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4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4-09-26
基础与临床研究
再生的牙周组织在正畸压应力下破骨相关因子表达的研究
吴丽萍 宗文逸 时函
口腔医学. 2014, 34(9):  641-645. 
摘要 ( 11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应用改良的双相磷酸钙(biaphasic calcium phosphate,BCP)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行犬牙周组织再生后,对再生的牙周组织施加正畸压应力,比较与健康牙周组织受力后破骨相关因子表达的异同,从而探讨牙周再生后进行正畸牙移动的可行性。方法 取6只成年雄性比格犬,拔除其双侧上下颌第一前磨牙,随机分为1周组、2周组和4周组,每组2只犬,实验组于每只犬右上、左下象限第二前磨牙牙根的近中侧制造牙周缺损,并将体外培养的犬BMSCs与BCP的共培物植入缺损区,牙周再生20周后施加正畸力,以1.47 N左右的力值拉第二前磨牙向近中方向移动;以自身为对照,另两象限交替作为牙周再生术后加力0周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于加力1周、2周及4周后处死2只比格犬并取组织块。通过Real-Time PCR及Western-Blot印迹法检测破骨相关因子活化T细胞转化因子-1(NFATc-1)和组织蛋白酶K(Cath-K)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NFATc-1和Cath-K的mRNA和蛋白表达趋势一致:从0周到2周呈上升趋势,2周至4周下降,但仍高于0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阳性表达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再生的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及变化趋势与正常牙周组织相似,应用改良的BCP用于牙周组织缺损的再生及再生后的正畸牙移动是可行的。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的分布
耿莹 王晓茜 李璐 夏鑫钰 徐玲玲 孙颖 徐艳
口腔医学. 2014, 34(9):  646-650. 
摘要 ( 13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探索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龈下菌斑中伴放线聚集杆菌(A. actinomycetemcomitans,Aa)、牙龈卟啉单胞菌(P. gingivalis,Pg)的分布规律。方法 采集32例AgP、33例CP、32例牙周健康者的龈下菌斑,构建含有2种待测细菌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建立定量标准,采用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样本中细菌数量。结果 本实验构建的引物及TaqManMGB探针特异性及敏感性较好。AgP组龈下菌斑Aa的检出率高于CP组(P<0.01),但2种细菌数量在组间无显著差异,两组内Pg的检出率及数量都明显高于Aa(P<0.001),另外AgP组Aa的数量、CP组Pg数量与牙周探诊深度密切相关(P<0.01及P<0.001)。结论 龈下菌斑Aa的检出率可能与牙周炎类型存在一定关联,Aa可能并不是中国人群样本AgP患者龈下菌斑的优势菌,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牙周病学研究有广泛应用前景。
BMP-2与TNF-α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作用的比较分析
孙玮 张君 王乐秀 张茜 王旭霞
口腔医学. 2014, 34(9):  651-654. 
摘要 ( 10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BMP-2及TNF-α分别刺激原代培养的成骨细胞,探讨BMP-2及TNF-α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不同作用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手术切取Wistar(1周龄)大鼠颅骨并提取成骨细胞,原代细胞培养、传代、纯化、扩增并进行鉴定。采用BMP-2及TNF-α进行诱导,观察成骨细胞增殖,用利用MTT法检测其变化,利用PNPP偶氮法(4-硝基苯基磷酸二钠盐)检测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 通过ALP染色和钙化的细胞实验均为阳性,证明体外培养扩增的细胞具有典型的成熟成骨细胞的特征。采用BMP-2及TNF-α来诱导大鼠成骨细胞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增殖活性及ALP活性随BMP-2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而随TNF-α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结论 BMP-2转染后的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功能都有所提高。而TNF-α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均有抑制作用。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BMP-2和TNF-α分别起到促进和抑制作用。
改良固定斜面导板矫治第二磨牙正锁
陈金林 刘正彤 许海军 王思 胡小坤
口腔医学. 2014, 34(9):  655-657. 
