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43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3-07-28
述评
弱人工智能数字化时代下的医技关系
于海洋, 张呐, 贺子敬, 方婷露, 韩立
口腔医学. 2023, 43(7):  577-583.  doi:10.13591/j.cnki.kqyx.2023.07.001
摘要 ( 387 )   HTML ( 43 )   PDF (1581KB) ( 135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数字化时代下口腔修复领域面貌一新,愿景美好,但在弱人工智能阶段高效、高精度、高标准的口腔诊疗需求更加离不开口腔医师与口腔技师的有效沟通与合作。该文将从分析梳理弱人工智能数字化时代下医技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目前理想的医技关系目标和方式;并进一步对当前口腔医学弱人工智能数字化时代下医技关系提出三点展望。

基础研究
初级纤毛在口腔黏膜创伤愈合中的作用研究
王欣宇, 孙瑶
口腔医学. 2023, 43(7):  584-591.  doi:10.13591/j.cnki.kqyx.2023.07.002
摘要 ( 268 )   HTML ( 31 )   PDF (7887KB) ( 29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初级纤毛的增龄性变化与口腔黏膜创伤愈合的相关性。方法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小鼠颊侧口腔黏膜构建创伤模型,分别在创伤后1、3、5 d收样。通过HE染色观察愈合过程,MASSON染色观察组织重塑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再上皮化过程,并通过EdU标记观察创伤愈合过程中细胞增殖水平的差异。通过构建口腔黏膜上皮初级纤毛关键分子Ift140条件性敲除小鼠,观察敲除组与对照组小鼠口腔黏膜创伤愈合速度的差异。结果 老年小鼠颊侧口腔黏膜上皮自我更新能力下降,初级纤毛出现率降低;创伤后黏膜愈合延迟,角质形成细胞增殖速率降低,向伤口床迁移速度减慢。在口腔黏膜上皮K14阳性细胞中条件性敲除Ift140干预初级纤毛形成后,创伤愈合过程延迟。结论 小鼠口腔黏膜上皮初级纤毛的增龄性变化延缓口腔黏膜创伤愈合。

介孔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短纤维骨组织工程支架体外抑炎功能研究
冯泽华, 邱爽, 徐萱雯, 郑凯, 徐艳
口腔医学. 2023, 43(7):  592-599.  doi:10.13591/j.cnki.kqyx.2023.07.003
摘要 ( 234 )   HTML ( 31 )   PDF (3803KB) ( 26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纳米颗粒(mesoporous bioactive glass nanoparticles,MBGN)增强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制备3D骨组织工程支架,并探究该支架材料的体外抑炎功能。方法 通过静电纺丝获得PCL静电纺丝膜,溶胶-凝胶法制得MBGN。经过分散、均质化、筛选、冻干、明胶热自组装、羧甲基壳聚糖表面修饰等步骤,制备得到MBGN增强PCL静电纺丝纳米纤维3D骨组织工程(bone tissue engineering,BTE)支架PCL@MBGN。扫描电镜、能谱仪等检测支架表征。CCK-8法和活死细胞染色法检测支架的生物相容性。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RAW264.7细胞12 h,诱导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后用含不同MBGN添加量的PCL@MBGN支架浸提液刺激细胞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M1、M2型巨噬细胞特征性表面标记分子CD86、CD206表达水平,并使用qRT-PCR法检测炎性相关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转录水平。结果 随着MBGN添加量增加,扫描电镜下支架表面球状微粒增加,但没有显著影响支架的宏观形貌。PCL@MBGN在体外不仅拥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可抑制LPS诱导的促炎型M1巨噬细胞极化,CD86表达降低(P<0.05),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抑炎型M2巨噬细胞极化,CD206表达增高(P<0.05);抑制IL-1β、TNF-α、iNOs等促炎细胞因子的基因转录(P<0.05),同时还促进抑炎细胞因子IL-4表达(P<0.05),发挥体外免疫调节作用。结论 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具有3D结构的纳米纤维支架PCL@MBGN,MBGN的加入没有显著影响支架的形貌且支架无细胞毒性,具有抑炎作用。PCL@MBGN在炎症环境下的骨缺损修复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应力刺激通过Wnt/β-catenin通路调控牙骨质细胞的矿化
王涵, 李天成, 陈硕, 曾心怡, 杨宽, 邹淑娟, 段沛沛
口腔医学. 2023, 43(7):  600-607.  doi:10.13591/j.cnki.kqyx.2023.07.004
摘要 ( 266 )   HTML ( 13 )   PDF (4246KB) ( 20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牙骨质再矿化对牙根吸收后牙骨质修复至关重要,本文探究应力下Wnt/β-catenin通路对牙骨质细胞矿化的调控机制。方法 对矿化诱导21 d的牙骨质细胞系IDG-CM6细胞加载轻力6 h,通过茜素红染色观察IDG-CM6细胞矿化程度,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β-catenin及Runx2、Osterix的表达水平。采用生信技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后,通过敲除IDG-CM6细胞内β-catenin检测矿化程度及Runx2、Osterix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应力下,IDG-CM6细胞矿化增加,Runx2、Osterix表达水平升高;生信分析及RT-q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染色表明应力促进β-catenin的表达,下调β-catenin能逆转应力刺激下的矿化效应。结论 应力条件下,Wnt/β-catenin通路参与了牙骨质矿化的调控,可能是牙根吸收后牙骨质修复的关键通路。

