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3-28
述评
数字化种植导板在全口种植手术及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刘自华, 卜令同, 吴孟轩, 徐光宙
口腔医学. 2025, 45(3):  161-167.  doi:10.13591/j.cnki.kqyx.2025.03.001
摘要 ( 183 )   HTML ( 39 )   PDF (4388KB) ( 10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全口种植修复已成为恢复牙列缺失的重要方法。近年来,数字化种植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为无牙颌的治疗提供了更加精准、简易、微创、快速的方法,实现了“以终为始,以修复为导向”的全程数字化理念。该文拟总结数字化导板在全口种植手术及修复中的应用程序,讨论其优势和不足。

基础与临床研究
上颌前方牵引对替牙期唇腭裂患者软硬组织的影响
苏咏宽, 潘永初, 张晶超, 卞海峰, 方玉心, 侯伟, 韩霖霏
口腔医学. 2025, 45(3):  168-174.  doi:10.13591/j.cnki.kqyx.2025.03.002
摘要 ( 132 )   HTML ( 9 )   PDF (2420KB) ( 5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替牙期单侧非综合征唇腭裂男性患者经上颌前方牵引治疗前后其软硬组织的三维变化。方法 选择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并经上颌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单侧非综合征唇腭裂男性患者20例(平均年龄(10.6±1.23)岁),拍摄治疗前后的锥形束CT,应用Dolphin 3D 11.95软件进行三维测量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自身对照配对t检验对单侧唇腭裂男性患者治疗前后的软硬组织变化进行比较,其中ANS点前移量、A点前移量及B点后移量变化采用单样本t检验。结果 矢状向骨性变化:∠SNA(P<0.01)、∠ANB(P<0.01)、Y轴角(P<0.05)、ANS点前移量(P<0.01)、A点前移量(P<0.01)和B点后移量(P<0.01)均显著增大,而∠SNB(P<0.05)则显著减小;垂直向骨性变化:∠MP-FH(P<0.01)、∠MP-SN(P<0.05)和ANS-Me线距(P<0.05)显著增加,而∠SN-PP(P<0.01)则显著减小;牙性变化:∠U1-NA(P<0.01)、U1-NA线距(P<0.01)、∠U1-SN(P<0.01)、前牙覆盖(P<0.01)和Wits值(P<0.01)均显著增加;而∠L1-NB(P<0.01)、L1-NB线距(P<0.01)和∠L1-MP(P<0.01)均显著减小;软组织变化:∠S-Ns-Sn(P<0.01)、∠Sn-Ns-Bs(P<0.01)、UL-EP线距(P<0.01)和LL-UL线距(P<0.01)均显著增加。结论 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唇腭裂患者,上颌前方牵引治疗可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改善颌间关系及软组织侧貌,但需注意其不良反应。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用于牙髓坏死的年轻恒牙患儿血管再生情况的随访分析
买布拜木·买买提依明, 玛衣努尔·艾赛提, 帕吾孜叶·帕尔哈提, 日孜瓦古力·阿木提
口腔医学. 2025, 45(3):  175-179.  doi:10.13591/j.cnki.kqyx.2025.03.003
摘要 ( 103 )   HTML ( 6 )   PDF (4338KB) ( 4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njectable platelet-rich fibrin,i-PRF)作为支架用于年轻恒牙牙髓坏死患儿牙髓再生术的疗效。方法 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行牙髓再生术的年轻恒牙牙髓坏死患儿60例,根据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支架材料不同分为i-PRF组(33例)和血凝块组(27例),随访1年,采用锥形束CT(CBCT)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6、9、12个月测量患牙根尖孔直径、牙本质壁厚度、牙根长度、根管区域面积及牙根区域面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治疗前后牙根长度增加比、牙本质壁厚度增加比、根尖孔直径减小比、牙根区域面积增加比、根管区域面积减少比;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齿色泽、牙髓活力、牙齿萌出高度。结果 在术后9、12个月随访时i-PRF组患牙牙根长度、牙本质壁厚度、牙根区域面积高于血凝块组(P<0.05);根据末次随访结果计算得出i-PRF组牙根长度增加比、牙本质壁厚度增加比、牙根区域面积增加比均高于血凝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牙齿色泽变化、牙髓活力阳性比、萌出高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使用血凝块和i-PRF作为支架进行牙髓再生术均能有效治疗年轻恒牙牙髓坏死,但使用i-PRF作为支架更能够促进牙根增长和牙本质壁厚度增加。

