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4-01-28
基础与临床研究
外源性TGF-β1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刘广龙 刘忠龙 张志愿 胡海生 何悦
口腔医学. 2014, 34(1):  1-4. 
摘要 ( 12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的分离、培养、扩增方法及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TGF-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1)诱导BMSCs向肌成纤维细胞定向分化的可能性,为放射性诱导的颌骨纤维化提供体外理论依据。方法 取大鼠股骨的骨髓,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干细胞;培养至第三代时分别用+/-TGF-β1的2组诱导培养基定向分化诱导;诱导2周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Real-time PCR检测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细胞爬片行免疫组化鉴定α-SMA及胶原纤维的表达。结果 大鼠股骨骨髓组织中可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生长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呈梭型、纺锤型,定向诱导后TGF-β1组细胞可表现出肌成纤维细胞的特性(α-SMA+),同时伴有COLⅠ、COLⅢ、α-SMA基因的高表达。结论 从大鼠股骨骨髓组织中可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TGF-β1能定向诱导BMSCs向肌成纤维细胞方向分化,为放射诱导的颌骨纤维萎缩机制提供了体外理论依据。
大鼠颅底软骨联合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
黄优 马俊青 王林
口腔医学. 2014, 34(1):  5-8. 
摘要 ( 11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大鼠生长发育过程中颅底细胞的凋亡活动,探讨软骨联合细胞凋亡途径相关信号因子iNOS,Fas的表达及分布规律。方法 选用出生后4、8、16、32、48、64、128 d的SD大鼠的颅底软骨联合组织。通过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iNOS及Fas的免疫组织化学法来检测颅底软骨联合细胞凋亡途径的时空特征,和各途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各期标本均可见黄色荧光TUNEL凋亡软骨细胞,出生后4、8 d大鼠软骨联合的肥大区,交界区发现少量细胞凋亡现象;随时间推移细胞凋亡主要出现在肥大区、交界区和两侧的骨小梁,且细胞数逐渐增多。iNOS主要在出生后4、8、16 d的大鼠颅底软骨联合中间静止区、增殖区表达。Fas则主要存在于几乎各个时期的软骨联合各层,以肥大区,交界区表达为多。结论 颅底软骨联合的生长发育与软骨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并存在Fas和NO两种凋亡途径。Fas途径发挥主要作用。NO途径对静止区和增殖区的生长意义更大。
TNF-α调控基质金属蛋白酶促口腔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实验研究
高振林 杨聪翀 许小会 陶德韬 周静萍 刘来奎
口腔医学. 2014, 34(1):  9-12. 
摘要 ( 12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探讨TNF-α对口腔癌细胞MMPs表达及其对口腔癌侵袭转移作用的影响。方法 用TNF-α刺激口腔癌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Western blot,分别从mRNA和蛋白质的水平检测TNF-α作用前后MMPs表达的变化,应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作用前后口腔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TNF-α分别作用24 h、48 h、72 h后,口腔癌细胞中MMP-2、MMP-9、MMP-14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作用48h后,口腔癌细胞中MMP-2、MMP-9、MMP-14蛋白质的表达同mRNA一致,也明显增高。TNF-α作用后的口腔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明显增强。结论 TNF-α可以通过上调MMPs的表达促进口腔癌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右旋氨基酸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李琛 潘亚萍 林莉 刘静波 郭艳
口腔医学. 2014, 34(1):  13-15. 
