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9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9-08-28
上一期
下一期
基础研究
基于唾液宏蛋白质组学的重度低龄儿童龋患者唾液微生物群落分析
阮文华 黄美丽 高其康 孙超 金玲玲 吴滢倩
口腔医学. 2019, 39(8): 673-678.
摘要
(
478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采用宏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重度低龄儿童龋患者唾液微生物群落的特征。方法 采集重度低龄儿童龋及无龋儿童非刺激性唾液,提取唾液中的蛋白质、酶解形成多肽后进行质谱分析,对比微生物库分析唾液微生物群落的特征。结果 无龋儿童唾液微生物来源于19个门1 216个种,高丰度的微生物以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梭杆菌门以及乳糖奈瑟氏菌、肺炎链球菌、干燥奈瑟氏菌、副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奈瑟氏菌、流感嗜血杆菌、浅黄奈瑟氏菌、淋病奈瑟氏菌、金氏金菌、黏膜奈瑟氏菌、多糖奈瑟氏菌等11种细菌为主;重度低龄儿童龋儿童唾液微生物来源于24个门1 698个种,高丰度的微生物以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蓝藻菌门以及肺炎链球菌、乳糖奈瑟氏菌、干燥奈瑟氏菌、流感嗜血杆菌等4种细菌为主。结论 宏蛋白质组技术可以全面、快速分析口腔唾液微生物群落的构成。重度低龄儿童龋儿童唾液微生物群落结构相比无龋儿童更加复杂,这种复杂性可能与龋病的产生及唾液微生态失衡有关。
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相关基因标志物的分析
汤辉 杜月明 陈奇峰 张宇
口腔医学. 2019, 39(8): 679-684.
摘要
(
470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分析途径对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与正常人群的差异基因进行分析,从分子水平探讨关键基因以及参与的信号通路,初步探索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基因标志物。方法 从公共数据库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下载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相关芯片数据(GSE3524和GSE6631),筛选出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对照组织表达有显著差异的基因。并对其功能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12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表达上调45个,下调84个,对其进行基因本体、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发现分泌型焦磷酸蛋白(secreted phosphoprotein 1, SPP1)、金属基质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MMP1)、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 family E member 1,SERPINE1)、纤溶酶原激活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urokinase,PLAU)处于基因核心节点位置。同时,根据这些关键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对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分组,高表达组患者生存时间均低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PP1=0.045、PMMP1=0.046、PSERPINE1=0.0024和PPLAU=0.00049)。结论 基因组学分析方法筛选出的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有助于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机制,也进一步为治疗靶点及预后分子标志物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不同处理方式对通用粘接剂光固化后唾液污染的乳牙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
叶昌成 金星爱 高雪峰 刘英群
口腔医学. 2019, 39(8): 685-688.
摘要
(
384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处理方式对通用粘接剂光固化后唾液污染的乳牙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人60颗无龋坏乳磨牙,磨除牙合面牙釉质至牙本质。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A组),其余5组粘接剂光固化后唾液污染分别进行吹干(B组)、水冲洗后吹干(C组)、直接涂粘接剂并光固化(D组)、吹干后涂一层粘接剂并光固化(E组)、水冲洗后吹干涂一层粘接剂并光固化(F组),用复合树脂(Filtek Z250)分层充填并光固化。37 ℃水浴24 h后测试其微拉伸强度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E组微拉伸强度最高,D组最弱;B组、C组、D组断裂多在混合层底部,树脂突不明显;A组、E组、F组断裂多在混合层中部,树脂突较明显。结论 通用粘接剂光固化后受到唾液污染,牙本质表面清洁后重涂粘接剂是恢复粘接强度必要的手段。
临床研究
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软组织侧貌形态Holdaway分析
朱正 王华 张卫兵
口腔医学. 2019, 39(8): 689-691.
摘要
(
428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研究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软组织侧貌形态。方法 选取53例(女32例,男21例)成人骨性Ⅲ类患者及53例成人骨性Ⅰ类患者治疗前的CBCT数据,利用Dolphin imaging 11.0软件重建头颅侧位片,采用Holdaway软组织测量方法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测量结果按不同性别及不同矢状向骨面型进行比较,用SPSS 20.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成人骨性Ⅲ类患者与骨性Ⅰ类患者相比,骨性Ⅲ类患者的面中1/3凹陷明显(A点突度、Sn-H线)、上唇前突(上唇沟深度、上唇紧张度)、下唇前突(LL-H线)、颏部前突、颏唇沟变浅(软组织面角、H角、颏唇沟深度、颏部厚度)。成人骨性Ⅲ类患者不同性别间的软组织侧貌形态差异主要集中在软组织面角、上唇沟深度及上唇紧张度,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显示出女性患者具有较好的软组织代偿。结论 由于成人骨性Ⅲ类患者上下颌骨间存在明显的矢状向不协调,因此与骨性I类患者相比,其软组织侧貌有着显著不同的特点。
Damon非拔牙矫治中度牙列拥挤的临床研究
范力文 娄姝 朱贵荣 王威 李丹丹 李媛 王珊 张卫兵 王林 潘永初
口腔医学. 2019, 39(8): 692-696.
