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4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3-06-28
基础研究
CMTM4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胡海艳, 高腾, 朱载瓯, 丁旭, 吴煜农, 宋晓萌
口腔医学. 2023, 43(6):  481-487.  doi:10.13591/j.cnki.kqyx.2023.06.001
摘要 ( 454 )   HTML ( 214 )   PDF (4620KB) ( 56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CMTM4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CMTM4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卡方检验及费希尔精确概率检验分析CMTM4表达差异与患者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在OSCC细胞系HN6和CAL27中分别转染CMTM4过表达质粒及敲低质粒,观察CMTM4过表达和敲低时对细胞表型行为的影响。通过CCK8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及Transwell侵袭实验分析HN6及CAL27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变化。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CMTM4改变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及AKT通路蛋白的变化情况。裸鼠皮下成瘤实验进一步验证CMTM4对OSCC体内成瘤的作用。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CMTM4在OSCC组织中高表达,且CMTM4表达差异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01)。在HN6和CAL27细胞中,与对照组相比,CMTM4过表达后细胞的增殖速度变快,迁移和侵袭能力更强。相对应地,当CMTM4敲低后,与对照组相比,HN6和CAL27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均下降。过表达CMTM4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4、CDK6和Cyclin D1以及AKT通路相关蛋白pAKT表达也有所升高。CMTM4敲低后这些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MTM4过表达后OSCC细胞体内成瘤体积增大,CMTM4敲低后成瘤体积明显减小。结论 CMTM4在OSCC组织中高表达,可以促进O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及AKT通路发挥作用。

法尼醇对白念珠菌生物膜葡聚糖的影响及白念珠菌耐药相关性
张琴琴, 马鸣, 花荣, 吕盈, 史般若, 吴翘楚, 魏昕
口腔医学. 2023, 43(6):  488-493.  doi:10.13591/j.cnki.kqyx.2023.06.002
摘要 ( 182 )   HTML ( 7 )   PDF (2440KB) ( 18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法尼醇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壁葡聚糖的影响及白念珠菌的耐药相关性。方法 采用浓度梯度递增法诱导构建白念珠菌耐药株,KONT真菌显色MIC药敏系统鉴定耐药株模型。本实验分为对照组、法尼醇处理组和耐药株组。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生物膜细胞壁,通过qPCR比较分析各组葡聚糖相关基因PIR1PHR2BGL2GSC1的表达。结果 本实验白念珠菌耐药株模型构建成功。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法尼醇处理后各时相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壁出现形态改变。24 h生物膜中,对照组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壁的厚度为(220.10±2.25)nm;法尼醇处理组白念珠菌细胞壁电子颗粒减少,细胞壁厚度变薄为(145.90±4.05)nm;而耐药株组白念珠菌细胞壁电子颗粒增多,细胞壁厚度增加到(299.47±3.33)nm。q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法尼醇处理组PIR1PHR2表达上调(P<0.05),GSC1表达下调(P<0.05);耐药株组PHR2表达下调(P<0.05),GSC1表达上调(P<0.01)。结论 法尼醇可能通过调控葡聚糖相关基因PHR2PIR1GSC1影响白念珠菌细胞壁的形态和结构,而细胞壁的形态和结构与白念珠菌耐药性相关。

低氧预处理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改善血管衰老中的作用研究
赵炜,刘金明,杨磊婷,沈铭,张静露
口腔医学. 2023, 43(6):  494-499.  doi:10.13591/j.cnki.kqyx.2023.06.003
摘要 ( 235 )   HTML ( 16 )   PDF (2800KB) ( 13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明确低氧预处理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osomes, hAMSC-exos)是否在改善血管衰老中发挥作用。方法 D-半乳糖(D-galactose, D-ga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亚急性衰老,收集低氧预处理hAMSC-exos作用于D-gal诱导衰老的HUVEC,通过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 β-galactosidase, SA-β-Gal)活性染色,P53、P16和γH2AX蛋白表达水平测定HUVEC的衰老水平变化,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和成管实验来检测HUVEC的成血管功能变化。结果 D-gal诱导能够成功构建HUVEC亚急性衰老模型;SA-β-Gal检测及P53、P16和γH2AX蛋白表达检测显示低氧预处理hAMSC-exos可更好地逆转D-gal诱导HUVEC导致的SA-β-Gal、P53、P16和γH2AX上调;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和成管实验结果显示,低氧预处理hAMSC-exos可改善D-gal诱导的HUVEC的成血管功能下调。结论 本研究初步明确了低氧预处理hAMSC-exos能改善HUVEC的衰老表型。