All-on-4种植固定义齿不同侧方咬合方式应力分布的有限元分析
吴正敏, 张勇, 杨瑛, 张方明
口腔医学. 2025, 45(3):  180-184.  doi:10.13591/j.cnki.kqyx.2025.03.004
摘要 ( 111 )   HTML ( 7 )   PDF (1906KB) ( 3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不同侧方咬合方式对All-on-4种植固定义齿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建立All-on-4种植固定义齿的模型,通过改变加载方式模拟侧方平衡𬌗、组牙功能𬌗和尖牙保护𬌗。选取的加载力大小为垂直向200 N、水平向30 N。结果 模拟平衡𬌗模型各部分的最大应力值最小,尖牙保护𬌗模型各部分的最大应力值最大,组牙功能𬌗模型各部分的最大应力值较平衡𬌗略大,比尖牙保护𬌗明显减小。结论 All-on-4支持的种植全口义齿的最终修复中侧方咬合可选择组牙功能𬌗。

次氯酸钠和EDTA预处理对釉质白斑树脂粘接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贺晶宇, 丁瑜, 杨媛媛, 倪恪, 王琰, 孟箭, 孟庆飞
口腔医学. 2025, 45(3):  185-190.  doi:10.13591/j.cnki.kqyx.2025.03.005
摘要 ( 119 )   HTML ( 6 )   PDF (3977KB) ( 5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次氯酸钠与EDTA预处理对釉质白斑表面釉质孔隙暴露率、树脂渗透效果及其与树脂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选取完整离体前磨牙共104颗,其中64颗用于制备颊侧中央4 mm×4 mm×2 mm大小的釉质块样本。随后,将样本进行分组:SE组(正常釉质对照组)、DE组(脱矿处理组)、RI组(树脂渗透处理组)、N/RI组(经5.25%NaClO预处理后树脂渗透组)以及E/RI组(经17%EDTA预处理后树脂渗透组)。实验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对各组样本的釉质孔隙暴露率及树脂渗透深度进行精确观察和测量。另外,对剩余的40颗离体牙进行截根处理,将牙冠包埋在树脂块中(仅暴露颊侧釉质面),根据上述分组信息进行相应处理并在颊侧釉质面中央粘接圆柱形树脂柱,经剪切实验记录每组样本的剪切粘接强度及断裂模式。结果 与RI组相比,N/RI组和E/RI组样本的釉质表面孔隙暴露率、树脂渗透深度和树脂渗透面积百分比等均显著提高(P<0.05)。SE组剪切粘接强度最高,DE组最低;与DE组相比,RI组、N/RI组、E/RI组样本的剪切粘接强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 5.25%NaClO或17%EDTA预处理可有效改善釉质孔隙暴露,改善树脂渗透效果,提高釉质白斑与树脂的粘接强度。