摘要
(
381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Damon系统非拔牙矫治中度牙列拥挤患者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采用Damon Q自锁托槽非拔牙矫治的中度拥挤患者40例,对患者矫治前后头颅侧位片14项硬组织及9项软组织指标进行头影测量,根据治疗前(T1)和治疗后(T2)软组织Z角分为治疗成功组和失败组,使用SPSS 19.0软件对治疗前后两组各项指标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特征。结果 40例患者中治疗成功22例,失败18例,两组间性别、年龄分布无差异。两组患者L1AP角在治疗后均显著变大,FMIA角变小;失败组患者下唇至E线距离在治疗后显著增加,Z角显著减小。失败组患者L1NB距、下颌平面角、上下唇至E线距离以及软硬组织面角在T1和T2时均显著大于成功组。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在成功组与失败组间分布存在差异,低角病例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直立的下前牙、理想的上下唇突度和较低的垂直骨面型是Damon系统非拔牙矫治中度牙列拥挤成功的有利前提。
非综合征唇腭裂患者与骨性Ⅰ类人群的上气道三维分析研究
苏咏宽 陈文静 侯伟
口腔医学. 2019, 39(8): 697-700.
摘要
(
310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对非综合征唇腭裂患者与骨性Ⅰ类人群的上气道进行三维分析对比研究。方法 选择本科就诊的非综合征唇腭裂患者51例(男37例,女14例,平均年龄(17.4±5.93)岁)和骨性Ⅰ类人群53例(男39例,女14例,平均年龄(17.4±6.07)岁),拍摄其锥形束CT,应用Dolphin 3D 11.9软件进行三维测量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两者上气道各段体积及最小横截面积。结果 非综合征唇腭裂患者鼻咽段气道体积大于骨性Ⅰ类人群(P=0.009),但两者上气道其余部位及总体积无明显差异(P>0.05);非综合征唇腭裂患者鼻咽段(P=0.045)及腭咽段(P=0.006)最小横截面积大于骨性Ⅰ类正常人群。结论 非综合征唇腭裂患者的上气道三维结构与骨性Ⅰ类人群可能相似,非综合征唇腭裂患者的上气道呼吸功能可能受多功能性因素影响。
基质金属蛋白酶-3在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唾液和唇腺中的表达
王鹏 穆 森 詹渊博 闫 颖 王 艳 张瑞敏
口腔医学. 2019, 39(8): 701-705.
摘要
(
346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在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唇腺和唾液中的表达水平,以及明确其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采集35例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实验组)和20例黏液腺囊肿患者(对照组)的唇腺和唾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唾液中MMP-3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唇腺中MMP-3的表达,使用图像分析软件(IPP 6.0)定量分析两组唇腺中MMP3的表达强度,并将舍格伦综合征患者按照其病理分级分为低的1、2级和高的3、4级两组。结果 MMP-3在实验组唾液和唇腺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3在病理分级高的患者唾液和唇腺中表达水平高于病理分级低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唇腺中的MMP-3可能参与了腺泡以及腺体基质的破坏,导致疾病的发生;唾液以及唇腺中MMP-3的表达水平可能成为舍格伦综合征的一项检测指标, 并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锥形束CT评价3种根管充填方法的再治疗效率
李俊亮 黎景景 高雅凡 钱雅洁 杨卫东
口腔医学. 2019, 39(8): 706-709.
