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32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2-12-28
基础与临床研究
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髁突形态改建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刘昌奎,胡开进,刘平,邓天阁,江欣,程鹏
口腔医学. 2012, 32(12):  705-708. 
摘要 ( 6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髁突形态的改建是否有影响以及是否会进一步导致关节强直的发生。方法 将12只健康成年绵羊随机分为2组,均以右侧颞下颌关节作为手术实验侧,人为手术造成髁突矢状骨折。一组保留翼外肌在髁突内极的附丽,行使其功能,另一组切断翼外肌在髁突内极的附丽,阻断其功能,术后即刻行MRI检查,确定翼外肌是否离断。术后1周对动物模型行CT三维检查,测量髁突骨折块的移位距离及髁突内外径的改变,术后4周、12周及24周时处死动物,再次行CT检查,多平面重建后对髁突形态相关参数测量,以观察髁突的形态变化。结果 通过CT三维测量,两组髁突内外径的改变有明显的差异(P<0.05),证实翼外肌对髁突游离骨折端有牵拉作用,保留翼外肌功能组,对髁突矢状骨折后髁突形态的影响更明显。结论 此动物模型的建立,证实翼外肌对髁突矢状骨折后髁突形态改建的确有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翼外肌牵张成骨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发生中的作用研究”提供研究平台。
DMP1、Runx2在小鼠下颌第一磨牙萌出过程中的免疫学定位
华芳,葛久禹
口腔医学. 2012, 32(12):  709-711. 
摘要 ( 6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小鼠下颌第一磨牙萌出过程中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的表达, 并探索其表达与牙萌出之间的关系。 方法 分离出生后1 d至14 d小鼠的下颌骨,连续切片,偶氮卡红苯胺蓝染色显示磨牙萌出过程骨胶原形成情况,切片原位杂交法分析DMP1及RUNX2 mRNA在牙齿及周围组织的表达与分布,免疫组化法显示DMP1和RUNX2蛋白的表达与分布。结果 冠方骨组织中骨胶原形成在P5 d出现高峰,以后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根方骨胶原形成在整个萌出过程中一直呈活跃状态,在P9 d出现高峰。DMP1表达越丰富,骨胶原形成越多,成骨活动越活跃。结论 下颌第一磨牙萌出过程中,根方成骨活动一直很活跃,DMP1的表达与根方成骨活动参与了小鼠第一磨牙的萌出过程。
帕米膦酸钠对大鼠正畸源性根吸收及牙移动影响的研究
李海燕,王旭霞,曾婧,刘宛鑫,董瑞,张君
口腔医学. 2012, 32(12):  712-715,721. 
摘要 ( 6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帕米膦酸钠对大鼠正畸源性根吸收及牙移动的作用。 方法 选取48只6周龄SPF级Wistar雌性大鼠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每只大鼠上颌分实验侧和对照侧,实验侧在大鼠左侧第一磨牙近中腭侧黏骨膜下注射0.5 mmol/L帕米膦酸钠50 μl,对照侧注射0.9%生理盐水50 μl,每3天注射1次。分别于实验第3、7、14天时分批处死16只大鼠,随机选择8只测量牙移动距离并制作牙周组织学切片进行牙根吸收指数的测定,另外8只用扫描电镜观察牙根吸收情况。实验数据用PASW statistics18软件进行处理。 结果 实验侧与对照侧牙移动的距离均随着时间的延续逐渐增加,第3、7、14天时实验侧第一磨牙移动距离均小于对照侧,第7、14天时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切片观察牙根吸收指数及电镜扫描结果都显示在第3、7、14天时实验侧相比对照侧牙根吸收少,在第7、14天时两侧牙根吸收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局部注射二膦酸盐帕米膦酸钠能够抑制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牙根吸收,减缓牙移动的速度。
多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种植牙上颌窦内提升中的应用
赵翚,倪凌晨,王彩琼,许加俊,缪舒舒
口腔医学. 2012, 32(12):  716-718. 
摘要 ( 5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三维螺旋CT在评估上颌后牙区牙槽骨高度及指导上颌窦内提升术中的作用。方法 21例病例拍摄全景片测量牙槽嵴高度后,再拍摄三维螺旋CT测量各部位牙槽骨高度、明确上颌窦底形态。所有病例均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结果 全景片及CT测量得出的植区最低高度分别为(0.85±0.11) cm和(0.70±0.10) cm(P<0.05),有统计学差异;经CT诊断平坦、斜坡、“w”型窦底形态分别为3、12、6例。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随访观察12~30个月,短期疗效满意。结论 三维螺旋CT可精确测量上颌骨各部位的骨高度,可明显提高种植前对颌骨质量评估的准确率。
翻瓣术后牙体粘结剂治疗前磨牙劈裂的临床疗效初步观察
柏宁,梅予锋
口腔医学. 2012, 32(12):  719-721. 
