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7-02-28
述评
控制间充质干细胞牙向分化功能是促进牙齿组织再生的关键
范志朋
口腔医学. 2017, 37(2):  97-101. 
摘要 ( 5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牙齿组织缺损、缺失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言语、消化等口颌功能和身心健康。现有的牙齿组织缺失修复方法属于非生物性的修复,难以完全恢复天然牙的结构与功能。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间充质干细胞结合组织工程技术再生牙齿组织是牙齿组织生物性再生修复研究的前沿及关键课题。但目前在牙齿组织再生过程中,间充质干细胞如何进行牙向分化,其功能、调控作用与机制仍未完全明确,限制了其研究及临床转化应用。因此,阐明间充质干细胞牙向分化功能及调控是促进间充质干细胞介导的牙齿组织再生的关键,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
基础研究
羟基喜树碱对人咽鳞癌细胞系FaDu增殖、迁移、凋亡及周期的影响
赵振彦 孙沫逸 李昀 马超 鞠骏 倪前伟 高涛 任一雄
口腔医学. 2017, 37(2):  102-105. 
摘要 ( 5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羟基喜树碱对人咽鳞癌细胞系FaDu增殖、迁移、凋亡及周期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咽鳞癌细胞系FaDu,采用MTT实验、Transwell 细胞迁移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的羟基喜树碱对FaDu细胞增殖、迁移、凋亡及周期的影响。结果 MTT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羟基喜树碱可以抑制Fadu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80ng/ml羟基喜树碱可以将FaDu细胞阻滞在S期并促进其凋亡。结论 羟基喜树碱可以抑制FaDu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并诱导其凋亡,且羟基喜树碱对FaDu的凋亡诱导作用与其对FaDu细胞周期的影响有关。
SMAD4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谢祥 潘爽 李吉辰
口腔医学. 2017, 37(2):  106-109. 
摘要 ( 5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SMAD4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石蜡标本8例、舌鳞癌组织石蜡标本38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中SMAD4表达水平。结果 SMAD4蛋白在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舌黏膜组织(P<0.05)。SMAD4蛋白在癌细胞中的整体表达水平在高分化鳞癌与中低分化鳞癌组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核表达量在高分化鳞癌组显著高于中低分化组(P<0.05)。伴淋巴结转移鳞癌组中SMAD4在细胞核内的表达量低于不伴淋巴结转移鳞癌组(P<0.05)。结论 SMAD4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尤其是核表达水平与舌鳞癌的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
Btbd7基因在SD乳鼠牙根发育中的表达
杨秀义 张君 宫言虎 孙玮 李成龙 王旭霞
口腔医学. 2017, 37(2):  110-113. 
摘要 ( 5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检测Btbd7基因在SD乳鼠牙根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其在牙根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制备出生后第8d、11d 、15d、19d含有下颌第一磨牙的SD乳鼠牙胚标本。常规HE染色观察SD乳鼠牙根不同发育阶段上皮根鞘的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tbd7基因表达情况。结果:Btbd7基因在SD乳鼠牙根发育期间高表达于上皮根鞘组织中,并且随着上皮根鞘的成熟而逐渐减少。结论:Btbd7基因在SD乳鼠牙根发育期间的上皮根鞘组织中呈时间-空间特异性表达,可能参与SD乳鼠磨牙牙根分支的形成。
不同浓度的抗菌肽RISE-AP12?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
谢丽敏 刘丹丹 宗菲 杨德圣
口腔医学. 2017, 37(2):  114-120. 
