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究使用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辅助机械性龈下清创(mechanical debridement,MD)治疗种植体周炎(peri-implantitis)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2018牙周病新分类标准,纳入临床上诊断为种植体周炎的单颗种植体(单冠修复)患者,治疗前记录种植体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odified sulcus bleeding index,mSBI)和改良菌斑指数(modified plaque index,mPLI),以mSBI≥1的位点作为治疗位点。MD组为对照组,仅对治疗位点行机械性龈下清创;PDT组为治疗组,在龈下清创后即刻和治疗后1周,共行两次辅助性光动力治疗。结束治疗后6周、12周复查,检查所纳入患者种植体治疗位点的PD、mSBI和mPLI的变化。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5例患者,发生种植体周炎的植体38枚,共计154个治疗位点。PDT组和MD组各纳入20枚和18枚植体,其中PDT组纳入治疗位点共78个,PD≥6 mm的位点共51个,PD<6 mm的位点共27个;对照组纳入治疗位点共76个,PD≥6 mm的位点共53个,PD<6 mm的位点共23个。基线时两组的PD、mSBI和mPLI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6周及12周复查时,两组各临床指标与基线相比均获得显著改善(P<0.05),其中PDT组治疗后6周的mSBI显著低于MD组(P<0.05)。在PD≥6 mm的位点中,PDT组的mSBI在治疗后6周、12周复查时均显著低于MD组(P<0.05)。PDT组和MD组在12周复查时达到治疗终点的植体百分比分别为70.00%和55.56%,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光动力疗法辅助机械清创可以有效治疗种植体周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对改善深种植体周袋(PD≥6 mm)的炎症以及mSBI具有显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