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9-04-28
综述
牙龈瘤:分型、流行病学以及致病机制
刘安豪 束蓉
口腔医学. 2019, 39(4):  0-0. 
摘要 ( 2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牙龈瘤根据其特征存在着不同分型,而不同分型的临床特点与致病机制也不尽相同。本文对分型标准的完善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论述,并在此前提下对不同分型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总结,以不同研究方向为标准归类阐述了致病机制相关的研究,对牙龈瘤这一疾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旨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基础研究提供新标准和新思路。
基础研究
四取代羧酸酞菁锌光动力诱导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凋亡
罗亚东 丁旭 杜洪明 宋海洋 马虞楠 李萌 武和明
口腔医学. 2019, 39(4):  289-295. 
摘要 ( 2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光敏剂四取代羧酸酞菁锌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体外培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的光动力作用。方法 以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HN4为研究对象。实验分组为不同梯度浓度的暗反应组和光反应组,光反应组细胞行梯度光照剂量垂直照射处理。CCK-8法检测不同四取代羧酸酞菁锌浓度及不同光照剂量对HN4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周期及凋亡的影响。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下Caspase-3、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 四取代羧酸酞菁锌浓度及光照剂量均影响细胞增殖(P<0.05)。暗反应组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显著高于光反应组(P<0.05)。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四取代羧酸酞菁锌药物浓度的提高,细胞周期的S期相对减少,G2/M期相对增多,细胞凋亡率也随之增加(P<0.05),Caspase-3表达随之升高(P<0.05),Bcl-2表达随之降低(P<0.05)。结论 四取代羧酸酞菁锌介导的PDT是一种有效的抗癌方法,能高效诱导口腔鳞癌细胞凋亡。
不同加载频率及力值的循环张应力对大鼠颅底软骨细胞的影响
程鸣佳 吴 雯 冯齐平 储沨婷
口腔医学. 2019, 39(4):  296-299. 
摘要 ( 2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颅底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力学模型,研究不同条件循环张应力(cyclic tensile strain, CTS)对颅底软骨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FX-5000T应力加载系统对体外培养的第2代大鼠颅底软骨细胞施加不同条件的循环张应力,加力大小分别为5%、10%延伸率,加力频率分别为0.3、0.5、1.0 Hz,加力时间为24 h。加力后即刻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颅底软骨细胞Ⅱ型胶原(type-Ⅱcollagen,Col-Ⅱ)和Sox9 mRNA的表达。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循环张应力大小为10%延伸率、频率为0.5 Hz或1.0 Hz时可显著促进大鼠颅底软骨细胞Col-Ⅱ及Sox9表达(P<0.05)。结论 适宜条件的循环张应力可促进大鼠颅底软骨细胞基质合成。
煅烧牙粉影响人牙周膜干细胞体外矿化的自噬机制研究
李娜 闫明 李泽汉 潘引 吴锦涛 于金华
口腔医学. 2019, 39(4):  300-305. 
摘要 ( 2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自噬在煅烧牙粉调节牙周膜干细胞体外矿化中的作用,为牙周膜干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和牙周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成人完整的牙齿在300 ℃的条件下煅烧后,研磨成粉,与α-MEM混合制备成20 μg/mL牙粉条件培养基,与人牙周膜干细胞共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对牙周膜干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免疫荧光染色、茜素红染色和ALP染色观察检测其对牙周膜干细胞自噬活性及体外矿化的影响。结果 流式细胞技术结果显示牙粉对牙周膜干细胞的凋亡无明显影响(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煅烧牙粉显著上调人牙周膜干细胞的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ATG5的表达和LC3Ⅱ/LC3Ⅰ的比值,以及明显下调了P62的蛋白水平(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牙粉促进人牙周膜干细胞中LC3在胞质内点状聚集;茜素红染色显示牙粉促进牙周膜干细胞的体外矿化;ALP染色显示自噬活性抑制剂氯喹降低牙粉对牙周膜干细胞体外矿化的促进作用。结论 煅烧牙粉通过激活自噬调节牙周膜干细胞的体外矿化作用。
牙龈卟啉单胞菌clpP基因缺失株和回补株的构建和鉴定
何露 王宏媛 张茹 侯本祥 李红
口腔医学. 2019, 39(4):  306-310. 
