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5-04-28
上一期   
基础与临床研究
PAD4在颌骨生长发育调控中的作用初探
闫行之, 蔡新誉, 陈思麦, 方韦文, 雷凡, 曹丹, 张阳
口腔医学. 2025, 45(4):  241-247.  doi:10.13591/j.cnki.kqyx.2025.04.001
摘要 ( 28 )   HTML ( 4 )   PDF (4058KB) ( 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肽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peptidyl arginine deiminase 4,PAD4)对颌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isolated from oral bones,OMSC)分化及颅颌面发育的影响。方法 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AD4在胚胎发育期小鼠颌骨中的表达,构建PAD4基因敲除(PAD4-KO)小鼠模型,通过micro CT比较PAD4-KO小鼠与野生型小鼠颌骨发育差异;通过CCK-8、Transwell等实验测定PAD4-KO与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OMSC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差异,通过ALP实验测定了两组小鼠OMSC的成骨能力,并通过免疫荧光、PCR测定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 PAD4在小鼠E13.5期胚胎颌骨组织中表达,细胞水平上PAD4在OMSC细胞核及线粒体中表达。观察见PAD4-KO小鼠下颌骨发育迟缓,micro CT示PAD4-KO小鼠颅骨及颌骨发育迟缓、矿化不良。细胞实验示PAD4-KO小鼠OMSC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下降,ALP实验结果示OMSC成骨矿化能力下降,免疫荧光和PCR结果示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水平降低。此外研究发现PAD4可能通过调节Runx2的转录影响OMSC的矿化。结论 PAD4在胚胎发育期颌骨中表达,其可能通过调节OMSC的分化功能,从而影响胚胎发育,导致颅颌面发育异常。

脐静脉内皮细胞对沉默整合素α6的人牙髓干细胞增殖和干性的影响
安琪, 张巍巍, 何丽娜, 李艳萍, 潘爽, 牛玉梅
口腔医学. 2025, 45(4):  248-253.  doi:10.13591/j.cnki.kqyx.2025.04.002
摘要 ( 22 )   HTML ( 2 )   PDF (3367KB) ( 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对沉默整合素α6(integrin α6,ITGA6)的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增殖和干性的影响。方法 慢病毒干扰沉默hDPSCs的ITGA6表达,并验证其沉默效率。实验分为sh-NC、sh-ITGA6、sh-NC+HUVECs、sh-ITGA6+HUVECs四组,sh-NC组、sh-ITGA6组hDPSCs分别转染sh-NC、sh-ITGA6,sh-NC+HUVECs组、sh-ITGA6+HUVECs组分别将转染sh-NC、sh-ITGA6的hDPSCs与HUVECs共培养。采用CCK-8及EdU法检测各组hDPSCs增殖能力,免疫荧光法检测Stro-1表达,Real-time PCR检测各组Oct4与Nanog表达。结果 ①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慢病毒转染效率约为80%;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慢病毒有效干扰hDPSCs的ITGA6表达。②CCK-8结果显示,共培养第5天时,sh-ITGA6+HUVECs组的增殖能力优于sh-ITGA6组(P<0.05);第7天时,共培养组的增殖能力优于单一培养组(P<0.05);EdU结果显示共培养组的hDPSCs DNA合成能力显著优于单一培养组(P<0.05)。③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共培养组的Stro-1表达强于单一培养组(P<0.05)。④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共培养组的Oct4表达量高于单一培养组(P<0.05);相比sh-ITGA6组,sh-ITGA6+HUVECs组的Nanog表达上调(P<0.05)。结论 HUVECs可以显著增强沉默整合素α6的hDPSCs的增殖和干性。