不同声能冲洗激活器辅助清理弯曲根管玷污层的扫描电镜研究
王艳茹, 陆亚倩, 赵麒桐, 李谨
口腔医学. 2023, 43(7):  608-613.  doi:10.13591/j.cnki.kqyx.2023.07.005
摘要 ( 226 )   HTML ( 10 )   PDF (9201KB) ( 29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不同声能冲洗激活器对弯曲根管玷污层的辅助清理效果。方法 收集人成熟恒磨牙66颗,均含Vertucci Ⅰ型根管的L形弯曲牙根。ProTaper Next预备后,L形根管平均弯曲的角度、半径和长度分别为39.9°±8.4°、(2.5±1.1)mm和(4.7±0.5)mm。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5个实验组(n=12)进行如下终末冲洗:无额外冲洗、手动激活冲洗(manual dynamic irrigation,MDI)、超声-K15/.02(ultrasonic,U-K)、超声-Irrisafe20/.00(ultrasonic,U-IRR)、声波EndoActivator25/.04(EA)、声波EDDY20/.04(ED)。截取含有根方6 mm根管的牙根部分并暴露其弯曲内外侧根管壁,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每侧上、中、下3个2 mm段的玷污层残留情况,采用5级评分法评估并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在根管弯曲段不同位置水平处的管壁洁净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上段外侧壁,U-IRR和ED玷污层评分低于其他组,与MDI和EA有统计学差异(P<0.05);上段内侧壁,U-K评分最大,管壁清洁度不如U-IRR和声波组(P<0.05)。在中段2 mm即弯曲最明显处,ED优于U-K且在内侧壁优于EA(P<0.05)。在下段外侧壁,U-IRR和ED优于MDI(P<0.05);下段内侧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I和声波组在上段内侧壁优于下段外侧壁,超声波组在下段内侧壁优于中下段外侧壁(P<0.05)。结论 EDDY和Irrisafe对根管弯曲段玷污层的辅助清理效果整体较优,根管下段外侧壁的清洁度有待提高。

