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0-05-26
基础研究
法尼醇对白念珠菌生物膜死亡作用的研究初探
周鹏 章萍 姜刘鎏 孙凯瑞 魏昕
口腔医学. 2020, 40(5):  385-392. 
摘要 ( 3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探讨法尼醇对白念珠菌生物膜死亡的作用是坏死作用还是凋亡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与CDR1基因及MCA1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菌株为白念珠菌标准株和耐药株,研究分为白念珠菌生物膜法尼醇处理组及未处理对照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I荧光染色后法尼醇对生物膜细胞坏死的形态学变化。采用Annexin V-FITC/PI流式分析法尼醇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凋亡和坏死的作用,q-PCR分析法尼醇对白念珠菌坏死和凋亡相关基因〖STBZ〗CDR1及MCA1表达的改变。结果 法尼醇处理组白念珠菌细胞坏死率高于未处理对照组(P<0.05)。在不同生物膜时相,法尼醇对耐药株和标准株的坏死作用具有一致性。在400~800 μmol/L法尼醇处理下,6 h生物膜坏死率低于12 h生物膜,高于24 h生物膜(P<0.05)。此外,法尼醇对耐药株生物膜作用后的坏死率高于标准株(P<0.05)。法尼醇对白念珠菌耐药株和标准株凋亡作用不明显(P>0.05)。法尼醇增高耐药株各时相及标准株早期生物膜CDR1基因表达,且增高耐药株早期和标准株早期生物膜的MCA1基因表达(P<0.05)。结论 法尼醇对白念珠菌耐药株和标准株生物膜的死亡作用以促进坏死为主,且对耐药株的坏死作用较对标准株显著。CDR1基因和MCA1基因与法尼醇对耐药株生物膜的坏死作用相关。法尼醇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坏死作用与其浓度和生物膜时相相关。
黄芩素与黄芩苷联合用药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
郭净洁 王崇 张维甲 杜超 李国林
口腔医学. 2020, 40(5):  393-398. 
摘要 ( 3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探讨黄芩素与黄芩苷联合用药在体外条件下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CAL-27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黄芩素、黄芩苷及联合用药时对CAL-27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应用划痕实验检测黄芩素、黄芩苷及联合用药时对CAL-27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应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上皮标志物E钙粘蛋白(E-cadherin)与间充质标志物N钙粘蛋白(N-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 MTT结果显示黄芩素与黄芩苷对CAL-27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率逐渐增强,而联合用药组对CAL-27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黄芩素及黄芩苷单药组(P=0.045,P=0.001),联合用药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1;划痕实验结果显示,24 h时,联合用药组和单药组的细胞愈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P=0.002,P=0.001),且联合用药组低于单药组(P=0.003,P=0.002);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黄芩素、黄芩苷及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升高,N-cadherin蛋白的表达降低,且联合用药组较单药组差异更为显著。结论 黄芩素与黄芩苷均可抑制CAL-27细胞的增殖及迁移,且联合用药对CAL-27细胞增殖及迁移的抑制能力强于黄芩素与黄芩苷组,抑制作用可能与EMT的逆向表达有关。
两种不同磷酸酯单体处理增强牙科包含氧化锆填料复合树脂的作用评价
杨家雪 陈晨 景双林 石炜 谢海峰
口腔医学. 2020, 40(5):  399-403. 
摘要 ( 3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评价添加经2种磷酸酯单体处理的氧化锆填料对Bis-GMA/TEGDMA复合树脂机械性能的增强作用。方法 分别配置包含磷酸酯单体MDP或PENTA的处理剂,按1 mL∶1 g的比例对氧化锆填料进行处理。分别将处理前后的氧化锆填料以5%的比例添加至Bis-GMA/TEGDMA复合树脂(Bis-GMA∶TEGDMA=7∶3,硅烷处理的氧化硅∶氧化锆=55∶5)中充分混合,获得4种复合树脂。组A:不含氧化锆填料(对照组);组B:含未经处理的氧化锆填料(ZrO);组C:含MDP处理的氧化锆填料(MDP-ZrO);组D:含PENTA处理的氧化锆填料(PENTA-ZrO)。取含氧化锆填料组的复合树脂固化后以扫描电镜(SEM)观察材料形态和结构,并以附带的X线能谱(EDS)分析元素构成和分布。各组树脂根据ISO 4049的标准制作试件,进行弯曲强度测试,随后以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均值间的Tukeys post-hoc LSD多重比较对抗弯强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EM显示经MDP和PENTA处理后的氧化锆填料均匀分散在复合树脂中;含未经处理的氧化锆组的填料未见有团聚现象发生;EDS线谱显示含经MDP和PENTA处理前后的氧化锆填料的复合树脂中检测到Si元素含量最多,其次是O元素和Zr元素;映射显示3种元素分布较为均匀;MDP-ZrO组与PENTA-ZrO组的三点抗弯强度值无明显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含未经处理的氧化锆填料组;4组树脂的弹性模量值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MDP和PENTA处理的氧化锆填料在提高复合树脂抗弯强度的同时不影响其弹性模量,并且2种磷酸酯单体提供的效果无显著差别。
慢性肾脏病继发小鼠颌骨异常的形态学研究
张耀元 王林 王华 陈宏裕
口腔医学. 2020, 40(5):  404-410. 