摘要 ( 5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劈裂前磨牙折裂线达龈下的患牙行翻瓣后牙体粘结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34颗折裂线达龈下的劈裂前磨牙,采用翻瓣术后牙体粘结剂复位并进行冠修复,随访观察其6个月和1年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探诊深度 (probing depth ,PD)和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 ,SBI)的变化。结果 劈裂前磨牙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探诊深度 (PD)和龈沟出血指数(SBI)术后各阶段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降低(P<0.05);而术后各阶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翻瓣术后牙体粘结剂治疗折裂线达龈下的劈裂前磨牙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牙周维护对正畸治疗患者牙周组织的影响及患者依从性评价
张春辉,石晶,林晓萍
口腔医学. 2012, 32(12):  722-724. 
摘要 ( 5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牙周维护对固定正畸治疗患者牙周组织的影响,并对患者的依从性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错牙合畸形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试验组,分别于矫治前、矫治3个月、矫治6个月检查患者临床牙周指标,并于矫治3、6个月评价依从性指标。结果 矫治3个月时,试验组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分别为1.81±0.48、1.79±0.46、1.80±0.46,对照Ⅱ组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分别为1.84±0.53、1.85±0.56、1.83±0.49,两组与对照Ⅰ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矫治6个月时,试验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分别为1.78±0.30、1.68±0.28、1.72±0.41,优于两个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对照Ⅱ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分别为2.01±0.23、2.03±0.47、2.06±0.31,与对照Ⅰ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矫治3、6个月时,试验组口腔卫生较好率分别为83.33%、90.67%,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矫治3、6个月时,试验组矫治装置损坏率分别为20.15%、15.45%,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1)。结论 牙周维护利于固定正畸治疗患者的牙周健康,可以比单纯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更好地降低牙周不良反应,同时能很好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多元回归方法建立山东地区恒牙初期青少年个体化头影测量颅颌关系浮动正常值的研究
叶静,张勇,潘丽娜,潘爽
口腔医学. 2012, 32(12):  725-727. 
摘要 ( 5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山东地区恒牙初期青少年个体化头影测量颅颌关系浮动正常值,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方法 搜集山东地区未接受正畸治疗的恒牙初期正常牙合青少年120例,其中男69例,女51例, 12~16岁。选择在判断矢状方向和垂直方向颅颌关系中最常用的5项X线头影测量指标(SNA,SN-PP,NSBa,SN-MP,SNB),并对各测量指标进行多元回归统计分析,建立其个体化头影测量颅颌关系浮动正常值。结果 ①5项测量指标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②以SNB为自变量,分别建立与其余4项测量指标的直线回归方程;③分别以任意4项测量指标为自变量,剩余的1项测量指标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统计分析,计算得出5项测量指标各自的预计标准误(SE),其中SNA为1.95 ,SN-PP 2.79 ,NSBa 4.57,SN-MP 4.35 ,SNB 1.87;④在此基础上,最终建立起山东地区恒牙初期青少年的个体化头影测量颅颌关系浮动正常值。结论 本研究为恒牙初期青少年正畸患者提供了一套个体化的头影测量诊断方法,特别适用于临床中进行正畸治疗的青少年患者。
副腮腺肿瘤14例临床分析及治疗体会
孙国文,杨旭东,卢明星,王志勇,胡勤刚,唐恩溢
口腔医学. 2012, 32(12):  728-730,772. 
摘要 ( 6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初步评估分析副腮腺肿瘤的诊断、治疗与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副腮腺肿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考虑到副腮腺肿瘤的特殊解剖部位,14例患者均采取常规的腮腺肿瘤手术切口,并进行细致的面神经解剖。对于恶性副腮腺肿瘤给予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结果 14例副腮腺肿瘤中多形性腺瘤6例,肌上皮瘤2例,腺泡细胞癌2例,基底细胞腺瘤1例,中分化黏液表皮样癌1例,肌上皮癌1例,侵袭性纤维瘤1例。所有患者术后的面型满意,肿瘤无复发。结论 常规的腮腺手术切口进路治疗副腮腺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美观的方法。
氧化锆陶瓷固位钉用于修复前牙切角缺损的临床观察
景双林,黄丽娟,唐哲,曹灵,李琥,汤春波,张光东,于金华
口腔医学. 2012, 32(12):  731-733. 