摘要 ( 12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应用改良固定斜面导板矫治第二磨牙正锁 后牙结构的变化。方法 应用改良固定斜面导板矫治24例上颌第二磨牙正锁伴安氏Ⅱ类错畸形。男9例,女15例,年龄12~15岁,平均13.5岁,并进行术前、术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经过3~4个月的矫治,上颌第二磨牙正锁解除,下颌前移,尖牙及磨牙关系由Ⅱ类变为Ⅰ类,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更趋协调,下颌磨牙牙冠高度明显增加,上颌磨牙萌长不明显。结论 改良固定斜面导板矫治上颌第二磨牙正锁合并安氏Ⅱ类错畸形,快速有效,不引起上颌磨牙的伸长,获得满意的软硬组织变化,尤其适用于低角患者。
枸杞多糖联合白芍总苷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疗效评定
王婧姣 李莉 徐武清 漆明
口腔医学. 2014, 34(9):  658-661. 
摘要 ( 10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枸杞多糖联合白芍总苷在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中的长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60例RAU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采用宁夏枸杞提取物枸杞多糖联合白芍总苷治疗,对照组80例只采用白芍总苷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根据中华口腔医学会黏膜病专业委员会的“RAU疗效评价试行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枸杞多糖联合白芍总苷组治疗RAU患者总体有效率显著优于白芍总苷组,且不良反应较轻;两组RAU患者在治疗期内的总间歇期均延长,溃疡总数目均减少,其对间歇期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对溃疡数目的影响,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枸杞多糖联合白芍总苷治疗RAU长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
Smart Clip自锁托槽和传统托槽对正畸牙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
韩骁 刘昕 张晏更 葛宇
口腔医学. 2014, 34(9):  662-664. 
摘要 ( 11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自锁矫治器和传统矫治器对牙齿加力后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从而比较两种类型托槽引起的牙周组织改建的情况。方法 选择16例上颌前突需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的患者,上牙列一侧使用自锁矫治器作为试验组,一侧使用传统直丝弓矫治器作为对照组,对两侧尖牙加力后取不同时间点的龈沟液,检测其中IL-1β和PGE2水平,分析其变化与牙周组织炎症反应的关系。结果 在对尖牙加力后,龈沟液中IL-1β和PGE2水平均升高,均在加力后24 h达到最高值,各检测时间点试验组和对照组龈沟液中IL-1β和PGE2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矫治器在正畸牙移动的初期对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无明显区别。
小肠黏膜下层对牙周膜干细胞体外增殖、骨向分化的影响
张红梅 荀文兴 王 江 张晓梅 李 蓉
口腔医学. 2014, 34(9):  665-668. 
摘要 ( 11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小肠黏膜下层 (SIS)与人牙周膜干细胞(PDLSCs)的生物相容性及其作为支架材料对PDLSCs的骨向分化诱导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 PDLSCs,分别用四唑盐比色法(MTS)、茜素红染色法、碱性磷酸酶(ALP)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观察 SIS 生物材料对PDLSCs增殖活性和骨向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 SIS 显著地刺激体外培养的PDLSCs增殖,诱导了细胞的矿化和提高细胞ALP活性。RT-PCR结果显示SIS诱导后细胞 mRNA 水平表达骨涎蛋白(BSP)和骨钙素(OCN)。结论 体外培养条件下,SIS与PDLSCs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诱导PDLSCs骨向分化。
牙科粘结剂对纯钛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王燕 王国平 夏露 王培志
口腔医学. 2014, 34(9):  669-673. 
摘要 ( 12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临床常用的牙科粘结剂对纯钛材料耐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 用常用牙科粘结剂玻璃离子(GC)和聚羧酸锌水门汀(PC)粘结钛片,将试件浸泡于人工唾液中8周后,进行电化学阻抗谱和极化曲线检测。结果 电化学阻抗谱显示GC组试件的阻抗弧明显小于其余两组,相同频率(中低频区)下的阻抗值最小,相位角最大值及所处频率范围也最小。等效电路图拟合结果显示:GC组电容值明显大于其余两组(P<0.05);阻抗值由小到大为:GC组<PC组<对照组(CC)(P<0.05)。极化曲线检测显示,各组极化电阻由小到大为:GC组<PC组<CC组(P<0.05);GC组的自腐蚀电流密度及自腐蚀电位的绝对值均明显大于其余两组(P<0.05)。 结论 玻璃离子粘结剂的使用会降低纯钛的耐腐蚀性能,聚羧酸锌粘结剂对纯钛耐腐蚀性能影响较小。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经PI3K/Akt信号通道对人牙髓细胞凋亡的抑制调控
王肖 招洛丹 彭志翔
口腔医学. 2014, 34(9):  674-678. 