摘要
(
344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锥形束CT扫描评价3种方法根管充填后采用Mtwo-R再治疗的效率。方法 30颗离体单根管下颌前磨牙,截冠后使用Mtwo镍钛锉根管预备,随机分为3组,每组10颗牙,分别采用GuttaFlow常温流动牙胶充填、iRoot SP单尖法充填和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Mtwo-R再治疗锉去除根充物,记录再治疗所用时间。再治疗前后分别进行CBCT 扫描,超声荡洗2 min,再次CBCT 扫描,测量Mtwo-R再治疗后及超声荡洗后根管充填材料体积,计算剩余根管充填材料体积百分比。结果 操作时间GuttaFlow组<冷侧压组<iRoot SP组,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Mtwo-R再治疗后剩余充填材料体积百分比GuttaFlow组<冷侧压组<iRoot SP组,GuttaFlow组与其他2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冷侧压组与iRoot SP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超声荡洗后剩余充填材料体积百分比GuttaFlow组<iRoot SP组<冷侧压组。GuttaFlow组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iRoot SP组与冷侧压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辅助超声荡洗后,3组剩余充填材料体积百分比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根管再治疗后3组均会残留根管充填材料,常温流动牙胶充填后充填材料更容易被去除,iRoot SP最不容易被清除,辅助超声荡洗能提高iRoot SP的清除率。
不同间隙设置对椅旁CAD/CAM IPS e.max全瓷冠边缘适合性的影响
刘琳洁 严媛媛 王章涵 丁伟山
口腔医学. 2019, 39(8): 710-713.
摘要
(
493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观察椅旁CAD/CAM不同间隙设置对IPS e.max全瓷冠边缘适合性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Ivoclar vivadent模型上的右上颌第一磨牙全冠标准模型翻制硅橡胶阴模,灌注超硬石膏预备体模型25个。用Sirona Cerec AC扫描采集光学印模,获得25个数字化代型。将代型随机分为5组,运用CEREC version 4.4.4操作软件将间隙值分别设置为30 μm(A组)、60 μm(B组)、90 μm(C组)、120 μm(D组)和150 μm(E组),通过数控铣床切削得到IPS e.max全瓷冠25个,每组5个。采用Variolink N义获嘉粘结系统粘结。Leica体式显微镜扫描代型颊侧、舌侧、近中和远中4个基准点的垂直边缘缝隙,计算均数和标准差,应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及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 4个基准点的边缘适合性值A组均>120 μm;E组均<30 μm;B、C、D组为30~120 μm。A、E组与B、C、D组分别相比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B、C、D组之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内颊侧、舌侧、近中、远中不同测量位置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EREC version 4.4.4间隙设置值为60、90、120 μm时,IPS e.max全瓷冠可以获得临床可接受的边缘适合性。 [关键词] CAD/CAM;全瓷冠;边缘适合性;间隙设置 导板外科应用于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精准复位 陆友正,王志勇,席 洪,达明杰,李 威,王育新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数字化导板辅助重建钛板精准复位及固定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例下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应用数字化外科技术设计手术导板并行3D打印,术中手术导板辅助重建钛板精准复位及固定下颌骨粉碎性骨折,术后行图像融合及临床评价。结果 所用患者均一期愈合,图像融合显示与术前虚拟设计偏差度<2 mm,咬合关系恢复及骨折复位愈合情况良好,张口度未见异常。结论 数字化导板辅助下颌骨粉碎性骨折复位及固定,缩短了手术时间,能精准复位及固定下颌骨粉碎性骨折,临床应用效果确定。
导板外科应用于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精准复位
陆友正 王志勇 席洪 达明杰 李威 王育新
口腔医学. 2019, 39(8): 714-718.
摘要
(
347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数字化导板辅助重建钛板精准复位及固定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10例下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应用数字化外科技术设计手术导板并行3D打印,术中手术导板辅助重建钛板精准复位及固定下颌骨粉碎性骨折,术后行图像融合及临床评价。结果:所用患者均一期愈合,图像融合显示与术前虚拟设计偏差度<2mm,咬合关系恢复及骨折复位愈合情况良好,张口度未见异常。结论:数字化导板辅助下颌骨粉碎性骨折复位及固定,缩短了手术时间,能精准复位及固定下颌骨粉碎性骨折,临床应用效果确定。
二硅酸锂铸瓷牙合贴面在牙列重度磨耗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刘伟 文爱杰
口腔医学. 2019, 39(8): 719-723.
摘要
(
460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评价二硅酸锂铸瓷后牙牙合贴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例160颗重度磨耗前磨牙和磨牙用二硅酸锂铸瓷进行牙合贴面修复,观察3年,按照美国公共卫生服务修正标准对修复体的颜色匹配、边缘着色、修复体折裂、继发龋及边缘适合度等进行评价。结果 后牙牙合贴面中95.62%的颜色为A级,93.75%的修复体无边缘着色,98.13%的修复体完好无损,所有修复体中没有发现继发龋,95%的修复体边缘适合度为A级。结论 二硅酸锂铸瓷后牙牙合贴面近期临床修复效果优良。
学龄期儿童混合牙列牙齿数目异常分析
吴燕玲 谭勇华 贺佳倩
口腔医学. 2019, 39(8): 724-726.