摘要 ( 2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研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继发颌骨异常的形态学变化,并从细胞学角度对骨量变化进行探究。方法 使用腺嘌呤饮食诱导建立CKD小鼠模型,每4周监测血清生化指标尿素氮(BUN)、肌酐(CREA)、钙(Ca)、磷(P)的变化,并于造模12周末行肾脏组织HE染色观察。造模12周末取小鼠下颌骨行Micro-CT和HE染色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水平。体外培养颌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检测其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诱导骨髓单核细胞(bone marrow macrophages, BMMs)成破骨细胞观察破骨分化能力。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KD组的血清BUN、CREA、P和Ca水平升高(P<0.05),肾脏组织HE染色示肾小球数目减少,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化。Micro-CT示CKD组的下颌骨的骨密度降低,骨量下降(P<0.05);HE染色提示CKD组下颌骨类骨质增加,骨小梁形态不规则;ELISA示CKD组的血清PTH水平明显升高(P<0.05)。体外实验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KD组MSCs增殖和早期成骨分化能力增强(P<0.05),但晚期形成矿化结节的能力有所下降(P<0.05);以及CKD组破骨细胞分化能力更强(P<0.05)。结论 CKD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致MSCs高增殖,但晚期出现成骨矿化障碍,并且其破骨细胞分化能力增强,加速骨转化。颌骨表现为骨量下降,骨微结构改变。
临床研究
颌骨囊性病变囊内压对开窗术后不同时间段体积缩小速度的影响
熊贤斌 吴元元 郑旸 丁旭 武和明 吴煜农 宋晓萌
口腔医学. 2020, 40(5):  411-415. 
摘要 ( 1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探讨颌骨囊性病变开窗减压后不同时间段体积缩小速度与囊内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8年4月到2019年10月影像学及病理学诊断为颌骨囊性病变且采用开窗减压术进行治疗的25例患者。术前使用压力传感器测量出囊内压力,使用Mimics 17.0软件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测量囊腔体积,计算囊性病变不同时间段的体积缩小速度(speed of shrinkage,SS,SS0-3:术后前3个月体积缩小速度;SS3-6:术后3到6月体积缩小速度;SS6-1:术后6~12个月体积缩小速度)。统计学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及相关性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SS0-3,SS3-6,SS6-1两两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S0-3与囊内压力成负相关(r=-0.5295,n=25,P<0.01),与年龄成负相关(r=-0.5866,n=25,P<0.01)。囊内压与术前囊腔的体积成负相关(r=-0.4487,n=25,P<0.05)。SS0-3与成人术前囊腔体积成正相关(r=0.4546,n=20,P<0.05)。结论 颌骨囊性病变开窗减压术后不同时间段体积缩小速度与囊内压力密切相关。
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游离皮瓣供受区血管在头颈部修复重建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李萌 黄辉 丁旭 杜洪明 钟旖 宋海洋 马虞楠 吉幻 宋晓萌 武和明
口腔医学. 2020, 40(5):  416-420. 