应用iRoot BP Plus、MTA直接盖髓后牙髓修复反应变化的大鼠实验研究
黄彩霞, 张然, 李娇娇, 韦茄彬, 黎淑芳
口腔医学. 2025, 45(3):  191-196.  doi:10.13591/j.cnki.kqyx.2025.03.006
摘要 ( 113 )   HTML ( 4 )   PDF (2440KB) ( 5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iRoot BP Plus、MTA直接盖髓术后牙髓修复反应变化的异同。方法 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iRoot BP Plus组、MTA组及空白对照组。对每只大鼠上颌左右第一磨牙进行开髓并行直接盖髓术。术后 7、14、28 d于每组中随机选择4只大鼠处死、取标本,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g,HE)染色,并观察各指标。结果 ①从牙本质小管形成质量来看,14、28 d时,iRoot BP Plus 组与MTA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iRoot BP Plus 在修复性牙本质形成质量方面明显优于MTA。②从修复性牙本质新生面积比值来看,术后14 d,iRoot BP Plus组较MTA组高(P<0.05)。结论 iRoot BP Plus、MTA直接盖髓术后均可促进修复性牙本质桥的形成,且形成质量较高,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隐形矫治下颌尖牙移动最佳附件位置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赵玺, 杨莉
口腔医学. 2025, 45(3):  197-203.  doi:10.13591/j.cnki.kqyx.2025.03.007
摘要 ( 85 )   HTML ( 2 )   PDF (1723KB) ( 3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比较不同附件以及不同放置位置对隐形矫治器矫正右侧下颌尖牙压低、伸长、扭转和扭矩移动中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在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1例女性患者作为建模对象。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右侧下颌尖牙在压低、伸长、扭转和扭矩移动中,分别放置不同附件以及不同位置的21种工况,在矫治器附件对应位置施加大小为11.821 N的载荷,在Abaqus 6.14软件中模拟运算,收集各应力、位移分布云图及最大应力、位移值。结果 在模拟正畸治疗的伸长组,附件位于颊侧切端时牙周膜和附件的PVMS值及尖牙位移最大。在模拟正畸治疗的压低组,可以观察到随着附件位置从切端到龈端,牙槽骨、尖牙、矫治器、附件的PVMS以及附件接触应力逐渐增大。在模拟正畸治疗的扭矩组,附件位于颊侧切端时尖牙PVMS最大。在模拟正畸治疗的扭转组,随着附件由切端向龈端移动,不论舌侧还是颊侧,尖牙位移量都在逐渐增大。结论 ①下颌尖牙分别进行伸长、压低、扭矩移动时,附件分别位于尖牙舌侧正中、尖牙颊侧正中最为适宜;下颌尖牙进行扭转移动时,附件位于尖牙颊侧中部、舌侧下部最为适宜。②牙齿舌侧的附件位置会极大地影响牙齿的移动和应力的分布。

不同冲洗剂联合超声荡洗对根管壁清洁效果及牙本质结构影响的体外研究
帅冰洁, 张昊, 周永庆
口腔医学. 2025, 45(3):  204-209.  doi:10.13591/j.cnki.kqyx.2025.03.008
摘要 ( 118 )   HTML ( 2 )   PDF (5274KB) ( 7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次氯酸钠与Ultra Clean在超声荡洗下对根管的清洁效果及牙本质结构的影响。方法 收集129颗单根管离体牙,采用Waveone Gold镍钛锉将根管预备至M#,预备完成后依照冲洗剂的不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次氯酸钠+生理盐水,B组次氯酸钠+EDTA,C组次氯酸钠+Ultra Clean。使用1%亚甲蓝溶液染色,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染液渗透深度及渗透范围;采用数码相机和扫描电镜观察根管内碎屑及玷污层去除情况;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牙本质微观结构变化。结果 根管上、中段,C组的渗透深度及范围大于A、B组(P<0.05),C组的碎屑百分数低于A、B组(P<0.05),B、C组玷污层评分低于A组(P<0.05)。根管下段,B、C组在渗透能力、碎屑及玷污层清除评价中均优于A组(P<0.05)。C组的脱矿能力及牙本质胶原纤维暴露大于A组和空白组(P<0.05)。结论 次氯酸钠与Ultra Clean搭配超声荡洗被认为具有良好的清洁效果,有较强的脱矿能力但可能会使牙本质胶原纤维暴露稍有增加。

病案分析
幼儿着色性干皮病继发下唇鳞癌1例
李世勇, 吴勇, 张馨, 马文, 王思航, 付帅
口腔医学. 2025, 45(3):  210-212.  doi:10.13591/j.cnki.kqyx.2025.03.009
摘要 ( 100 )   HTML ( 7 )   PDF (1510KB) ( 3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着色性干皮病(xeroderma pigmentosum, XP)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与XP基因的变异有关,常继发恶性肿瘤。该文对1例着色性干皮病继发下唇鳞癌的幼儿病例进行报道,并通过相关文献复习,对着色性干皮病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临床病理表现及预后进行讨论。