摘要
(
361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应用曲面断层技术分析学龄期儿童混合牙列牙齿数目异常情况的发生。方法 选取3 432张2013年1月—2017年6月来我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5~12岁学龄期儿童拍摄的混合牙列曲面断层片,观察记录先天缺牙、多生牙和牙瘤的发生情况。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 牙齿数目异常的患病率为25.52%,男性(27.54%)多于女性(23.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天性缺牙为最常见的牙齿数目异常,患病率为13.43%,女性(6.93%)多于男性(6.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生牙的患病率为11.74%,男性(7.93%)多于女性(3.8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瘤的患病率仅为0.35%。结论 混合牙列儿童牙齿数目异常患病率高,先天缺牙最常见。应用曲面断层进行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牙齿数目异常。
青少年上颌前磨牙邻面形态研究
孙留振 李鹏举
口腔医学. 2019, 39(8): 727-730.
摘要
(
427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建立青少年上颌前磨牙邻面形态数据库,为临床操作和成形片等相关器械的制作及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从安阳市口腔医院CT库中随机选择21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调整其图像至要测量的截面并截屏,将截图导入精雕软件(ArtForm 2.0)进行定点并测量邻面上两横三纵5条弧线的曲率半径。结果 除上颌第一前磨牙近中面颈部横向弧的曲率半径为负值(凹面)外,其他部位均为正值(凸面)。男性上颌第二前磨牙近中面3条纵向弧的曲率半径均大于女性。结论 上颌第一前磨牙近中面颈部有凹陷。男性上颌第二前磨牙近中面纵向较女性平坦。
争鸣
上颌后牙区游离端连续缺失且垂直骨量不足3 mm时种植治疗选择考量
陈娅倩 杨醒眉
口腔医学. 2019, 39(8): 731-734.
摘要
(
316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上颌后牙区由于牙槽骨常常有明显吸收且上颌窦的持续气化,常需要进行骨增量。传统观点认为剩余骨高度是影响提升上颌窦底提升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其中经牙槽嵴顶的上颌窦底提升术被认为用于剩余骨高度大于4~5 mm患者中,才具有较高的成功率。近年来,随着倾斜种植体概念的提出,有学者认为倾斜种植体的植入可以充分利用患者的剩余骨量,避免植骨等操作,可做为上颌后牙区骨高度不足时的一项选择治疗方案。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文献的回顾,在循证依据的支持下,对上颌后牙连续缺失且骨高度不足3 mm时选择上颌窦底提升或者倾斜种植体这两种手术方案进行了比较。
上颌后牙区连续多牙游离端缺失,当可用骨量不足3 mm时,应选择上颌窦底提升
周咏
口腔医学. 2019, 39(8): 735-738.
摘要
(
312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当上颌后牙区连续多牙游离缺失,可用骨高度不足3 mm时,避开上颌窦的倾斜种植技术具有严格的适应证要求,窦前和窦后区必须要有充足的骨量,角度基台和复合基台的应用会使种植体产生非轴向受力,且对患者张口度和操作空间有较高的要求。而相比于倾斜种植体,上颌窦底提升术的适应证更广泛,并且术野清晰,可保证种植体平行植入,后期修复相对简便,手术的技术敏感性相对较低,手术效果具有良好的可预期性。因此上颌后牙区连续多牙游离端缺失,当可用骨量不足3 mm时,应选择上颌窦底提升。
综述
小分子化合物在骨缺损修复中对成骨分化的调控
沈紫芸 范震
口腔医学. 2019, 39(8): 739-743.
摘要
(
371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骨缺损一直是口腔颌面部修复、口腔种植修复面临的一大难题。一类特殊的小分子化合物因其小分子量能够进入细胞膜调控细胞功能活动,因其更高的稳定性、无免疫原性、能诱导细胞成骨向分化、促进骨质生成、提高骨质矿化而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目前phenamil、他汀类化合物、2,6,9三元取代嘌呤、羟固醇、环磷酸腺苷类似物和褪黑素已被众多研究者证实具有成骨诱导能力,他们各自通过不同的成骨信号通路调控细胞成骨分化,提高成骨基因的表达,促进骨质形成、矿化。本论文拟就目前研究较多的具有促进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小分子化合物种类、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初始黏膜厚度对种植体边缘骨吸收影响的研究进展
罗昕 冯宜 何福明
口腔医学. 2019, 39(8): 744-747.