摘要 ( 3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术前评估头颈部修复重建中游离皮瓣供受区血管的初步效果。方法 11例需行游离皮瓣移植的头颈部组织缺损患者,术前采用CDUS评估游离皮瓣供区与头颈部受区的血管直径,血流峰值流速及血管壁厚度。根据CDUS检查结果,预选供受区血管,并术中保留,吻合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结果CDUS提供了血管直径,血流峰值流速及血管壁厚度的数据,11例中预选血管与术中吻合血管相匹配度81.82%,皮瓣术后均存活。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有效地术前评估头颈部修复重建中游离皮瓣供受区血管,具有精准、无创、花费低、可重复的优点,在皮瓣设计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无牙颌下颌骨前、后牙区骨量相关性的CBCT研究
黄佳 郑旸 宋晓萌 吴煜农
口腔医学. 2020, 40(5):  421-425. 
摘要 ( 3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测量牙列缺失的下颌骨前、后牙区余留骨量,研究其相关关系,为临床种植计划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 研究纳入了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拍摄CBCT的27例(54侧)成年下颌无牙颌患者。运用Simplant Pro 11.04软件导入所有研究对象的DICOM数据,测量下颌骨前、后牙区的骨高度及宽度。运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计算下颌骨前牙区与前磨牙区、磨牙区骨高度及宽度测量值的相关性。结果 在牙槽嵴顶的宽度上,前、后牙区无明显相关关系(前磨牙与前牙区P=0.27>0.05, r=0.22,磨牙与前牙区P=0.95>0.05,r=0.01),牙槽嵴顶下3 mm、5 mm宽度、下颌骨高度、下牙槽神经管以上骨高度均显示前、后牙区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牙槽嵴顶下3 mm前磨牙与前牙区P<0.001,r=0.74强相关,磨牙与前牙区P=0.02<0.05,r=0.44中等程度相关;牙槽嵴顶下5 mm前磨牙与前牙区P<0.001,r=0.78强相关,磨牙与前牙区P=0.003<0.05,r=0.55中等程度相关;下颌骨高度前磨牙与前牙区P<0.001,r=0.79强相关,磨牙与前牙区P<0.001,r=0.70强相关;下牙槽神经管以上骨高度前磨牙与前牙区P<0.001,r=0.64强相关,磨牙与前牙区P=0.001<0.05, r=0.58中等程度相关。下颌骨前牙区宽度、高度随着后牙区宽度、高度的减少而减少。结论 下颌无牙颌,前牙区与后牙区骨吸收程度基本一致。下颌无牙颌,后牙区骨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前牙区能否选择all-on-4有待考量。
旋入扭矩值与共振频率分析对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刘东 吴煜农
口腔医学. 2020, 40(5):  426-431. 
摘要 ( 3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通过旋入扭矩值(insertion torque value,ITV)与共振频率分析(resonance frequency analysis,RFA)评估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研究ITV、ISQ值之间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两指标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25例患者共植入449枚植体,术中记录ITV,植入后即刻行RFA测量得出种植体稳定系数(Implant stability quoient, ISQ)。根据患者年龄、性别、骨质质量、术区位置、植体长度、直径6个独立因素对种植体分组并统计相关指标。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TV和ISQ值总体间存在微弱的正相关关系(r=0.217,P<0.01),而在骨质质量较差的情况下两者表现出相对较高的相关性(r=0.54,P<0.01)。患者年龄、性别对种植体ITV及ISQ值均无影响。骨质密度越高,平均ITV越大,差异显著。而所有骨类组植体间ISQ值无差异。3.5 mm直径组植体平均ISQ值较4.3、5.0 mm直径组均低(P<0.05),而4.3、5.0 mm直径组间未见差异。各长度组间ITV及ISQ值均未见差异。下颌区植体平均ISQ值与ITV均高于上颌区,而后牙区植体仅ISQ值较前牙区高(P<0.05)。结论 ITV和共振频率分析所得的ISQ值可作为评价种植体稳定性的两个不同特征,彼此相互独立。但在骨质质量较差的情况下,ITV可部分反映ISQ值的大小。在种植方式与植体一致情况下,ITV仅与骨质质量存在明显正性相关,而仅种植体直径与骨质质量一定程度上对ISQ值具有正性影响,有利于轴向稳定性的获得。最后,种植于下颌后牙区的植体在抗旋转或轴向稳定性方面均具有较好的早期稳定性。
成人骨性Ⅱ类患者不同垂直骨面型上颌后牙区牙槽骨复合体形态比较的CBCT分析
鲁琦澔
口腔医学. 2020, 40(5):  432-436. 