摘要 ( 6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氧化锆陶瓷固位钉用于前牙切角缺损修复的疗效。方法 选择临床前牙切角缺损病例80例,其中活髓牙36例,死髓牙已行根管治疗4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CAD/CAM氧化锆陶瓷固位钉加树脂联合修复,对照组采用树脂直接充填修复,定期随访,观察其临床修复效果。结果 1年随访,实验组成功36例,失败3例,失访1例,成功率92.3%;对照组成功20例,失败18例,失访2例,成功率52.6%。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在切角缺损修复过程中,氧化锆陶瓷固位钉可明显增强复合树脂的固位,是一种新型牙本质固位钉。
种植与正畸联合治疗单个牙缺失的临床应用分析
吴品林,杨建军
口腔医学. 2012, 32(12):  734-735,739. 
摘要 ( 6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伴有错牙合畸形的单个牙缺失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20例伴错牙合畸形的单个牙缺失患者,通过正畸治疗后行种植义齿修复并随访,根据患者临床和X线的检查结果及治疗前后的自我对比进行临床效果综合评价。结果 20例患者的错牙合畸形均得到精确的矫治并行种植义齿修复,随访12~18个月,种植义齿稳定无松动,效果美观;牙列齐,牙周组织无异常;咀嚼及自我感觉良好。结论 对伴有错牙合畸形的单个牙缺失患者,采用种植与正畸联合治疗的方法,可获得理想的临床修复效果。
牙列重度磨耗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咬合重建序列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黄静莲,曹云娟
口腔医学. 2012, 32(12):  736-739. 
摘要 ( 7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分析牙列重度磨耗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咬合重建序列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牙列重度磨耗伴TMD患者11例,检查记录TMD及其相关症状,然后进行咬合重建序列治疗,治疗完成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后,将治疗后的TMD及其相关症状与治疗前相比较,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11例患者均感满意且咀嚼有力,关节弹响、关节疼痛及咬合干扰治疗前后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咬合重建后,患者满意度较高,其TMD症状有明显改善,髁突位置在短期内无明显改善。
根上太极扣在下颌全口覆盖义齿修复中的应用
朱加林,许少平
口腔医学. 2012, 32(12):  740-742. 
摘要 ( 6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根上太极扣附着体在下颌全口覆盖义齿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下颌多数牙缺失伴残冠残根患者16例,采用螺纹形直接覆盖式根上太极扣附着体固位全口覆盖义齿修复,分析修复前后义齿固位力、咀嚼效率及覆盖基牙状况。结果 太极扣附着体下颌全口覆盖义齿安装太极扣前后的固位力及咀嚼效率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采用根上太极扣附着体修复多数牙缺失伴残冠残根的下颌全口覆盖义齿能提高义齿固位力和咀嚼效率。
应用Quick自锁托槽与传统结扎式托槽在拔牙矫治中的比较研究
王翔宇,汤秀春
口腔医学. 2012, 32(12):  743-745. 
摘要 ( 5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Quick自锁托槽与传统结扎式托槽在拔牙病例矫治中治疗时间和治疗效果方面是否有差异。方法 选择32例需拔牙矫正病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Quick自锁托槽和传统结扎式托槽。记录并分析2组患者排齐整平、关闭间隙和总的治疗时间。每位患者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对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组内、组间均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 2组患者均获满意矫正效果。2组患者排齐整平、关闭间隙及整个疗程所需时间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中,只有∠SNB和LL-E2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测量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uick自锁托槽与传统结扎式托槽相比,在拔牙病例的疗程和疗效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强化口腔卫生宣教对牙周基础治疗的作用
曹盈,周艳,宦泓,吴昱卓,梅幼敏,顾洋
口腔医学. 2012, 32(12):  746-747. 
摘要 ( 5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强化口腔卫生宣教在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329例,随机分为2组,A组仅在初诊时进行宣教,B组在每次复诊时强化口腔卫生宣教,观察牙周基础治疗结束后1、6、12个月的牙周临床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1个月后复诊,两组临床指标均显著改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6、12个月后复查,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B组较A组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过程中反复强化口腔卫生宣教能显著改善口腔卫生状况,具有积极的作用。
3种因素对金属烤瓷冠色泽差异的影响
潘冬梅
口腔医学. 2012, 32(12):  748-749. 
摘要 ( 6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3种可能因素对金属烤瓷冠色泽差异的影响。 方法 对200例患者的245个前牙单位进行质检,以电子比色仪测量修复体和对侧同名牙的色度值并计算ΔE值,比较金属基底冠种类、特殊比色和反复烧结对色差的影响。 结果 金属基底冠类型和是否进行特殊比色对金属烤瓷冠的色差有影响(P<0.05)。 结论 贵金属基底冠可以缩小烤瓷冠色差,对色泽特殊的病例尽量选择特殊比色。
牙周维护在金属顶盖加覆盖义齿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王洪艳,陈武,时新站,王洪新
口腔医学. 2012, 32(12):  750-751,757. 
