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3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3-05-28
基础与临床研究
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和骨化纤维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张永栋 杨蓉 傅瑜 单腾飞 江宏兵
口腔医学. 2013, 33(5):  289-293. 
摘要 ( 15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 FD)和骨化纤维瘤(ossifying fibroma, OF)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及病理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我院1987年—2011年间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5例,骨化纤维瘤16例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和病理切片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发病年龄两者无明显差异,FD平均22.56岁,OF平均28.25岁;前者的男女比为1:1,后者为5:3;发病部位两者均以上颌较多,分别为72.00%和62.50%,并且大多数都发生在磨牙区。X线片中FD病变透亮呈“毛玻璃状”边界不清,OF瘤界清楚,骨质有缺损破坏的阴影。病理组织学上FD中骨小梁呈多形态,不形成板状骨。OF的骨小梁有板状骨形成,但FD成熟型与OF在病理组织学上有相似性。结论 FD和OF是不同的独立疾病,明确其诊断,需结合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进行综合分析。
颧种植体相关骨性解剖因素及其增龄性变化
浦丽飞 汤春波 王东苗 吴煜农
口腔医学. 2013, 33(5):  294-298. 
摘要 ( 13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测颧种植体植入角度及植入区骨厚度的增龄性变化。方法 按条件随机选取150例患者,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建牙合 、成年、老年3组,老年组又分为有牙颌及无牙颌2组。每位患者行锥体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三维重建,所得数据导入SimPlan软件。模拟经典的颧上颌种植体植入手术,将植体通过骨区域三等分,测量等分点颧骨及上颌骨的厚度及植入方向与冠状、矢状及横断面间的角度。结果 ①植体通过区域3年龄组的各等分点平均颧上颌骨厚度分别为(6.62±0.14)mm、(8.35±0.27)mm、(9.06±0.23)m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牙颌与无牙颌为(8.82±1.97)mm、(9.37±1.78)mm,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②植入角度年龄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性别因素在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典颧种植体术式中,植体通过区域颧骨厚度是随着年龄增长增厚的,并能为颧种植提供足够骨支持。
利用CBCT对不同年龄组下颌偏斜患者髁突进行的三维形态研究
杨双艳 王春玲 张本君 郭杰 韩敏 刘敏
口腔医学. 2013, 33(5):  299-302. 
摘要 ( 15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不同年龄组下颌偏斜患者CT三维重建模型,测量、分析不同年龄组下颌偏斜患者髁突形态三维特征,并比较双侧髁突对称性。方法 选取3个不同年龄组:替牙组(8~11岁)和年轻恒牙列组(11~16岁),成人组(18~30岁)的偏颌患者各12例,进行CBCT扫描,采集颅面部DICOM数据,使用Sim plant对骨组织进行三维重建和参数测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组偏颌患者髁突三维形态存在差异性。替牙组下颌偏斜患者两侧髁突形态无明显差异;年轻恒牙列期髁突高度、髁突内外径、下颌支高度、髁突后斜面长度、髁突后斜面倾角偏斜侧与对侧比较出现了差异,双侧髁突形态发生了非对称性改变;成人组下颌偏斜患者双侧髁突形态发生了明显的非对称性改变;偏斜对侧髁突高度、下颌升支高度、髁突内外径较偏斜侧增大;髁突后斜面长度、后斜面倾斜角较偏斜侧减小。结论 下颌偏斜可引起髁突的非对称性改建,从替牙组到成人组,下颌偏斜有从下颌移位向骨骼异常发展的趋势,故下颌偏斜患者应该早期矫治。
不同位置和高度的单壁箍结构对牙根抗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苏恩典 吴凤鸣
口腔医学. 2013, 33(5):  303-306. 
摘要 ( 14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单壁箍结构的位置和高度对牙根抗力的影响。方法 将35颗离体完整下颌第一前磨牙随机分为7组。第1-3组:分别仅保留颊侧、舌侧、邻面高度1 mm的箍结构;第4-6组:分别仅保留颊侧、舌侧、邻面高度2 mm的箍结构;第7组:无箍结构。所有离体牙均用纤维桩、树脂核、Ni-Cr合金全冠修复。电子万能试验机以与牙长轴成135°于颊尖顶加载、横梁位移速度1.0 mm/min,直至试件出现断裂,并对折裂强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箍结构的位置对牙齿抗力存在明显影响(P<0.025),颊侧组抗力大于舌侧组(P<0.025)。第4组的折裂强度最高(395.06±50.17) N,明显高于第2、3、5、7组(P<0.025),其余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所有试件均未发生不可再修复性破坏。结论 单壁箍结构的位置离受力侧越近,牙齿的抗力越大;主要受力侧保留至少2 mm高度的单壁箍结构,相比无箍结构者可明显提高牙齿抗力。
腭裂术后患者听力损失及频率特点
邱芬芳 施星辉 姜成惠 许腾 汪彬昺
口腔医学. 2013, 33(5):  307-310. 
