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3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8-02-28
基础研究
RFP标记及bFGF/BMP-2信号诱导的牙组织工程的体内实验研究
张悦 董红宾 邬薇薇 韩祥祯 李晶 单健良 何惠宇
口腔医学. 2018, 38(2):  97-103. 
摘要 ( 3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RFP标记的牙胚细胞和bFGF/BMP2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混合培养,复合3D打印聚乙烯醇(PVA)/双相陶瓷骨支架(DCCP)材料构建牙组织工程的体内孵育,探究其分化能力。方法 取健康SD大鼠128只,随机分为4组:细胞团块组;PVA/DCCP支架材料组;细胞团块+PVA/DCCP支架材料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均在全麻下植入大鼠肾被膜下。术后按4个时间点(5、10、14、28 d各8只)分期取材,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激光共聚焦切片观察。结果 免疫组化:析因分析显示细胞团块+PVA/DCCP支架材料组在5、10 d DMP1、BMP4表达量最高且均高于其余各组,随着时间推移表达量逐渐有减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P在各组各时间点均为阴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细胞团块+ PVA/DCCP支架材料组各时间点切片组织中都可观测到荧光标记的牙胚细胞。结论 RFP标记的牙胚细胞和bFGF/BMP2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混合培养,复合PVA/DCCP支架材料,构建牙组织工程成活并分化,其分化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纤维软骨和透明软骨不同染色方法的对比研究
黄林剑 邓思敏 陈军 徐昕 严君烈 蔡协艺
口腔医学. 2018, 38(2):  104-108. 
摘要 ( 7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不同软骨染色方法在髁突软骨、股骨软骨和生长板软骨中的染色差异。方法 取健康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颞下颌关节髁突、膝关节股骨,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阿利新蓝染色、番红O阿利新蓝染色、番红O染色、番红O快绿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分析各软骨组织结构。结果 HE染色髁突纤维软骨各层结构清晰,关节软骨基质呈嗜碱性蓝染,骨组织呈嗜酸性红染;甲苯胺蓝染色关节软骨基质呈蓝紫色,骨组织不着色;阿利新蓝染色软骨基质呈淡蓝色,骨组织不着色;番红O阿利新蓝染色关节软骨呈浅蓝色,骨组织呈淡红色,但是髁突软骨纤维层和增殖层红染;番红O染色中髁突软骨基质呈红色,股骨软骨和生长板软骨呈橘黄色,骨组织呈淡红色;番红O快绿染色关节软骨基质呈红色,骨组织呈绿色,在髁突纤维软骨中纤维层呈明显绿染。结论 不同的染色方法可以特异性展现软骨组织结构。在今后透明软骨和纤维软骨的研究中,因根据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等选用适合的染色方法,以期最佳的反映研究部位的形态结构。
具核梭杆菌感染KB细胞影响细胞增殖和炎症因子分泌的研究
刘俊超 王晴萱 张冬梅 李琛 王宏岩 赵海礁 潘亚萍
口腔医学. 2018, 38(2):  109-113. 
摘要 ( 4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 F. nucleatum),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是牙周病的重要致病菌之一。研究发现,牙周病原体感染和口腔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细菌感染对KB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为具核梭杆菌感染和口腔癌症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新的证据。方法 建立具核梭杆菌感染KB细胞模型(MOI=10和100),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和细菌形态变化,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ELISA检测上清液中IL6和IL8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结果 透射电镜观察发现,4 h具核梭杆菌侵入细胞,细菌在细胞内保持完整形态,细胞与细胞之间紧密连接破坏。感染24 h后,细胞内仍能发现细菌,菌体被膜状结构包绕,并保持完整形态。低浓度具核梭杆菌(MOI=10)感染KB细胞,细胞周期G1期进程在感染早期加速,细胞增殖率没有显著变化(P> 0.05)。高浓度具核梭杆菌(MOI=100)感染KB细胞,细胞周期S期4 h至8 h细胞数增多,同时促进细胞增殖;感染24 h后抑制G1期进程,S期细胞显著减少,从而抑制细胞增殖(P<0.05)。上清液中IL6和IL8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均升高,并对具核梭杆菌感染的时间和浓度存在依赖性。结论 具核梭杆菌感染口腔癌细胞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进程,促进细胞炎症反应从而加重癌细胞恶性程度。
光固化壳聚糖-明胶复合三维支架对维持拔牙后牙槽嵴高度和宽度的影响
石卓瑾 郑幼洋 陈奔 严洪海 刘炜
口腔医学. 2018, 38(2):  114-119. 