平板型治疗义齿在神经-肌肉功能紊乱的无牙颌病例中应用效果的初步研究
李玥, 骆小平, 杨小静, 赵强伟, 张力, 张红
口腔医学. 2025, 45(4):  254-258.  doi:10.13591/j.cnki.kqyx.2025.04.003
摘要 ( 24 )   HTML ( 2 )   PDF (1626KB) ( 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平板型治疗义齿在神经-肌肉功能紊乱的无牙颌病例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13例神经-肌肉功能紊乱的无牙颌患者参加本项研究。首先用生物功能性修复系统(biofunctional prosthetic system,BPS)的标准流程为患者制作一副常规全口义齿,戴用当天及2周后进行满意度调查及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r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OHRQoL)评价。对于总体满意度低于8分的患者,用平板型治疗义齿进行神经肌肉功能训练。将下颌义齿人工后牙的咬合面去除4 mm,制作成平板型治疗义齿,进行神经肌肉功能训练。当下颌位置稳定后,重新制作下颌义齿,并在戴牙当天再次进行满意度调查及OHRQoL评价。结果 对于神经-肌肉功能紊乱的无牙颌患者,常规全口义齿戴用当天和2周后,患者对义齿的固位、稳定、咀嚼功能、总体满意度评分及OHRQoL评价均无显著变化,且总体满意度均低于8分。通过平板型治疗义齿进行神经肌肉功能训练后制作的终义齿,患者对义齿的满意度评分及OHRQoL评价均有显著提升(P<0.05)。结论 对于神经-肌肉功能紊乱的无牙颌患者,用平板型治疗义齿对咀嚼系统行神经肌肉功能训练,可以改善其神经肌肉功能状态,显著提高患者对终义齿的满意度,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无托槽隐形矫治初期温度感觉与压力痛觉的研究
房斌, 李媛, 周薇娜, 于林凤, 周猛, 马俊青
口腔医学. 2025, 45(4):  259-263.  doi:10.13591/j.cnki.kqyx.2025.04.004
摘要 ( 26 )   HTML ( 2 )   PDF (1034KB) ( 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初期患者温度感觉和压力痛觉的特征。方法 纳入无托槽隐形矫治患者(研究组)和志愿者(对照组)各22例。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强度,定量感觉测试(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QST)来测量躯体感觉。研究中采用的QST包括热感/痛觉阈值(WDT/HPT)、冷感/痛觉阈值(CDT/CPT)和压力痛觉阈值(PPT),测试位点为21、31牙齿及其唇侧牙龈,左手大鱼际以及左侧咬肌。评估时间为基线、矫治器安置后2 h、24 h、7 d和28 d。结果 研究组VAS评分在24 h达到峰值,随后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21和31牙龈WDT、HPT及21、31牙齿的PPT,在24 h和7 d内相较于基线和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同时,在这两个时间点上,研究组的VAS与21和31牙龈的WDT和HPT呈负相关(P<0.05)。结论 在无托槽隐形矫治后的24 h及7 d,21、31牙龈的热感/痛觉和压力痛觉敏化,同时,热感/痛觉敏化与疼痛强度相关。

51例儿童多生𬌗并含牙囊肿的临床分析
王涛, 傅瑜
口腔医学. 2025, 45(4):  264-267.  doi:10.13591/j.cnki.kqyx.2025.04.005
摘要 ( 37 )   HTML ( 11 )   PDF (708KB) ( 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儿童多生𬌗并含牙囊肿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多生𬌗并含牙囊肿的患儿,对性别、年龄、多生牙数目、发病部位、是否存在阻生牙及含牙囊肿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1例患儿中,男43例,女8例,男女比例5.38∶1;年龄6~16岁,平均(11.51±2.93)岁。其中1颗多生牙最多,为29例(56.86%),2颗多生牙17例(33.33%),3颗及以上多生牙分别为4例(7.84%)和1例(1.96%)。81颗多生牙中, 82.72%位于上颌, 88.89%位于前牙区, 41.96%位于左侧, 45.68%位于右侧。76颗(93.83%)多生牙未萌出,其中垂直阻生的有33颗(40.74%)。51例患儿中,共有57个囊肿,其中80.70%位于上颌, 91.23%位于前牙区;多生牙是否在囊肿内与是否伴有恒牙阻生、囊肿膨隆方向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伴发含牙囊肿的多生牙好发于男性患儿,多为埋伏牙,多生牙及含牙囊肿均常见于上颌前牙区,多生牙是否在囊肿内与是否伴有恒牙阻生、囊肿膨隆方向无明显相关性。