摘要 ( 16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腭裂术后患者的听力损失发生率以及不同频率听力损失的特点。方法 对50例腭裂术后患者及36例腭裂术前患者的双耳行纯音测听,观察听力损失情况,以及比较术后患者100耳在不同频率下听力阈值。结果 50例腭裂术后患者中有14例存在听力损失,占28.00%,36例腭裂术前患者中有15例存在听力损失,占41.67%;腭裂术后组听力异常患耳中84.21%(16耳/19耳)听力损失为轻度和中度,36例听力正常的腭裂术后患者72耳中,在250Hz,500Hz和6kHz频率下,分别有36.11%,16.67%和11.11%存在听力损失。结论 部分腭裂术后患者仍存在轻到中度听力损失;部分听力正常的腭裂术后患者在低频和高频区仍有轻度损失,说明腭裂术后患者仍存在不利于听力恢复的因素,提示我们在临床上仍需重视腭裂术后患者耳部疾患。
2种耐湿性托槽粘结体系粘结强度的比较研究
柳杨 韩翔
口腔医学. 2013, 33(5):  311-314. 
摘要 ( 15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3M Transbond MIP处理液+3M Transbond PLUS变色光固化粘结剂与GC Ortho LC光固化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2种粘结体系的粘结强度。方法 收集因正畸治疗而拔除的上颌前磨牙80颗,按照随机化原则分成8组,每组10颗。将2种粘结体系分别在干燥、水分污染、唾液污染和血液污染的条件下完成托槽粘结,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剪切强度,并在显微镜下用ARI指数评价各组牙齿表面残余的粘结剂。 结果 在剪切强度测试中,第1组与第5组比较,第2组与第6组比较,第3组与第7组比较,P>0.01,均无统计学差异;第4组与第8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差异。ARI评分结果提示两者在干燥、水分污染及唾液污染环境下的ARI平均分值无统计学差异,但在血液污染的条件下,GC Ortho LC的ARI值明显降低。结论 3M Transbond MIP处理液+3M Transbond PLUS变色光固化粘结剂与GC Ortho LC光固化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在干燥、水分污染及唾液污染的环境下,粘结强度无明显差异,在血液污染的条件下,推荐使用3M Transbond MIP粘结体系。
clpP基因对变异链球菌生长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赵巍 于丹妮 张娅 韩育植 李娜
口腔医学. 2013, 33(5):  315-318. 
摘要 ( 15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变异链球菌clpP基因缺陷株的生长特点;比较标准株与clpP基因缺陷株在氧化应激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的差异。方法 将两菌株分别培养在普通TPY液体培养基和含有H2O2终浓度0.0005%的TPY培养基中,37 ℃微需氧条件下培养,从接种入培养基开始以2 h间隔采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在600 nm下测定各菌株的生长曲线并比较其生长情况的差异。结果 ①缺陷株在TPY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生长周期发生改变,对数期峰值提前且此阶段生长速度较标准株快(P<0.05),而标准株的对数期峰值及稳定期A值均明显高于缺陷株(P<0.05);②标准株和缺陷株在含有H2O2的TPY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生长能力较无H2O2条件下明显降低(P<0.05)。结论 clpP基因的失活一定程度上导致变异链球菌生长能力和氧化应激能力的降低。
PDCA循环在口腔科器械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缪春琴 徐 青 叶衡峰
口腔医学. 2013, 33(5):  319-321. 
摘要 ( 14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如何加强口腔科器械的质量管理。 方法 将2010年1月—2011年6月我院口腔科诊疗器械1 458件,其中2010年1月—2010年6月共594件为对照组;2010年7月—2011年6月的器械864件为试验组,比较用PDCA循环法管理口腔诊疗器械前后的器械有效的验收率、器械丢失率、器械去向明确率。结果 对照组器械有效的验收率59.90%,术后器械去向明确率85.90%,术后器械遗失率3.87%;试验组器械有效的验收率100%,术后器械去向明确率99.80%,术后器械遗失率0.21%。两组器械有效的验收率、术后器械去向明确率、术后器械遗失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用PDCA循环进行口腔诊疗器械质量管理,能有效地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降低门诊口腔科医疗成本。
Protaper手用镍钛锉预备乳磨牙根管疗效观察
郅洁云
口腔医学. 2013, 33(5):  322-323. 