摘要 ( 4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新型光固化壳聚糖明胶复合三维支架在拔牙后动物模型位点保存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二甲基亚砜/光固联技术合成新型光固化壳聚糖明胶复合三维支架,并采用乳液冷冻干燥法,制备了支架/rhBMP2复合体。取8只Beagle犬,取下颌拔牙窝为实验位点,左右两侧共计64个位点,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空白支架组(S0组)、支架+肝素组(SH组)、支架+BMP2组(SB组),并植入相应支架。术后90 d处死动物,采集术前、术后牙槽嵴髙度及宽度数据,并取下牙槽窝加上近远中两个牙位的牙槽骨,行显微 CT扫描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在牙槽骨宽度、高度丧失上,S0、SH、SB组均小于Control组(P<0.05),组间比较中,SB组均小于S0、SH组(P<0.05);显微CT 三维重建后显示S0、SH、SB组较好的保留了原牙槽嵴宽度和外形,Control组牙槽嵴则明显变窄,并出现局部吸收;组织学上,SB组基本未见吸收,形成了成熟的骨小梁,骨质钙化程度高于Control组、S0组、SH组。结论 新型三维支架在动物模型上可以实现良好的成骨效果,较好地维持了拔牙后牙槽嵴的高度和宽度。
羟基喜树碱纳米胶束对舌癌RSCC-1细胞体外抑制实验
马萍 李琦 金武龙
口腔医学. 2018, 38(2):  120-123. 
摘要 ( 4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HCPT/PEGPLA(羟基喜树碱聚乙二醇聚乳酸)纳米胶束对舌癌RSCC1细胞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兔舌癌RSCC1细胞复苏和培养,传代至对数生长期进行实验。经与PBS、不同浓度的HCPT(羟基喜树碱)和HCPT/PEGPLA共同培养不同时间后, MTT法检测体外细胞毒作用,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 MTT检测结果显示HCPT市售剂型组呈现明显细胞毒作用:生长抑制率随药物浓度、作用时间增加而升高;HCPT/PEGPLA纳米胶束剂型组48 h时生长抑制率低于HCPT市售剂型组(P<0.05),至96 h时则与HCPT市售剂型组差别己无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 ①HCPT/PEGPLA纳米胶束对RSCC1细胞具有直接抑制作用
GuttaFlow对根管充填封闭性能的体外研究
玛丽亚木古丽·帕塔尔 牛巧丽 艾山?依力哈木 李丹丹 赵 今
口腔医学. 2018, 38(2):  124-126. 
摘要 ( 3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AHplus和GuttaFlow根管封闭剂的根尖和冠方长期封闭性能。方法 收集人离体恒前牙80颗,根面处理后用手用镍钛锉预备后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即为:AHplus+牙胶尖侧压根管充填,7 d后(A组)、90 d后(C组)观察;以Guttaflow+主尖根管充填,7 d后(B组)、90 d后(D组)观察(每组20颗)。根充后用印度墨汁染色、脱矿、脱水、制成透明,在体视显微镜下测量染料从冠方和根尖渗入根管的长度。结果 4组根尖部的染料渗入长度为(0.67±0.67)、(0.51±0.76)、(3.07±1.09)、(2.10±0.59)mm,冠部微渗漏为(0.42±0.46)、(0.53±0.46)、(2.62±0.98)、(2.41±0.68)mm,A组与其他3组根尖部和冠部的染料渗入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uttaFlow+单尖法短期和长期冠部和根尖的封闭性很好,优于AHplus封闭剂。
三七皂苷单体对成骨细胞增殖和矿化功能的影响
林天骥 邵莉 柳毅 陈建治
口腔医学. 2018, 38(2):  127-131. 
摘要 ( 4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三七皂苷单体(Notoginsenoside R1, NGR1)和成骨细胞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培养于含有10% FBS (GibcoTM Invitrogen)的αMEM培养基中,通过在各培养孔中加入不同体积质量的三七皂苷单体来研究体外三七皂苷单体对成骨细胞的影响,检测方法为:荧光定量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比色法检测细胞成骨分化的ALP活性情况;ELISA对各组OCN含量进行检测;RTPCR检测,将βactin表达作为内参照依据,校准各基因的临床表达水平情况。结果 同一时间点各体积质量的三七皂苷单体均呈现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状作用趋势,即在50 mg/L时显著促进细胞增殖,随后效果下降,超过100 mg/L则抑制细胞增殖(P<0.05);体积质量在50 mg/L时三七皂苷单体可显著促进ALP活性,随着体积质量的升高达到峰值后下降;早期三七皂苷单体上调OCN表达并无显著差异,7 d后其上调OCN表达量呈现体积质量依赖效应递增趋势;相关基因表达方面,三七皂苷单体在体积质量为50 mg/L时,对Runx2和OCN的基因表达均有较为明显促进作用,达到平台期后促进作用趋于稳定。结论 从成骨细胞增殖数量、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素表达量等方面证实了一定体积质量的三七总皂苷单体对成骨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
KLF-6在口腔扁平苔藓恶变中的表达研究
康媛媛 张英 钟鸣
口腔医学. 2018, 38(2):  132-134. 