摘要 ( 13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实验研究右旋色氨酸、右旋亮氨酸、右旋酪氨酸和右旋蛋氨酸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用含有维生素K(1 μg/mL)和氯化血红素(5 μg/mL)的TSB培养基培养牙龈卟啉单胞菌W83,培养到对数生长期时1:100倍稀释后放入96孔板中,分别加入右旋色氨酸(5 mmol/L)、右旋亮氨酸(8.5 mmol/L)、右旋酪氨酸(3 μmol/L)和右旋蛋氨酸(2 mmol/L),厌氧培养7 d后结晶紫染色,双蒸水冲洗,干燥后乙醇脱色,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 结果 加入右旋色氨酸、右旋亮氨酸、右旋酪氨酸和右旋蛋氨酸及空白对照组的吸收值分别为3.70 ± 0.06, 2.74 ± 0.18, 0.71 ± 0.04,3.42 ± 0.02,和3.65 ± 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加入右旋亮氨酸组吸收值小,并有统计学差异(P < 0.01)。 结论 右旋亮氨酸能够减少牙龈卟啉单胞菌生物膜形成。
3种正畸粘结剂氟缓释的体外研究
刘红彦 王博 李惠山
口腔医学. 2014, 34(1):  16-18. 
摘要 ( 12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氟电极测定法测定三种正畸粘结剂的氟释放量。方法 共30份试样分为3组,每组10份。分别把试样充填在一个塑料的环形板上,用探针去尽模板边缘溢出的树脂。待粘结剂完全硬固后,将标本放置10 mL去离子水中。在实验的1、2、3、4、5、6、7、14、21、28、35 d通过氟离子选择电极测试氟离子的释放量。结果 3组材料释放的氟离子量不同,玻璃离子粘结剂(TP Orthodontics,美国)氟释放量最大。复合固化玻璃离子粘结剂(3M,美国)与Rely-a-bond(Reliance Orthodontic,美国)的氟离子释放量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传统玻璃离子粘结剂、树脂增强型玻璃离子粘结剂、可释放氟树脂粘结剂都可以长期释放氟离子。
采用龈沟血筛查糖尿病的初步研究
李昆峰 吴娟 任阳 程艳 孙卫斌
口腔医学. 2014, 34(1):  19-21. 
摘要 ( 11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评估在牙周检查中,检测龈沟血的血糖水平以代替手指末梢血筛查糖尿病的可靠性,从而寻求一种迅速、安全以及无创的椅旁筛查糖尿病的方法。方法 选取3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男性13例,女性17例),血糖仪分别检测龈沟血和手指末梢血的血糖水平。结果 龈沟血的血糖值范围为4.8~16.7 mmol/L,平均值为(7.77±3.43)mmol/L,手指末梢血的血糖值范围为5.0~17.0 mmol/L,平均值为(7.94±3.67)mmol/L,配对t检验分析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两者高度相关。结论 在牙周检查过程中,检测龈沟血的血糖水平可能用来筛查糖尿病。
种植体长度与直径对骨界面应力分布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赵宝红 张娇 蔺增 赵吉奎 封伟 江鹭鹭 邓春富 尚德浩 张翀 王丹宁
口腔医学. 2014, 34(1):  22-27. 
摘要 ( 11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不同直径、长度的种植体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按照种植体不同长度与直径,建立种植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美国3I种植体系统为参考,在Solidworks三维制图软件中绘制包含种植体、相应基台及牙冠的三维实体模型。种植体长度分别设为8、10、12、14 mm,直径分别设为3.5、4.0、4.5、5.0 mm,通过不同长度与直径交叉组合,共得到16种模型。对每个模型进行垂直向及斜向加载负荷,运用Ansys Workbench 13.0分析比较各模型受力后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两种载荷下应力集中出现在种植体颈部皮质骨区和根尖松质骨区,随着种植体长度增加,根尖松质骨区应力集中缓慢下降;随着种植体直径的增大,根尖松质骨区应力集中明显减小。结论 在种植体长度与直径的选择中,直径与长度越大,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集中越小,但与长度相比,直径的影响更加显著。
腮腺内面神经鞘瘤21例临床分析
龚靖淋 李吉东 谭学新
口腔医学. 2014, 34(1):  28-30. 