摘要 ( 11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PI3K/Akt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Akt、pAkt在磷脂壁酸(lipoteichoic acid,LTA)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引起的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s,HDPCs)损伤中的表达情况及PI3K/Akt激活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对人牙髓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LTA、LPS作用24、48、72 h后对HDPCs增殖的影响以及IGF-1对LTA、LPS引起的HDPCs增殖抑制的保护作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LTA、LPS刺激HDPCs 24 h后及使用IGF-1和脂磷壁酸、脂多糖共同处理HDPCs相关蛋白Akt、pAkt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LTA和LPS抑制HDPCs增殖具有浓度依赖性。IGF-1可降低LTA、LPS引起的HDPCs增殖抑制程度。使用IGF-1和脂磷壁酸、脂多糖共同处理HDPCs后pAkt(Ser473)蛋白表达上调,这种作用可被LY294002取消。结论 IGF-1对脂磷壁酸、脂多糖引起的hHDPCs增殖抑制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Mtwo镍钛器械在弯曲树脂根管内成形能力的研究
耿崎峰 贾甜甜
口腔医学. 2014, 34(9):  679-681. 
摘要 ( 12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弯曲树脂根管研究Mtwo镍钛器械的成形能力。方法 使用机用Mtwo和ProTaper预备两组弯曲树脂根管,记录弯曲树脂根管切割量和弯曲度的变化,并对预备前后弯曲树脂根管形态学改变、根管宽度和弯曲度变化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两组机用镍钛器械在根管形态学、根管宽度和根管偏移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two镍钛器械能够较好地完成弯曲树脂根管的预备。
二极管激光在种植二期手术中的应用
徐可卿
口腔医学. 2014, 34(9):  682-685. 
摘要 ( 10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二极管激光在种植二期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84例(207颗)种植体植入后3~6个月,牙龈完全覆盖或部分覆盖种植体的患者在表面麻醉下用二极管激光进行龈盖切除术,暴露并取出覆盖螺丝,安装愈合基台,两周后进行金属烤瓷全冠修复,评价修复后1个月的临床效果。结果 术中不出血、创面清晰、手术时间短、术后无疼痛及肿胀、切口愈合快。修复效果良好194颗(93.72%),效果一般9颗(4.35%),效果差4颗(1.93%),成功率为98.07%,所有患者无并发症。结论 二极管激光在种植二期手术中具有无痛、精确、舒适、高效、安全和微创的优势。
局部正畸联合种植治疗第一磨牙长期缺失患者的临床研究
张清磊 何艳 谭燕 陈畅
口腔医学. 2014, 34(9):  686-688. 
摘要 ( 13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局部正畸联合种植治疗对第一磨牙长期缺失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局部正畸技术,直立缺隙邻近倾斜牙齿,压低缺隙对颌伸长的牙齿,集中散在间隙并开辟缺牙间隙。获得足够的种植空间后植入牙种植体。结果 13例患者经治疗后均达到理想的临床效果。结论 对第一磨牙长期缺失的患者利用局部正畸结合种植义齿修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牙本质肩领对前牙残根修复效果影响的临床研究
陈丽娟 孟庆飞 张红闯
口腔医学. 2014, 34(9):  689-691. 
摘要 ( 11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研究牙本质肩领对前牙残冠残根桩核修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前牙残冠残根患者56例,共计68颗患牙。所有病例经预成纤维桩核修复后,根据剩余牙体组织量在残根颈部制备一定高度的牙本质肩领(0~1 mm、1~2 mm、大于2 mm),并给予常规烤瓷冠修复。随访观察2~5年,统计各组残根的治疗成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牙本质肩领高度在0~1 mm、1~2 mm和大于2 mm的残根治疗成功率分别为60.0%(12/20)、96.8%(30/31)和100%(17/17)。经χ2检验,0~1 mm肩领组与1~2 mm肩领组(P=0.003)、0~1 mm肩领组与大于2 mm肩领组(P=0.010)相比,在治疗成功率方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1~2 mm肩领组与大于2 mm肩领组相比,则无统计学意义(P=0.76)。结论 在残根颈部制备1 mm以上高度的牙本质肩领,可以显著提高残冠残根的治疗成功率。
牙周支持治疗对维持基础治疗长期效果的作用
费晓露
口腔医学. 2014, 34(9):  692-694. 