内皮细胞Tie2-L914F突变引发静脉畸形发病机制的初步研究
祁雨晨, 黄佳栋, 李天一, 冷春儒, 司亚萌
口腔医学. 2025, 45(4):  268-274.  doi:10.13591/j.cnki.kqyx.2025.04.006
摘要 ( 26 )   HTML ( 3 )   PDF (4307KB) ( 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静脉畸形患者TEK受体酪氨酸激酶(TEK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Tie2)L914F突变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影响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方法 基因测序检测静脉畸形中Tie2-L914F突变情况。运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该突变导致的静脉畸形组织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亚基B(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subunit B,PDGFB)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将过表达Tie2野生型(Tie2-wild type,Tie2-WT)、Tie2-L914F和Tie2-GFP(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慢病毒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内皮细胞中Tie2的表达水平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Flag标签蛋白Tie2蛋白用于验证转染效率。通过CCK-8法、流式细胞术、Transwell迁移实验、Matrigel基质胶成管实验测定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成管能力,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FOXO1及其磷酸化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PDGFB表达水平。结果 发生L914F位点突变的静脉畸形患者数量约为33.3%。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发生Tie2-L914F突变的静脉畸形组织中PDGFB及α-SMA表达显著下调,并与管壁细胞覆盖率下降呈正相关。与表达Tie2-WT内皮细胞比较,表达Tie2-L914F内皮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同时增殖及迁移能力显著增加,成管能力则显著下降。蛋白质免疫印迹及ELISA法显示:表达Tie2-L914F内皮细胞Tie2信号通路下游AKT及FOXO1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DGFB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在静脉畸形中,Tie2-L914F突变可能通过AKT信号通路下调PDGFB表达,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带牵引设计的铸造桩核冠向牵引龈下牙折上前牙的临床效果
方铁钧, 梁惠敏, 黄敏莉
口腔医学. 2025, 45(4):  275-280.  doi:10.13591/j.cnki.kqyx.2025.04.007
摘要 ( 18 )   HTML ( 2 )   PDF (2592KB) ( 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带牵引设计的铸造桩核冠向牵引龈下牙折上前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5颗外伤折断至龈下的上前牙,完成根管治疗后进行带牵引设计的铸造桩核及树脂冠修复,正畸牵引至预定位置并保持,调整龈缘位置至稳定后完成冠修复。分析患牙牵出长度与牵引时间及牙根冠方移动量的相关性,统计牵引完成后患者冠根比值及患牙骨内桩长度与骨内根长度的比值,3、6、12个月复诊评价修复的临床效果。结果 25颗患牙有1颗在牵引第6周时出现牙根吸收,剩余24颗患牙全部牵引至目标位置及最终完成修复。统计分析显示牵引时间(y1)、牙龈冠方移动量(y2)与牵引长度(x)存在正相关性。牵引完成后患牙冠根比与对侧同名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牙骨内桩长度与骨内根长度比值大于1/2。3、6、12个月复查患牙修复临床效果稳定。结论 带牵引设计的铸造桩核在龈下牙折的上前牙保存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病案分析
一种新型数字化冠内遮色贴面修复技术
王瑜, 龚语林, 许晓波, 王玉婷, 余翻翻
口腔医学. 2025, 45(4):  281-284.  doi:10.13591/j.cnki.kqyx.2025.04.008
摘要 ( 22 )   HTML ( 2 )   PDF (1648KB) ( 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玻璃陶瓷的高通透性限制了玻璃陶瓷椅旁即刻修复技术应用于无髓前牙。本文旨在介绍一种新型数字化冠内遮色贴面修复技术,该技术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computer-aided design/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技术来制作玻璃陶瓷全冠内氧化锆贴面,能达到遮挡变色基牙对全冠颜色影响的效果,扩大高通透性的玻璃陶瓷的临床应用范围。

口腔医学教育
数字化前牙美学修复设计在本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陈秋雯, 马达, 简文婷, 林韩
口腔医学. 2025, 45(4):  285-290.  doi:10.13591/j.cnki.kqyx.2025.04.009
摘要 ( 28 )   HTML ( 1 )   PDF (3718KB) ( 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数字化微笑设计在口腔修复本科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价值,为前牙美学修复的临床教学提供方法。方法 以2021—2023年间参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修复学临床实习的18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传统的口腔摄影和前牙红白美学分析授课,并应用3-Shape口扫软件的前牙美学设计模块进行数字化微笑设计训练,应用于前牙美学修复患者的临床接诊中。实习结束后学生填写问卷进行评价。结果 问卷评价结果显示通过数字化微笑设计能强化学生对前牙美学的认识和理解(100%),增强了接诊相关病例的信心(88.89%),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全科诊疗思维(88.89%),提高临床摄影技能(100%),增强医患沟通(83.33%)与病例报告制作(88.89%)的能力。18名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均完成至少1例DSD引导下的前牙美学修复病例。结论 数字化微笑设计可锻炼学生的数字化思维和能力,提高学生对前牙美学修复的认知和理解,在口腔修复的临床实践培训中具有应用前景。