摘要 ( 12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要点,最大程度保留面神经连续性。方法 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05~2011年收治的21例腮腺内面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 21例患者中术前行影像学检查共18例,确诊为神经鞘瘤者仅1例。21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并经病理明确诊断,其中18例患者瘤体完整切除,3例患者瘤体部分切除。共19例患者术后随访,随访期为1~5年,所有随访病例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 腮腺内面神经鞘瘤早期诊断较困难,影像学检查虽有辅助价值,但确诊仍有赖于病理诊断,该病以手术治疗为主,术中应尽量保护面神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口腔可溶性羟乙基止血纱布的止血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张智杰 王瑜 陈晓凤 孙卫斌
口腔医学. 2014, 34(1):  31-34. 
摘要 ( 11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观察羟乙基可溶性止血纱布在口腔中的止血性能及其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制备可溶性止血纱布和其他止血材料的细胞培养浸提液,采用四唑盐比色分析法(MTT)测定材料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可溶性止血纱布在人工唾液中的溶解速度较快,它的体外凝血指数比医用纱布和明胶海绵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溶性止血纱布和明胶海绵的细胞相对增值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细胞的毒性级别均为0-1级。结论 可溶性止血纱布的溶解性、止血效果较好,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没有明显细胞毒性。
rhBMP-2-mPEG-PLA纳米缓释微球缓释凝胶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实验研究
罗菲 卢来春 张纲
口腔医学. 2014, 34(1):  35-38. 
摘要 ( 11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制备一种改性后的rhBMP-2聚乳酸缓释纳米微球(rhBMP-2-mPEG-PLA-Ns),并研究其理化性能和体外释放研究,以用于将来的骨创伤修复。方法 运用复乳法制备mPEG-PLA缓释微球,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激光粒度分布测试仪测试纳米微球粒径。采用ELISA法测定微球包封率及载药量,并选择动态透析释药法测定其体外释放率。 结果 微球表面光滑、圆整,纳米球体粒径均匀。纳米微球的粒径在45~50 nm之间,粒径分布范围较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78.2±1.81)%和[(2.24±0.24)×10-5]%,体外释放试验中,没有发现突释现象,24 h释放率为23.47%,微球在21 d后释放度达78.56%。结论 rhBMP-2-mPEG-PLA缓释纳米微球具备良好的理化特性和缓释效果,为后续药物在口腔方面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抛光对2种全瓷材料表面粗糙度及磨耗性能的影响
张凯 吴凤鸣 光寒冰
口腔医学. 2014, 34(1):  39-42. 
摘要 ( 10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抛光对2种全瓷材料表面粗糙度及磨耗性能的影响。方法 用表面粗糙度(Ra)值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抛光对Emax铸瓷和Everest二氧化锆2种全瓷材料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并通过磨耗实验观察抛光对2种全瓷材料摩擦磨耗性能的影响。结果 无论是表面粗糙度值还是自身体积损失量及对磨滑石瓷的磨耗体积损失量,2种全瓷材料的抛光组均小于不处理组(P<0.05)。 结论 表面抛光可以降低全瓷材料的表面粗糙度,而且可减少全瓷修复体对天然牙的磨耗,提高自身耐磨性。
外伤嵌入性脱位年轻恒前牙治疗的临床研究
李强 沈兴华
口腔医学. 2014, 34(1):  43-45. 
摘要 ( 11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研究外伤嵌入性脱位年轻恒前牙复位固定治疗的的临床疗效。 方法 39颗嵌入性脱位年轻恒前牙,设定为治疗组,根据不同类型:⑴嵌入深度≤2mm时,采用复位至原咬合位固定;⑵嵌入深度>2mm,牙槽窝多发骨折,患牙明显松动时,采用原位固定;⑶嵌入深度>2mm,被锁接在牙槽骨中,不松动,牙合 向复位1mm后固定。41颗嵌入性脱位年轻恒前牙,采用原位固定、观察,设为对照组。观察患牙及活髓的保留率。结果 经过1年半的临床观察,采用不同方式复位后固定的治疗组保留患牙成功率约87.18%,活髓率约43.59%。而对照组的保留患牙成功率约58.54%,活髓率约24.39%。治疗组保留患牙、保留活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根据伤后牙齿不同的嵌入深度和周围牙槽骨情况分别采用不同方式的复位和固定,可以更有效的保留患牙,保留活髓,是嵌入性脱位年轻恒前牙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式。
茶多酚-葡萄柚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胞外多糖的影响
卢国英 刘建党 马忠雄 黄晓晶
口腔医学. 2014, 34(1):  46-48. 