磨牙不同桩核系统切削氧化锆全瓷冠修复的边缘和内部适合性研究
明先庆, 张紫薇, 王子添, 陈心蕾, 罗颐辰, 张玮
口腔医学. 2023, 43(7):  614-618.  doi:10.13591/j.cnki.kqyx.2023.07.006
摘要 ( 252 )   HTML ( 19 )   PDF (1326KB) ( 31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磨牙CAD/CAM纤维桩核、铸造纯钛桩核、预成纤维桩树脂核3种桩核系统对全冠密合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32颗离体上颌第一磨牙,随机分为4组(n=8),分别为A组铸造纯钛桩核组、B组预成纤维桩树脂核组、C组CAD/CAM纤维桩核组、D组无桩核基牙组。A、B、C组均在釉牙骨质界冠方2 mm处截冠,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桩道及牙体预备后进行桩核制作,桩核粘接后,4组试件按照相同标准进行全冠预备,光学扫描,数字化设计、切削制作氧化锆全瓷冠。使用硅橡胶法和三维偏差分析软件Geomagic Wrap 2021测量其冠边缘及内部的适合性,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无桩核基牙组的切削氧化锆全瓷冠的边缘适合性及内部适合性最佳,桩核的出现会导致切削氧化锆全瓷冠适合性下降:铸造纯钛桩核的影响最大,其边缘适合性及内部适合性最差;预成纤维桩树脂核与CAD/CAM纤维桩核次之,两者间边缘适合性及内部适合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组切削氧化锆全瓷冠的边缘及内部适合性均满足临床要求,桩核的出现会影响切削氧化锆全瓷冠的适合性。

临床研究
Nd:YAG激光改善伴2型糖尿病牙周炎患者牙周微生态失衡的临床应用研究
张逸飞, 杨琪, 李程, 李璐
口腔医学. 2023, 43(7):  619-624.  doi:10.13591/j.cnki.kqyx.2023.07.007
摘要 ( 289 )   HTML ( 10 )   PDF (1965KB) ( 13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钇铝石榴石晶体(neodymium-doped yttrium aluminium garnet,Nd:YAG)激光联合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scaling and root planing,SRP)对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龈下菌群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就诊的伴T2DM牙周炎患者16例,随机分为Nd:YAG组和SRP组。Nd:YAG组患者接受SRP和Nd:YAG激光治疗;SRP组仅接受SRP治疗。使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阳性率、空腹静脉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和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检测指标对患者治疗前后牙周炎症状况及血糖控制情况进行评估,在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即刻记录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分别在基线及治疗后3个月采集龈下菌斑样本(PD≥5 mm位点),采用16S rRNA全长基因测序进行分析。结果 与基线相比,治疗后3个月Nd:YAG组和SRP组PD较基线时均明显降低(P<0.05),且Nd:YAG组明显低于SRP组(P<0.05);CAL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OP均较基线有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FPG、HbA1c水平以及BMI与基线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Nd:YAG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即刻VAS评分显著低于SRP组(P<0.05)。菌群分析显示,治疗3个月后Nd:YAG组纤毛菌科及纤毛菌属较基线时丰度显著性升高(P<0.05),SRP组拟杆菌门和拟杆菌纲为显著优势菌。结论 Nd:YAG激光联合SRP可改善伴T2DM的牙周炎患者临床牙周参数,减轻疼痛,但在糖代谢水平上没有明显优势;在短期内观察到激光治疗后龈下菌斑主要菌群的组成发生了变化,口腔健康相关菌群显著上升。

下颌第一前磨牙的形态特征与根管系统解剖的相关性分析
徐青清, 王宇萌, 李梦圆, 张悦蓉, 徐海, 江飞, 张光东
口腔医学. 2023, 43(7):  625-632.  doi:10.13591/j.cnki.kqyx.2023.07.008
摘要 ( 363 )   HTML ( 15 )   PDF (4168KB) ( 27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下颌第一前磨牙在全景片(dental panoramic tomograms, DPTs)的形态特征与根管系统解剖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266例种植患者拍摄全景片和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共计532例样本。利用CBCT根据Vertucci分类,识别根管数目和形态,Ⅰ型记为单根管,其余为复杂根管;在DPTs上测量外形长度,获取比值。分析形态特征与根管系统解剖的相关性。结果 单根管与复杂根管在性别、根中1/2水平近远中径与最大近远中径比值、根管影像突然消失及消失的位置有统计学差异(P<0.05)。生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值为0.851,预测结果较好,诊断复杂根管的灵敏度0.765,特异度0.846。结论 根管影像是否突然消失以及消失的位置、性别和根中1/2水平近远中径与最大近远中径的比值对于根管解剖复杂性判断具有实用意义。