摘要 ( 4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KLF6在口腔扁平苔藓发病机制及癌变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方法对10例正常口腔黏膜、30例扁平苔藓患者和22例口腔鳞癌患者的上皮组织中KLF6蛋白进行t检测,比较其在三者之间的差异。SPSS 14.0对数据进行检验。结果 扁平苔藓患者组织中KLF6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口腔黏膜,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口腔鳞癌患者组织中KLF6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扁平苔藓组织,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KLF6的表达异常可能在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生发展及癌变的过程中起作用。
E-max瓷块厚度及颜色对光固化树脂固化率的影响
朱明月 魏宁 石旭旭 朴国宾 赵跃峰 陈群芬
口腔医学. 2018, 38(2):  135-137. 
摘要 ( 4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测定不同颜色不同厚度的Emax瓷块下光固化树脂能否充分固化,以利于指导临床Emax瓷贴面美学修复过小牙、扭转牙时,贴面最大厚度的设定。方法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测量不同颜色(A1、B1、C1、A4、B4、C4)和不同厚度(2.0 mm、2.2 mm、2.4 mm、2.6 mm、2.8 mm、3.0 mm)CEREC制作Emax瓷片下光固化复合树脂的相对固化率。结果 当光照时间为120 s时,A1、B1、C1色陶瓷厚度≤2.6 mm时可使树脂充分固化,A4、B4、C4色陶瓷厚度≤2.2 mm时可使树脂充分固化。浅色陶瓷间的固化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一厚度下浅色陶瓷与深色陶瓷间的固化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深色陶瓷下树脂的固化率明显低于浅色陶瓷。结论 随着颜色的加深和厚度的增加树脂的固化率明显下降,说明Emax瓷片的厚度和颜色对光固化树脂的固化率有明显影响。
临床研究
种植体早期失败相关因素的临床回顾性分析研究
叶秋萍 刘逢佳 叶淑华 林国芬 何福明
口腔医学. 2018, 38(2):  138-142. 
摘要 ( 4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大样本数据下口腔种植早期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 搜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2011年—2015年内8 852例患者资料,共15 204颗种植体,其中男4 413例,女4 439例,Straumann种植体11 899颗,Nobel种植体1 993颗,Ankylos种植体1 312颗,绘制表格分析资料,并用卡方检验从性别、年龄、种植区位置、种植体尺寸、系统和骨增量手术这几个方面分析口腔种植早期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 5年内早期失败83例、97颗种植体,种植体早期失败率为0.64%。2013年以后种植体早期失败率逐年降低,种植体系统之间早期失败率无统计学差异。男性患者种植体早期失败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61岁的患者比41~60岁和 ≤40岁的患者的早期失败率都高,且有统计学差异。下颌前牙区植入数最少,种植体早期失败率明显比其他区域高。细种植体(≤3.5 mm)比常规种植体和粗种植体失败率高,长种植体(>13 mm)的早期失败率明显较低。结论 老年男性患者更容易发生种植体早期失败,细种植体、短种植体和下颌前牙区的种植体失败率更高。
根管治疗一次法和两次法清除感染根管内细菌能力的比较研究
孙玉亮 曹宏飞 赵今 梁学萍
口腔医学. 2018, 38(2):  143-145. 
摘要 ( 4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根管治疗一次法和两次法清除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根管内细菌的能力。方法 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00例共100个牙,随机分为一次法组和两次法组, 分别在根管预备前、预备后(封药后)取样做细菌培养,对比两组根管预备前后菌落数的变化。取根管预备后(封药后)的样本,提取细菌DNA, PCR扩增,测序,确定细菌的种属进行比较。结果 比较一次法组根备后和二次法组封药后菌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根管内的口腔链球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内氏放线菌、厌氧消化链球菌、中间普雷沃菌的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次法组的具核梭杆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检出率高于一次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管治疗两次法并不能明显降低感染根管内细菌的数量和种类,与一次法的疗效不存在明显差异。
基础研究
XIAP与口腔鳞癌局部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吴胜利 范广宇 史圆圆 陶安军 许建辉 杨细虎
口腔医学. 2018, 38(2):  146-148. 