摘要 ( 4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并鉴定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W83的丝氨酸蛋白酶(caseinolytic protease,Clp)基因缺失株和回补株,为探索clpP基因在P.g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设计clpP基因的引物对,PCR扩增其上下游同源片段,克隆入质粒pUC18中,插入红霉素抗性基因ermB作为筛选标记,构建重组质粒,电转化入P.g W83构建缺失株;PCR扩增clpP基因片段与重组质粒pUC18-ΔclpP-ermB连接,电转化入P.g W83缺失株中构建回补株。采用PCR和酶切电泳鉴定序列的正确性,利用抗性培养基筛选高表达菌株。结果 clpP基因克隆成功并顺利导入质粒pUC18中,P.g W83的clpP基因缺失株和回补株构建成功,并能在体外稳定传代。结论 本研究运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P.g W83的clpP基因缺失株,并建立了以pUC18质粒为载体的clpP基因回补方法,为进一步研究clpP基因在P.g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打下了基础。
微弧氧化法制备不同浓度含锌涂层表面特征及抗菌性能的研究
李玥锟 徐琳 杜青 谢伟丽
口腔医学. 2019, 39(4):  311-315. 
摘要 ( 2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用微弧氧化法在纯钛表面制备不同浓度含锌涂层,比较其表面形貌、元素分布及抗菌性能。方法 实验共分5组,抛光后纯钛作为对照组(CP组),未添加锌为无锌组(N-Zn组),根据引入不同浓度锌分为低锌组(L-Zn组)、中锌组(M-Zn组)、高锌组(H-Zn组);扫描电镜及能谱仪观察各组涂层表面形貌、元素分布;贴膜法测定涂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结果 ①扫描电镜观察:CP组表面无孔洞结构,成沟槽形,4组实验组表面出现空洞结构,呈火山口样,N-Zn组、L-Zn组组表面纳米孔直径200~300 nm,M-Zn组表面纳米孔直径100~200 nm,H-Zn组表面纳米孔直径50~100 nm;②能谱仪显示,与CP组、N-Zn组相比,L-Zn、M-Zn、H-Zn组涂层表面成功引入了锌元素,且原子比例依次增高,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③贴膜法实验结果:各组间菌落数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微弧氧化法制备的含锌涂层具有抗菌性能,抗菌性能随锌离子浓度升高而增强。
酸蚀对可切削陶瓷表面及内部微观结构影响的研究
董林林 郝爽 李娴静 熊成立 王景云
口腔医学. 2019, 39(4):  316-320. 
摘要 ( 2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酸蚀是否对可切削陶瓷的表面形貌、内部微观结构产生影响。方法 制备大小为4 mm×4 mm×2 mm的树脂渗透陶瓷、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试件各32个,经打磨、清洗后,随机分为4组(n=8):①4%氢氟酸;②9.5%氢氟酸;③MBEP;对照组。原子力显微镜测量试件的表面粗糙度及三维形貌,X射线能谱仪对树脂渗透陶瓷的元素Si/C、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元素Si/K比率进行检测。结果 两种材料的氢氟酸处理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均高于对照组。树脂渗透陶瓷的氢氟酸处理组元素Si/C比率均低于对照组。SEM显示两种材料9.5%氢氟酸处理组均有更具侵蚀性的表面酸蚀图案,MBEP组产生与对照组相似的表面蚀刻图案。结论 酸蚀对两种可切削陶瓷的表面形貌、内部微观结构产生影响。MBEP有较为温和的酸蚀能力。
临床研究
慢性牙周炎对平台转移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影响
薛敏 刘贺 刘国惠 郭秀娟
口腔医学. 2019, 39(4):  321-324. 
摘要 ( 2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平台转移种植体在慢性牙周炎与牙周健康患者边缘骨吸收差异。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后牙区接受Ankylos系统种植修复牙周炎患者和牙周健康患者各20例,共植入56颗种植体,随访36~50个月,收集复诊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测量两组的种植体与天然邻牙边缘骨吸收量,评估两组种植体功能负载3年以上颈部年均骨吸收量的变化及差异。应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平均随访时间为(39.2±6.1)个月,无种植体脱落。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年均骨吸收与天然邻牙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牙周健康患者种植体年均骨吸收与天然邻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9)。而两组的种植体年均骨吸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2)。结论 慢性牙周炎患者平台转移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稳定,可获得与牙周健康患者相同的理想修复效果。
种植体周围炎重复非手术治疗的短期疗效观察
邬春兰 孙媛元 周子超 吴轶群 李超伦
口腔医学. 2019, 39(4):  325-329. 