摘要 ( 11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牙周支持治疗对维持基础治疗长期效果的作用。方法 对在口腔医院接受过牙周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接受支持治疗16例,未接受支持治疗14例(对照组)。牙周临床检查包括牙周袋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BOP)阳性位点(+),比较初诊,6周复诊以及最后一次复诊时的上诉各项临床检查指标。结果 6周复查时两组的PD和BOP(+)位点百分比明显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后一次复诊时支持治疗组的PD为2.83 mm,BOP(+)位点百分比为15.49%,与初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的PD为3.51 mm,BOP(+)位点百分比为60.42%,与初诊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与支持治疗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牙周炎症,但是其炎症控制的长期效果需要通过支持治疗来维持。
快速扩弓和固定矫治联合应用于高角病例的临床观察
陈韦儒 王培军 牟明奎 刘杰
口腔医学. 2014, 34(9):  695-697. 
摘要 ( 12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上颌快速扩弓和固定矫治器联合应用对牙弓、基骨矢状向和垂直向的影响。方法 对30例恒牙列轻中度拥挤病例以上颌快速扩弓和固定矫治器进行非拔牙治疗,分为两组:高角组(下颌平面角>32°;n=20)和均角组(下颌平面角≥22°且≤32°;n=10),分别在T1(治疗前)、T2(快速扩弓3个月后)和T3(固定矫治结束)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高角均角患者经过快速扩弓联合固定矫治器治疗后在骨性垂直高度上的变化无差异。下颌平面角在3个时间点均有显著性变化。Y轴角、全面高、前上面高在T1-T2以及T1-T3间有明显增大。结论 快速扩弓虽然会导致上、下颌骨的向下旋转,但由于其变化量的绝对值小,无临床意义。高角不是快速扩弓治疗的禁忌证。
反式Twin-block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疗效研究
何艳 谭燕 张清磊 陈畅
口腔医学. 2014, 34(9):  698-700. 
摘要 ( 12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应用反式Twin-block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反式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错11例,并对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1例替牙期安氏Ⅲ类错患者侧貌改善,前牙覆覆盖正常。结论 反式Twin-block矫治器能有效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错
国内口腔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Cyclin D1表达的meta分析
陈双艳 吴曦 余和东
口腔医学. 2014, 34(9):  701-704. 
摘要 ( 11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Cyclin D1在国人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2000—2013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Cyclin D1和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2篇病例对照研究,其中口腔鳞状细胞癌组629例,口腔正常黏膜组227例;meta分析结果:Cyclin D1在国人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平均为69%,OR值及95% CI为20.51[12.50,33.66],P<0.000 01;Cyclin D1与口腔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P<0.000 01)、临床分期T(P=0.01)均有相关性。结论 Cyclin D1的表达与国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有关,可以考虑将其作为口腔鳞状细胞癌治疗和预后的辅助性检测指标。
调查研究
哈尔滨地区成人正常牙合 Jarabak头影测量分析研究
韩晶莹 朱晓红 侯录 李鹍
口腔医学. 2014, 34(9):  705-707. 
摘要 ( 11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哈尔滨地区成人正常人群进行Jarabak头影测量分析研究,建立本地区该分析法的正常值。方法 在哈尔滨市高校大学生中,筛选出生并居住于哈市的成人正常人群56例,其中男30人,平均年龄22岁,女26人,平均年龄21岁,在自然头位状态下拍摄头颅侧位片,描点测量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建立哈尔滨地区Jarabak分析法的正常值范围。结论 所有测量项目中,角度测量指标无明显性别差异,线距测量治疗显示存在性别差异。
综述
骨形成蛋白及其载体对口腔种植体表面改性的研究和进展
王星星 汪大林
口腔医学. 2014, 34(9):  708-711. 