零旋入扭矩下植入种植体及Bio-Oss胶原对骨结合过程影响的动物模型研究
吴勤超, 刘东, 黄佳, 朱载瓯, 宋晓萌, 丁旭, 吴煜农
口腔医学. 2023, 43(6):  500-506.  doi:10.13591/j.cnki.kqyx.2023.06.004
摘要 ( 207 )   HTML ( 8 )   PDF (2097KB) ( 51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零旋入扭矩(insertion torque,IT)下植入种植体及Bio-Oss骨胶原对骨结合过程的影响。方法 3只Beagle犬按照牙列式分为右上、左上、左下、右下四个象限,每个象限中各拔除第2、3、4前磨牙,拔除术后3个月,在每个象限每个位点随机植入对照组(35 N·cm)、实验组A(0 N·cm)、实验组B(0 N·cm+Bio-Oss胶原)三种植入方式下的同种规格种植体。分别于术后12、18、24周各处死1只实验犬,进行大体观察,同时采用共振频率分析(resonance frequency analysis,RFA)测量各组种植体稳定性系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s,ISQ),拍摄显微CT,用CTAn软件测量总骨量(bone volume,BV)和总体积(total volume,TV),计算BV/TV值,对实验中获得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本实验中总共失败6枚种植体,每组各失败2枚种植体,总体留存率为83%。通过对处死时的标本观察发现各组不同时间点的部分下颌种植体相较于初始的植入位置,种植体颈部水平位置存在明显下降;部分种植体出现边缘骨吸收(marginal bone loss,MBL),颈部暴露。②对照组ISQ值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在18周时最高,24周时有所下降;而实验组A的ISQ值随时间增加而减少,而在实验组B在18周时ISQ值明显下降,24周时明显上升。各组间在三个时间点的ISQ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B在18周与24周间ISQ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各时间段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通过影像学观察到在12周时0 IT组已经有明显的骨质生成。各组的BV/TV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段之间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无IT下植入种植体后期同样可以获得好的骨结合程度,而无扭矩植入下结合使用Bio-Oss骨胶原可以促进骨结合进程。

GuttaFlow2垂直加压充填根管桩道预备前后根尖封闭性的体外研究
高毓彬, 魏美荣, 邱真, 吴真真, 葛潇, 白建文
口腔医学. 2023, 43(6):  507-511.  doi:10.13591/j.cnki.kqyx.2023.06.005
摘要 ( 202 )   HTML ( 10 )   PDF (1145KB) ( 42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GuttaFlow2垂直加压充填根管桩道预备前后在单根管离体牙中的根尖封闭性。方法 选取100颗离体牙随机分为8组。A1、A2组:GuttaFlow2垂直加压充填(n=15);B1、B2组:热牙胶连续波垂直加压充填(n=15);C1、C2组: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n=15);D组为阳性对照(n=5);E组为阴性对照(n=5),A1、B1、C1组不进行桩道预备,A2、B2、C2组进行桩道预备。采用透明牙技术评价桩道预备前后根尖封闭情况。结果 不进行桩道预备,A1、B1、C1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进行桩道预备,A2、B2、C2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相同充填方法的各组间,A1、A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与B2、C1与C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uttaFlow2垂直加压充填的根尖封闭性优于热牙胶连续波垂直加压充填和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GuttaFlow2垂直加压充填桩道预备前后的根尖封闭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uttaFlow2垂直加压充填具有良好的根管充填效果。