摘要 ( 5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检测不同浓度的抗菌肽对成骨细胞的增值、迁移、成骨、蛋白合成、碱性磷酸酶活性、细胞传代的影响,探讨抗菌肽局部给药的效应浓度范围。方法 :将MG63细胞预培养24h,将不同浓度的抗菌肽(0、5 、10、15、20、25、30ug/ml)加入MG63成骨细胞培养液中,继续孵育1d、2d、3d、4d 、21d后,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1、2、3d)后用划痕法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并与2d后检测其对细胞的增值活性及蛋白合成的影响,4d后检测其对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21d后茜素红染色检测各组成骨钙结节的形成;细胞传代培养3次,MTT检测成骨细胞增值活性,显微镜观察成骨细胞形态。结果: 0-20ug/ml抗菌肽对成骨细胞的形态无影响,对细胞的增值和蛋白合成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没有影响,对细胞的传代培养没有影响;25-30ug/ml抗菌肽对成骨细胞的形态有影响,抑制细胞的增值和蛋白合成,促进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对细胞的传代有影响。结论:在抗菌肽抑菌、杀菌的效果范围内,10-20ug/ml抗菌肽可作为抗菌肽局部给药的效应浓度范围。
临床研究
运用新分类法指导髁突囊内骨折的治疗
任笑春 李运峰 刘尧 叶斌 祝颂松
口腔医学. 2017, 37(2):  121-125. 
摘要 ( 7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髁突囊内骨折的分类尚未达成共识,本研究基于“盘-髁”复合体观点提出一种新分类法,并尝试通过一项前瞻性研究初步论证新分类法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从2010年至2014年,选择单侧髁突囊内骨折成年患者纳入研究并分为三类:A类(存在升支高度降低伴随或不伴随关节盘移位);B类(升支高度不变但存在关节盘移位);C类(升支高度不变且关节盘无移位)。A、B两类骨折采取手术治疗,C类骨折采取保守治疗。通过CT、MRI以及各项功能检查评估患者疗效及新分类法的临床价值。结果 共有55例患者纳入研究(A类:31,B类:17,C类:7),除一位A类骨折患者术后反映关节区疼痛,所有患者患侧关节在解剖形态以及功能恢复上均达到健侧水平。结论 本研究初步证明了新分类法能够有效地指导髁突囊内骨折的临床治疗,强调了关节盘位置对于囊内骨折诊疗及预后的重要性。
腺体保存术在下颌下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韩楠男 刘胜文 阮敏 杨雯君 孙坚 张陈平
口腔医学. 2017, 37(2):  126-130. 
摘要 ( 6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将包括肿瘤在内的整个下颌下腺完全摘除是目前下颌下腺良性肿瘤的主要手术方式。本文旨在探讨腺体保存术在下颌下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方法 将于2007年初至2008年末期间我科收治的40名下颌下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组,分别实施行腺体完全摘除或腺体部分保留手术,对比评估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神经损伤情况、术后腺体功能、术后外貌及复发率。结果 相对于腺体完全摘除组,腺体保存组患者的术后神经损伤少、颌下区凹陷畸形轻,且术后腺体分泌功能及患者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术后随访38个月到5年,两组患者均无复发。结论 相对于传统的腺体完全摘除术,腺体保存术具有神经损伤小、颌下区凹陷轻、腺体功能及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等多种优点,可以成为下颌下腺良性肿瘤的首选手术方式。
圆孔前入路穿刺的解剖结构观察
陈冬雷 吴煜农
口腔医学. 2017, 37(2):  131-135. 
摘要 ( 5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结合CT三维重建及颅骨的解剖结构观察,探究一种可以依据的穿刺线路,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方法:通过对110例的患者头颅的三维CT图像测量,得出圆孔在上颌骨前壁投影点(B),颧下穿刺点(A),A和B点的连线,通过21例头颅标本弯针穿刺入圆孔后,测量AB线与穿刺针的角度关系。结果:圆孔至眶下壁直线的垂直距离(7.93±2.15)mm。左右侧及性别年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圆孔中心点与M线的距离(19.91±1.92)mm。左右侧及年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性别比较,P<0.01,有统计学差异。圆孔至眶上裂距离3.85±1.34mm,圆孔至眶上裂距离左右侧有统计学差异。头颅上标记鼻背中线外2.0cm平面与距眶下缘下方8mm的点为圆孔在上颌骨前壁的投影点(B),AB线与穿刺针直线的角度平均值为1.35°。结论:颧下穿刺点(A)和圆孔投影点(B)的连线在圆孔前入路穿刺中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路线。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安氏Ⅲ类错合畸形与颈椎骨骼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郑博文 赵阳 陈艳娜 刘奕 张扬
口腔医学. 2017, 37(2):  136-138. 