摘要 ( 10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茶多酚-葡萄柚提取物混合液对变异链球菌合成胞外多糖能力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茶多酚-葡萄柚提取物混合液对变异链球菌的抑龋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有益的实验依据。方法 使用低于混合液最低抑制浓度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值4个浓度 (即1/2、1/4、1/8、1/16 MIC)的茶多酚-葡萄柚提取物混合液与变异链球菌共同培养,收集上清液,上清液采用蒽酮法测定胞外多糖的含量。结果 随着茶多酚-葡萄柚提取物混合液浓度的升高,变异链球菌产水不溶性葡聚糖含量逐渐降低:实验组产水溶性葡聚糖量与空白组对照只有最高浓度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茶多酚-葡萄柚提取物混合液可有效抑制变异链球菌产水不溶性葡聚糖,对变异链球菌产水溶性葡聚糖无明显抑制作用。
2种垫底材料对后牙深龋充填的敏感性比较
汤海峰 徐斌 彭良文 吉蒙蒙 肖国岫
口腔医学. 2014, 34(1):  49-51. 
摘要 ( 12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3M光固化玻璃离子和DMG爱诺赛光固化复合体两种垫底材料对后牙深龋充填的术后敏感性。 方法 84例84颗深龋后牙,随机分为3M组和DMG组,3M组垫底材料为3M VitrebondTM光固化玻璃离子,DMG组垫底材料为DMG Ionosit-Baseliner爱诺赛光固化复合体,自酸蚀后,两组上层均加压填充3M FiltekTM Z350纳米复合树脂,于修复后1天、1周、1个月和3个月,对敏感发生率和自觉疼痛程度进行比较。 结果 术后1天、1周和1个月,3M组和DMG组的术后敏感率和自觉疼痛程度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3M组的术后敏感率和疼痛程度低于D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后牙深龋治疗中,使用光固化玻璃离子垫底材料可降低术后敏感的发生。
过氧化氢及热处理的纯钛钛片对小鼠MC3T3-E1粘附、增殖和分化影响的研究
金灿
口腔医学. 2014, 34(1):  52-55. 
摘要 ( 11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过氧化氢及热处理的纯钛钛片对小鼠MC3T3-E1黏附、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喷砂、双酸处理的纯钛钛片设为对照组,而喷砂、酸蚀、过氧化氢及热处理的纯钛钛片设为实验组。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2组钛片的表面进行表征。接着在2组钛片表面培养MC3T3-E1,检测其早期黏附、增殖及分化的能力。结果 SEM和XRD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钛片表面为粗糙的网状孔洞结构,而实验组钛片同样为粗糙的网状孔洞形貌,表面还覆盖有锐钛矿晶体结构;实验组钛片明显促进了成骨细胞的早期黏附(P<0.05),而且培养在实验组钛片表面的细胞增殖的更快(P<0.05)。同时,在实验组钛片表面生长的成骨细胞表达了更高的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无论是蛋白水平还是基因水平)。结论 喷砂、酸蚀及过氧化氢热处理纯钛种植体可能有利于与周围骨组织的结合。
白芍总苷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观察
左雯鑫 李晓宇 林爱娟 彭宏
口腔医学. 2014, 34(1):  56-58. 
摘要 ( 12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白芍总苷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口腔黏膜扁平苔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白芍总苷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及单独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同时记录VAS和REU分值,分别在治疗1、3、6个月时评定疗效。结果 1个月时治疗组疗效为82.7%,对照组为79.3%,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2,P>0.01),3个月时治疗组疗效为86.2%,对照组为51.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41,P<0.01),6个月时治疗组为79.3%,对照组为37.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621,P<0.01)。结论 白芍总苷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口腔扁平苔藓可提高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曲安奈德局部注射。
调查研究
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类型与手术时间关系及临床分类研究
楚德国
口腔医学. 2014, 34(1):  59-61. 