临床研究
不同方法对口腔前庭沟深度测量的一致性研究
邬春兰, 胡玥, 王婷婷, 于德栋, 邓刚, 李超伦
口腔医学. 2023, 43(6):  512-517.  doi:10.13591/j.cnki.kqyx.2023.06.006
摘要 ( 282 )   HTML ( 6 )   PDF (3062KB) ( 19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4种口腔前庭沟深度(oral vestibular groove depth,OVGD)测量方法的一致性。方法 3名检查者测量16例受试者16、14、11、46、44、41六个牙位的口腔前庭沟深度,均采用4种测量方法:硅橡胶模型测量(silicone rubber mold measurment,SMM)、藻酸盐模型测量(alginate mold,AMM)、口内直接测量(intra-oral direct measurement,IDM)和口腔扫描测量(oral scan measurements,OSM)。结果 3名检查者间的一致性接近完美(ICC=0.87),4种测量方法间的一致性为一般(ICC=0.49);4种测量方法的结果由大到小依次为IDM>SMM>OSM>AMM;Bland-Altman图显示检查者之间一致性良好,测量方法之间一致性差。结论 在4种口腔前庭沟深度测量方法中,检查者对结果几乎没有影响,不同测量方法得到的结果有差异。

下前牙拥挤非拔牙患者正畸治疗后牙龈黑三角发生的影响因素研究
张柯佳, 史学明, 胡丹艳, 钱心瑶, 刘璐玮, 曹丹, 严斌
口腔医学. 2023, 43(6):  518-523.  doi:10.13591/j.cnki.kqyx.2023.06.007
摘要 ( 435 )   HTML ( 14 )   PDF (1834KB) ( 69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下前牙拥挤的非拔牙患者正畸治疗后下前牙牙龈黑三角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完成正畸矫治的151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矫治结束即刻时正面口内照中下颌前牙区黑三角的有无,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和黑三角组。根据治疗前后的口内照、数字化模型、锥形束CT等临床资料,测量患者下前牙拥挤度、牙齿排列情况、矫治前后牙齿移动量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下前牙拥挤的非拔牙患者中,矫治结束后下颌中切牙间黑三角的发生率为23.2%。正常组和黑三角组在年龄、拥挤度、近中切角间前后向和横向距离、切缘间角度、CEJ-CEJ距离上存在统计学差异。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近中切角间前后向距离、ICP-CEJ距离、CEJ-CEJ距离与黑三角的发生显著相关。结论 下前牙拥挤非拔牙患者的黑三角发生率较低,但成人正畸患者且下颌中切牙唇舌侧错位严重或龈楔状隙大的患者较易出现黑三角。

骨性Ⅰ类和骨性Ⅲ类错𬌗畸形患者的髁突-关节窝形态特征对比
张程程, 周浠, 范力文, 马兰, 潘永初
口腔医学. 2023, 43(6):  524-528.  doi:10.13591/j.cnki.kqyx.2023.06.008
摘要 ( 202 )   HTML ( 14 )   PDF (1584KB) ( 47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骨性Ⅰ类错𬌗畸形、骨性Ⅲ类错𬌗伴上颌骨发育不足和骨性Ⅲ类错𬌗伴下颌骨发育过度患者之间的髁突-关节窝的形态差异。方法 收集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患者,其中包括骨性Ⅰ类错𬌗畸形、骨性Ⅲ类错𬌗伴上颌骨发育不足和骨性Ⅲ类错𬌗伴下颌骨发育过度患者共58例,行锥形束CT扫描,利用Mimics 20.0软件和Dolphin 11.9软件对髁突和关节窝的相关角度及线性指标进行测量评估,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骨性Ⅰ类错𬌗畸形、骨性Ⅲ类错𬌗伴上颌骨发育不足和骨性Ⅲ类错𬌗伴下颌骨发育过度患者,每组患者的左侧和右侧的髁突和关节窝形态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Ⅲ类错𬌗伴上颌骨发育不足和骨性Ⅲ类错𬌗伴下颌骨发育过度患者均较骨性Ⅰ类错𬌗畸形患者的髁突上部高度增加(P<0.05);骨性Ⅲ类错𬌗伴下颌骨发育过度的患者较骨性Ⅰ类错𬌗畸形患者的关节结节后斜面的倾斜度和关节窝高度减小(P<0.05);骨性Ⅲ类错𬌗伴上颌骨发育不足和骨性Ⅲ类错𬌗伴下颌骨发育过度患者之间的各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组双侧颞下颌关节基本对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性Ⅰ类错𬌗畸形与骨性Ⅲ类错𬌗畸形在髁突上部高度、关节结节后斜面倾斜度和关节窝高度存在显著差异;但在骨性Ⅲ类错𬌗畸形中,上颌骨发育不足患者和下颌骨发育过度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的髁突-关节窝形态特征虽有差异,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非综合征唇腭裂患者与骨性Ⅲ类人群的上气道三维结构分析研究
肖语欢, 侯伟, 施佳丽, 刘飞, 王震东, 周薇娜
口腔医学. 2023, 43(6):  529-533.  doi:10.13591/j.cnki.kqyx.2023.06.009
摘要 ( 242 )   HTML ( 11 )   PDF (2001KB) ( 72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非综合征唇腭裂患者与骨性Ⅲ类人群的上气道进行三维分析对比研究。方法 选择51例非综合征唇腭裂患者和50例骨性Ⅲ类患者,拍摄锥形束CT,应用Dolphin3D 11.9软件进行三维测量分析,采用SPSS25.0软件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者上气道各段的体积、最小横截面积和高度。结果 非综合征唇腭裂患者上气道鼻咽段最小横截面积大于骨性Ⅲ类人群(P<0.01);非综合征唇腭裂患者上气道腭咽段及总高度均小于骨性Ⅲ类人群(P<0.01);上气道其余各段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非综合征唇腭裂患者与骨性Ⅲ类人群在上气道三维结构上,除舌咽段相似,其余各段皆存在差异,说明唇腭裂这一病因不单是解剖结构异常,同时还受其他功能性因素所影响,其呼吸问题需多学科诊断及配合治疗。