摘要 ( 3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采用CBCT评估成年骨性Ⅱ类患者上颌后牙区牙槽骨复合体形态,研究分析其与垂直骨面型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15—2018年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的84例骨性Ⅱ类成年患者,测量其第一第二磨牙的颊舌倾斜度、牙槽骨厚度及斜度、基骨弓宽度、牙槽骨高度、牙弓宽度以及上颌后牙区牙槽骨长度。结果 高角组的第一第二磨牙颊向倾斜更大,基骨弓宽度更窄,第二磨牙的牙槽骨高度更低,牙槽骨矢状向长度更短;第一磨牙处的腭侧牙槽骨更加直立,腭根牙槽骨厚度更薄。第一第二磨牙的牙弓宽度及垂直向牙槽骨发育与垂直骨面型无相关性。结论 在成人骨性Ⅱ类患者中,垂直骨面型与上颌后牙区牙槽骨复合体形态存在相关性,提醒我们在临床正畸治疗中要注意高角患者牙齿移动的生理边界。
iRoot SP直接充填后与牙本质壁粘结强度的临床初探
徐海
口腔医学. 2020, 40(5):  437-442. 
摘要 ( 3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比较iRoot SP直接充填和联合牙胶尖充填根管后与根管壁的粘结强度。方法 上颌前牙40颗截去牙冠并修整牙根长度为12 mm,ProTaper预备至F3,将处理好的样本随机分成4组(n=10),用牙胶尖和/或iRoot SP分别用冷侧压法、热牙胶法、单尖法、纯糊剂法充填。1周后,所有样本切成厚度为1.00 mm 薄片,选取第2、5、8分别代表根尖1/3、根中1/3、根冠1/3段在万能试验机上计算推出强度,并用SPSS 22.0做统计学分析,同时观察断裂方式。结果 在根尖1/3段,纯糊剂技术组的粘接强度最低(P<0.05);在根冠1/3段,热牙胶技术组粘接强度最低(P<0.05)。纯糊剂技术组各段粘接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热牙胶技术组以界面断裂为主,其他三组则是混合断裂和内聚断裂为主。结论 充填技术影响iRoot SP与根管壁的粘接强度;iRoot SP直接充填后具有可接受的粘结强度。
下颌第一磨牙根管形态的CBCT研究
陆亚倩 杨晨露 刘亚文 闫明 李谨 吴大明
口腔医学. 2020, 40(5):  443-447. 
摘要 ( 3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技术,对下颌第一磨牙(mandibular first molar, MFM)根管形态进行研究。方法 从CBCT影像数据库中筛选出1 067例患者共1 741颗MFM的CBCT影像。分析MFM牙根数目、根管形态及牙根数目、近中中根管(mesial middle canal,MMC)发生率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结果 三根MFM发生率为29.81%(519/1 741),无明显性别差异 (P>0.05)。近中根管多为Vertucci Ⅳ型,34.20%的双根MFM(415/1 220)及36.61%的三根MFM(190/519)的近中根根管均为Vertucci Ⅳ型。远中根管则多为Vertucci Ⅰ型,双根MFM中42.54%的远中根(519/1 220)、三根MFM中93.26%的远颊根(484/519)、100%的远舌根(519/519)均为Vertucci Ⅰ型根管,无明显性别差异(P>0.05)。此外,MMC的总体发生率为6.49%(113/1 741),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下降,且男性(7.04%,68/965)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5.80%,45/776) (P<0.05)。结论 CBCT对于发现MMC及其他复杂根管形态具有重要价值。三根MFM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别差异。MMC总体发生率为6.49%,男性高于女性,且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步降低。
调查研究
江苏省3~5岁和12~15岁人群口腔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刘怡然 沈红 仇颖莹 沈家平
口腔医学. 2020, 40(5):  448-452. 
摘要 ( 3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评价江苏省3~5岁儿童和12~15岁青少年口腔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以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3~5岁儿童1 337人和12~15岁青少年3 914人,通过口腔检查和问卷调查对口腔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情况进行评价,对过去12个月内口腔科就诊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江苏省3~5岁儿童和12~15岁青少年患龋率分别为59.69%和34.98%,分别有98.12%和82.47%的龋齿未充填;89.68%的12~15岁青少年牙周有问题;13.76%的3~5岁儿童和25.29%的12~15岁学生过去12个月内曾到口腔科就诊;进行口腔疾病的治疗(3~5岁49.73%,12~15岁45.15%)为最主要的就医原因;3~5岁儿童过去12个月没有就医的原因主要为家长认为孩子的牙没有问题(73.07%),或孩子的牙坏得不严重(11.85%),以及乳牙不需要治疗(11.24%);口腔健康状况、口腔卫生习惯和父母教育水平是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结论 江苏省3~5岁儿童和12~15岁青少年口腔卫生服务需要量大而利用率低,应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和学校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率。
江苏省中老年人群牙齿缺失及义齿修复情况抽样调查报告
郭岩 刘怡然 黄鑫 沈家平
口腔医学. 2020, 40(5):  453-456. 