摘要
(
331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稳定的颈部边缘骨水平是种植体长期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而黏膜厚度作为一个影响种植体边缘骨吸收(marginal bone loss, MBL)的因素一直被研究和讨论。大多数的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表明,相对于薄黏膜(≤2 mm),厚黏膜(>2 mm)区域的种植体颈部MBL更少。基于推测黏膜厚度影响重建种植体生物学宽度(biologic width,BW)从而影响种植体MBL,学者们根据缺牙区初始的黏膜厚度,尝试调整临床种植操作。有学者增加黏膜厚度达到了减少种植体MBL的目的,也有学者根据黏膜厚度调节种植深度达到了避免种植体表面早期暴露的目的。本文就初始黏膜厚度对种植体颈部MBL影响和对临床种植参考意义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B10细胞与牙周炎免疫调控的研究进展
曹国琴 林江
口腔医学. 2019, 39(8): 748-752.
摘要
(
349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B10细胞(IL-10 producing B cell)通过分泌IL-10或表达CD1d\\CD80\\CD86\\FasL等调控机体免疫,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中起着重要的免疫调控作用。近来有研究表明,局部药物诱导牙龈组织中B10细胞表达及移植B10细胞均能抑制牙周炎症及牙槽骨吸收。因此,探讨B10细胞在牙周炎中的作用将有助于牙周炎的治疗研究。
纤维增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的研究进展
黄天意 刘璐 王晓容
口腔医学. 2019, 39(8): 753-756.
摘要
(
387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义齿基托材料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义齿基托材料,但其在机械性能方面还存在一定缺陷,基于此,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对其改性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添加一些纤维增强材料,可以使PMMA义齿基托材料的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本文结合近十几年来发表的文章,主要强调纤维对其性能的影响,对PMMA义齿基托材料改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血管生成与口腔扁平苔藓关系的研究进展
傅志华 武照 李乾鹏 王晓 于烁 丁丽娜 陈英新
口腔医学. 2019, 39(8): 757-761.
摘要
(
325
)
PD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常见口腔黏膜慢性炎性疾病,但关于口腔扁平苔藓的病因机制仍不明确。已知血管生成参与到很多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疾病中。近年来已有很多研究关注血管生成在口腔扁平苔藓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因此本文就血管生成在口腔扁平苔藓发生发展及其癌变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牙周健康状况与男性不育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朱佳琳 冯希平 陶丹英
口腔医学. 2019, 39(8): 762-764.
摘要
(
360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口腔健康与人体全身健康密切相关。牙周病是一种发生于牙周支持组织的口腔感染性疾病,与多种全身系统性疾病存在相关性。研究表明男性不育症与口腔疾病、特别是牙周病可能存在关联。然而,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存在两种假说,其一为牙周细菌慢性感染,其二为细胞因子的作用。本文主要就牙周疾病与男性不育症相关性及其可能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前牙断冠再接的研究进展
凌晓旭 张志民 王家凤 杨瑶瑶 郭馨蔚 杜奥博 钱鑫
口腔医学. 2019, 39(8): 765-768.
摘要
(
611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于外伤造成的前牙冠折是临床上较常遇见的问题,随着粘接系统性能的提高,断冠再粘接成为一种更好的选择, 就是将折断部分的牙冠重新粘接回原处,可以保留釉质的原始形态、颜色,美观,成本低,患者易于接受。本文将对近年断冠粘接技术的进展进行综述。
编辑部公告
2024年度《口腔医学》杂志优秀审稿专家
(2025-02-13)
2023年度《口腔医学》杂志优秀审稿专家
(2024-01-30)
编辑部电话变更通知
(2023-09-08)
《口腔医学》被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
(2023-03-30)
2022年度《口腔医学》杂志优秀审稿专家
(2023-01-13)
关于假冒本刊工作人员与作者联系的声明
(2022-07-28)
《口腔医学》杂志荣获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2022-02-16)
2021年度《口腔医学》杂志优秀审稿专家
(2022-01-26)
2020年度《口腔医学》杂志优秀审稿专家
(2021-01-22)
《口腔医学》杂志荣获2020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期刊奖
(2020-12-31)
更多...
下载中心
介绍信模板
专家操作指南
论文版权转让协议
论著类稿件模板
作者利益冲突公开声明表
作者贡献声明表
更多...
友情链接
南京医科大学
玛格泰克公司
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口腔生物医学杂志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