摘要 ( 13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Protaper手用镍钛锉预备乳磨牙根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本院口腔科门诊,4~8岁需做根管治疗的患儿160例,乳磨牙160颗,随机分为Protaper手用镍钛锉冠向下法备根组80颗,手用不锈钢K锉逐步后退法备根组80颗,均用注射型Metapex糊剂根充,术后即刻拍片评价根充成功率,术后3 d回访评价疼痛率。结果 Protaper组疼痛率3.75%,不锈钢K锉组疼痛率15%(P<0.05),差异有显著性。Protaper组成功率95%,不锈钢K锉组成功率83.75%(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Protaper手用镍钛锉预备乳磨牙根管疼痛反应轻,快捷高效,临床疗效优于手用不锈钢K锉,值得临床推广。
全瓷底层材料不同厚度对基底层透光度的影响
徐茹霞 吴凤鸣 光寒冰
口腔医学. 2013, 33(5):  324-326. 
摘要 ( 13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高透性氧化锆陶瓷及IPS Empress II玻璃陶瓷材料的底层厚度与透光度的变化规律,为临床上从美学因素选择及制作全瓷底层材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两种高透性氧化锆陶瓷分别制作成边长12 mm,厚度分别为0.4 mm、0.6 mm、0.8 mm、1.0 mm的正方形瓷片,每种各5个。将玻璃陶瓷块制作成边长12 mm,厚度分别为0.6 mm,0.8 mm,1.0 mm,1.2 mm的正方形瓷片,每种各5个。抛光后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各试样相对透明度。结果 3种全瓷底层材料的相对透明度随着厚度的增加而减小,高透性氧化锆全瓷底层材料厚度为0.4 mm时,相对透明度最好,且与同种材料的其它组有显著差异(P<0.05);在相同厚度下,3种全瓷底层材料的相对透明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瓷底层材料的透光性随着底瓷的厚度的增加而减小;透明性氧化锆全瓷底层材料在厚度为0.4 mm时透光性最好,在厚度0.6~1.0 mm范围内透光性与IPS Empress II玻璃陶瓷材料的透光性相似。
调查研究
江苏地区1 012例错畸形患者牙齿发育不全状况的调查分析
蔡齐 顾宁 李丹丹 潘永初 王林
口腔医学. 2013, 33(5):  327-330. 
摘要 ( 14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分析江苏地区错畸形患者中牙齿发育不全(先天性牙齿缺失、多生牙、埋伏牙及融合牙)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年6月—2012年9月在我院正畸科治疗的初诊患者1 012例(男416例,女596例,年龄4~50岁),根据影像资料、临床检查、病史信息统计先天性牙齿缺失、多生牙、埋伏牙、融合牙的发病情况及其在牙列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本研究中,先天性牙齿缺失(不包括第三磨牙缺失)的发生率为8.99%,最常见的缺失牙位是下切牙;多生牙的发生率为2.57%,最常在上颌中切牙腭侧多生并埋伏;埋伏牙的发生率为8.79%,最常见于上颌尖牙埋伏;融合牙的发生率为0.69%,均发生在下颌前牙区。结论 江苏地区正畸患者的牙齿发育不全的发生率较高,以先天性牙齿缺失最为多见,发生率明显高于既往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的平均水平,其次为埋伏牙,多生牙以及融合牙。
LBL-PBL-LBL模式在牙周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孙尚敏 潘亚萍
口腔医学. 2013, 33(5):  331-333. 
摘要 ( 15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比较LBL-PBL(授课为基础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 与LBL-PBL-LBL(授课为基础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授课为基础的学习) 两种教学模式在牙周病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及其差异,验证LBL-PBL-LBL教学模式在牙周教学中的优势。方法 以2011年进入我院学习的口腔医学系专业学生6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其中一组采用LBL-PBL 教学模式;另一组采用LBL-PBL-LBL教学模式。通过出科考试成绩及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对两组的效果进行评价,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种教学模式的学生在出科考试成绩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问卷调查的评分上,LBL-PBL-LBL组明显高于LBL-PBL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BL-PBL教学模式和LBL-PBL 教学模式均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灵活的知识储备,但是LBL-PBL-LBL更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病案分析
乳牙外伤致继承恒牙畸形伴根尖周炎的治疗
时新站 陈武
口腔医学. 2013, 33(5):  334-336. 
摘要 ( 12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乳牙外伤致继承恒牙弯曲畸形临床上少见,下切牙双根管也常常被忽视。该文报告了1例下颌乳切牙外伤导致的继承恒牙弯曲畸形伴双根管的下切牙根尖周炎并发根管侧壁穿孔,探讨了其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病病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朱志超 万林忠 陶震江 袁华 杜一飞 许波
口腔医学. 2013, 33(5):  337-340. 