摘要 ( 11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骨结合理论的指导下,口腔种植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近年来,骨形成蛋白因具有早期、高效、主动诱导成骨过程的作用,而被应用与种植体表面改性的研究。该文就骨形成蛋白及其载体在对口腔种植体表面改性中的应用和进展做一综述。
临床实践
头面部皮肤肿瘤的手术切除及美容修复探讨
徐普庆 周顶斌 秦 涛 张园
口腔医学. 2014, 34(9):  712-713. 
摘要 ( 12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头面部皮肤肿瘤的整形外科手术治疗方式、美容修复方法及疗效观察。方法 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头面部各种良、恶性皮肤肿瘤患者105例,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整形外科手术方式行肿瘤切除及创面的美容修复手术。术后给予定期复查观察疗效。结果 105例头面部皮肤肿瘤患者绝大部分得到彻底治愈,局部复发率<1%;切口愈合良好,术后外形满意,功能影响小。结论 头面部皮肤肿瘤应选择整形外科手术治疗,在肿瘤切除同时兼顾美容修复可取得理想的疗效。
阻鼾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徐琛 王斌 王岚
口腔医学. 2014, 34(9):  714-716. 
摘要 ( 10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阻鼾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OSAS患者按照呼吸紊乱指数及最低血氧饱和度分为轻、中及重度3组。阻鼾器治疗前和治疗后两个时段进行生活质量评分(采用Epworth嗜睡量表和生活质量自评量表),以评估阻鼾器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OSAS患者治疗后ESS量表分值降低,而 SF-36各项指标分值均有不同程度升高。除躯体疼痛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对于AHI分值高者,治疗后ESS、总体健康感、生命活力、精神健康的改善明显。结论 阻鼾器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
可吸收内固定板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徐泽群
口腔医学. 2014, 34(9):  716-718. 
摘要 ( 12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聚乳酸类可吸收内固定板在治疗颌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分别用聚左旋乳酸可吸收内固定板(PLLA组)和金属钛板(对照组)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对PLLA组和对照组病例在内固定术中及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评价聚左旋乳酸可吸收内固定板在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应用中的临床疗效。结果 PLLA组29例病例均愈合良好,骨折固定稳定,咬合关系正常,患者满意度好;对照组29例病例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免疫排斥反应且满意度表示一般(P>0.05),8例患者术后对金属钛板产生心理负担(P<0.00),6例患者要求二次手术拆除钛板(P<0.01)。结论 在选择合适病例的前提下,聚左旋乳酸可吸收内固定板在颌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中的疗效与钛板相当,但术后并发症少,更易被患者所接受。
后牙冠斜折至龈下3~5 mm患牙的保守治疗疗效分析
高德 王芳 李洪涛
口腔医学. 2014, 34(9):  718-720. 
摘要 ( 13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后牙牙冠斜折至龈下3~5 mm的患牙进行改良冠延长术后修复的效果进行评价,以探索有效的保存较深牙冠斜折后牙的方法。方法 选择因咬合劈裂斜折达龈下3~5 mm、松动度(MD)≤Ⅰ度、冠根比协调的后牙80颗,采用改良冠延长术,即牙根改形结合少量去骨的方法重建其丧失的生物学宽度,术后4周常规修复,随访1年,分别记录手术前后不同阶段的MD、龈沟出血指数(SBI)和缺损最深位点处的探诊深度(PD);将80颗后牙分为两组:牙冠缺损1/2组和牙冠缺损1/4组,观察牙周PD、MD指标变化情况,并根据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80颗患牙术前与术后4周(修复前)、修复后6个月、修复后1年的SBI、PD、MD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PD和SBI有明显改善,MD有增大趋势。修复1年后,牙冠缺损1/2组的MD明显高于牙冠缺损1/4组(P<0.01);冠缺损1/2组有效率81.82%,冠缺损1/4组有效率95.74%(P>0.05)。结论 改良冠延长术结合冠修复能在保证生物学宽度的条件下,对后牙冠斜折达龈下3~5 mm的患牙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扩大了后牙冠折的保存范围,但因术后MD有增大趋势,且与牙冠缺损面积有一定关系,故选择适应证时应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