轻量型单步深度学习网络自动识别下颌智齿牙根与下颌管位置关系的研究
王芷凡, 戴修斌, 周炎锜, 冒添逸, 黄虹, 宋洪丞, 王东苗
口腔医学. 2023, 43(6):  534-539.  doi:10.13591/j.cnki.kqyx.2023.06.010
摘要 ( 288 )   HTML ( 10 )   PDF (2040KB) ( 19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轻量型单步深度学习网络利用曲面断层片自动检测下颌智齿牙根与下颌管位置关系。方法 将1 570例2 543颗同时拍摄曲面断层片和CBCT的成人下颌智齿病例,随机分成训练组(80%)、验证组(10%)和测试组(10%)。分别使用曲面断层片和CBCT评估下颌智齿牙根与下颌管的关系,分为非接触和接触。构建基于YOLO(You only look once)模型改良的轻量型单步深度学习网络算法模型(IAC-MTMnet),以曲面断层片作为输入端,以配对CBCT诊断作为金标准,评估下颌智齿牙根与下颌管的关系。诊断性能使用正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受试者工作曲线及曲线下面积表示。结果 经CBCT诊断,下颌智齿牙根与下颌管接触的发生率为31.38%。IAC-MTMnet的诊断正确率为0.885,灵敏度为0.747,特异度为0.956,阳性预测值为0.899,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95,测试运行时间为0.059 s。结论 IAC-MTMnet模型提升了曲面断层片诊断下颌智齿牙根与下颌管关系的性能。

病案分析
1例根面覆盖术改善多牙位牙龈退缩5年纵向观察
戴安娜, 丁佩惠
口腔医学. 2023, 43(6):  540-545.  doi:10.13591/j.cnki.kqyx.2023.06.011
摘要 ( 260 )   HTML ( 10 )   PDF (2320KB) ( 33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牙龈退缩是指牙龈边缘向牙齿釉牙骨质界根方退缩导致的根面暴露,可造成牙本质敏感、美观缺陷等问题。临床上常采用根面覆盖术治疗牙龈退缩,以期获得完全根面覆盖。本文报道了一例采用冠向复位瓣术联合或不联合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治疗全口多牙位牙龈退缩,纵向观察5年,探讨了影响术后根面覆盖效果的因素,以期为治疗牙龈退缩提供参考。