摘要 ( 15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病(multiple symmetrical lipomatosis,MSL)是一种罕见的脂肪代谢异常疾病,多见于嗜酒的中年男性,主要表现为弥漫的、对称的、无包膜的脂肪组织沉积于颈、项、肩、上肢、上背等部位,手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文通过回顾1例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病的患者,并对国内外文献做一回顾性分析,对这一类疾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介绍。
综述
口腔医学视域下的牙齿形态特征
顾永春 倪兴龙
口腔医学. 2013, 33(5):  341-344. 
摘要 ( 14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牙齿形态特征是个人类学概念,被广泛应用于人类起源和演化,迁徙与交流,以及不同族群间亲缘关系的研究中。它与口腔医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将从口腔医学视角出发,对牙齿特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临床价值作一综述。
种植体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导板的研究进展
刘思玉 李宏卫 汤春波
口腔医学. 2013, 33(5):  345-347. 
摘要 ( 15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 CAD)和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Manufactory, CAM)导板技术,在牙种植领域中已日趋发展成熟,并逐步开始运用于临床。本文就其意义、影像学进展、设计制作原理及临床精确度偏差分析及临床应用的前景几个重要方面对种植体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导板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髁突不对称性研究概述
李文艳 郑雷 陈文静
口腔医学. 2013, 33(5):  348-350. 
摘要 ( 18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下颌髁突区在下颌骨的生长中起着关键作用。髁突不对称是导致下颌骨及颜面部形态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评价髁突不对称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髁突不对称性的研究方法与可靠性、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前景等方面简要介绍目前关于髁突不对称性的研究情况。
临床实践
应用窝沟封闭剂预防畸形中央尖折断的疗效观察
高朗
口腔医学. 2013, 33(5):  353-354. 
摘要 ( 11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窝沟封闭剂预防畸形中央尖折断的治疗效果。 方法 对21例患者31颗萌出但未达到咬合平面、具有细而高的畸形中央尖患牙,采用窝沟封闭剂进行预防性加强固定、同时逐步调磨的治疗。观察一年以上是否发生畸形中央尖折断、牙髓感染症状,判断为治疗成功和不成功。结果 30 颗患牙治疗成功,1 颗治疗失败,成功率为96.7%。结论 应用窝沟封闭剂和分次调磨能有效地避免细而高的畸形中央尖牙在咬合过程中折断,是一种较好的预防性治疗方法。
上颌窦外壁骨在改良的上颌窦外提升术中的应用
林毅 陈希楠
口腔医学. 2013, 33(5):  354-356. 
摘要 ( 16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评价改良的上颌窦外提升术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28例需行上颌窦外提升术的患者,其中15例行改良上颌窦外提升术,13例行传统上颌窦外提升术,临床观察12个月。结果 改良术式组中患者无一例出现术中上颌窦黏膜穿孔,传统术式组中3例患者出现上颌窦黏膜穿孔(23.1%),二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术后12个月,所有种植体均无松动脱落。结论 本组病例结果提示应用改良的上颌窦外提升术并进行同期种植是安全可行的。
可吸收内固定微型板在颌面骨折中的应用
张建伟 周昌龙 王永盛 陈彬 杨勇
口腔医学. 2013, 33(5):  357-358. 
摘要 ( 14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可吸收内固定材料聚左旋丙交酯乳酸(PLLA)治疗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7月应用可吸收内固定微型板及螺钉行坚固内固定术患者60例,3~24个月后复查,进行疗效评价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咬合关系好,张口度张口型正常,面部形态理想。影像学检查未见骨愈合不良。结论 可吸收内固定材料(PLLA)是颌面部骨折较理想的固定材料。
前牙E-max铸瓷贴面的临床应用
秦云 钱梅 朱轶萍
口腔医学. 2013, 33(5):  359-360. 
摘要 ( 24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观察瓷贴面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19位患者46颗前牙行E-max铸瓷贴面修复,随访两年,定期检查其临床指征如修复体完整度、颜色满意度、边缘适合性、术后敏感、牙龈炎性反应等,并对其进行评价。结果 经过两年的临床观察,瓷贴面的存留率约为92%;约有5%的患者认为颜色或透光度略有不协调,但均能接受;13%的患者初期有轻度冷热刺激敏感,症状随时间的延长均有好转;2%的修复体龈缘出现轻微充血;95%的修复体边缘适合性良好。结论 E-max全瓷贴面美容修复前牙,其牙体预备少,颜色美观自然,是一种可靠、理想的前牙美容修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