摘要 ( 4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XIAP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局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初步评价其表达水平是否可以作为预测口腔癌局部淋巴结转移新的靶基因。方法 收集40例原发口腔鳞癌标本及11例术后复发标本,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组织标本中XIAP蛋白的表达水平,评价其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等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0例原发口腔鳞癌标本中XIAP在细胞胞浆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及复发显著相关。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细胞胞浆中XIAP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局部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密切相关,可能是口腔鳞癌淋巴转移新的促进基因。
临床研究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对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
孙谋远 黄清波 王孔槐 楼俊佑 蔡 莹 周昱
口腔医学. 2018, 38(2):  149-153. 
摘要 ( 4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无托槽隐形矫治组和固定矫治组患者正畸治疗过程中各项牙周指数的变化情况,对比两种矫治器对患者牙周情况的影响。方法 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进行固定和隐形矫治的成年患者中选出20例。在佩戴矫治器前、接受矫治治疗后的第1和第6个月、矫治结束时、矫治完成3个月后,分别测量牙龈指数、龈沟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变化情况。结果 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3个月后”这2个时间点,2组患者的各项牙周指数之间无明显差异。而在整个矫正过程中,隐形矫治组患者矫治过程中牙周指数GI,SBI,PLI都呈下降趋势,固定矫治组患者的这些指标则明显升高。另外,在整个观察周期内,2组患者的龈沟探诊深度(SPD)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相比传统固定矫治器能够更好地维护患者牙周组织健康。
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在前牙过小牙修复的临床应用
郑树灿 黄旭瑶 周勇 李朝晖
口腔医学. 2018, 38(2):  154-157. 
摘要 ( 5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在前牙过小牙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45例患者的87颗牙使用IPS e.max Press铸瓷贴面修复,于修复完成后1、6、12、24、36个月进行复查,参见改良加利福尼亚牙科协会(CDA)/Ryge标准进行评价,检查包括边缘适合性,瓷表面质地,颜色匹配,牙敏感症状和牙龈健康情况五个方面。结果 1个月复查时,11颗基牙出现牙敏感症状,予脱敏治疗处理后症状明显改善。6个月复查牙龈情况,9颗基牙出现牙龈炎症,经卫生宣教及系统牙周治疗后症状好转。1个月及6个月复查时,所有贴面边缘密合,完整性好,瓷表面质地良好。12个月复查时出现1颗贴面完整脱落,清洁处理后重新粘固未再次发生脱落。24个月复查时,一患者进食过程中前牙误咬硬物发生修复体崩折,牙本质暴露,予重新制作贴面进行修复。观察到36个月时7颗基牙出现不同程度龈退缩。结论 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贴面适用于前牙区过小牙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和远期预后。
22颗第四磨牙临床分析
贺祖武 易凌 王杨丽
口腔医学. 2018, 38(2):  158-161. 
摘要 ( 5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第四磨牙的临床特点。方法 通过查阅2013年6月30日—2016年6月30日长沙市中心医院口腔科所有拍摄了曲面断层片的患者资料,选取位于第三磨牙远中的多生牙患者,并调取患者病历资料,记录他们的姓名、性别、年龄、就诊原因、多生牙数目、位置和形态以及是否萌出,作简要分析。结果 发现第四磨牙21例22颗,男女比例8∶13,其中左上8颗,右上11颗,左下3颗,右下0,萌出5颗,未萌出17颗,锥形牙10颗,结节型6颗,补充型4颗,融合牙2颗,第四磨牙位于上颌与下颌比较,两者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第四磨牙未萌出与萌出比较,两者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第四磨牙在上颌发生率更高,未萌出状态更常见,对于埋伏于骨内且无主观症状的患者,我们主张观察。
机用镍钛器械与超声根管冲洗联合应用于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研究
陈勇 闵丽
口腔医学. 2018, 38(2):  162-165. 
摘要 ( 4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机用镍钛器械、超声根管冲洗对上下颌前牙患有慢性根尖周炎者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术后疼痛反应及远期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将280颗患牙随机分成对照组、镍钛组、超声组、联合组4组,对照组患牙69颗,采用K锉预备根管,注射器冲洗;镍钛组患牙70颗,采用机用镍钛锉预备根管,注射器冲洗; 超声组患牙70颗,采用K锉预备根管,超声冲洗;联合组患牙71颗,采用机用镍钛锉预备根管,超声冲洗。4组患牙均行一次性根管治疗,充填1周后评价各组术后疼痛反应发生率,2年后评价其远期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1周,联合组术后反应最轻,疼痛发生率为9.86%;镍钛组与超声组次之,疼痛发生率分别为28.6%和27.1%;对照组术后反应最重,疼痛发生率为50.7%。术后2年,对照组与联合组间临床疗效有显著差异(P<0.02),而其他各两组间临床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机用镍钛器械与超声根管冲洗对上下颌前牙患有慢性根尖周炎者行一次性根管治疗,能明显减少术后疼痛反应,提高患牙远期临床疗效,临床上值得推广。
调查研究
母亲与婴儿患龋风险的关系
卓文剑 哈茜 陆海霞 冯希平
口腔医学. 2018, 38(2):  166-171. 