口腔医学教育
种植机器人技术在口腔种植专业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展望
周炜凯, 满毅, 蒋宇寰, 王婧
口腔医学. 2025, 45(3):  213-217.  doi:10.13591/j.cnki.kqyx.2025.03.010
摘要 ( 99 )   HTML ( 1 )   PDF (1579KB) ( 6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将口腔种植机器人应用于口腔种植专业的临床教学中,以期将该技术推广普及并服务于医学教育。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评估机器人教学方式效果。结果 种植机器人技术在口腔种植专业学生的临床教学应用中有着一定的优势。结论 随着数字化种植逐渐普及,新兴的种植机器人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和不少优势。将种植机器人技术引入口腔种植专业学生临床教学当中非常必要。

综述
牙髓再生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
刘塬, 颜燕宏, 蒋备战
口腔医学. 2025, 45(3):  218-222.  doi:10.13591/j.cnki.kqyx.2025.03.011
摘要 ( 138 )   HTML ( 14 )   PDF (755KB) ( 6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牙髓再生是目前牙髓病学研究的热点课题。随着再生医学的发展,牙髓再生正从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并在一些病例中观察到了比较稳定的结果,但实现更高的成功率和恢复牙髓的功能仍然是牙髓病学领域的一个挑战。干细胞、生长因子和支架材料是组织工程的基本要素。近年来牙髓再生相关支架受到广泛关注,无论是天然来源的、人体来源的还是人工合成的支架材料都取得了新的进展。该文就牙髓再生的支架材料进行综述,旨在为牙髓再生支架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意向性牙再植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张靖晨, 吴文治, 陈卓
口腔医学. 2025, 45(3):  223-228.  doi:10.13591/j.cnki.kqyx.2025.03.012
摘要 ( 135 )   HTML ( 4 )   PDF (755KB) ( 7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现代口腔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意向性牙再植术成为治疗牙髓根尖周病、牙体硬组织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并为保留单颗重度牙周破坏、龈下牙体组织缺损及颌骨囊肿累及的患牙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措施。该文就目前意向性牙再植术的应用范围、不同病因(以牙髓根尖周病与重度牙周破坏为例)患牙再植过程中的临床操作等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天然牙列咬合重建时侧方𬌗型选择的研究进展
潘心妮, 孙弋, 许月丹, 林曳, 张玲
口腔医学. 2025, 45(3):  229-234.  doi:10.13591/j.cnki.kqyx.2025.03.013
摘要 ( 143 )   HTML ( 8 )   PDF (774KB) ( 1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咬合重建是天然牙列恢复正常咬合关系的重要方法。为实现符合生理功能的咬合重建,需要正确选择侧方𬌗型。尖牙保护𬌗与组牙功能𬌗是天然牙列咬合重建的主要侧方𬌗型。该文就侧方𬌗型对口颌系统的影响和天然牙列咬合重建时侧方𬌗型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通过文献回顾发现,侧方𬌗型影响口颌系统的生理功能,其中尖牙保护𬌗与组牙功能𬌗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均较小,组牙功能𬌗比尖牙保护𬌗产生更大的肌电活动、下颌运动速度及下颌横向自由度。天然牙列咬合重建时选用的侧方𬌗型需根据患者侧方运动程度、正中咬合类别以及年龄等因素综合选择。对于Angle Ⅲ类错𬌗,骨性Ⅱ、Ⅲ类错𬌗患者以及老年人群,建议采用组牙功能𬌗;对于青壮年人群,建议实现尖牙保护𬌗;对于最终需要实现尖牙保护𬌗的患者,建议在侧方运动初期阶段设计组牙功能𬌗,并随着侧方位移的增大逐渐过渡到尖牙保护𬌗。因此,临床医师需全面了解天然牙列咬合重建时侧方𬌗型选择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患者制订个性化诊疗计划提供治疗依据。

天然抗菌生物材料对变异链球菌及其生物膜的抑制作用
常兴桃, 胡佳心, 孙江龄, 张吉琴, 陈贤润, 白国辉, 罗祎
口腔医学. 2025, 45(3):  235-240.  doi:10.13591/j.cnki.kqyx.2025.03.014
摘要 ( 136 )   HTML ( 7 )   PDF (767KB) ( 7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天然抗菌生物材料因来源丰富、抗菌谱广、抗菌活性高、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通过抑制生物膜形成、清除已形成的生物膜,在龋病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就不同来源的天然抗菌生物材料对龋病主要致病菌变异链球菌及其生物膜的抑制作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能够为龋病的药物防治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