Ⅳ期C级牙周炎患者预后无望牙疗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蒋立姗, 杨智宇, 史佳虹, 王金孟, 雷浪, 李厚轩
口腔医学. 2023, 43(7):  633-637.  doi:10.13591/j.cnki.kqyx.2023.07.009
摘要 ( 232 )   HTML ( 8 )   PDF (777KB) ( 45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Ⅳ期C级牙周炎患者预后无望患牙经过完善牙周治疗后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本回顾性研究纳入63例Ⅳ期C级牙周炎患者,共307颗预后无望患牙,根据2年后患牙存留与否分为存留组和失牙组,存留组中根据临床检查和影像学骨吸收是否恢复至根中1/3分为预后好转组和预后不变组。根据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性别、牙位、基础疾病、吸烟情况、家族遗传、牙列是否完整、牙周炎分型、治疗过程、初诊牙周临床指标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307颗患牙两年存留率为83.1%,预后明显好转占比46.2%。存留组和失牙组在家族遗传、初诊时牙列完整性、1个月复查是否按时、维护期治疗规律性、手术情况和患牙初诊临床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显示,未进行翻瓣再生类手术、有家族遗传史、基线深附着丧失值、高松动度为主要风险因素。结论 对于Ⅳ期C级牙周炎患者预后无望患牙在短期内大多数可以保留,临床治疗中需要根据风险因素进行个性化的治疗以提高患牙存留率。

上颌近中阻生尖牙伴发邻牙牙根吸收的临床特征研究
樊思羽, 薛逸文, 宋枭, 邓润智, 郝静
口腔医学. 2023, 43(7):  638-642.  doi:10.13591/j.cnki.kqyx.2023.07.010
摘要 ( 257 )   HTML ( 10 )   PDF (960KB) ( 26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采用锥形束 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检测不同年龄段上颌近中阻生尖牙患者的颌面骨骼形态及阻生尖牙在颌骨内的位置并分析其临床特征,为阻生尖牙临床诊疗提供线索。方法 选取伴发邻牙牙根吸收的上颌尖牙近中阻生患者48例,按照年龄分为3组:11~14岁、15~19岁、20~30岁,观测不同年龄组患者临床特征、颌面骨骼形态及阻生尖牙位置等指标,采用 SPSS 22.0软件包进行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结果 不同年龄段伴发邻牙牙根吸收上颌近中阻生尖牙患者覆𬌗覆盖关系、阻生牙位置、牙根吸收牙位、侧切牙形态、阻生侧牙列间隙、前牙弓宽度存在统计学差异。11~14岁患者更易发生覆𬌗覆盖关系异常、尖牙唇侧阻生、侧切牙牙根吸收;15~19岁患者前牙弓宽度更为狭窄;20~30岁患者更易发生尖牙腭侧阻生、中切牙和侧切牙牙根均吸收、侧切牙形态异常及阻生侧牙列间隙。结论 不同年龄段伴发邻牙牙根吸收上颌尖牙近中阻生患者临床特征存在差异。早期诊疗不同年龄阻生牙患者时,若其覆𬌗覆盖关系、阻生牙位置、牙根吸收牙位、侧切牙形态、阻生侧牙列间隙、前牙弓宽度等指标异常,应及时关注并防范邻牙牙根吸收的发生。

无托槽隐形功能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骨性Ⅱ类错𬌗的疗效分析
周斌, 吴晓勇, 刘名燕
口腔医学. 2023, 43(7):  643-646.  doi:10.13591/j.cnki.kqyx.2023.07.011
摘要 ( 284 )   HTML ( 10 )   PDF (972KB) ( 63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𬌗采用无托槽隐形功能矫治器治疗前后颅颌面软硬组织的变化并探讨其矫治机制。方法 22例通过采用无托槽隐形功能矫治器治疗的青少年患者(男9例,女13例,平均年龄11.2岁),将其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并统计分析。结果 矫治后ANB角、NA-PA、TUL-E线、TLL-E线减小,覆盖变浅,SNB角、U1-L1、Go-Gn、Cd-Go、ANS-Me、ANS-Me/N-Me、Z角、Cm-Sn-Ls角、FH-N'Pg'角明显增加,同时有S-Go、Ar-Go的代偿性生长。结论 无托槽隐形功能矫治器能有效促进下颌骨的生长发育,改善上下颌间关系,但不会导致下颌顺时针旋转引起下颌平面角的增加。