摘要 ( 4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母亲不同社会人口学背景、自身口腔健康习惯、喂养习惯及口腔健康状况对一月龄婴儿罹患龋病的风险的影响。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口腔临床检查了解上海市黄浦区一月龄婴儿及其母亲的情况,并同时收集母亲和婴幼儿的口腔内菌斑样本以检测母亲和婴儿患龋风险的水平。结果 共165对母子/女参与本次调查。有10.3%的婴儿和41.9%的母亲口腔患龋风险水平为高危。母亲DMFS最大值为26,最小值为0,均值为2.7±3.9;母亲的VPI和BOP均值分别为0.42±0.19、0.14±0.1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婴儿龋病高风险的影响因素包括低体重儿(OR=6.5,95% CI=1.5-29.3),每天使用奶瓶次数在5次及以上(OR=5.1,95% CI=1.3-19.5)和母亲BOP阳性位点百分比在25%以上(OR=4.7,95% CI=1.3-16.8),其余社会人口学背景、母亲自身口腔健康行为和状况及母亲对婴儿的喂养情况无显著性相关(P>0.05)。 结论 上海市黄浦区有部分婴儿在一个月时即处在龋病风险高危水平。出生时是否低体重、每天使用奶瓶次数及母亲口腔牙龈状况与婴儿一个月龋病风险水平存在显著性相关。
综述
细胞膜片技术及其在种植体表面的应用进展
於科 姜治伟 杨国利
口腔医学. 2018, 38(2):  172-176. 
摘要 ( 4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提高种植体骨结合,增加种植治疗的成功率,细胞膜片技术从生物学的角度提供了种植体表面改性的新方法。细胞膜片技术是一种保留细胞外基质、不含支架的细胞处理方法,与常规植入材料相结合可形成膜片-种植体复合体。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膜片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搭载成骨相关基因,从而促进种植体骨结合。然而,此项技术在种植体应用方面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如膜片种植体制备方法单一、体内膜片种植体存活状况未知等。因此,该文将从细胞膜片及膜片种植体的制备方法、体内细胞膜片的追踪方法等方面对其进行总结。
种植体颈部的优化设计在预防种植体周围炎中的应用
王雨薇 王了 包崇云
口腔医学. 2018, 38(2):  177-180. 
摘要 ( 4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种植体周围炎是种植修复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种植体基台连接方式及种植体颈部表面的宏观形状、微观形貌及化学组成在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经得到证实。该文就种植体周围炎的病因及治疗手段,特别是通过种植体颈部的优化设计预防种植体周围炎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Wilson曲线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易文静 王会会 张勤
口腔医学. 2018, 38(2):  181-184. 
摘要 ( 3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病因主要来自牙合因素、社会心理因素、解剖因素、免疫因素以及关节负荷过重等多个方面。牙合因素作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的影响因素,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牙合曲线作为牙合因素中代表因素的一种,在TMD的发病机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牙合、颞下颌关节与咀嚼肌共同构成口颌咀嚼系统的核心,三者相互联系,互相影响。
益生菌对口腔常见疾病的影响研究
晏子衡 胡晓芳 吴新
口腔医学. 2018, 38(2):  185-188. 
摘要 ( 5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口腔是一个700多种已知细菌定殖的环境。近年来,研究发现人为植入益生菌竞争拮抗口腔致病菌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口腔益生菌已经被证实能够通过抑制口腔致病菌防治龋齿、牙龈炎和牙周炎,亦有文献证实口腔益生菌对防治种植体周围炎具有疗效。该文从口腔致病菌和益生菌的种类,口腔益生菌影响的疾病,口腔益生菌发挥作用的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回顾和展望。
黄芪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邹净亭 赵静辉 王佳 相星辰 刘珍珍 郭宇 周延民 方 蛟
口腔医学. 2018, 38(2):  189-192. 
摘要 ( 7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黄芪作为常用中药材之一,医学界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日益深入。黄芪除了具备调节免疫力、调节血糖,治疗心血管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抗肿瘤、抗细菌、抗病毒等作用,还能够抑制牙周致病菌,治疗口腔黏膜疾病,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等。该文就黄芪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