摘要 ( 5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牙周维护在金属顶盖加覆盖义齿修复残根残冠伴牙列缺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科就诊的残根残冠伴牙列缺损患者20例,按顶盖基牙牙周情况分为对照组10例(28颗患牙):基牙无牙周炎;试验组10例(24颗患牙):基牙牙周炎较重但还可以保留的。修复前对试验组进行口腔卫生指导、牙周基础治疗以及必要的牙周手术治疗,金属顶盖加覆盖义齿修复后认真牙周维护,定期复查;对照组修复后不进行牙周维护,3个月复查后处理同试验组,检测修复后3、6、12个月顶盖基牙周围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及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观察牙周维护效果。结果 试验组修复后3、6及12个月时PLI及SBI较基线水平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对照组修复后3个月时PLI及SBI较基线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与试验组3个月时的PLI及SBI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3个月后各指数间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 牙周维护在金属顶盖加覆盖义齿修复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研究
“三段式导师制”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调查研究
林玉芝,闫福华,卢友光,张长源,张锦雀
口腔医学. 2012, 32(12):  752-754. 
摘要 ( 7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三段式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并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建立更加完善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制度。 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对口腔医学院2008级、2009级、2010级和2011级本科生共36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 “三段式导师制”的实施获得了大部分学生的支持与肯定,达到预期目标。结论 “三段式导师制”是我国现有教育体制的改革的有益方向之一,具体细节仍需进一步不断完善。
临床报道
超低粘度超亲水性硅橡胶临床使用方法创新
张力,陈捷
口腔医学. 2012, 32(12):  754. 
摘要 ( 6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  述
快速原型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诸森阳,蔡玉惠
口腔医学. 2012, 32(12):  755-757. 
摘要 ( 6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快速原型技术是一种基于离散堆积成形思想的新型成形技术,是集成计算机、数控、激光和新材料等最新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先进的产品研究与开发技术。近年来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日渐广泛,本文就其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临床实践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
端莉梅,姚志清
口腔医学. 2012, 32(12):  758-759. 
摘要 ( 5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128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患者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尤其注意患者术后的皮瓣观察。结果 所有128例患者的伤口均Ⅰ期愈合。98%皮瓣成活。结论 对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肿瘤术后缺损的患者进行有效的观察及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感染型畸形中央尖经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的临床评价
史骥斌,张俭,丁丽萍
口腔医学. 2012, 32(12):  759-760. 
摘要 ( 5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感染型畸形中央尖经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择62例120颗发生牙髓感染的畸形中央尖患牙,分别采用氢氧化钙糊剂、Vitapex糊剂作根尖诱导治疗,随访2年观察不同材料对根尖诱导成形的作用,同时观察2种糊剂对不同根尖孔形状患牙的疗效。结果 随访观察2年,氢氧化钙糊剂组成功 26颗、改善18颗、失败16颗,总有效率73.3%;Vitapex糊剂组成功 49颗、改善8颗、失败3颗,总有效率95%,Vitapex糊剂组有效率高于氢氧化钙糊剂组(P<0.05)。 氢氧化钙糊剂组中根尖内聚型、根尖平行型有效率显著高于根尖喇叭口型(P<0.05)。Vitapex糊剂组中根尖喇叭口型、根尖内聚型和根尖平行型的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 感染型畸形中央尖经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均可获得一定的疗效,Vitapex糊剂是较为理想的根尖诱导糊剂。
肌功能训练配合多曲方丝弓矫治开牙合的临床体会
张爱华,刘梅,胡小坤,陈文静
口腔医学. 2012, 32(12):  761-762. 
摘要 ( 6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肌功能训练配合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矫治前牙开牙合疗效。方法 选择15例前牙开牙合患者,采用肌功能训练配合MEAW技术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结果 15例患者开牙合解除,前牙均达到正常覆盖和轻度深覆牙合关系,后牙咬合关系良好,临床矫治效果满意。结论 正确诊断、设计的前提下,采用肌功能训练配合MEAW技术进行矫治更有针对性,系统的肌功能训练,利于矫治效果的长期稳定性。
27例潜突型舌下腺囊肿诊治分析
刘治慧,邹进,严齐会,杨枫,陈舜岳
口腔医学. 2012, 32(12):  763-764. 