摘要 ( 13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类型与手术时间之间的关系,并根据两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一种新型下颌第三磨牙分类方法。方法 收集413例下颌第三磨牙拔除病例数据。根据Pell-Gregory升支分类、Pell-Gregory 平面分类和Winter分类三种分类方式将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类型进行分类,分别以阻生指数Ri、Oi、Wi表示。下颌第三磨牙综合阻生指数以Ci表示,Ci=Ri+Oi+Wi。以手术时间表示拔除难度。使用方差分析研究各综合阻生指数之间手术时间差异,根据综合阻生指数以及手术时间将下颌第三磨牙进行分类。结果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手术时间随着综合阻生指数增大而增加,部分下颌第三磨牙综合阻生指数之间手术时间有显著性差异,可以根据综合阻生指数以及手术时间将下颌第三磨牙分为6类(Ⅰ~Ⅵ)。结论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难度与阻生类型密切相关,新型分类方法可以更好的预测下颌第三磨牙拔除难度。
综述
Ihh-PTHrP信号轴调控髁突软骨内成骨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黄林剑 蔡协艺
口腔医学. 2014, 34(1):  62-64. 
摘要 ( 11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Ihh-PTHrP信号轴调控软骨内成骨过程。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Ihh-PTHrP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给予了广泛的关注,相关的调控机制屡见报道,对髁突软骨内成骨机制研究的需求日趋迫切。国内外许多文献报道了相关因子在Ihh-PTHrP信号轴中的重要角色,发现了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成果。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总结归纳,对该信号轴调控髁突软骨内成骨的相关机制研究做一综述。
Wnt信号通路与牙周膜
孙文娟 唐倩 黄南楠
口腔医学. 2014, 34(1):  65-67. 
摘要 ( 10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Wnt 信号通路广泛存在于各种属生物体中,调控着多种生命过程,如细胞的增殖分化、免疫、应激、凋亡等。随着对Wnt信号通路研究的不断深入,揭示出其在牙周膜的发育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可调控牙周膜细胞的增殖及分化,参与牙周炎症反应,并可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随着Wnt信号通路调控机制的阐明, 必将为牙周组织再生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就近几年对Wnt信号通路与牙周膜的研究作一综述。
临床实践
两代下颌磨牙颊面管的临床应用分析
臧艳君 周磊
口腔医学. 2014, 34(1):  68-69. 
摘要 ( 11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第1代和第2代直丝弓颊面管粘结后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变化。方法 选择80例正畸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粘结新亚第1代和第2代直丝弓网底颊面管。第1代颊面管弧度与磨牙近远中接触点连线平行粘结,第2代颊面管定位粘结于近中颊沟处。2组颊面管粘结高度均为磨牙颊面中1/3。比较下颌第一磨牙矫治前后的旋转变化。结果 粘结新亚第1代直丝弓颊面管,下颌第一磨牙矫治前后位置无明显变化。粘结新亚第2代直丝弓颊面管,下颌第一磨牙矫治前后位置变化范围较大。2组矫治前后角度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1)。磨牙近中颊沟在颊侧1/2者,下颌第一磨牙矫治前后位置无明显变化。磨牙近中颊沟在颊侧1/2-1/3者,下颌第一磨牙矫治前后旋位移变化明显。结论下颌第一磨牙颊沟位置多变,选择正确粘结第1代直丝颊面管可以减少磨牙旋转。
涡轮机拔牙法和传统拔牙法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对照研究
周丽斌 程久兵 石祖庆 崔伟 王春龙 张荣 仲霞 张晓丽
口腔医学. 2014, 34(1):  70-71. 