综述
具核梭杆菌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徐依萍, 黄嘉玲, 刘忠斌, 杨琨, 葛颂
口腔医学. 2023, 43(6):  546-551.  doi:10.13591/j.cnki.kqyx.2023.06.012
摘要 ( 326 )   HTML ( 12 )   PDF (1282KB) ( 47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作为人类口腔微生态的常驻菌群,已被证实为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参与牙周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大量证据表明,Fn负载的增加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发展和预后关系密切。Fn可能通过增强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及耐药性等多种肿瘤生物学特性,促进OSCC的发生发展。此外,以Fn为靶标的靶向治疗策略为OSCC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本文综述了Fn促进OSCC发生发展相关的潜在机制,并对OSCC的Fn靶向治疗进行总结与展望,以期为OSCC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牙周炎氧化应激水平与铁代谢的研究进展
田士霖, 陈晓涛
口腔医学. 2023, 43(6):  552-555.  doi:10.13591/j.cnki.kqyx.2023.06.013
摘要 ( 248 )   HTML ( 13 )   PDF (786KB) ( 7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牙周炎被认为是牙周致病菌导致的牙周破坏性疾病,通过破坏牙周组织,最终导致牙齿丧失。铁作为人体中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参与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铁代谢平衡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谢异常与多种疾病相关。铁稳态失调会促使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增高,破坏氧化与抗氧化防御系统之间的平衡,从而导致氧化应激,进一步破坏牙周组织,增加牙周炎的发病率。多项研究表明,铁代谢异常与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系,影响牙周炎的病程进展及预后情况。该文将就牙周炎中ROS导致氧化应激与铁代谢机制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从铁代谢方向为牙周炎防治提供新思路。

慢性非细菌性骨髓炎研究进展
王菡韶, 王方, 王轶雯, 陈敏洁
口腔医学. 2023, 43(6):  556-560.  doi:10.13591/j.cnki.kqyx.2023.06.014
摘要 ( 254 )   HTML ( 6 )   PDF (870KB) ( 39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慢性非细菌性骨髓炎是一种自身炎症性骨病变,多发病于儿童或青少年。临床症状多样且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均无特异性指标,诊断上易误诊或延迟诊断,目前仍以排除性诊断为主。本文就慢性非细菌性骨髓炎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

口腔修复美学评价量表的研究进展
邓淞文, 邵湘庭, 徐剑浩, 王朝阳, 傅柏平
口腔医学. 2023, 43(6):  561-566.  doi:10.13591/j.cnki.kqyx.2023.06.015
摘要 ( 259 )   HTML ( 10 )   PDF (766KB) ( 65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美学和功能是口腔修复的两大终极目标。美学效果是评估口腔修复成败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口腔美学评价量表可以对美学效果进行量化评价。口腔美学评价分为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往往由临床医师或研究者发起,而主观评价则是患者主观评判的体现。目前仅种植修复有公认的美学评价量表,其余各类修复方式的美学评价系统尚未达成共识。该文拟对牙体缺损和牙列缺损修复常用的美学评价量表进行综述,为临床口腔美学评价提供参考。

氟化钙纳米复合材料在口腔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黎涵懿, 黄臻臻, 朱子游, 张晗, 孙芸芸, 朱宪春
口腔医学. 2023, 43(6):  567-572.  doi:10.13591/j.cnki.kqyx.2023.06.016
摘要 ( 284 )   HTML ( 12 )   PDF (785KB) ( 9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氟化钙纳米复合材料是含有氟化钙纳米颗粒(calcium fluoride nanoparticles,CaF2 NPs)的复合材料。与传统氟化钙复合材料相比它具有更好的抗菌性、生物相容性和释氟活性,近年来在新型口腔抗菌材料、防龋材料及牙体硬组织再矿化材料等方面备受关注;同时,氟化钙纳米复合材料也因具有荧光特性而在口腔肿瘤成像、靶向放化疗等领域得到了应用。氟化钙纳米复合材料在口腔材料领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及应用前景,该文对氟化钙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其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口腔氟化钙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提供思路。

影响颌面部发育的上气道阻塞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魏志峰, 杨彤彤, 王靖鸿
口腔医学. 2023, 43(6):  573-576.  doi:10.13591/j.cnki.kqyx.2023.06.017
摘要 ( 252 )   HTML ( 12 )   PDF (717KB) ( 4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生长发育期,长期上气道阻塞会影响颌面部的正常生长发育,其已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而不同因素作用致上气道阻塞影响颌面部发育的具体机制和表现呈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深入了解各种上气道阻塞相关因素对颌面部的影响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诊断及干预颌面部的异常发育。本文从上气道单个部位狭窄影响颌面部发育因素、上气道多个部位狭窄影响颌面部发育因素和其他因素三个主要方面的近5年新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