综述
离子液体与口腔疾病防治研究进展
贾懿楠, 徐心源, 徐欣
口腔医学. 2025, 45(4):  291-295.  doi:10.13591/j.cnki.kqyx.2025.04.010
摘要 ( 25 )   HTML ( 2 )   PDF (742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离子液体是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挥发性,较高溶解度的材料,可通过改变其化学结构来调控理化性质。此类材料可通过透皮给药、透黏膜给药和口服给药等方式发挥药理学作用,所以可作为载体用于药物递送,将药物成功递送至病灶部位。此外,离子液体本身也可具备抗菌和抗炎等特性,自身可作为药物发挥作用。根据以上特点,离子液体在口腔疾病防治领域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已具有优化种植体、口腔抗菌材料、牙体修复和根管治疗等材料的功能,对手-足-口病和牙周炎等口腔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有望成为口腔疾病临床治疗策略。该文就离子液体的相关特性及其在常见口腔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对疾病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CBCT结合数字化技术及人工智能在牙体牙髓中的应用进展
李嘉宁, 王胜朝, 周子超, 张倩霞, 蒋文凯
口腔医学. 2025, 45(4):  296-300.  doi:10.13591/j.cnki.kqyx.2025.04.011
摘要 ( 36 )   HTML ( 2 )   PDF (730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口腔颌面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作为一种口腔影像技术,能全面准确地显示牙体牙髓的形态,尤其对特殊的根管形态具有二维X线片无法比拟的优势。随着数字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其结合CBCT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将系统综述CBCT结合口腔数字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进展,以期为临床诊疗、学科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失败种植体拔除后再植的风险因素及治疗策略
荣圣安, 屈依丽, 杨醒眉
口腔医学. 2025, 45(4):  301-305.  doi:10.13591/j.cnki.kqyx.2025.04.012
摘要 ( 28 )   HTML ( 3 )   PDF (802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再植是拔除失败种植体后的治疗方案之一。近年研究发现再植种植体的存留率低于首次种植,可能与患者全身因素和再植时原失败位点的局部因素有关。因此,进行再植时除了常规的种植时机、软硬组织再生技术的应用和种植体的选择外,还需评估既往失败的时机、原因和拔除方法。本文拟对影响再植存留率的风险因素及再植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清醒镇静在老年患者口腔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刘冰, 张惠
口腔医学. 2025, 45(4):  306-310.  doi:10.13591/j.cnki.kqyx.2025.04.013
摘要 ( 22 )   HTML ( 2 )   PDF (729KB) ( 1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老年患者占口腔科就诊患者比例逐年增加,接受口腔治疗中紧张、疼痛等刺激导致心血管意外发生风险增高。老年患者在清醒镇静下接受口腔治疗需求巨大,因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详细回顾了口服镇静、吸入镇静、静脉镇静等常用清醒镇静技术研究现状及应用注意事项。多项研究表明不同清醒镇静方法在临床应用有缓解焦虑情绪、降低血流动力学波动等优势,因此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该项技术在完善的镇静前评估、恰当的镇静用药、全面的镇静监测及有效的应急方案等基础上,才能更好保证临床安全。

儿童腺样体肥大与错𬌗畸形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黎金鹏, 江银华
口腔医学. 2025, 45(4):  311-316.  doi:10.13591/j.cnki.kqyx.2025.04.014
摘要 ( 36 )   HTML ( 3 )   PDF (776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的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儿童腺样体肥大可引发鼻窦炎、中耳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心理行为问题等,影响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腺样体肥大是上气道狭窄引起口呼吸的主要原因,会造成腺样体面容的形成,影响颌面部的正常发育,导致错𬌗畸形的发生。本文就腺样体肥大造成错𬌗畸形的机制、类型、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lncRNA UCA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陈玥, 孙雪倩, 陈敏敏
口腔医学. 2025, 45(4):  317-320.  doi:10.13591/j.cnki.kqyx.2025.04.015
摘要 ( 22 )   HTML ( 3 )   PDF (721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最高发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较高。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重要的非编码RNA分子,在OSCC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尿路上皮癌抗原1(urothelial carcinoma associated 1,UCA1)在OSCC中高水平表达,通过miRNA的海绵作用以及激活下游信号通路调节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本文综述了UCA1在OSCC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肿瘤增殖、侵袭转移、耐药、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这有望为UCA1在OSCC的潜在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