色或灰色斑块,常发生于前牙附着龈,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表现。GMP常给患者尤其是露龈笑的患者造成美观上的困扰,另一方面,GMP也可能是某些恶性肿瘤、遗传学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在口腔内的表现。近年来,激光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牙龈黑色素去除方法。本文就目前治疗GMP不同波长的激光,分别从治疗时间、疼痛程度、术区出血、愈合速度、术后复发方面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的选择提供参考。
牙周炎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关系的研究进展
白雪, 高晋华, 任秀云
口腔医学. 2022, 42(10):  932-937.  doi:10.13591/j.cnki.kqyx.2022.10.013
摘要 ( 140 )   PDF (1297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牙周炎是由牙周致病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在妊娠妇女中更容易发生。不良妊娠结局是新生儿围产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受机体全身炎症的影响。该文主要对牙周炎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进行阐述,进一步从阴道感染、菌血症、免疫炎症和肠道菌群方面对其机制进行探讨,并简述了牙周炎与不良妊娠结局共有的宿主易感性遗传背景,以期为临床上预防妊娠期牙周病和不良妊娠结局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药物性牙龈肥大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相关机制
李佳博, 臧文丽, 潘亚萍
口腔医学. 2022, 42(10):  938-941.  doi:10.13591/j.cnki.kqyx.2022.10.014
摘要 ( 109 )   PDF (716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药物性牙龈肥大是由钙通道阻滞剂、免疫抑制剂、抗癫痫药等引起的牙龈组织特异性肥大及纤维化。过去二十年间,学者从流行病学、临床试验、细胞学等层面对药物性牙龈肥大发生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受限于临床患者数量及伦理问题,对其相关机制及治疗的深入研究依赖于动物实验。本文回顾了以往研究中药物性牙龈肥大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相关机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研究者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病因研究进展
顾姣娜, 焦博强, 李志勇
口腔医学. 2022, 42(10):  942-945.  doi:10.13591/j.cnki.kqyx.2022.10.015
摘要 ( 145 )   PDF (715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TMJ AD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 TMD),主要表现为疼痛、关节弹响和下颌运动受限,严重者影响日常生活。但其病因复杂,至今尚无统一结论,对其发病机制也缺乏明确而全面的认识。本文将对ADD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姜黄素单独及联合防治口腔鳞癌机制的研究进展
于艺伟, 高丽, 李春明
口腔医学. 2022, 42(10):  946-950.  doi:10.13591/j.cnki.kqyx.2022.10.016
摘要 ( 128 )   PDF (772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口腔上皮来源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OSCC具有早期颈淋巴结转移倾向,预后不佳,加上其特殊解剖位置,是导致复发的重要因素。姜黄素是从姜科植物根茎部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凝、抗癌等多重药理功效,且少见不良反应,使其在医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多项研究证明姜黄素可以通过调节多种信号通路中特定效应因子,诱导恶性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调节肿瘤细胞细胞周期、缓解肿瘤耐药以及提高抗癌药物敏感性。近年来口腔医学各个分支学科对姜黄素的应用日渐增加,例如在防治牙周炎、颞下颌关节炎、黏膜癌前病损等方面。本文针对近年来姜黄素单独及联合其他天然药物在口腔鳞癌防治方面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参考。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杨婉琪, 李熙恒, 李慧, 于晓艺, 朱宪春
口腔医学. 2022, 42(10):  951-955.  doi:10.13591/j.cnki.kqyx.2022.10.017
摘要 ( 170 )   PDF (734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各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但隐形矫治技术的矫治力作用复杂,其生物力学机制仍不明确。构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力学模型、精确研究动态正畸过程是目前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因此,本文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氧化锆在口腔种植修复中临床应用效果研究进展
俎明杰, 穆森, 张瑞敏
口腔医学. 2022, 42(10):  956-960.  doi:10.13591/j.cnki.kqyx.2022.10.018
摘要 ( 149 )   PDF (753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氧化锆陶瓷的优良特性使其逐步成为口腔修复领域的理想材料,其应用范围和应用形式近年来发展迅速。氧化锆目前已经在种植体、基台、冠修复、全牙弓种植修复等方面应用于临床,其临床效果受到广泛关注,长期临床研究报道不断涌现。本文就近年来氧化锆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实际临床效果进行综述,所做结论均基于至少有1年以上随访的研究,重点关注氧化锆与传统材料修复体在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美观性方面的优劣,为口腔种植修复中氧化锆材料的选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