摘要 ( 4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头影测量片检测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安氏Ⅲ类错合畸形与颈椎骨骼异常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法 选取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安氏Ⅲ类实验组患者249名,其中男性120名,女性129名。无明显牙颌畸形的安氏I类对照组250名,其中男性85名,女性165名,所有患者年龄范围18-36岁。头颅侧位片记录前四个颈椎融合和后弓缺陷的数据。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安氏Ⅲ类错合畸形与颈椎骨骼异常之间的关系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颈椎融合发生率为50.2%,而对照组仅为13.2%,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的寰椎后弓缺陷的发生率为4.8%,而对照组为2.8%,卡方检验显示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有3.2%既有颈椎融合又有后弓缺陷,而对照组为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安氏Ⅲ类错合畸形患者颈椎骨骼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下颌固定舌弓调整牙弓对称性的临床初探
程磊 谷妍 顾郁嘉 张建兰 严斌 赵春洋
口腔医学. 2017, 37(2):  139-143. 
摘要 ( 4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利用下颌固定舌弓作为支抗矫治下牙弓前中部不对称。方法:选择正畸临床下颌牙弓不对称患者6例,借助于固定舌弓作为支抗调整下颌牙弓形态,收集调整前后石膏模型并进行模型扫描,通过Dolphin 11.0软件建立三维数字化模型后进行测量。结果:6例患者使用下颌固定舌弓平均1-3个月,下颌牙弓基本对称,矫治前后两侧下颌第二前磨牙颊尖、尖牙牙尖、侧切牙切缘中点到矢状面距离的差值明显减小,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到矢状面距离的差值变化不显著(P>0.05),且第一恒磨牙间宽度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固定舌弓作为舌侧支抗可有效调整下颌牙弓前中部的不对称,帮助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
矢状骨面型错合畸形对成年人上气道影响的CBCT研究
杨莉 韩蓓蕾 刘海霞
口腔医学. 2017, 37(2):  144-148. 
摘要 ( 5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矢状骨面型错合畸形成年患者上气道大小形态的特点,探讨颅颌面结构对上气道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就诊于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正畸科Ⅰ类、Ⅱ类、Ⅲ类矢状骨面型成年错合畸形患者正畸治疗前锥束CT资料各30例,利用Mimics 16.0软件测量上气道HP平面、SP平面、TE平面及EB平面的矢状径、横径、截面面积,各段体积与高度,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气道形态SP平面、TE平面、EB平面矢状径,各平面截面积,腭咽容积及上气道总容积上,Ⅰ类、Ⅱ类矢状骨面型均小于Ⅲ类;HP平面截面积上,Ⅱ类矢状骨面型的小于Ⅰ类、Ⅲ类。结论:Ⅱ类矢状骨面型上气道形态明显狭窄且更易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临床工作中运用CBCT技术,详尽分析上气道形态,制定完善治疗方案并对OSA进行早期预防。
磁性附着体在临时义齿中的应用
陈婷
口腔医学. 2017, 37(2):  149-152. 
摘要 ( 5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磁性附着体应用于临时义齿修复的效果。方法: 为17位患者制作临时义齿修复,应用34副磁性附着体,待分次拔牙及牙周愈合后行最终修复,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 34例磁性附着体只有1例在磁铁设置处折裂,2颗基牙出现龈缘炎,未发现继发龋、基牙松动、磁铁脱落。结论 磁性附着体可提高临时义齿的固位力,解决患者在过渡期的美观和咀嚼问题。
病案分析
伴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后失访7年病例分析
罗文琼 潘亚萍 张秀 刘荩文
口腔医学. 2017, 37(2):  153-157. 
摘要 ( 5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慢性牙周炎作为糖尿病第六并发症,血糖的控制与牙周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对于伴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血糖的控制和定期复诊是治疗的关键。本文报告2型糖尿病性慢性牙周炎病例1例,该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且未定期复诊,牙周破坏较普通慢性牙周炎患者重,进展快,从而强调血糖控制及定期复诊在伴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性。
恒牙迟萌的咬合重建1例
陈斯雨 刘天爽
口腔医学. 2017, 37(2):  158-161. 