摘要 ( 3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了解江苏省中老年人牙齿缺失和义齿修复情况,分析其变化趋势,为制定口腔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35~74岁城乡居民450人,其中35~44岁146人,55~64岁153人,65~74岁151人。对其进行牙齿缺失及修复情况的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450名成年人中,牙列完整占38.22%,牙列缺损占61.11%,牙列缺失占0.67%。随着年龄增长,牙列完整率降低,牙列缺损率上升,缺失牙数上升(P<0.05)。江苏省中老年人缺失牙均数为(3.16±5.17)颗,城镇居民缺失牙数少于农村居民(P<0.05)。中老年人义齿修复率50.36%,城镇居民固定义齿检出率高于农村居民(P<0.05),城镇居民义齿修复率高于农村居民(P<0.05),随着年龄增长,固定义齿检出率、可摘局部义齿检出率、非正规义齿检出率上升(P<0.05)。结论 江苏省中老年人牙齿缺失和义齿修复状况依然不容乐观。建议进一步完善口腔保健措施,提高居民口腔保健意识,改善中老年人的缺牙修复水平。
综述
种植体周结缔组织附着的研究进展
付齐月 李尊泰 齐晓爽 韩春雨 张慧彦 张震阳 孟维艳
口腔医学. 2020, 40(5):  457-460. 
摘要 ( 3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封闭不仅依赖于上皮附着,更重要的是重建纤维结缔组织附着,以稳固地支撑上皮屏障从而预防种植体周围炎,维持种植义齿的长期成功率。理想的结缔组织附着对种植体颈部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种植体周结缔组织附着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LncRNA调控PDLSCs成骨分化的研究进展
孙唯夫 刘佳 金作林
口腔医学. 2020, 40(5):  461-464. 
摘要 ( 3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 PDLSCs)是一种间充质干细胞,是牙周组织改建和修复的种子细胞。正常条件下,PDLSCs成骨分化功能稳定,维持骨组织成骨和破骨的动态平衡。然而炎症环境的刺激导致PDLSCs分化能力受损,造成牙周组织丧失且无法自行恢复。恢复PDLSCs的再生能力是牙周再生的一个重要途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可以从多种途径参与炎症反应调控,并且与PDLSCs的成骨分化相关,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就LncRNA调控PDLSCs成骨分化的机制进行综述。
14-3-3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李媛 达林泰
口腔医学. 2020, 40(5):  465-470. 
摘要 ( 2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14-3-3蛋白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是高度保守的酸性蛋白家族,作为一种衔接蛋白参与细胞的多种调节过程,如细胞周期、代谢、细胞凋亡、疾病发生等。近年来研究发现14-3-3蛋白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联,可作为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本文简述14-3-3蛋白家族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与作用。
对髁突特发性吸收与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相关性的探究
胡博 张丹
口腔医学. 2020, 40(5):  471-475. 
摘要 ( 3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髁突特发性吸收(idiopathic condylar resorption, ICR)是一种不明原因的髁突渐进性吸收,会导致髁突体积减小、下颌升支高度降低、下颌骨顺时针旋转、前牙渐进性开牙合,形成骨性Ⅱ类高角开牙合的不协调面型,严重影响颌面部美观及功能。本文从髁突特发性吸收的病因出发,着重探究关节盘前移位与髁突特发性吸收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有力的生物医学证据。
错牙合畸形评估指数及其在早期矫治评价中的应用
吴滢倩 阮文华
口腔医学. 2020, 40(5):  476-480. 
摘要 ( 2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前儿童与青少年的错牙合畸形患病率均较高,对个体心理生理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错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可使用较简单快捷的方法实现更好的矫治效果。但截止目前对早期矫治的评估方法各不相同,除了主观判断,其评估亟待量化。探讨错牙合畸形评估指数在早期矫治中的应用,可更好地指导早期矫治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