摘要 ( 22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传统拔牙法和涡轮机拔牙法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中的利弊。方法 选取需拔除双侧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且两侧牙齿阻生类型相似的患者共45例,将同一患者的下颌双侧阻生第三磨牙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传统拔牙术(A组)和涡轮机拔牙术(B组)予以拔除。传统拔牙法应用劈冠器将牙劈开,敲击骨凿去骨,再用牙挺将敲碎的牙分块挺出;而涡轮机拔牙法采用45°仰角涡轮机进行去骨分牙,再用牙挺将敲碎的牙分块挺出。比较两组拔牙时间,患者的拔牙主观感受,术后第2天面部肿胀、疼痛、张口受限情况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A组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耗时5.5~76分,平均26.4分;B组耗时7~39.5分,平均22.4分。A组中,患者在拔牙时感觉明显不适或更严重不适占80%,而B组仅占15.6%,明显减轻。另外,B组拔牙后肿胀、疼痛和张口受限程度均较A组轻,且并发症发生率小。结论 涡轮机拔牙术可有效缩短拔牙时间,并可以使手术医生在拔牙过程中发挥更加稳定,能有效减小创伤和意外情况发生的可能;而且舒适性更好,更容易被广大患者接受。因而有必要在临床推广涡轮机拔牙术,并逐渐取代传统拔牙术。
美学修复联合正畸治疗前牙缺失伴错 畸形的疗效分析
俞贤江
口腔医学. 2014, 34(1):  72-74. 
摘要 ( 11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美学修复联合正畸治疗前牙缺失伴错牙合 畸形的疗效。方法:收集目的 研究分析美学修复联合正畸治疗前牙缺失伴错牙合 畸形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溧阳市中医院口腔门诊就诊的前牙缺失伴错牙合 畸形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行单纯修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腔正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54例患者非常满意为67.30%,满意为27.98%,并发症仅为3.91%;对照组54例患者非常满意为26.10%,满意为41.00%,并发症高达33.65%;两组数字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学修复联合正畸治疗前牙缺失伴错牙合 畸形的疗效显著。克服了单一治疗方法的难度和局限性,从根本上改变患者的咬合关系,美学效果明显。
改良稳定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54例疗效观察
刘光耀
口腔医学. 2014, 34(1):  74-75. 
摘要 ( 10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改良稳定咬合板用于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54例非器质性病变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的病人,戴用经改良的稳定咬合板治疗12周,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改良稳定咬合板治疗,显效19例,有效29例,无效6例。结论 改良稳定咬合板是一种可行的改善TMD肌功能紊乱和结构紊乱治疗方法。
垂直型食物嵌塞调治疗中选磨顺序与定位的初步探讨
葛建水 闻妙仙
口腔医学. 2014, 34(1):  76-78. 
摘要 ( 10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垂直型食物嵌塞的调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择后牙邻面接触关系正常的食物嵌塞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在后牙咬合运动过程中观察两邻牙间隙产生的情况,明确间隙是力直接导致形成还是在力作用下食物挤压形成,或两者兼有之,针对病因通过咬合纸检查与模型观察分析定位,按顺序进行调治疗,术后定期复查食物嵌塞情况。结果 术后1周56例进食时无食物嵌塞,11例症状改善;术后2周63例进食时无食物嵌塞,4例症状改善;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均无食物嵌塞;术后半年,2例有复发现象,但症状仍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结论 从后牙运循环咬合过程中观察两邻牙间隙的变化明确病因,结合模型观察分析,分步骤、按顺序进行定位调是治疗后牙垂直型食物嵌塞的有效方法。
短篇报道
下颌第三磨牙与远中磨牙融合并发囊肿1例
童永青 陈申国 邵劲峰 施更生
口腔医学. 2014, 34(1):  78-79. 
摘要 ( 11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右上颌第一恒磨牙腭根双根管1例
谢云锋 汪饶饶 尚光伟 徐远志
口腔医学. 2014, 34(1):  80-80. 
摘要 ( 10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