摘要 ( 3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轻、中、重度种植体周围炎的重复非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种植修复完成2年以上的种植体周围炎病例29例、植体31颗,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三组,每组分别有种植体周围炎植体12、10、9颗,进行种植体周袋内超声清创+甘氨酸喷砂+盐酸米诺环素凝胶袋内注射+复方氯己定含漱联合治疗,共治疗两次。分别记录三组治疗前(T0)、治疗第1次后1个月(T1)、重复治疗第2次后1个月(T2)3个时间点的种植体周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 (BOP)位点阳性率、探诊溢脓位点阳性率,比较各个时间点的临床参数变化。结果 经过两次治疗,轻、中、重度组PD均值减少,轻度组T0 vs.T1,P>0.05,T0 vs.T2, P<0.05;中重度组T0 vs.T1,P<0.05,T0 vs.T2, P<0.01 。三组在治疗两次后种植体周探诊出血率均不断降低,轻、中度组T0 vs.T1, P<0.05,T0 vs.T2, P<0.01,重度组治疗前后三个时间点没统计学差异。溢脓位点阳性率随炎症程度加重而升高,轻度组没有溢脓位点,中度和重度组治疗后溢脓位点阳性率不断下降(T0 vs.T1,P<0.05, T0 vs.T2,P<0.01)。经治疗,中、重度组T1、T2时仍有种植体周探诊深袋、探诊出血点和溢脓点。结论 非手术方法治疗轻、中、重度种植体周围炎能显著改善其种植体周软组织炎症,重复进行非手术治疗是有必要的。轻度种植体周围炎经两次非手术治疗,能基本控制软组织炎症;中重度种植体周围炎经两次非手术治疗,不能完全控制软组织炎症。
数字化赝复体术中修复Brown Ⅱ类缺损后的功能评价
范磊 王育新 王洋 杨旭东 景建龙 吴国峰 柳慧芬 李威 卢晓林 达明杰
口腔医学. 2019, 39(4):  333-337. 
摘要 ( 2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讨数字化赝复体术中修复Brown Ⅱ类缺损后的功能及面容恢复程度。方法 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10例因肿瘤致Brown Ⅱ类缺损患者;对其行术中赝复体修复。术后1、3、6个月分析语音清晰度、吞咽功能、咀嚼功能、面容对称性。结果 赝复体修复后1、3、6个月语音清晰度显著提高(P=0.004、0.015、0.001,P<0.05);吞咽功能提高1~2级,有效率25%(2/8),显效率75%(6/8);口角偏斜角度、双侧唇部高度差、最大偏差距离、变化区域体积显著减小(P=0.007、0.044、0.039,0.042,P<0.05);患侧牙合力比值(20.45±2.55)%,健侧牙合力比值(79.55±2.55)%,牙合力不对称指数(59.10±5.09)%,患侧牙合力恢复指数范围(25.82±4.04)%。结论 数字化赝复体术中修复Brown Ⅱ类缺损可获得良好的面容及功能恢复。
MIMICS软件三维重建腮腺导管系统的解剖特征
兰天俊 朱王勇 梁培盛 刘鑫 陶谦
口腔医学. 2019, 39(4):  338-341. 
摘要 ( 2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腮腺导管系统的三维解剖特征。方法 通过MIMICS软件对34例健康志愿者腮腺造影CBCT图像资料进行三维重建,测量和分析导管长度、导管分支类型等腮腺导管系统解剖形态特征。结果 34例腮腺主导管长度均值为(52.67±10.68)mm;副腮腺出现率是41.3%(14/34),副腮腺导管平均以47.73°的角度汇入主导管;25例腮腺主导管终端分出两条管径相近的分叉导管(25/34),夹角均值为(73.30±20.70)°;74条侧支导管平均以58.22°的角度汇入主导管。结论 腮腺主导管粗而平顺,终端多以二叉分支的形式分成两条管径相近的分叉导管,主导管上可以分出若干条稍弱的侧支导管。
氢氧化钙及氯己定联合用于根管消毒的临床疗效观察
舍玉秀 吴佩玲
口腔医学. 2019, 39(4):  342-345. 
摘要 ( 3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氯己定凝胶(CHX)、氢氧化钙糊剂(CH)和氢氧化钙联合氯己定(CHX+CH)作为根管消毒药物在根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根尖周炎患牙60颗,采用常规机械预备冲洗,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三组选择CHX、CH和CHX+CH进行根管内封药,分别在根管预备前,预备后及封药7 d后进行根管内细菌标本的采样,培养,测定需氧菌和厌氧菌细菌数量的变化,观察患牙封药7 d前后的临床疗效并进行评分,记录患牙达到可以充填的平均封药时间。结果 三组患牙封药7 d后,每组患牙根管内的需氧菌和厌氧菌数量(取对数值)均较封药前明显降低(P<0.05);根管内需氧菌和厌氧菌的细菌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患牙封药前后临床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临床评分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牙达到根管充填要求的封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 CHX、CH和CHX+CH作为根管消毒药物对慢性根尖周炎均有较好的疗效,CHX凝胶联合CH糊剂综合评估抑菌效果及临床疗效最佳。
争鸣
美学区种植义齿唇侧丰满度不佳的软组织解决方案
徐秀英
口腔医学. 2019, 39(4):  346-349. 