摘要 ( 4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1例多数恒牙迟萌患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本文介绍1例多数恒牙迟萌的患者的双牙合咬合重建,并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临床结果显示,18个月后,义齿使用良好,咬合功能恢复正常,患者对修复体满意。结论 恒牙迟萌的上颌活动、下颌固定修复是可行的,但患者的双牙合固定修复效果仍需进一步临床治疗观察。
综述
力学刺激下BMP信号通路影响成骨分化的研究进展
陈红 刘东旭 杜丽玲 张译文
口腔医学. 2017, 37(2):  162-165. 
摘要 ( 4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骨组织的再生和重塑涉及复杂的力学刺激,而机械性诱导骨改建是牵张成骨、骨缺损修复、正畸牙移动生物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BMPs)是调控骨骼发育的关键信号分子,在骨组织的发生及再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 ,激活BMP信号可增强成骨相关标志性基因的表达,促进骨形成。本文就力学刺激下参与骨向分化的BMP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Invisalign矫治器牙齿移动效率的研究进展
杜丽玲 刘东旭 陈红 匡博渊 张译文
口腔医学. 2017, 37(2):  166-169. 
摘要 ( 5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追求牙齿整齐和健康的同时,对牙齿矫正过程中的美观性和舒适度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更多的患者尤其是成人患者选择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牙齿矫正[1]。相比金属矫治器需要使用钢丝和托槽矫正牙齿,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则通过一系列透明的、可自行摘戴的透明塑料牙套来实现牙齿排齐,纠正错颌畸形。但在矫治过程中,牙齿实际移位量与预期移位量间相比存在“滞后性”,从而涉及矫治效率问题[2.3]。本文就Invisalign矫治器在各种类型牙齿移动(伸长、压低、扭转、倾斜、扩弓、推磨牙向后等)中的效率进行综述,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Invisalign病例以及设计无托槽隐形矫治方案提供指导。
激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李硕 石珏 谢志坚
口腔医学. 2017, 37(2):  170-175. 
摘要 ( 5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种植体已经大量应用于缺失牙的修复治疗。然而,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症、骨丧失,已成为种植体脱落的重要原因。随着现代治疗手段的微创化,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理念已经朝着非手术方向发展。激光创伤小、具有较强的杀菌性能,使得其在牙周疾病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鉴于此,诸多学者开始探索激光对种植体及其周围炎的作用并将其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本文拟对激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复合树脂中加入再矿化成分的研究进展
徐通 赵颀 张佳慧 郭晓伟 严敏 朱松
口腔医学. 2017, 37(2):  176-179. 
摘要 ( 5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复合树脂因具有许多优点,在口腔医学领域中应用广泛。修复材料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是材料学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向复合树脂中加入特殊成分,使其具有促进再矿化的能力,正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加入复合树脂中的再矿化成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微小RNA与肿瘤坏死因子-α对成骨分化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李珊珊 张瑾
口腔医学. 2017, 37(2):  180-183. 
摘要 ( 7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前口腔临床中牙周炎的发病率日益升高,炎症环境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微小RNA (microRNAs, miRNAs)可对成骨分化各个阶段产生调控作用。本文就miRNAs和TNF-α对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作一综述。
骨组织工程中壳聚糖支架材料的设计与改性
于洪强 周延民 任静宜 裴婷婷 丁烨
口腔医学. 2017, 37(2):  184-187. 
摘要 ( 6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因外伤、肿瘤、组织感染坏死等多种原因造成的骨组织缺损一般无法或无法完全自行修复,需要良好的骨组织替代物帮助修复,因此学者们一直致力于研发与改性各种骨再生支架材料以更好地帮助修复骨缺损。壳聚糖因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等被视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绝佳原料。本文仅对近年来骨组织缺损修复与再生中学者们对壳聚糖支架材料改性设计与改性方法进行简要综述。
上颌阻生尖牙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李宜宸 乌兰其其格
口腔医学. 2017, 37(2):  188-192. 
摘要 ( 5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上颌尖牙的阻生是临床上常见的错颌畸形之一,由于上颌尖牙对颌骨发育、颜面部外形以及口腔功能等方面均有着重要作用,故如何正确的诊断及治疗阻生尖牙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就目前常用的上颌阻生尖牙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作一综述。