摘要 ( 4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并总结27例潜突型舌下腺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11年3月间我科27例潜突型舌下腺囊肿病例,收集病史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入院前曾于外院就诊,其中18例发生误诊。27例患者术前均行患侧颌下区超声检查明确提示颌下区囊肿,局部穿刺均抽吸出蛋清样粘稠丝状囊液。所以病例术后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 潜突型舌下腺囊肿易发生误诊,超声检查结合局部穿刺是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完整摘除舌下腺加以囊液抽吸后颌下区持续加压包扎是治疗该疾病有效方法。
两种种植系统临床骨稳定性比较
刘健,周黎娜,朱丽,葛自力,惠建华
口腔医学. 2012, 32(12):  764-765. 
摘要 ( 5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骨水平种植体和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在种植完成负重后中长期骨稳定性的差异。方法 采用牙片和曲面断层片观测38例XIVE和42例ANKYLOS单牙种植病例在修复完成后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的植体周围牙槽骨高度的变化,统计对比骨吸收高度的显著性差异。结果 XIVE种植体在植入后1年内,种植体周围牙槽骨高度明显降低,1~3年内骨吸收速度逐渐变慢,个别病例仍有进行性吸收;而ANKYLOS种植体在植入以后1年内,种植体周围牙槽骨有匀速的缓慢吸收,1~3年内牙槽骨高度呈稳定状态,可见骨改建形成;2种种植体在不同观测期,骨吸收水平ANKYLOS均要优于XIVE。结论 除了表面处理技术和负重条件等重要影响因素,对于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的控制环节上,骨水平种植系统比软组织水平种植系统有一定优势。
机用镍钛锉与Nd:YAP激光联合用于恒磨牙根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体会
赵金华,谢慧
口腔医学. 2012, 32(12):  766-767. 
摘要 ( 3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Nd:YAP激光与ProTaper机用镍钛根管锉联合应用和手持不锈钢锉用于恒磨牙根管预备后行根充术1 d、1周后的反应和1年后的疗效。方法 将125颗慢性根尖周炎恒磨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用Nd:YAP激光与ProTaper机用镍钛锉联合预备及消毒根管,对照组用手持不锈钢锉与氢氧化钙预备及消毒根管,常规根管充填。结果 术后1 d,实验组比对照组疼痛反应的发生率低,实验组为6.1%,对照组为20%,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1周后疼痛反应率,实验组为3.1%,对照组为6.7%,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实验组成功率为92.3%,对照组为88.3%,两组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远期疗效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机用镍钛锉与Nd:YAP激光联合应用对根管预备成形、消毒及充填有很好效果,且术后反应小。
改良Abbe瓣修复上唇肿瘤切除后缺损的临床应用
沈德武,万延俊,张红闯,李虹,张阳,张扬
口腔医学. 2012, 32(12):  768-769. 
摘要 ( 4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改良Abbe瓣修复上唇肿瘤切除后缺损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 11例上唇肿瘤切除后缺损的患者,采用改良Abbe瓣修复。结果 11例患者的Abbe瓣均成活,患者上唇外形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改良Abbe瓣可同期改善患者的上唇外形和功能,大大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方法。
2种术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术后并发症比较
汤志军,谢江,孙挺
口腔医学. 2012, 32(12):  769-771. 
摘要 ( 5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式与区域性切除术式在腮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合理术式提供依据。方法 将2006—2011年住院的65例临床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病例,根据肿瘤大小分为2组,其中选择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式病例27例,区域性切除术式38例,将术后效果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通过6个月~5年的随访观察,2组均无肿瘤复发病例,区域性切除术的术后暂时性面瘫、积液或涎瘘、耳垂麻木、面部凹陷畸形程度等并发症均较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轻,发生率也低。结论 对于较小的腮腺良性肿瘤,腮腺区域性切除术疗效可靠,具有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优势。
CAD/CAM加工个性化全瓷基台的临床应用
冯华英,光寒冰,方赵平
口腔医学. 2012, 32(12):  771-772. 
摘要 ( 5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CAD/CAM加工个性化全瓷基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8例患者利用CAD/CAM技术加工个性化基台84枚, CAD/CAM采用两种系统,一种为KAVO公司的EVEREST系统,另一种为3shape扫描设计后通过因特网发送至德国BEGO公司与上海复兴公司合作的切削中心远程加工。结果 所有病例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基台和上部修复体戴入初期,患者对其色泽和外形均较满意,在定期随访中均未发现牙龈变色和牙龈红肿出血,基台和上部修复体均无破损。结论 CAD/CAM加工个性化基台满足了病人更高层次的需求,个性化的穿龈外形不仅提高前牙美学效果,也符合后牙生理功能的要求。但该技术在我院应用时间还较短,有待尽一步加以总结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