摘要 ( 2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前牙美学区的种植病例往往伴有骨量及软组织不足的情况,而种植义齿唇侧丰满度不佳严重影响种植修复的美学效果,软组织增量能够有效增加种植体周围的角化牙龈,减少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凹陷,增加种植义齿美学修复的可预期性。
美学区种植修复后出现唇侧丰满度不佳的解决策略
杨国利
口腔医学. 2019, 39(4):  350-353. 
摘要 ( 2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种植修复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其整体成功率已经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水平,但前牙美学区仍有不少的失败案例,尤其是因美学效果不佳而造成的失败。若在美学区种植修复后出现唇侧丰满度不佳会极大地影响美学效果,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困扰,其后期处理也相对繁琐,临床上并没有统一的解决方法。本文旨在总结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美学区种植修复后出现唇侧丰满度不佳的解决策略进行讨论,使得临床医生在面对这类问题时可以有一个更全面的考量。
综述
壳聚糖载药系统及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刘扬 吴珺华
口腔医学. 2019, 39(4):  354-359. 
摘要 ( 2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甲壳素作为天然高分子物质在自然界中含量仅次于纤维素,其经脱乙酰化反应后所得的产物壳聚糖,是唯一的天然碱性多糖。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以壳聚糖为基质的载药体系具有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改变给药方式和控制释放等优点。本文总结了基于壳聚糖的载药体系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骨组织工程的应用,并总结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牙科树脂系统抗菌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刘璐 洪丽华 张志民 杨瑶瑶 曲添
口腔医学. 2019, 39(4):  360-363. 
摘要 ( 2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牙菌斑是一种复杂的生物膜,参与龋病的发展过程,生物膜于牙齿组织和修复材料上的堆积,是继发龋发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具有抗菌功效的复合树脂材料主要利用抗菌单体、抗菌填料、抗菌与再矿化联合、生物活性树脂、表面活性剂等,通过杀菌、抑菌、抑制蛋白吸附、调节生物膜菌群多种方式来减少牙齿组织与牙科材料表面的菌斑堆积,防止继发龋的发生。本文以抗菌及生物活性牙科树脂组成为分类描述了迄今为止所研究材料的进展和局限性,同时阐述其抗菌作用机制。
低频超声对细菌生物膜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宜静 毕良佳
口腔医学. 2019, 39(4):  364-368. 
摘要 ( 2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物膜可引起多种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已成为近期研究的热点问题。它可帮助细菌逃避宿主免疫反应,降低周围微环境变化对膜的影响,如阻止抗生素进入、形成耐药等群体反应行为,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问题。而超声用于抗菌研究已有数十年历史,2015年在欧洲临床微生物学和传染病学年会上也提出超声联合抗生素可能有效治疗生物膜感染,多项研究和临床应用表明超声作用微创、便捷,效果显著,可作为临床有效抗菌治疗方法,但其参数不同效果有所差异。本文将对低频超声作用于细菌生物膜的效果及机制进行综合阐述。
种植体平台转移设计研究进展
张倩 王慧明 周益
口腔医学. 2019, 39(4):  369-374. 
摘要 ( 3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种植体研发设计的进步促进了临床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平台转移技术(platform switching,PLS),其生物学益处及临床效果已被许多研究报道所证实。该技术在2005年被首次提出,目前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PLS技术可以减少种植体周围边缘性骨组织的吸收。本文从PLS技术的生物学宽度、种植体基台连接微间隙、应力学分布等不同方面进行回顾讨论。但在关于即刻负重与动物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仍需要通过对大量种植体进行长期的、随机对照、前瞻性和多中心试验来研究探明。
牙髓血管再生的相关研究进展
韩琦 王效英
口腔医学. 2019, 39(4):  375-379. 
摘要 ( 3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治疗的方向及研究热点已经从传统的根管治疗转向牙髓组织再生方面。牙髓组织再生主要包括神经再生、血管再生、牙本质再生等。本文就牙髓血管再生相关因子、细胞、微环境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拔牙止血方法研究现况综述
赵子慕 姜瑶 吴雨 郑胜 汪淑华
口腔医学. 2019, 39(4):  380-384. 
摘要 ( 2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拔牙后出血是术中及术后极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当今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各种慢性系统性疾病的高发以及发病人群的低龄化,拔牙后出血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常导致患者生理及心理各种不良后果,尤其伴随“牙医恐惧症”渐被关注,减少甚至避免拔牙出血的方法很有研究价值。本文搜索了CNKI内,1990年-2017年的相关文献,拟用关键词“拔牙”“止血”“并发症”等,经筛选后62篇纳入整理归纳。根据近30年来有关中西医各类拔牙止血方法的机制、利弊及临床疗效的研究作综述,旨在为未来临床新的拔牙止血方法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