综述
Copine7蛋白在牙、牙周组织发育与再生中的作用
杨玥, 赵溟昱, 谢旭东, 王骏
口腔医学. 2023, 43(7):  647-651.  doi:10.13591/j.cnki.kqyx.2023.07.012
摘要 ( 264 )   HTML ( 12 )   PDF (1072KB) ( 39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opine 7(CPNE7)蛋白是在前成釉细胞条件培养基(preameloblast-conditioned medium,PACM)中发现的一种钙离子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在牙发育过程中,CPNE7蛋白由牙源性上皮细胞表达并分泌,参与调控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近年研究发现,CPNE7蛋白可促进第三期牙本质的形成和牙本质小管内矿物沉积,降低牙本质通透性,在牙本质损伤修复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此外,CPNE7蛋白可促进牙骨质的形成,但与牙周膜的形成无明显关系。本文对CPNE7蛋白在牙本质和牙周组织发育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牙周炎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李少华, 林晓萍
口腔医学. 2023, 43(7):  652-656.  doi:10.13591/j.cnki.kqyx.2023.07.013
摘要 ( 239 )   HTML ( 10 )   PDF (757KB) ( 7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牙周炎是一类以牙周支持组织进行性破坏为表现的慢性疾病,相关研究表明以牙龈卟啉单胞菌为主要致病菌的牙周炎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联系,但两者间的关系仍不明确。本文将从流行病学、生物学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探究两种疾病的相关性,进一步提供可能的研究方向。

无托槽隐形矫治拔牙病例中支抗控制的研究进展
王诗语, 刘浩, 范典, 黄钖钖, 袁长永, 王鹏来
口腔医学. 2023, 43(7):  657-662.  doi:10.13591/j.cnki.kqyx.2023.07.014
摘要 ( 271 )   HTML ( 13 )   PDF (775KB) ( 9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近年来迅猛发展,其美观及舒适的独特优势受到患者的普遍欢迎。但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拔牙病例中支抗控制的有效性与稳定性仍存在争议,临床中容易出现磨牙近中倾斜、支抗丢失等问题。本文从后牙支抗预备、前牙压低过矫治、牙齿移动模式、颌间牵引、颌内牵引和垂直骨面型等6个方面阐述近年来相关研究报道,为临床矫治设计提供参考意见。

重度牙周炎患者全口即刻种植的研究进展
蔡搏搏, 姒蜜思
口腔医学. 2023, 43(7):  663-666.  doi:10.13591/j.cnki.kqyx.2023.07.015
摘要 ( 324 )   HTML ( 14 )   PDF (731KB) ( 6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于患有重度牙周炎的潜在无牙颌患者而言,种植体支持的全牙弓固定修复已成为恢复咀嚼功能的有效治疗方式。即刻种植是在牙拔除同期植入种植体,仅实施一次外科手术,可以减少患者就诊次数、缩短治疗周期,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关于重度牙周炎患者全口即刻种植修复的临床报道较少,其临床疗效尚存争议。本文针对拟行全口即刻种植的重度牙周炎患者,围绕重度牙周炎对全口即刻种植的影响、重度牙周炎患者全口即刻种植的临床疗效和数字化技术在重度牙周炎患者全口即刻种植中的应用这三方面作一综述。

基于数字化影像学的导板与导航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张震宇, 赵彬, 马艳宁
口腔医学. 2023, 43(7):  667-672.  doi:10.13591/j.cnki.kqyx.2023.07.016
摘要 ( 360 )   HTML ( 12 )   PDF (767KB) ( 10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数字化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数字医疗逐步进入个性化。在数字化渗透下逐渐衍生出了一套含数据采集、三维重建、计算机设计、虚拟规划以及计算机辅助制作与术中指导的技术体系,数字化导板与导航技术也应运而生。导板与导航技术的出现可以缩短临床医生学习时间、提高手术精度、降低手术风险、推动精准医疗的发展。本文将从医学影像学出发,介绍数字化导板导航技术实现环节以及应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